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165900000167

第167章

第21章第3节经济衰退的前奏——通货紧缩

对于通货膨胀,很多人都很熟悉,历史教科书里提得最多的是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货币严重贬值,上午一袋法币或者金圆券能够买到一袋米,下午可能就只能买到一粒米,民不聊生。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也出现过通货膨胀:当时物价飞涨,人们拼命地往家里搬东西,见什么抢什么,抢得最多的是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但对于通货紧缩,很多人就感到陌生了。通货紧缩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市面上流行的货币少了,钱更值钱了,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2008年,某城市某楼盘的价格年初开盘时是2800元一平方米,后来却1800元都无人问津;钢材价格,从6000元每吨的高位迅速回落到3000元,继续下行;某品牌1.5的电缆线前几天是90几元一捆,过了几天就只要70元了;猪肉的出栏价年初还是9元一斤,很快也滑到了5元左右。

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正代表着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吗?这是好事啊。其实不然。物价的持续下滑会让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而严重通货紧缩的后果是,企业关门倒闭,失业大量增加,商品供过于求,银行坏账增多,经济严重衰退。

20世纪30年代的毁灭性经济危机之后,几十年内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资产价格泡沫。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把泡沫和大萧条看做一段遥远的历史,人们更担心的是高昂的石油价格和随之引发的通货膨胀。但是突然间,这种平静的局面被日本剧烈的经济动荡彻底打破了。日本遭受了严重的泡沫危机,其经济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持续停滞。更可怕的是,自30年代以来已经绝迹的通货紧缩幽灵般地再度出现。日本的历史再一次敲响警钟:通货膨胀很容易导致通货紧缩随之而来,使经济衰退更加严重,经济复兴更加困难。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所得的货币随之减少、购买力下降时,物价就会开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萨缪尔森是这样定义通货紧缩的:“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价格统统不能停顿地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因此,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要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要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之分,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理由是:

1.通货紧缩将促使长期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投资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率。

2.在适度通货紧缩状态下,经济扩张的时间可以延长而不会威胁经济的稳定。

3.如果通货紧缩是与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相联系的,则物价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而长期的通货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理由是:

1.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2.物价持续下降将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

3.物价持续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

【相关词语链接】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的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

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