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165900000094

第94章

第13章第4节达成国家目标的财务杠杆——财政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提升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欧盟决定实行统一货币——欧元。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

欧元的推出不仅使欧洲单一市场谋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也更加方便,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欧元的推出,需要相应的财政政策做支撑。欧盟早在推出欧元之前,于1991 年12 月就通过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又称《马约》),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政府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 的3%,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 的60%。2003年时任德国财政部副部长的麦考?威瑟到中国访问时曾表示:“这两个数字不是变魔术变出来的,也不能说有什么科学的演算方法,这两个数字是长期讨论的结果。”经过与有关国家的讨论和磋商,欧盟最后才决定采用3%和60%这两个财政趋同标准。

为什么欧盟国家要采用一定的财政政策以支持欧元?因为财政政策可以调节货币总需求。金融学中关于财政政策的明确含义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2.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3.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4.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5.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6.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7.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建设的任务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我们国家也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

1993年到1997年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并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促使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内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明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果断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快速增长。

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从2005年起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因此,我们的财政政策采取“有保有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2008年11月起对财政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1998亚洲经济危机后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关词语链接】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中性财政政策 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