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1663600000038

第38章 说话要说服力(3)

有一所私立中学,在每年的旅行时,学校总要分一些事情给学生去做,但历年来被选出的学生都没有兴趣,或根本不想去做。直到有一年,学校把这些选出来的学生冠以“旅行委员”的头衔,结果,所有被选出来的学生都非常踊跃地抢着做。事实上,工作的内容完全不变,只是冠上了头衔而已。

头衔的功效,是针对一个人的荣誉感而产生的。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就善于运用这种“赋予名号头衔”的方法。拿破仑曾经为他的军队定制了各种荣誉勋章,并颁发了15000个给他的部下,又把18个将军升为“法国元帅”,以及称他的军队为“无敌陆军”的时候,有人批评拿破仑用“玩具”捉弄摆布饱受战争洗礼的老兵,而拿破仑则答道:“人就是被玩具所统领的。”

美国有一家全国性的卡车服务公司,只不过改了一下员工的头衔而已,便大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服务质量。原来那家公司的管理阶层发现他们所送的货物中有万分之六会送错地方,这使得公司每年要额外赔上25万美元的损失,为此,公司特别聘请了戴明博士去给他们诊疗一番。根据戴明博士的观察,他发现这些送错的案子中大多是因为该公司的司机看错送货契约所致。为了能一劳永逸地消除这样的错误,提高公司的服务品质,戴明博士建议最好把这些工人或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

一开始,公司觉得戴明博士的建议有些奇怪,难道把职位头衔改一改就能把问题解决?难道这么简单就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可是没有多久绩效就出现了,当那些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之后不到30天,先前万分之六的错误一下子便下降到了万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从此那家公司一年可以节省25万美元。

戴明博士的这种头衔赞美法,让员工感受到“我和别人做的工作不大一样”,这样,即使工作的内容没有改变,薪水没有增加,也能使他们产生干劲。

在现代社会里,以“头衔”作为诱导手段的处处可见。一个政治家可能拥有很多头衔,例如他可能是公司的董事长或经理,又是学会的会长,因为拥有很多头衔,往往在竞争中会更有利。

鲁丝·霍普斯金太太是一位中学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当她看过班上的学生名册后,在对新学期的兴奋和快乐的同时却感到忧虑,原来她班上有一个全校最顽皮的“坏孩子”——汤姆。汤姆三年级的老师,曾不断地向同事或校长抱怨。只要有任何人愿意听,他就会不停地说汤姆的坏话:他不只是恶作剧而已,跟男生打架,逗女生,对老师无礼,在班上扰乱秩序,而且情况好像愈来愈糟。但唯一能让人放心的是,他很快就能学会学校的各门功课,而且非常熟练。

霍普斯金太太决定立刻面对“汤姆问题”。当她见到她的新学生时,她这样说道:“罗丝,你穿的衣服很漂亮;爱丽西亚,我听说你画画很不错……”

当她念到汤姆时,她直视着汤姆,对他说:“汤姆,我知道你是个天生的领导人才,今年我要靠你帮我把这个班变成四年级最好的班。”

在开始的几天里,她一直强调着这一点,夸奖汤姆所做的一切,并评论他的行为正代表着他是一位很好的学生。有了值得奋斗的美名,即使一个9岁大的男孩也不会令她失望。而他真的做到了这些。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你希望改变其他人的态度和举止时,请记住这条规则:“给他们一个美名,让他们为此而努力奋斗。”

借用权威让人信服

人们总是喜欢附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或是权威者的意见和判断,尤其是在不太认识的人或不懂的事物前,自己无法判断并下结论时,这种倾向更为明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威望功效”。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被实验的人听两种完全相同的音乐带,却告诉被实验者,其中一种知名度不高,另一种屡获评论家的推荐,听完之后,要被实验者说出哪种音乐带较好。结果发现,大多数被实验者的意见都与评论家的意见相同,他们纷纷表示,“两者比较起来,前者似乎毫无价值。”

很显然,这些被实验的人受到了很有名气的音乐评论家意见的影响。

既然“威望功效”的心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我们在说服过程中,就不要遗忘了这一点的利用。例如,你如果想让上司接受你的意见,可以在表达意见后,附带地说,“总经理也是这么说的”。而在说服孩子时,能顺口说一个他所喜欢的运动员或电影明星作为榜样的话,一定会很有效。

对一个病人来说,如果有人劝说他服用某种药物,即使这个人再三证明这种药物有效,并且说了许多药理知识和道理,病人总还是不免心存疑虑的。但如果是一个有声望的医生告诉他,这种药物对他的病很有效。病人一定不会有所顾虑。

人们往往会被“伟大人物”的意见或判断所影响。在今天的社会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报纸或电视都会出现评论家头衔的人的意见。研究表明,当对方听到强有力的、高度可靠的、权威性的材料时,他的固执己见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时,有必要引用一些具有经典性的材料,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众所周知,法国是一个盛产葡萄酒的国家,外国的葡萄酒想打进法国市场是极其困难的。经过艰苦的努力后,我国的一位留法研究生李华帮助一家酒厂把中国的葡萄酒打入了法国市场,但是在商讨中国葡萄酒从香港出口的问题时却遇到了些波折。

当时的香港总督是英国人,他说:“按照香港法律规定,土酒要征80%的关税,洋酒要征300%的关税。中国的葡萄酒是洋酒,所以应征300%的关税。”

听了这话,李华暗自盘算一下,如果要交这么重的税,中国葡萄酒的利润将会受到严重损害。怎么办?他决定要在“土”与“洋”上下功夫。于是,他不紧不慢地吟出了一首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臣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您可能听过这首唐诗吧?我们中国唐朝人就已经能产葡萄酒了。唐朝距今天已有1000多年了,那时中国没有象样的酒厂和大公司,只有酒作坊。也就是说,当时中国造出的葡萄美酒是比较纯粹的土酒,英国和美国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恐怕要比中国晚好几个世纪吧?他产的才是真正的洋酒呢!”

一席话虽很客气、委婉,但却从理论根据上驳倒了英国人(香港总督)。后来,他只得承认中国葡萄酒是好酒,只收取了80%的关税。

李华准确地引用了一首唐诗,而且是脍炙人口的唐诗,证明了“中国葡萄酒是土酒”的这个观点。名诗、名言、名句都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多被历史所认同。加之人们的崇尚权威、崇尚名望的心理,很容易被引用的“经典”所折服。

理由是说服人的关键

理由是说服人的关键,也是根本,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强调一个最大最关键的理由。

多年以前,拿破仑·希尔曾应邀向俄亥俄州立监狱的服刑人发表演说。他一站上讲台,立刻看到眼前的听众之中有一位是他在十年前就已认识的朋友——D先生,D先生此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拿破仑演讲完毕后,和D先生见了面,谈了谈,发现他因为伪造文书而被判20年徒刑。听完他的故事之后,拿破仑说:“我要在60天之内,使你离开这里。”

D先生脸上露出苦笑,回答说:“希尔,我很佩服你的精神,但对你的判断力却深感怀疑。你可知道,至少已有20位具有影响力的人士曾经运用他们所知的各种方法,想使我获得释放。但一直没有成功。这是办不到的事。”

大概就是因为他最后的那句话——“这是办不到的事”——向拿破仑提出了挑战,他决定向D先生证明,这是可以办得到的。

拿破仑回到纽约市,请求他的妻子收拾好行李,准备在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监狱所在地——停留一段不确定的时间。

拿破仑的脑海中有一项“明确的目标”,这项目标就是要把D先生弄出俄亥俄州立监狱。他从来不曾怀疑能否使D先生获释。他和妻子来到哥伦布市,买了一处高级住宅,像要永久性住下去一样。

第二天,拿破仑前去拜访俄亥俄州州长,向他表明了此行的目的。

拿破仑是这样说的:“州长先生,我这次是来请求你下令把D先生从俄亥俄州立监狱中释放出来。我有充分的理由,请求你释放他。

“我希望你立刻给他自由,为此我准备留在这儿,等待他获得释放,不管要等待多久。

“在服刑的期间,D先生已经在俄亥俄州立监狱中推出一套函授课程,你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他已经影响了俄亥俄州立监狱中2518名囚犯中的1728人,他们都参加了这个函授课程。他已经设法请求获得足够的教科书及课程资料,而使得这些囚犯能够跟得上功课。难得的是,他这样做并未花费州政府的一分钱。监狱的典狱长及管理员告诉我说,他一直很小心地遵守监狱的规定。当然了,一个能够影响1700多名囚犯努力学习的人,绝对不会是个坏家伙。

“我来此请求你释放D先生,因为我希望你能指派他担任一所监狱学校的校长,这将可使得美国其余监狱的16万名囚犯获得向善学习的良好机会。

“我准备担负起他出狱后的全部责任。这就是我的要求,但是,在您给我回答之前,我希望您知道,我并不是不明白,如果您将他释放,而且,您又决定竞选连任的话,这可能会使您失去很多选票。”

俄亥俄州州长维克·杜纳海先生紧握住拳头,宽广的下巴显示出坚定的毅力。他说:“如果这就是你对D先生的请求,我将把他释放,即使这样做会使我损失5000张选票,也在所不惜……”

这项说服工作就此轻易完成了,而整个过程费时竟然不超过五分钟。

三天以后,州长签署了赦免状,D先生走出监狱的大铁门,他再度恢复了自由之身。

拿破仑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说服州长,和他的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是分不开的。拿破仑事前了解到,D先生在狱中行为良好,对1728名囚犯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当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监狱函授学校时,他同时也为自己打造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既然如此,其他请求保释D先生的那些人,为何无法获得成功呢?他们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请求州长的理由不充足。他们请求州长赦免D先生时,所用的理由是,他的父母是著名的大人物,或者是说他是大学毕业生,而且也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未能提供给俄亥俄州州长充分的动机,使他能够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去签署赦免状。

拿破仑在见州长之前,先把所有的事实研究了一遍,并想像如果自己是州长本人,什么样的说辞才最能打动他。拿破仑是以全美国各监狱内的16万名男女囚犯的名义,请求释放D先生的,因为这些囚犯可以享受到D先生所创办的函授学校的利益。他绝口不提他有声名显赫的父母;也不提自己以前和他的友谊;更不提他是值得我们帮助的人——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被用来作为请求保释他的理由,但和下面这个更大、更有意义的理由比较起来,就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更大、更有意义的理由是,他的获释将对另外的16万名囚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获释之后,将使这些囚犯享受到他所创办的这个函授学校的好处。因此,拿破仑靠着这个最大最关键的理由获得了成功。

和对方站在同一立场上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两兄弟本来不大和睦,因为父亲生病,从而恢复了感情;有了专门欺负别人的小孩子出现,原先互不认识的小朋友,反而会很快地亲近起来……俗话说,“团结一致,抵抗外侮”,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本来关系不深、甚至心存反感的双方,一旦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就会捐弃成见、携手合作起来。

这个原理也可以运用在说服过程中。在说服对方时,我们可以强调一个共同的敌人,和双方缔结成同盟,从而拉近距离,加强合作。这时候的说服,就变成了内部的说服,消除了心理防御的说服,自然容易达到效果。所谓共同的敌人,不一定是指专人,也可以是某件事、某个项目。譬如在公司里,就可以将某项工作当做“共同的目标”。

据说有一位老科长,遇到手下工作人员之间有矛盾时,从来只有一句话,“工作第一,有什么争论,等工作完了再去说。”

这句话的效果特别好,不仅有道理,而且能解决问题。因为在“工作第一”的大前提下,不论是感情的纠纷也好、反感也罢,这些不良因素都暂时压制下去,而团结一心地对付起工作来。

1000年前,在我国唐朝,围棋名手曾创立了经典的“围棋十诀”,其中有一诀是“势孤取和”,意思就是当自己力量不够,势弱无力和对方抗衡时,最好先和对方和解或先顺着对方的意,不要正面和对方起冲突,宁可屈身等待时机。

说服时也是如此,如果对方的势力比你强,或者情势上不允许你强出头,当对方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时,你最好不要正面反驳,这时,你该意识到,对方是一面墙,是一把剑,你如再正面冲过去,难免有皮肉之伤,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就是对方拒绝和你再沟通或者彼此形成敌对的状态。

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和他站在同一边,强调彼此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再根据他的看法,加上你的建议,“润物无声”式的说服,这么一来,对方就会把剑收回,把墙挪开。

例如,当对方这样说:“虽然我们公司很想买升级电脑,但最重要的是费用上的考虑。”

你就可以回答:“我了解贵公司有费用上的考虑,所以我才会提这样的建议。让贵公司使用升级电脑,不仅处理速度快,还可以搭配更多应用软件,使人事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长期来说,贵公司可以因此省下更多的经费。”

结果对方一听到可以省更多费用,很可能立刻答应签约。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这个策略主要是让对方意想不到:我们竟然会同意他的看法,而且居然和他站在同一边。如此一来,对方就很难拒绝和你合作,这是很常用的心理战术之一。

同样的攻心策略,也可以运用在公司内部。每个公司多少都会有比较顽固或激进的员工,这时,身为上司的你就可以对下属说:

“你的意见我非常赞成,我也愿意支持你去做,但是,只要有任何差错,我这个支持者就会失去舞台,甚至要扛下责任,到时候,恐怕没人敢再支持你了。”

这时候,激进的下属一想到会连累你,反而会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或者,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下属,在执行这件你支持他的任务时,会特别小心,以免失去你这个唯一的支持者。

利用从众的力量

在说服他人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的从众心理,制造“同调”行动。如果你想说服他人同意某一项决定,可以先开会讨论,征得大多数人同意以后,再把通过决定的文字资料送给对方:“这是我们全体的意见。”即使他对这项决定并不满意,也只有接受的份儿。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决定事情是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的,而要推翻多数人的决定是十分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