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1663600000040

第40章 说话要说服力(5)

卡耐基明显感觉到这家机构的邀请者明快干练、信心十足,完全将他的热情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对方在他还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就解答了所有的疑问。因此,在卡耐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置身讲台的情景,并很快就能够想像出参加者的表情,以及自己该讲述的内容等。显然,这种邀请方式很能带给受邀者好感。

显然说服别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依循一定的步骤。像行军打仗一样,步步为营,才能稳中求胜,也易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1)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兴趣。为了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务必要吸引劝说对方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定的话题上。利用“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这对你来说,是绝对有用的……”之类的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愿意并且有兴趣往下听。

(2)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明白、清楚的表达能力是成功说服的首要要素。对方能否轻轻松松倾听你的想法与计划,取决于你如何巧妙运用你的语言技巧。

准确、具体地说明你所想表达的话题。比如“如此一来不是就大有改善了吗?”之类的话,更进一步深入话题,好让对方能够充分理解。为了让你的描述更加生动,少不了要引用一些比喻、实例来加深听者的印象。适当引用比喻和实例能使人产生具体的印象;能让抽象晦涩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甚至使你的主题变成更明确或为人熟知的事物。如此一来,就能够顺利地让对方在脑海里产生鲜明的印象。说话速度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语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口齿的清晰度等都不能忽视。

除了语言外,你同时也必须以适当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辅助。

(3)动之以情。说服前只有准确地揣摩出对方的心理,才能够打动人心。通过你谈话的内容,了解对方对此话题究竟是否喜好、是否满足,再顺势动之以情或诱之以利,告诉他“倘若照我说的去做,绝对省时省钱,美观大方,又有销路……”不断刺激他的欲望,直到他跃跃欲试为止。

如他在想什么,他惯用的行为模式为何?现在他想要做什么等。一般而言,人的思维和行动都是由意识控制,即使他人和外界如何地建议或强迫,也不见得能使其改变。因此,想要以口才服人的人,必须意识到说服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也就是说,说服的目的,是借对方之力为己服务,而非压倒对方,因此,一定要从感情深处征服对方。

(4)提示具体做法。在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告诉对方该如何付诸行动了。你必须让对方明了他应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最好等。到了这一步,对方往往就会很痛快地按照你说的去做。

3.采用点滴渗透的方法

有的时候说服别人应当采取点地渗透的方法,逐步达到说服的目的。

(1)了解对方的想法。想要让对方同意你的意见,第一点就是要设法先了解对方的想法与凭据来源。曾经有一位很优秀的管理者说:“假如客户很会说话,那么我就有希望成功地说服对方,因对方已讲了七成话,而我们只要说三成话就够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为了要说服对方,就精神十足地拼命说,说完了七成,只留下三成让客户“反驳”。这样如何能顺利圆满地说服对方?因此,应尽量将原来说话的立场改变成听话的角色,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意见,以及其想法的来源或凭据,这才是最重要的。

(2)接受对方的想法,同时也让对方接受你。如果对方反对你的新提议,是因为他仍对自己原来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态度,且他的看法尚有可取之处,那么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最好能说出对方想讲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一个人的想法遭到别人一无是处的否决时,极可能为了维持尊严或咽不下这口气,反而变得更倔强地坚持己见,排拒反对者的新建议。若是说服别人沦落到这地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家用电器公司的推销员挨家挨户推销洗衣机,当他到一户人家里,看见这户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就忙说:

“唉呀这台洗衣机太旧了,用旧洗衣机是很费时间的,太太,该换新的啦……”

结果,不等这位推销员说完,这位太太马上产生反感,驳斥道:

“你在说什么啊?这台洗衣机很耐用的,到现在都没有故障,新的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我才不换新的呢。”

过了几天,又有一名推销员来拜访。他说:

“这是令人怀念的旧洗衣机,因为很耐用,所以对太太有很大的帮助。”

这位推销员先站在这位太太的立场上说出她心里想说的话,使得这位太太非常高兴。于是她说:

“是啊,这倒是真的,我家这部洗衣机确实已经用了很久,是太旧了点,我倒想换台新的洗衣机。”于是推销员马上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宣传小册子,提供给她作为参考。

这种推销说服技巧,确实大有帮助,因为这位太太已产生购买新洗衣机的决心。至于推销员是否能说服成功,无疑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善于观察与利用对方的微妙心理,是帮助自己提出意见并说服别人的要素。一般来说,被说服者之所以感到忧虑,主要是怕“同意”之后,会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你能洞悉他们的心理症结,并加以防备,他们还有不答应的理由吗?至于令对方感到不安或忧虑的一些问题,要事先想好解决之法,以及说明的方法,一旦对方提出问题,可以马上说明。如果你的准备不够充分,讲话时模棱两可,就会令人感到不安。所以,你应事先预想一个引起对方可能考虑的问题,此外,还应准备充分的资料,给客户提供方便,这是相当重要的。

(3)明确说服的内容。有时,虽然满腹的计划,但在向对方说明时,如果对方无法完全了解其内容,他可能马上加以否定。另外还有一种情形,对方不知我们说什么,却已先采取拒绝的态度,摆出一副不会被说服的模样;或者眼光短窄,不愿倾听。如果遇到以上几种情形,一定要耐心地一项项按顺序加以说明。务求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心实意,这是说服此种人要先解决的问题。对不能完全了解我们说服的内容者,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必须把自己新建议中的重要性及其优点,一下打入他的心中,让他确实明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假如你说服别人,第一次不被接受时,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地说:“说了也是白说。”

4.采用先入为主式的诱导

医学告诉我们,只生活在有益于健康条件下的人,虽然有健壮的身体,但对某些疾病却缺乏免疫力。为了避免病菌感染,获得抵抗力,就需要接受某种预防注射。也就是先接受少量的病菌感染,产生抗体,以便再遇到这种病菌时,有足够的力量加以抵抗。这就是在医学上所谓的“接种免疫”。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在劝说上。劝说者不仅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希望他不再受相反思想的影响,也常进行这种预防性“注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持有某种见解后,从未受过攻击,那么在他的周围就不会建立起任何防御系统。当他突然遇到相反意义的说服性诱导时,会感到很新鲜,易于丧失原来的立场,改变态度顺应新观点。相反,如果这个人的见解预先受过轻微的攻击,就经受了锻炼,在他心里就围绕着这种观点建立起比较强的“防御工事”,从而可以经受更为有力的劝说。这就是“接种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实验者要使被试验者相信,苏联(现俄罗斯)至少在五年内不会制造出大量的原子弹。一组接受劝说后,没有给予反驳。另外一组接受劝说后,则给予轻微的攻击,就是告诉他们一些相反的观点。过一段时间以后,又对所有的被试验者进行了相反的劝说。结果,第一组被试者只有2%的人维持了原来的态度,而第二组被试者则有67%的成功的保卫了原来的观点。

由此可见,成功的劝说不仅要促使被劝说者形成某种态度,还要能够预先培养他对相反观点的抵抗能力。

5.“得寸进尺”的紧逼策略

说服对方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后,再说服他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把这种逐步接近目标的说服方法叫做“登门槛术”。正像你想进一间房子,又怕遭到主人的拒绝,就先说服主人让你的脚踏上门槛,然后再说服他让你的脚踏进门槛内,达到了这个目的,再说服他让你进屋就不难了。这实际上是个“得寸进尺”的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种技巧是有效的。父母要求爱睡懒觉的孩子早起床,先让他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就很容易做到,待他养成习惯以后,要求他再提前半个小时。而如果一下子让他提早一个小时就比较困难。这实际上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劝说方法。

有时候相反的技巧也会起到作用,就是首先提出一个大的要求,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与直接提出较小的要求相比,接受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小商贩来说是常使用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卖主先是漫天要价,再讨价还价,当他降低价格的时候,人们以为他退却了,便接受了这个价格。而实际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了交易,却让双方都得到了满意。

“登门槛术”和其相反的技术起作用的条件是不同的。当一个较大的要求过后,立即跟着一个较小的要求出现,并且与较大要求有明显的联系时,相反的技术更能实现其效果。而当两个要求毫无联系的时候,“登门槛术”就会起到作用。

说服中的禁忌

1.自说自话

在说服的过程中,有些人一旦打开话匣子就顾不上别人的反映,自始至终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浑然不觉听的人作何感想。

因为业务关系,小王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人,每当她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般一发不可收拾。小王本是很会说话的人,但想在她那里插上几句话,却始终没有机会。最近一次见面,那位女士兴致高昂地叙述她的事业是如何蓬勃,小王则僵着一张笑脸在桌上拨弄着文具。三十分钟过后,小王终于鼓起勇气对她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如同上文中的那位女士,她的“单口相声”非单没能达到交流思想和增进感情的效果,相反让她饱尝了唱独角戏的苦果。

2.口无遮拦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在交谈中,每说一句话之前,都要考虑一下你要说的话是否合适,不要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其他人造成不快。

老王和老张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

后来,老王因病重住进了医院,老张去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老王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即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说话也不能口无遮拦,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些人说话之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学会分辨不宜直接说出口的话,要学会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以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刺激,破坏谈话的情绪,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3.忠言逆耳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吐一个能够劝告别人的字,虽然他(她)因此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他(她)却无疑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我们常说,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的关爱。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他妈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行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尽量避免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再如,“我说,你看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自然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