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观察与摸索。不要骤然下判断谁对你是重要的,谁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第一印象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因此在未与人交往一段时间之前,不要立即对一个人妄加判断。同时,也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闲言闲语,让自己保持一个开朗的胸襟,以眼见的事实客观地去评判每一个人。例如,一次邀请一位同事一起吃午饭。这是一个轻松的、非正式认识新同事的好方法,如果你能保持一种“我真的很需要你的帮助,好多认识这家公司”的态度来亲近同事,让他们明白你的所知有限,希望能向他们多请教一些,以便早日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你将发现由此可以受益无穷。
(3)收起好奇心。不要刺探其他同事的私人问题,如果你尽喜欢听些闲言碎语,那么对你的声誉绝对有害无益。最后你终将成为别人谈论的对象,同时也是一个不为他人信任的人。
(4)记住这个世界很小。及早动手,从你认识的人开始。在你与他们联系上之前,你从不会知道他们的交际范围有多广。不要落入“我没有合适的联系人”的陷阱,很可能你认识的某个人已经认识了你需要遇到的那个人。要记住这世界很小。由于流动性不断提高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基础广泛的互助网从设想变成现实。抓住机会与人们谈话,不为别的,只为使他们成为你互助网的一部分。不要期望从每个谈话对象身上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如果有人愿意给你十分钟时间,就抓住它,尽管你当时不知道它能带来什么。
(5)同事就是朋友。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寻找共同利益、共同朋友和经验。共同之处增加了一个人加入你互助网的可能性。每次你与某人交谈,都要求他们推荐一些潜在的朋友。不要只依靠一条途径。一旦可能就要扩大交往面。让你遇见的每个人知道你已经和谁谈过了。人们互相联系的方式你可能并不知道。永远不要停止发展你的互助网。它能够带来广泛的机会。请记住:带来机会的人你可能并不认识,而是通过你互助网中的人与他有所联系。记住有效维护互助网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帮助并接受帮助,同事就是朋友。
如何结交朋友
我们常看到,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和别人意见不同而得罪朋友,更交不到朋友。因此,常常有些人总是规劝朋友不可以在意见上与朋友作对、冲突。这种看法,其实很片面,很肤浅。无论一个人多么爱面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更喜欢忠实的朋友。
俗说话,朋友多了好办事。人在社会中,与其说是与亲人在共处这个社会,不如说是与朋友在共处这个社会。朋友可以遍天下,可以在通讯录上记一长串,可以上天揽月,可以下海捉鳖,于是鱼龙混杂,亦属常事,关键看我们怎么去结交,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学会不易,但亦有迹可循。
1.如何引起朋友的注意
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要做到仪容整洁。仪容整洁不但让别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自己也信心倍增。与人交往时,如果想了解对方的一切,就要适当提问,鼓励对方多谈,例如多用使人愉悦的词汇,像“快乐”“相信”“轻松”“有趣”“的确”之类。也可以迎合对方的兴趣,如注意找到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如球赛、钓鱼等。或直接主动提出你能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例如你在某方面熟人多,有事愿意帮忙等。还要满足对方的自尊,如果对对方的某一方面很欣赏,一定要告诉他。如果对方不愿意交往,不可操之过急,必须察觉对方亦愿意与你加深友谊,才可与他更进一步地交往。
2.如何取得朋友的信任
如果交往中出了问题,你要先承担责任。知道你肯认错并肯负责,别人会放松对你的防范,也较愿意听你解释。当然,解释要和情况的严重性相符合,例如,约会迟到了十分钟,说你的“表停了”或“堵车了”都无妨,但如果你害得别人没赶上车或误了看演出,这些理由就说不过去了,如果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就别找什么理由了,不妨坦陈自己的错误,以取得朋友的谅解。
3.如何在朋友面前做到坦诚
如果你在别人背后说人坏话被人知道了,不要否认你说过的话,否则人家不但不相信你,还会看不起你。你不妨承认道:
“很抱歉我说了那些话,更抱歉让你听到了。”
如果是因失言而受人责问,可以诚恳地说:
“对不起,我失言了。”或“真抱歉,我忘了,但我绝对不是故意的。”
当撒谎揭穿时,只要说:
“真糟糕,被你识破了,我认错。”
如果你要解释为什么撒谎,只会使对方的气更大。如果在别人家做客,不慎打破了人家的珍贵装饰物,应该立刻表示你会设法买一个赔偿。假如你太太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使你当众难堪,切莫当众指责,否则会使大家不欢而散。如果你不懂别人在谈什么或笑什么时,可当场向一个人请教。
4.如何在朋友面前保持信誉
最好尽量少下最后通牒,除非别人真正了解这件事对你非常重要,否则这一招不会见效。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下最后通牒,如果有别的办法,要先试一试。不要轻率地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战的境地。如果有必要的话,在头脑冷静、思维清晰的时候下最后通牒,但绝不要在盛怒之下,或绝望之余下最后通牒。最后通牒发出后,如果对方还要与你争论,你就结论性地说:“我已经受够了,现在就按我说的办。”然后离开。有时为了避免最坏的后果,也可以提供两种有明确区别的选择,例如你对别人下最后的通牒:“一个小时内把你的文件整理好,否则统统丢到垃圾箱里去。”
如果通牒发出,也要有说到做到的决心,只要有一次没兑现,以后对方就不会把你的最后通牒当回事。切记结果不一定会如你所愿,换言之,对方不一定会按你所希望的那样去做。
交谈的场合
人只要有一点长处,就值得同他交往。而事实上我们所交往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各有长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不同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在小场合与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通常在公众场合中使用指责性语气最易引起人们反感。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里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这点对人的心境,也是一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三思而后说”才有利于沟通。
1.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生活中有些人在交际中对人说话直来直去,惹人生气,把事情办砸,完全是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的结果。他们对人很诚实,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从不想一下这话该不该说就不管什么场合、环境都往外捅,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有两个老人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乙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在病房里对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病人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这位老人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应当努力做到在每次投入交际活动时,要把场合大小,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据此确定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具体说法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交际目的,又要顾及他人的场合心理,追求主客观的高度一致。
2.要养成随境而言的习惯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
有些不当的话语并不是主观上想这样说,而是受习惯的支配一不留神顺嘴溜了出来,造成与场合环境的不协调,事后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后悔。例如:
小王陪妻子高高兴兴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妻子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小王有些不耐烦了。当妻子提出再买一件高档羊毛衫的时候,他忍不住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完,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身上看,妻子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直把小王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妻子也不买了,蹬蹬地自个走出商店。使小王不解的是,妻子的性格本来很温顺,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说她什么都不计较,更不要说发火了,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小王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在家庭中惯用的说法拿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口吻指责妻子,刺伤了妻子的自尊心,才引发妻子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表现出强硬态度。
因此,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想一想如何张口,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符合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3.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