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曾国藩语录】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剪影】
咸丰八年三月,曾国藩在家为父守丧,这段时期可以说他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虽然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拼死拼活,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他屡屡碰壁,受百官排挤,连皇上也开始不信任他。
曾国藩心里十分委屈,他觉得自己为了朝廷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却得不到认可,最后身边连个可以诉衷肠的人都没有。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因为自己在平时做事情的时候不注意,才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办法挽回。所以,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得出这样两个结论:一是太傲,太执拗,跟别人的观点不同的时候,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是对的,而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在做事情的时候,尽管可能是别人错了,可是自己不能给别人台阶下,常常因为自以为是而让别人丢了面子,伤了别人的自尊心。二是爱与人争辩,却没有细听别人所言。有些时候明明不应该发表自己的言论,可就是忍不住。有些应该点到为止的话,却总是说过了头,总是在不自觉中把人给得罪了。
经过反省,他给自己定了几条规定,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听听别人怎么说,而少发表自己的言论,少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他把自己的心得跟弟弟们分享,因为他发现弟弟们也有这些毛病,于是就写信劝诫。
他说,古人总结由于不好的德行而导致失败的情况,大约有两种:一是高傲,二是多言。帝尧的儿子丹朱不肖,一是傲;二是奸诈而好争辩,也就是多言。历代名公巨卿,大都是因为这两点而败家丧身的。有这两种缺点的人大部分是因为心里有所恃仗,心里有了恃仗,就会表现在脸上。从门第来说,我现在众望大减,还担心连累子侄兄弟;从才识来说,最近军队里锻炼出来的人才很多,弟弟们也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可恃仗的。只能是放低姿态,一味地求讲话忠信,行事踏实恭敬,也许可以弥补旧的过失,整顿出些新的风气来,不然,别人都会讨厌、看轻你的。
曾国藩这些话可谓是讲到了人性深处。多言的人,言多必有失,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不知不觉中得罪一些人。再者,多言的人也容易给人留下不踏实、爱吹牛甚至不诚实的印象,所以,我们经常说“聪明的人要有长的耳朵和短的嘴巴”,就是要大家多听听别人说什么,而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平日里多听听别人的言论,才能了解情况,才不至于把事情弄糟。
【经典妙用】
言多必失,多听才能多福
如果我们不了解情况,就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言论。因为很多时候正是我们随口说的话,给自己惹下了麻烦。
某公司企划科李明升为科长,同一间办公室坐了几年的同事忽然升迁了高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刺激与震动。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竞争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酸酸的感觉。几个同事背后嘀咕开了:“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升他的官?”一百个不服气与嫉妒都脱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明数落得一无是处。王新是分配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见大家说得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了些李明的坏话,如办事拖拉、疑心太重等。阳奉阴违的同事张捷,背后说李明的坏话说得比谁都厉害,可一转身就把大家说李明坏话的事告诉了李明。
李明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干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对王新很冷淡。王新有一身本事却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明的指责和刁难,成了背后说别人坏话的牺牲品。
因为多言,王新在事业上屡受挫折。这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的状况都相似的。很多年轻人刚到一个环境,对很多情况都不熟悉,如果人云亦云,或者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别人得罪了。
在职场中,我们只有多听别人说什么,熟悉了情况,才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倘若贸然行事,自然不会发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