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后宫秘事全知道
1665200000033

第33章 母仪天下后世颂(3)

夷吾想来想去又厚起脸皮跟秦穆公借粮,秦穆公连想也不想就说:“你欠我的还多着呢!还借?不借,没商量!”百里奚蹇叔一看,忙劝道:“晋惠公是个混蛋没错,可是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呢?这是救民于水火的大善事,不能见死不救啊,而且也可以提高秦国仁义的名气。再说了,要是他又反悔不还的话,以后万一打起来理就完完全全站在我们这边了。”秦穆公是个做大事的人,有道理的话他是不会拒绝的,于是他强忍着心中的讨厌与恶心,答应了晋惠公夷吾的请求。

当他退朝回到后宫时,看到穆姬正在焦急不安的等待,他不禁叹了口气,他的妻子为晋国做的太多了,他也一样,可惜好人总是得不到回报。

他连忙告诉妻子,说自己已经答应借粮食给晋国了,请她不要再担心。穆姬大喜,泣道:“妾就知道君上您是个大器的人,晋国人总算是有救了。”穆公看着妻子欣喜的笑脸,笑道:“假如寡人不借粮,夫人会怎么办?”穆姬正色道:“妾原本是晋国人,国家有难,妾绝不逃避,如果主上不借粮,妾愿意与晋人一起共度此难。”言下之意是要绝食抗争。穆公心里大动,好在百里奚蹇叔及时劝住了自己,否则的话,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相信他所敬爱的妻子说得出做得到,而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这位贤内助,秦国人也不会愿意失去这位真正母仪天下的国母。

可是终于,秦穆公和晋惠公还是翻脸了,他这回是真正的忍无可忍。

老天爷也比较喜欢玩笑,就在秦国借粮给晋国的第二年,他们自己却遭遇了大荒。晋国呢?却在这一年获得大丰收。秦穆公自然而然地想起头一年晋国借粮的事,他赶紧派人去催他们归还粮食。哪知道晋惠公不但不还,反而落井下石,趁机纠合梁国一起来攻打秦国。

不但是秦穆公,秦国全国人民都气炸了,秦人本来就骁勇善战,够凶狠野蛮,哪里受过这种气?受这一刺激,大家纷纷摩拳擦掌,发誓拼了性命不要,也要教训教训不知好歹的晋国人。晋惠公原本以为秦国会发生粮食大恐慌,战斗力大大下降,这才尽起全国兵力侵秦,想趁机占便宜。不想秦兵士气高昂,无不冲冠怒发,自己这边上至将领下至士兵,都觉得吃了别人的饭才活到今天,转眼就要举起手中的刀剑砍杀别人,未免心中惭愧,不甚尽力。战争的结果是晋军大败,晋惠公本人也被秦军活捉了。

秦穆公命人把这位忘恩负义的大舅子五花大绑捆了起来,痛快地大骂了一番,并说回国之后要把他杀了祭享上天,方才解心头之恨。

不想到达国都附近两三里远的时候,只见一群秦官内侍身着丧服鱼贯而来。

秦穆公大惊,自从秦晋两国准备开战时起,他的夫人穆姬就一直郁郁不乐,她没有劝他,是因为挑起战争的是她不争气的兄长,无论战争的结果是谁胜谁负,注定她都是最痛苦的人。

“她不会发生了什么意外吧?”秦穆公心里怦怦直跳。

那班内侍来到穆公面前跪下,领头一人道:“夫人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弃好就戎。晋君之获,婢子之羞也。如果君王您一定要把晋君当做俘虏带回都城,他进城之时就是婢子自尽之时。如果您饶恕他,就等于饶恕了婢子的性命,请您自己裁度吧!”

穆公顿时吓住了,他早料到她会有所反应,但没想到会发生得这么快。他连忙问道:“夫人现在怎么样了?”内侍道:“夫人自从得知晋侯被俘获的消息,就带着太子、二公子与小公主穿上丧服,徒步到后园崇台,台下堆积柴薪数丈。夫人吩咐一旦晋君人城,立刻叫人放火自焚,以显兄妹之情。”

这一下,不仅穆公,左右近臣也都着急起来了。国母、太子、公子、公主一同自焚而死,这也太得不偿失了。他晋惠公死了,晋国人还可以再立一个君主,秦国却要失去储君与夫人,而且势必结下晋国这门死仇家。秦穆公心想,夫人这也太狠了,尽拿他的心头肉做筹码,一个太子,一个小儿子,还有一个最宠爱的小公主弄玉,这简直就是要他的命了。

他连忙向内侍道:“寡人不会为难晋君,只是请他到秦国做客,很快就会体体面面送他回去。你们快回去告诉夫人,让她赶紧带着太子他们回官去,不要担心了。”穆姬相信她的丈夫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听到内侍如此相报,这才携着子女回到后官,解除丧服。

为了她的娘家,她实在是做得太多太多了,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是她这盆水,始终眷恋着故土,眷恋着父兄。

左右内侍心中替夫人不平,纷纷说道:“晋侯背信弃义,既对不住咱们君王,又辜负了夫人您的托付,现在他落到这样的下场是自作自受,夫人您这样为他求情,实在是不值得。”

穆姬叹了口气,道:“正所谓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晋侯再怎么不是,他始终是我的兄长,是晋国的国君。如果他死在秦人手里,我怎么对得起晋国的列祖列宗呢?”内侍们闻听此言,无不赞颂夫人贤德识大体。

晋惠公以为自己死定了,破口大骂姐姐穆姬,埋怨她不出手相救。后来得知真相之后,心中惭愧不已。

自此之后,秦晋两国倒是相安无事了好几年。穆姬的举动总算是挑动了她这位兄长的一点点羞耻之心。他无地自容之下,主动把人晋之前许诺的五城割给了秦国,并且把太子圉留在秦国做人质。然后,他又回他的晋国做国君去了,从此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打秦国的主意,虽然两家仍然在暗中较劲。

晋太子圉在秦国有穆姬处处照应着,日子过得也还不错。穆姬为了继续结秦晋之好,又请求秦穆公把秦国的宗室美女怀赢嫁给他为妻。怀赢不但长得美貌,亦与穆姬一般知书达理,是个和亲的最佳人选。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晋惠公这家伙做了十四年的君主,终于病倒了。

圉和他爹心眼儿一样多,他得到惠公病重的消息后坐卧不安,自己不在国内,万一老头子一死就有人趁机代之,那他不是吃了大亏了?即便到时候他得以继位为君,秦国人事先逼迫他签订不平等条约,把他牢牢地控制在手里,那也好不到哪里去。想来想去,遂起了逃跑之意。

圉和怀赢夫妻两个感情很好,他想逃跑又舍不得丢下老婆。晚间悄悄地对怀赢说了自己的计划,劝她跟自己一起走。怀赢一听,顿时眼泪就下来了,说:“你是一国太子,要回自己国家去做大事是理所应当的。我君上令我嫁与你,是为了能够把你留住在秦国。我要是跟你走了,就对不起我君。所以,我不能走,但是也不会泄露你的行踪,你自己早作安排吧!”

圉再三劝说,怀赢只是哭泣不语。最后,他只好自己悄悄地逃走了。秦穆公知道后大发雷霆,骂完了圉又骂怀赢。他到底不甘心,之后不久,听到晋公子重耳即晋惠公的哥哥在楚国,便把他接了过来,准备捧他做晋国之主。

穆姬心中也是敬重贤德的哥哥重耳,当初之所以助了夷吾为君,是在重耳推辞的前提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重耳愿意回国继位。她听说重耳来了,满心欢喜,自度晋国终于要迎来一个真正崭新的开始了。

重耳没有让她失望,在秦国的扶助下夺得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然而穆姬想不到的是,晋国凭着坚实的基础,又有雄才大略的重耳为君,再加上狐毛、狐偃、赵衰、先轸等一批英才各展所长,国势一路扶摇直上,与秦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终于又兵戎相见,打得秦军几乎全军覆没。

对此,穆姬只能以妻子的柔情来抚慰丈夫秦穆公受挫的心。毕竟,她是不可能说服得了晋君的,她或许不愿意承认,她实际上已经是秦人而不是晋人了。或许是怀着对丈夫的愧疚,对秦国的自责,她郁郁寡欢,没几年就抛下壮年的丈夫,独自去了。

在那另一个世界,她或许会获得平静吧,至少,她不需要再为娘家和夫家而忧心了。

樊姬:蕙质兰心的贤内助

荆州古城,历史悠久,曾是古代楚文化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周朝楚国的都城所在地。长江奔流,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群山万壑,忠实地记录下历史的回音。在荆州城小北门外东北约四千米处,有一个朴素的墓葬,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墓葬封土仍高逾十米,墓周松柏肃立,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这处墓葬人称九里冢,其中就埋葬着荆楚群英谱中一颗分外璀璨的明珠。她就是一代名妃樊姬,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贤内助。

樊姬,大约是春秋时期樊国的公主,樊姬是楚庄王的宠妃。生卒年月不详。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一个女子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往往要假手于身前的男人。因此嫉妒这个人类与生俱来的心魔,操纵着无数的人偶,在中国古代的宫廷斗争中导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喜剧,而一个生活在帝王身边,却能做到心如止水、没有丝毫嫉妒之心的女子,实在是弥足珍贵。而樊姬就是这样一朵清水芙蓉。樊姬与楚庄王鱼水和谐,得专宠十年,却一直没有生育。后世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他们的选择是一方面尽量杜绝汉成帝与其他宫人交好,一方面对怀有子嗣的嫔妃痛下毒手,绝之而后快。而樊姬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她对庄王说:“妾人后宫十年,得到大王的专宠,妾甚感恩,但大王至今无子,宜进姬妾以利继嗣。”

抛开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的命题不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伦理道德范围内,樊姬身上体现出的宽容平和是十分难得的。

独出心裁登正宫之位

不过樊姬不是鼠目寸光,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这一点在楚庄王择立正妃的过程中尤为显而易见。据说当时楚庄王要从众多的妃妾中选一位做正宫夫人,限令众人于三天内各进献一份礼物,以最能令楚庄王中意者为正官夫人。此令一出,众妃无不挖空心思的筹办礼物,琢磨楚庄王的好恶,唯独樊姬根本就没做准备。三天时限已至,众妃争先恐后的献上礼物,唯独樊姬两手空空。楚庄王很是诧异,便质问樊姬。樊姬回答说:“大王,说实话吧!给您准备礼物的事,我想都没有想过。”

庄王更加惊异,问樊姬难道不想做正官夫人吗。樊姬回答说:“大王说过送礼物是目前您最需要的。但是您眼现在最需要什么呢?除了立一位正官夫人外,难道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楚庄王不禁为樊姬的机敏动容,遂立樊姬为正官夫人。樊姬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却大获全胜。

明朝俞林编著的《经世奇谋》一书中,把樊姬列为“女中大夫”的第一位,樊姬也的确不辱此名。身为女子,却拥有鲜明的政治主张和冷静睿智的处事手段。樊姬如同一杆标尺,时刻为楚庄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提供比照。

据传当时有一架名为“绕梁”的古琴惊现于世。“绕梁”的典故出于《列子》,说的是周朝韩国有一个著名的女歌手韩娥,在去齐国的途中盘费用光,万般无奈之下,于雍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凄美动听,催人泪下,使听者无不痴迷感动。韩娥离开之后三天,人们仿佛还听到韩娥的歌声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回味。而此琴以“绕梁”为名,可见其音质之优美世所罕见。“绕梁”古琴落到楚国华元手中。为了讨好楚王,华元将此琴献给楚庄王。楚庄王得到“绕梁”以后,终日弹琴作乐,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有一次竟连续七日不曾上朝,不理朝政。樊姬见此情景十分着急,便不顾后果,直斥楚庄王过失:“大王过于沉沦音乐了!当年的夏桀沉迷于‘妹喜’之瑟,而招致丧国之恨;商纣王醉心于莺歌燕舞,而致焚身鹿台。而今大王因为喜欢琴声而七日不临朝,难道是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十分惭愧。为了彻底抗拒“绕梁”的诱惑,楚庄王忍痛命人用铁如意将琴身捶为数段。

助庄王成就霸业

楚庄王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与他慕贤若渴、从善如流、招贤纳士的行为是分不开的。而樊姬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楚庄王登上王位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以此明志。楚庄王过意不去,终究改正了过错,开始勤敏地处理政事。

在《韩诗外传》里就樊姬如何帮助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载。楚庄王有一次上朝议事,散朝很晚。回官时樊姬下殿迎接,问楚庄王:“今天散朝这么晚,大王一定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笑说:“跟贤人在一起谈天说地,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浅笑不语,显得不以为然。楚庄王很奇怪,问道:“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可以算是贤臣,但忠臣还说不上。”楚庄王问:“樊姬何出此言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也有十一年了,曾经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人官服侍大王,现在后官里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难道我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但是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蒙蔽国事,才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多多了解别人的才能。可是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也有十余年,推荐给大王的不外乎自己的子弟和同族兄弟,却从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无疑会蒙蔽国君,堵塞贤人进身的机会。知道贤人而不推荐,可说不忠;不知道哪些人是贤人,可说是不智。这些还不够可笑的么。”

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转告给虞丘子,虞丘子听后十分羞愧,离开座位,诚惶诚恐地站着,无言以对。

之后虞丘子遍访贤士,最终找到贤士孙叔敖,把他推荐给楚庄王。孙叔敖担任令尹,在楚国兴修水利,兴利除弊,楚国日益强盛。

公元前597年,楚国大败晋军,使宋国等归附,从而代晋而为霸主。

楚国史书这样记载:“楚之霸,樊姬之力也。”就是说庄王能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

唐代诗人周昙在《春秋战国门樊姬》一诗中评论说:

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樊姬之贤,成为后世贤内助的理想标准。汉成帝之妃班婕妤的贤德有口皆碑。

汉朝时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辇”装饰华丽,前有两人牵拉;而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仅有一人牵挽。为了能与班婕好形影不离,汉成帝命人特制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班婕好却拒绝了汉成帝的美意。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旁边陪坐,最后他们都落到国破家亡的境地,我如果和皇上同车进出,那就跟他们沦为一类了,实在令人凛然而惊!”太后王政君听说此事之后非常高兴,对左右亲随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政君把班婕好与樊姬相提并论,以此作为给这个儿媳的最大嘉勉与鼓励,可见樊姬贤德之名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