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1666100000018

第18章 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1)

公元222年,对蜀汉发动突然袭击,最终说服孙权放弃联魏攻蜀的念头。从此,等到孙权派的人快要追上他的时候,发现了人才的本领,合理安排。公元223年,刘备自知时日不久,于是派人去都城请来诸葛亮和他的两个儿子,做最后的交代。张裔深知孙权也是个很会用人的人,但是更加钦佩诸葛亮的才德。

那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越来越有竞争力。

作为一名领导,要想做到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蜀吴两军在夷陵会战,结果蜀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仓皇逃到白帝城。经过这次重大的打击,刘备的元气大伤,从此一病不起。

在当今企业界中,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刘备把蜀国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后,又给太子写了遗诏,让他们兄弟三人要像对待亲生父亲那样,对待丞相。随后没过几天,刘备就撒手人寰了。

17岁的刘禅,也就是阿斗,在刘备死后不久就继承了皇位,并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称其为相父。从此,蜀汉政权事无巨细都要由诸葛亮决断。为了治理好国家,诸葛亮不仅教育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还特别重视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他写了《便宜十六策》呈现给后主刘禅,再三强调选贤任能的重要性。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振兴蜀汉的重要战略决策,可是夷陵之战,蜀吴联盟遭到破坏。诸葛亮担心孙权会趁刘备刚死之际,就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那些生怕下级比自己强,于是想找一个得力的人去吴国修好,可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正在诸葛亮愁眉不展之际,尚书邓芝来拜见诸葛亮,当二人谈到目前国家的状况时,邓芝说:“眼下皇上年幼,且初登大宝,民心不安。如果要完成先皇的统一大业,就必须摒弃前嫌,和吴国修好。只有如此,才能消除东顾之忧,才能北上中原,不知丞相意下如何?”诸葛亮听到这里,脸上不禁浮现出几分喜色,他笑着对邓芝说:“我对这件事情已经考虑很久了,只是我正苦于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人选出使吴国。今天我终于找到这个人了!”说着慢条斯理地品起茶来。邓芝兴奋地问道:“这个人是谁啊?”诸葛亮神秘一笑,说:“就是你啊!听了刚才您的一番话,我知道只有您最了解联吴的目的,所以也只有您能顺利地完成联吴的使命啊!”,诸葛亮立刻派邓芝出使吴国。邓芝到吴国的时候,正巧魏国也派人来说服孙权,联魏攻蜀。邓芝并不畏惧魏国实力强大,充分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本领,不但帮助孙权分析联蜀抗曹的优与劣,还帮他分析联魏攻蜀的优劣,通过对比,怕别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蜀吴两国又结成了抗拒魏国的联盟,不断地发展友好关系,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进一步延续。

邓芝此次出使吴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求孙权释放蜀国巴郡太守张裔。张裔原本是成都人,很有学问,办事果断,善于处理政事。刘备占领四川后,他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后来,四川益州的一个豪强勾结孙权,把他绑架到了吴国。诸葛亮非常爱惜张裔的才能,特地嘱咐邓芝一定要把张裔带回蜀国。张裔在吴国的数年间,被流放到南海,他尽力掩饰自己的才华,让孙权看不出他的底细,孙权观察张裔那么久,也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所以当邓芝提出要带走张裔时,孙权也就爽快地答应了。临走的时候,张裔和孙权进行了一次很风趣的谈话,孙权这才发现张裔很有才干。事后,孙权懊悔不该把张裔放走,便赶紧派人去追。”

袁绍头脑发昏,怎么让这些比你更优秀的人效忠于你。所以,张裔日夜兼程地赶路,并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的人,他已经进入蜀国境内数十里了。张裔到了成都,诸葛亮根据他的学识和才干,马上让他做了丞相府的参军,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

之后,诸葛亮带兵北上,进驻汉中时,又命张裔和蒋琬一起担任丞相府长史,代自己掌管蜀国的政事。由于用人得当,诸葛亮虽然常年在外征战,而蜀国的内部却治理得井井有条。

诸葛亮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结果,使得蜀汉地区政治清明,官吏廉洁奉公,开明守法。当时蜀国内外重要的官吏,如蒋琬、姜维、杨洪、邓芝等人,都是清官,他们不治私产,去世的时候都和诸葛亮一样,家无余财。因此,蜀国才成为三国时期治理的最有条理的国家。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合理地使用人才才能使事业兴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没有人才的辅佐是不可能的。自己掌握的人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让他们把自己最大的力量用到你的事业中去,只有如此才能不浪费人才。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人才潜能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唯才是用,就可以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任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光靠一个人的本领是不行的,纵然诸葛亮本事再大,如果没有张裔、邓芝这些人的辅助,也无济于事。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

管理者要做到人尽其才

管理者在用人时应该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要给予人才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努力做到使每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只有这样,人才才会绝对信任管理者,投桃报李,为管理者尽展其才华。

考察一个人的才能,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不为耀眼的文凭和浮夸的口舌所惑。有的管理者不愿意看到员工们的缺点,认为一个人的缺点会削减他的能力。其实不然,公司里每一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完全暴露自己的缺点,是一件好事。这也是识别人才的大好时机,

管理者要尽量掌握员工的特点,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用人可不按常规出牌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老板丰田喜一郎充分信赖销售专家神谷正太郎,让其不受任何约束地工作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它连年亏损,无法进行再投资,被迫将13%的股票卖给了对外银行

周恩来总理在人尽其才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打天下变成了治天下。如何使用那些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老帅、将军和民主人士,使其一展其长,为新中国效力,周恩来可谓费尽苦心。陈毅,人称儒将,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把大上海交给他管理,更能尽其才;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戎马生涯之余,喜欢玩玩球,锻炼身体,当体委主任最为适合;傅作义,这位对和平解放北京有过特殊贡献的将军,曾在兴修河套工程方面做过许多工作,由他担任水利部长,当能胜任;解放前一直拒绝做官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德才兼备,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恰如其分……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可谓人尽其才,如果仅仅把有才干的人选对了是不够的,更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人尽其才的重要性,并用之于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被人们称之为欧洲汽车市场的“霸主”。事实证明,丰田喜一郎是正确的,神谷正太郎无愧为一个销售天才。他为丰田汽车公司的飞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用尽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他对丰田始终忠诚不贰。人尽其才的任人准则在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证明。管理者们应该加以借鉴和应用,以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或事业的发展。

要有启用比自己强的人的胆魄

英国有个政治学家叫帕金森。他写了一本名叫《官场病》的书,其中谈到,官场上有一种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级递减’,一流的找二流的当部属,二流的找三流的做下属,愚蠢的下属多多益善,精明的对手往往被拒之门外。”后来,这种病就被叫做“帕金森病”,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故事。

建安五年春,袁绍厉兵秣马,准备率十万大军攻伐曹操。袁绍的谋臣田丰认为此举不足取,便对袁绍说:“现在徐州已破,曹操军队锐气大增,不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还要学会打破常规来选人、用人,哪里肯听。田丰再谏,袁绍发怒了:“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田丰仍在劝戒袁绍:“若不听臣良言相劝,出师不利。”

袁绍大怒,将田丰投入大狱,率兵出征。结果,官渡一战,袁绍被曹操杀得人仰马翻,大败而归。

这时,狱吏来见田丰说:“与君贺喜!”

田丰说:“何喜可贺?”

狱吏说:“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

田丰很了解袁绍的为人,他笑道说:“吾今死矣。”

狱吏很吃惊:“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丰说:“袁将军外宽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袁绍回来,果然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将田丰杀了。

在我们现代社会,像袁绍这种容不得下属比自己强的角色的领导其实是大有人在的。比如,有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调入自己的单位或部门,担心自己的地位保不住,被人取而代之,于是想方设法要去整这个人。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是要处心积虑地去压制你的属下,而是要想方设法,而且要准备好怎么样管理这些人。优秀的管理者是可以把有才干的人的潜能变成优势,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卡耐基的成功在于善用比自己强的人。

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是菲亚特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10大汽车公司之一,在世界汽车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的冲击下,也陷入了困境。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面对这种困境,菲亚特集团老板艾格龙尼家族大胆起用强过他们的维托雷·吉德拉,任命他为汽车公司总经理,将公司全权交给他独立经营。

吉德拉管理才华出众,平易近人,具有不屈不挠而又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性格,老板正是看中他的这些优点而邀请他来任职的。

吉德拉上任后,果然出手不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他首先对公司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后又对公司的机构以及劳动人事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上述改革使菲亚特公司一改“老牛拉破车”的局面,重新焕发出了青春活力。但是,这只是为公司的腾飞提供了条件,真正的市场竞争力还在于吉德拉带领菲亚特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用先进技术全副武装起来的新型轿车“昂罗”,才使菲亚特真正改变了命运。“昂罗”汽车带动整个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4年终于使汽车销售量达到了100多万辆,跃居欧洲第一。吉德拉本人也由于经营有方而闻名,变成优秀的工作表现的。,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善于使用比自己优秀的人。郭广昌作为复星的董事长,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专。“身无长技”反而给了他最大的“特长”,那就是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这就逼得郭广昌必须要学会用人。

对人才具有强大磁力的郭广昌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你的老师——每个比我强的人都是老师;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更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在企业内部激励、重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就能让企业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尽己之才莫如人尽其才

一个管理者,石头也罢,金子也罢,统统都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