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1666100000025

第25章 用人不疑,骏马解开羁绊才能奔跑如飞(2)

怀疑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在软件大国爱尔兰,各软件公司都变控制管理为信任管理,公司对员工更多地提供价值观的满足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在沃尔玛,每一个领导人都用上了镌有“我们信任我们的员工”字样的纽扣。这正是沃尔玛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的秘诀之一。

要搞好现代企业,就要把信任作为企业最好的投资。信任是未来管理文化的核心,它代表了先进单位未来发展方向。著名的日本松下集团,其商业秘密从来不对员工保密,他们在新员工上班的第一天,就对员工进行毫无保留的技术培训。有人担心,这样可能会泄露商业秘密。松下幸之助却说,如果为了保守商业秘密而对员工进行技术封锁,员工会因为没掌握技术而生产更多的不合格品,加大单位的生产成本,这样的负面影响比泄露商业秘密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

而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方式的单位,如软件业,其生产根本无法像物质生产那样被控制起来,信任也是惟一的选择。相反,如果对员工不信任,就会成为管理中最大的成本。人们为不信任付出的代价很高。不信任的直接后果是听不到团体中的创造性意见,甚至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一旦消除不信任,工作就会明显改观。

在把不信任转变为信任的过程中,管理者的作用十分关键。请问,谁更有可能说“请认真点好吗?”到底是管理者还是下属?在大多数单位里面,管理者更有可能说这种话。下属们通常只是用躲避或抵制作为对不信任的回应。另外一些人则把这种不信任一级一级往下传。由于害怕上司的惩罚,有人就不信任自己的下属人员。

许多会议都因不信任而不欢而散。人们相聚时的精力差不多都用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以不信任回报不信任。而对业绩的改进没有任何帮助,谁也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但总是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企业推向“不信任”的陷阱。

克服不信任、否定态度和僵局的办法是:尊重员工提出来的每一个想法,耐心地倾听意见,把每个想法都写在图表上。鼓励与会的每个人都提意见——不只是地位较高的人。促使大家敢想敢干,不因某种条件限制而停滞不前。不要因为某种条件的限制而放弃任何可能性,等到开拓出充满希望的方向之后,再考虑这种限制。关键在于始终抱赞成态度,它能使员工们将精力放在问题的解决之上,并使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只有做到这些,目前花在不信任和回报不信任上的巨大精力,才可能被各方面用来发明新产品、解决新问题和采用新方法,并作出周全的决定。如果能使工作场所摆脱不信任,工作的局面会立刻有所改观。

管理者用人要体现涵养和耐性

管理者必须具有一流的耐性。他对人对事都应如此,即使追随者有许多缺点,麻烦不断,管理者也应克制,在暂时的障碍与压力下,仍要保持前瞻性。总之,管理者应有耐性,同时还应坚守自己的目标。

美国杰出的领袖林肯就是一个很有耐性的人。美国南北战争的头几周,年轻俊美的麦克里兰将军带着20门大炮和一架手提印刷机开入西弗吉尼亚,打败了几股南军。这只是几场小仗罢了,但却是北方第一次打胜仗,所以显得意义非凡。麦克里兰更特意造成这种声势,他以手提印刷机发出几十份精彩又夸张的快报,向国民宣布他的成果。

再过几年也许他的荒唐行径会被人耻笑,不过在当时,战争是一件新鲜事,人民心慌意乱,渴望领袖人物的出现,所以他们十分听信这位青年军官对自己夸张的评价。国会决定感谢他,人们也称他为“小拿破仑”。“牛径溪”之役惨败后,林肯把他请到华盛顿,担任“波多马克军”司令。

他天生是个领袖人物。每当士兵们看见他骑匹白色战马奔驰而来,总会鼓掌叫好。何况他勇敢地接下“牛径溪”的败兵残将,加以训练,恢复其信心,建立其士气。这种事没有人干得比他好。到了后来,军队的规模已在西方世界数一数二。他手下的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渴望一搏。人人都嚷着作战——只有麦克里兰例外。林肯一再催他出击,但是他不肯。他举办游行,大谈未来的计划,可是仅止于此——只是空谈而已。

他拖延、耽搁,找各种借口,硬是不肯前进。有一次,他说军队正在休息,不能进攻。林肯问他军队到底做了什么事,会累得需要休息。安蒂坦战役之后,李氏战败,麦克里兰手下的军队远比李将军部队多得多。如果麦克里兰肯追击,也许就能够俘虏李氏的军队,结束战争。林肯一连几星期催他追击李氏——写信催,打电报催,派特使去催。最后麦克里兰竟说马儿累了,舌头疼,他无法行动。

半岛战役中,马格鲁德将军仅以5000兵力阻挡麦克里兰的10万大军。麦克里兰不往前攻击,只是筑起城垛工事,一再要求林肯加派人手。林肯说:“如果我真的派10万人去增援,他就答应明天开向李其蒙。等明天到了,他又拍电报说他探知敌军多达40万人,没有后援他无法进攻。”战争部长史丹顿说:“如果麦克里兰手下有100万士兵,他会发誓敌军有200万,然后坐在泥地上嚷着要300万人。”

麦克里兰对林肯十分无礼。总统来看他,他竟叫总统在前厅等上半个钟头。有一次,他晚上11点才回到家里,佣人告诉他林肯已经等候数小时,等着要见他。麦克里兰在林肯坐的房间门外走着,不理不睬地直接上楼,再派人对林肯说,他已经上楼睡觉了。这件事被报纸大肆宣传,华盛顿人人议论不休。林肯太太泪流满面,求林肯撤换掉“那个叫怕的空谈专家”。林肯答道:“太太,我知道他不对,但是在这种时候,我不能只顾虑自己的好恶。只要麦克里兰能为我们打胜仗,我愿意替他提鞋子。”事实上,麦克里兰治军确有一套。

从中我们可看出,林肯对麦克里兰可以说是非常有耐性的了。也正因为林肯有如此大的肚量,才使他日后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同时还可看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随时随地在不牺牲原则的条件下,对部下保持高度的耐性,这也是管理者涵养的要点之一。

有用人的胆识也要有容人的雅量

爱德华·利伯是一家玻璃制造商,一次厂里的工人在欧文斯等人的鼓动下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使利伯损失惨重,被迫作出迁厂的决定。迁厂时利伯带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欧文斯。利伯发现欧文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捐弃前嫌,重用欧文斯。三个月后,欧文斯的改革建议也被采纳。1898年利伯让他试验一种生产玻璃的机器,欧文斯经过努力于190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随后,利伯还大胆地拨出400万美元作欧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欧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进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于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面对利伯一步一步的重用,欧文斯为自己曾经对利伯的伤害感到内疚,为报知遇之恩,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为容人之过太难,因一点儿差错在随后的接触中不抱偏见更难。但领导若是过了这一关,离成功就不远了。利伯因为容欧文斯之过而成功,可见能容人是多么重要。

当一个领导人员对某个下属有了“合不来”、“格格不入”的感觉时,对方一定对领导人员也有类似的感觉,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就管理者的立场而言,一般说来,由于年龄都比下属大,应该主动与这种下属接近。

这方面的要领,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改变你的观念

世上绝不可能人人都与你“投缘”,你也必须与不投缘、合不来的人共事、打交道。因此,对此类下属,你必须有下面的观念:

“好像与他合不来,但是,就为了这个缘故,我才有了与这种人打交道的修炼机会,在为人处世的经验来说,这不是极珍贵的机会吗?”

如此把观念做一百八十度的扭转,你对这个下属就不再有任何“偏见”,也等于冲破了你自己的“壳”,向另一种可能性挑战,意义之大,非同寻常。

2.剖析对方

通常,与我们合不来的人,他的短处映在我们眼中会显得特别醒目。这是人性的弱点,除非你有克制的能力,否则谁也免不了。

你对合不来的下属,要养成“多看他的长处”的习惯,坦率地承认他的长处,客观对待他的短处。

最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找出与你共同的地方,如此一来,你对他就更有一份“亲切感”,对拉近双方的距离有极大的好处。

3. 积极地接近

以双方共通的部分为“接触点”,并以此作为共同的话题,与他交谈。例如:

“听说,你很喜欢莫扎特的作品,真巧,我也是莫扎特迷呢。最近,市面上出现一套莫扎特作品集,你知道这个消息吗?……”

4.活用他人的长处

任何人若被置于可以发挥自己长处的状况下,都会情不自禁地奋发努力。

在“如鱼得水”的情况下,他的整个人都会变得开朗,能力也得以大展,人际关系也会变好。

另外,他对管理者有如此“识人之明”更会怀抱“感激之心”,因而会更加努力以工作成绩回报。对他个人也好,部门也好,这都是好现象。

5.想通彼此的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可以深到肝胆相照,也可以浅到“只认识而不打招呼”,其间的状态真是不一而足。

与你合不来的下属,你能努力接近到什么程度,难免有个“最后的界限”。只要你确实尽了心力,纵然效果有限,也不必懊恼。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领导能容人之过才能用好人、留住人,而下属由于领导不计前嫌,自然不会生活在被责备的压力之中。“君让我一尺,我让君一丈。”下属为回报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