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也曾经是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为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很快增值,涨幅惊人。这时候牛顿恰巧获得了一笔款项,加上他个人的一些积蓄,看到如此利好消息,就在当年4月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涨起来了,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但是刚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7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经过“认真”的考虑,牛顿决定加大投入。没想到买入后,南海股票却一落千丈,到了12月最终跌为约124英镑,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这笔钱对于牛顿无疑是一笔巨款,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
有人欢喜有人愁,马克思便以600英镑本金赚了400多英镑。1864年5月,马克思的一个朋友去世,在遗嘱中特意请人把600英镑的遗产赠与马克思。对于经济拮据的马克思来说,朋友的这次遗赠不仅是雪中送炭,还给了他在股市小试牛刀的机会。
有了这笔资金,经济学造诣颇深的马克思便决定投资英国股市,一为休闲,二为体验一下股民生活,赚些生活费用。于是他参考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回升的好时机,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的股票证券,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在他认为政治形势和经济态势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股票价格开始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通过这一番炒股操作,马克思以600英镑的本金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
就连著名的政治人物丘吉尔也曾加入炒股大军,而且是认赔收场。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巴鲁克悉心备至,特意陪他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了丘吉尔。虽然当时他已经年过五旬,但好斗之心让他决心也炒股一试。
在丘吉尔看来,炒股应该就是小事一桩,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改变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美国股灾爆发了,丘吉尔来到纽约的时间和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的开始时间恰巧惊人的一致。结果仅仅在10月24日一天之内,他几乎损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万美元(也有资料称约50万英镑)。
TheFutureforInvestors
《投资者的未来》
杰里米·西格尔JeremyJ.Siegl
名著导读
杰里米·西格尔是世界顶级的投资、金融专家之一。1999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警示网络股票的文章,引起了网络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引起了沃伦·巴菲特的关注,这为西格尔带来了进一步研究的动力,并最终促成了《投资者的未来》一书的完成。《投资者的未来》可以说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投资指南,它视角独特、结论有力,为那些力图在长期成为赢家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选择股票的框架。作者摒弃了比较流行的“价值”投资策略和“增长”投资策略,从价值的来源考察投资策略,在强调“估值”重要性的同时,分析了投资者对高速成长产业预期过高的心理,认为快速成长产业并不适合长期投资,最后预测“婴儿潮”、“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为投资者调整其投资组合配置提供了意见。不仅如此,作者还根据投资收益率历史数据,从历史的角度纵向比较美国数十年来各个产业的投资收益率,从全球化的角度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投资工具的投资收益率,使得该书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杰里米·西格尔为我们完成了一项杰出的工作。尽管没有人可以准确预知股票的未来,但西格尔的分析无疑为历史做出了裁断:长期持有胜过迅速换手,投资胜过投机,建设胜过赌博。有力的结论、出色的文笔及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重要的必读经典。
——吉姆·柯林斯
杰里米·西格尔的新书远不止是一本典型的“西格尔式”的资产配置指导。这本书精湛、诱人、案例充分、通俗易懂且又不乏创造力,帮助人们找到带来丰厚利润的股票选择策略。即使是最圆滑老练的投资者也会从西格尔的新书中汲取营养。
——彼得·伯恩斯坦
杰里米·西格尔是个睿智的人,也是瞬息万变的投资领域敏锐的观察者。对于那些想在新时代遨游的职业投资者和严肃的业余投资者来说,《投资者的未来》必不可少。
——巴顿·比格斯
理论精读
1.投资反思——投资者应牢记的教训
杰里米·西格尔通过对过去半个世纪的美国股市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反思,为投资者总结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
(1)指数投资的短板:自1957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诞生以来,陆续加入到这个指数中的超过900家新公司,平均投资收益比不上最初就在该指数上的500家原始公司。如果投资者将投资成败系于指数,不断用快速成长的新公司取代指数中增长缓慢的老公司,这反而会使回报降低。
(2)增长率的陷阱:和我们的直觉正好相反,投资高成长的新兴产业、公司或国家并不能带来投资的高回报。因为投资者会掉进“增长率陷阱”,为创新和美好前景付出了过高的价格。
(3)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的差异。例如,投资者因为法律方面的潜在阻力对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前景抱有较低的预期,但实际上它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较低的市场预期、较高的增长率和股利率,这三者为高收益率的形成创造了完美的条件。”
(4)历久弥坚的胜利:历久弥坚的老股票战胜了勇猛进取的后来者。投资回报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印证了巴菲特的观察:“那些被又宽又深的壕沟保护着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带给投资者最好的收益。”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旗舰企业”,它们有三个基本特征: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表现最好的股票中没有一只平均市盈率超过27倍。
(5)IPO的糟糕表现: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中失败者远远超过成功者,不仅回报低于老股票,而且风险更大。既然“老的”总比“新的”表现出色,为什么当初“新的”还要被创造出来呢?原因很简单:对于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及投资银行家来说,新公司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利润。但是对于怀着热切希望捕捉机会的投资者而言,却为这些驱动经济前进的公司付出了过高的价格。正如格雷厄姆所言:“大多数新发行的股票都在适宜的市场条件下销售——对股票销售者适宜意味着对购买者不那么适宜。”
(6)科技的二重性:传统投资理念认为,投资者通过购买带来新产品新发明的科技公司股票,自己的财富就可以伴随这些伟大公司的发展而增长。然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增长和利润增长是两码事。事实上,科技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价值的毁灭者。最典型的例子是1999—2003年,由于光纤技术的快速进步,导致电信业严重供过于求,电信公司被迫大幅降价,对利润造成严重伤害,三家电信巨头和其余113家电信公司陆续破产。以致一位企业家疾呼:“你们这些家伙必须停止发明新技术了!”
(7)股利再投资的妙用:熊市保护伞和收益加速器。在过去十年,股利被轻视,因为投资者更注重资本利得,认为放弃股利让公司再投资能带来更高的回报。但是股票收益的历史揭示了现金股利的重要性。在熊市中,通过再投资股利积累更多的股份能够缓和投资组合价值的下降,所以是“熊市保护伞”;当股价上涨时,这些额外的股份能够大幅度提高未来收益,所以再投资股利还是“收益加速器”。此外,一般来讲,股东目标和管理层目标有着很大不同,除非把股利交给像巴菲特这样的能够合理分配资本的管理者,否则把利润以股利的形式交给投资者会降低管理层浪费股东财富的可能性。
2.人口危机的挑战——人口结构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西格尔认为,当人口结构达到拥有最强消费能力的阶段,股票牛市将达到巅峰,而在这之后将会崩盘,因为大量人口将加入退休者行列。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也出现同样老龄化的问题时,世界经济将会是怎样?
西格尔注重长期历史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并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西格尔常量”:从1802年开始,在扣除通货膨胀之后,充分分散化了的普通股投资组合具有6.5%~7%的年收益率。通过调查研究,西格尔得出来这样的结论,尽管过去两个世纪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股票长期收益却是惊人的稳定。而且这个收益率相比其他金融资产拥有巨大的优势。在整个两百年里,债券的年平均实际收益率是3.5%,仅为股票收益率的一半;票据和其他短期货币市场资产为2.9%,而在除去通货膨胀之后,黄金仅仅有0.1%的收益率。具有惊人持续性的“西格尔常量”足以成为股票长期投资的基石。然而过去仅仅是个序幕吗?在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的冲击下,股权的优势将被破坏掉吗?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们在不久将开始出售其股票和债券,“卖掉?卖给谁?”谁将是婴儿潮一代人在过去几十年里积累的上万亿美元资产的购买者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首脑和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悲观论者宣扬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来临。
西格尔给出了他自己的对策——全球化解决方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将是那些生产商品和购买退休资产的人。这些国家经济的成功不仅对它们自己的人民有利,而且对发达国家社会的持续繁荣也非常重要。为此,必须鼓励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促进国外直接投资及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
3.长期投资个股确定——寻找优秀个股的原则
西格尔通过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整个历史的剖析,揭示了挑选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个股的基本原则。
(1)对投资者而言,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西格尔通过对1957—200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数据分析,找出了长期投资中成为赢家的三个部门,它们是卫生保健部门、日常消费品部门和能源部门。前两者占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20家最佳幸存公司90%的名额。
(2)寻找伟大公司,首先要理解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西格尔得出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扩张产业、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西格尔教授称之为“增长率陷阱”)。显然,增长率陷阱是投资者通向投资成功之路上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
(3)大部分表现最好的公司特征: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4)表现最好的股票名单中找不到科技或电信类公司的名字。
(5)投资市盈率最低的股票,投资于增长预期较温和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远远强过投资高价格、高预期股票的投资组合。
(6)准备好为好股票掏钱,不过要记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任何价格下买入”。
4.价值投资精髓——买入价够便宜
价值投资的获利基础是什么呢?西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买入价位够低的股票。要知道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一只股票长期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对股价过于乐观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真实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水平,投资者就能赢得高额收益。
投资者对增长率的期望都体现在股票价格之中,市盈率是衡量市场预期水平的最好指标。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预期该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西格尔在书中指出,记住,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那些为了追求增长率舍得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最终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惩罚。定价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影响到股利的再投资。股利的再投资是长期股票投资获利的关键因素。股利的再投资策略将会是你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
总之,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其精髓,那就是“安全边际”这个词。而西格尔教授“定价永远是重要的”忠告,正好说明了《投资者的未来》用历史数据验证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5.告别泡沫陷阱——发现并规避市场狂热风潮
西格尔认为投资的泡沫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损失,因此西格尔特别提醒投资者学会鉴别泡沫形成的典型症状,看到事情的真相。
识别泡沫现象的因素:广泛且迅速升温的媒体报道;缺乏利润甚至收入方面的依据,只是建立在一些概念和名号上基础上的高得出奇的定价;以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某些公司不能再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评估的观念。若你发现了,你最好早些远离它。
一般认为,投资泡沫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但事实上很多泡沫持续的时间都比我们预想的要长得多,既然我们不能预知泡沫破灭的时间,那就看我们能否在泡沫破灭前卖掉自己的股票。当你判定一个泡沫以后,立即停止向这个泡沫中的公司或产业中投资,若你的股票正处于市场狂热中,那就迅速将股票抛出将利润转化成现金,不要再回头看。你所卖出的股票在崩溃之前也许还会大幅升值,不过从长远看,你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这方面,西格尔给投资者几个重要的忠告:
忠告一:定价至关重要,买进时把握市盈率。
忠告二:不要和你买入的股票谈恋爱。保持客观,基本面不足以支持股票价格的合理性,不论你多么乐观,无论你在该股上赚了赔了多少,你都应该立即卖出。
忠告三:当心庞大却不知名的公司。泡沫的形成另外一个标志是默默无闻的公司被冠以巨大的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思科。
忠告四:避免三位数的市盈率。
最后,西格尔告诫那些心存幻想的投资者,在泡沫里卖空是极危险的做法,因为你的资金不能坚持到泡沫破灭的那一刻,你就立即成为最大输家。
6.产业特征辨别——长期投资者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