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情好病就少
1667900000033

第33章 有了“不快”你就说(2)

无论从生理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叹息对健康都是有益的。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生活,来自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压力是难以避免的。在这种高压状态下,我们要试着以叹息来发泄心中的压抑,保持身体的健康。

专家建议

一声叹息会让我们摆脱疲累的心情,呼出郁闷,再次充满活力,重新投入工作。但是,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心事件,一声叹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和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不要主观地将小事情放大化。

另外,人在心理受到某种挫折、抑郁的时候,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回避与人的沟通交流,这时,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倾向,多保持与外界、他人适度的开放和交流。积极地面对负性事件,使其能达到满意的结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健康提示

叹息虽是有益健康的行为,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形成无事叹三声的习惯。因为一旦形成习惯性叹气,就会出现一种可能:你不是因为心情不好才叹气,而是因为叹气而变得心情不好。这就是很严重的不良影响了。

◎发点牢骚释怨气

爱发牢骚常给人留下一种不成熟和缺乏修养的印象,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不少男士这样评价自己的妻子:我爱人其他方面都好,就是爱发牢骚这个毛病让人受不了。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把它作为一种不好的行为加以克制,但实际上,适度地发点牢骚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典型案例

宁宁每天下班回到家,老公就已经做好饭菜等着她了,许多姐妹都非常羡慕她找了一个好老公。可她却好像永远也感到不满足,隔三差五也爱发点牢骚,比如有时会怪客户太难缠了,有时会怨工作太累了,有时会说新来的同事太难相处了,有时又会嫌老公做的菜油太多了、盐太淡了……可事实上,不管多难缠的客户也被她搞定了,不管工作多累她还是天天高兴地去上班,难处的同事也处的很好,难吃的饭菜也会吃得一点不剩。起先老公也不太懂她,就对她说让她别去上班了,回家来让他养着。可是宁宁却笑着告诉老公,自己发发牢骚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唠叨几句能够渲泄掉心中的怨气,不至于产生抑郁情绪。她老公听后也觉得很有道理,自此以后,每当宁宁发牢骚时,他都会微笑地听着,不急也不恼。

心灵解析

在生活中,爱发牢骚的人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忠告: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不容易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如意,一时却又无法解决,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生的怨气、意见、看法,需要有一个宣泄的途径,也就只能发发牢骚了。

发牢骚常被人认为是一种有损健康的情绪,可事实上,与其把什么都埋在心里,不如说出来。国外心理学研究证明,时常谈论自己的烦恼及发点牢骚的人,反而有助于“情绪受到控制”。适当发牢骚和抱怨能使人们免受精神抑郁症、心脏病发作及身心失调的损害。其积极意义主要有两点:

一是发牢骚能使人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分析,从而使发牢骚成为找到解决办法的第一步。

二是发牢骚从生理上能提高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助于防止忧思,而忧思容易导致抑郁。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适度表达自己愤怒的男性,与压抑的男性相比,其发生非致命性心脏病的概率是后者的一半,中风的概率也较后者显著降低。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倾诉,有益健康。

尤其作为职业女性来说,如果在工作中遇到烦恼的事情,适当地找人发发脾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累积。反之,如果她在感到愤怒的时候,因顾虑种种因素,敢怒不敢言,长久积累就会造成情绪的压抑,有可能演变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疾病。

专家建议

当你遇到怄气的事时,发发牢骚可以适度缓解心中的怒气,避免不必要的压力积累,对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发牢骚也得注意把握好一个度,那么,何为适度?如何才能做到适度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要注意频繁程度

你可以偶尔发发牢骚,却不可每做一件事或每遇一件事都发牢骚。牢骚太多令人厌烦是不争的事实。此外,还应该努力避免经常就同一个问题发牢骚。

2.要注意场合

一般非正式场合比较适合发牢骚,正式的场合不要发牢骚,如果是见客户或在领导面前发牢骚,结果就不会太好了。

3.要看对象

发牢骚的对象应该是对你友好、熟悉和随和的人,这样的人能够理解你的牢骚,与你产生共鸣。如果你对着某些高傲、自我中心的人发牢骚,对方可能会一句话把你噎个半死,这个牢骚不发也罢。

当然,解决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几个好友聚一起,利用周末去登山、郊游、踏青,或者垂钓、打球,都可起到缓解或宣泄情绪的作用。

健康提示

适当地发发牢骚,可以释放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情绪,平衡自己的心理,于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如果经常发牢骚,进而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相反还会带来一系列消极作用。因此,当你的心中有不满时,你可以用发点牢骚来发泄一下,但千万别形成习惯。

◎高歌一曲解千愁

也许你是一个对唱歌没有多少兴趣的人,也许你是一个一唱歌就容易跑调的人,也许你是一个只有自己独处时才敢哼哼两句的人,也许你会认为唱歌只属于那些有歌唱天赋的人。其实不然,你也可以尽情高歌,不为别的,只为唱歌也是一剂保持身心健康的“天然良药”。

典型案例

露露今年24岁,正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年纪,在外人看来,她有着满意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漂亮的容貌。但自从她和相恋三年的男友分手后,她就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她经常面无表情,双目凝视,对外界无动于衷,每天感到昏昏沉沉的,吃饭没有胃口,做事也提不起精神。朋友见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每天下班后,就和一群姐妹拖着露露到KTV里去纵情高歌,渐渐地,露露心情开始好转了,睡得好,吃得香,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不到半年时间,露露彻底从失恋的阴影里走了出来,重新回到了以前活泼可爱的样子。

心灵解析

唱歌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益,这是人们用直觉就能感受到的:它能释放悲伤,让人情绪变好。正如四川巫山县一首山歌所唱:“想唱歌来想唱歌,人人说我是穷快乐。早上唱歌当不到饭,夜晚唱歌当不到油,唱个山歌解忧愁。”

不过,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唱歌不仅对人的精神健康有益,对身体健康同样是有好处的:

1.唱歌可以提高呼吸功能

据科学家统计,一般成年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而歌唱家的肺活量常在4000毫升左右。肺活量大了,呼吸的功能就提高了。所以唱歌是一种提高呼吸功能的好办法。一位声乐专家说过:“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音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因此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的说法。”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唱歌会使你受益匪浅。

2.唱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

唱歌是特殊的心理疗法,纵情歌唱,荡气回肠;高歌一曲,烦恼皆忘。唱歌的时候,人会变得紧张,但当唱完一首歌后,唱歌的人会随即放松下来,这一松一紧可以刺激因压力而变得混乱的自律神经,舒解身心。

3.唱歌能够释放有助静心的荷尔蒙

研究证明,人们在唱歌时,大脑中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催产素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能使人们之间增进感情。

4.唱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

唱歌除了让人精神愉快之外,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唱诗班的成员在每次排练后,他们体内一种名为IgA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了150%,而在一次公开演出后,这种免疫球蛋白更是增加了240%。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贝克表示:“虽然我们不能说唱歌能抵御感冒,但在适当的情况下,唱歌确实能够增强一个人的免疫系统。”

另外,也有研究证明,坚持唱歌的老人去医院看病和吃药的次数更少,也更不容易摔倒。

5.唱歌可以保健养生

投入地演唱可以活动到许多平时很难活动到的脸部组织,可以抗衰老,维护皮肤弹性,防止皮肤老化及改善更年期,使人身心愉悦,焕发青春。

6.唱歌可以陶冶情操

唱歌可以提高人的文化艺术素质和修养,使人感情丰富,心绪平和。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对于我们的思想道德的修养,性格情操的熏陶,都有积极的作用。

7.唱歌可以减肥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不大一样。平时,人们交谈时所需音量较小,气息浅,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因此,唱歌时的呼吸需要消耗一定的热量。有减肥专家作过研究,一个人唱完一首歌后的氧气消耗量相当于跑完一百米后的氧气消耗量。

专家建议

不少人喜欢放开嗓门唱歌,由于盲目大声唱歌,引起口干、喉咙沙哑等,还会导致头晕。所以,歌唱时要轻声唱,最好能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练习。正确发声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打开喉咙

当人们打哈欠的时候,口腔会自然、放松地打开,口腔内空间会增大。打开喉咙就像是在打哈欠,使咽喉张开,把气息自如地送出来。

2.稳住呼吸

声音的形成是由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组成的,唱歌时要以气息作支持点,把呼吸稳住。

3.用好共鸣腔

乐器要发出优美的声音就要有共鸣器,唱歌也是如此。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唱低音时作用最大。口腔包括喉、咽腔,唱中音运用比较多。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口腔的上部)、额窦(位于筛窦前上方,额骨内外板之间)、蝶窦(位于脑颅底部、枕骨之前的蝶骨体内)等,主要运用在高音。

唱歌是一种真正快乐的健身操,唱偏低音的歌曲可以使血压安定;唱快节奏的歌曲可以使你身心愉悦;唱拉长音的歌曲可以消除压力,对身心健康有利。因此,当你感觉烦恼时,尽情地高歌一曲吧,让所有烦恼都在歌声中化解掉。

健康提示

唱歌虽是一项能有效缓解压力的娱乐活动,但是从生理健康的角度来讲,在有些情况下也是不宜纵情高歌的,如女性月经期及前后数日,手术治疗后3个月以内,发生大范围灼伤及牙痛、肌肉痛等炎症以及感冒时。

◎自言自语也减压

说到自言自语,很多人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所以,倘若我们发现某人坐在那里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就会觉得非常可笑,甚至会认为他是在发“神经”。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改变一下这种观念,因为自言自语的行为不但不可笑,而且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典型案例

丹妮刚刚大学毕业,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对于她这个初入职场的小姑娘来说,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不善交际的她与人沟通也不是挺好。为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经常会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为自己加油鼓劲,或是督促自己努力工作,或是提醒自己注意与人相处的方式。有了这样一个减压的方式,丹妮感觉工作起来也不是那么累,做事情渐渐得心应手,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变成了一个职场高手,面对任何事情都从容不迫,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刚参加工作的人,同事和领导也对她评价非常好。

心灵解析

在很多人眼里,自言自语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认为爱自言自语的人不是有“神经病”,也可能是个有点神经质的人。《重庆森林》里梁朝伟自始至终地自言自语,就给人们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象。其实,细察生活,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有自言自语的“毛病”。面试时,你也许会听到“一定行”之类的喃喃自语;临考前,也有考生会自我对话:“放松,别紧张。”其实,适度的自言自语是种放松,并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是一种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泄心中的不满、郁闷、愤怒及悲伤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消除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当你忧虑重重时,若是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谈话,并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那么你钻牛角尖的可能性就减少了。

心理学家认为,自言自语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1.调节情绪

自言自语也是一种倾倒心理垃圾的好方法。失意、郁闷、愤怒等负面情绪,积压于心头,会侵蚀我们的热情和快乐,而自言自语地发牢骚,相当于把这些坏情绪倾倒出来,有助于心理弹性的恢复。

2.理清头绪

当我们内心存在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说出来,哪怕是没有听众,也有助于让自己理清思路,找到答案。因为语言反馈给大脑之后,能刺激脑神经,促进思考。

3.自我安慰

自言自语还可以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熟悉的声音对我们的心灵有着很强的慰藉作用,让人感觉很放松很有安全感。

4.改善睡眠

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而“自言自语”摆明真理就可终止思虑,从而会使睡眠安定少做恶梦。

5.自我暗示

自言自语还相当于一种自我承诺,其原理有些类似自我暗示。当我们对着镜子微笑一下的时候,你或许会感觉,嘴角翘起的一瞬间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起来。因此,当我们失意时,不妨多自己对自己说些鼓励、赞扬的话,时间长了,你的大脑会接受这一承诺,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此外,比起向别人倾诉,自言自语不会耽误别人的时间,不会引起别人对自己“唠叨”的指责,更不会泄露自己的隐私。

专家建议

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健康的解决精神压力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放松术。因此,我们要鼓励有需要的人经常有意识地自言自语。

缺乏社会交际的人由于长时期不过集体生活,他们就好比被蒙上了眼睛、堵住了耳朵,易造成精神的焦虑以及抑郁,通过自言自语可以弥补交往缺失在心理上造成的孤独感,使落寞的心灵得到缓解。

竞争激烈的上班族和学生大多是压力大和易紧张的人群,在筋疲力尽之时,对自己说一句“别紧张,别着急,慢慢来”,就好比一剂清凉的薄荷,使人重新调整情绪,给急速膨胀的紧张和压力“泄泄气”、“松松土”。

“一吐为快”能够调节紧张和疲惫的身心。然而,凡事需有度,物极必反。短时期的自言自语是正常现象,如果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长期缺乏社会交往,便会演变成精神焦虑和抑郁,更有甚者会患上精神分裂症。所以,还是要建立积极的社会交往态度。只有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群体中,才能保持和社会一致的正常心态。

健康提示

如果你的唠叨让朋友或家人觉得不耐烦,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自言自语,与自己说说你的烦恼与不满。当然,对于属于病态的整日不停地自言自语的人则应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