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671200000010

第10章 非主流英雄(1)

隋室将倾,天下群雄并起,,逐鹿天下!实力最强的有四家,关中李渊的大唐集团,洛阳王世充的郑集团,河北窦建德的夏集团,瓦岗“带头大哥”李密的魏集团。

隋朝末年,当朝宰相杨素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位青年骑在一头黄牛的背上,牛角上挂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的全是书。这青年是一边骑牛一边看书,路过的杨素看到此情此景就停下来问道:“何处书生,读书专心到如此地步?”这青年认得杨素,于是赶紧翻身下牛拜了两拜,说:“在下李密。”杨素接着问:“读的什么书啊?”李密说:“《汉书·项羽传》”杨素对李密那是大加赞赏。杨素不光自己觉得开心,他还告诉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你看我遇到这么一个人,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你小子也得要争点儿气。

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家庭成分也不错。

李密是当时关陇集团的贵族出身,李密的祖父李弼曾经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那个级别有多高呢?相当于李渊的祖父李虎,相当于李渊的外公孤独信,他们都是那个级别的人。到李密这一代,家道中落。李密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长的贼眉鼠眼,有事没事喜欢探头探脑四处乱瞟,正好他和隋炀帝四目交错,他于是就不知道想表现点什么的那种感觉。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意思是:这个人左顾右盼不应该到宫里来干个保安,有损我大隋形象,还是让他滚蛋吧。怪不得现在招聘都要有面试这一关,对李密来说是形象决定命运。杨广对李密的评价倒是一针见血、活灵活现。

当时天下纷乱,隋炀帝猜忌之心日益加重,害怕别人夺取自己的帝位,当时在民间流传一句谬语“杨氏灭,李氏兴”。这事如果是真的,估计也是当时老李家得罪什么人了,别人想灭族。有个叫李玄英的人,就大老远地从东都跑出来,专门找到李密探讨流行歌曲的创作手法,他对李密说:“大哥,最近有一首叫《桃李章》的流行歌曲不知道你没有听,大人小孩都会唱,歌词写得相当有水平。兄弟我唱给你听‘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这首普通的歌曲没有激荡起李密内心的波澜,他自认为自己是志存高远之人,而这种靡靡之音只适合市井之徒,乡野村妇的胃口。可当李玄英对歌词进行讲解过后,李密激动万分。李玄英说,桃李子指的是现在有个流落四方的在逃犯是我们老李家的人,皇与后,都暗指皇帝君王;宛转花园里,说当今天子(隋炀帝)将在扬州被人干掉,‘莫浪语,谁道许’正是“密”。

“密”,“me”,我,李密这才明白这首歌唱的是自己。说自己将来就是哪个灭了大隋,取而代之当皇帝的人(“斯人当代隋家”)。呵呵,好,好,这天下有才之人就是多。李密后来主权瓦岗,瓦岗寨成为各路英雄竞相投奔之处,不能说不与此谶语大有干系。李密原是关陇贵族,是西魏北周最高统治集团核心成员八大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袭爵蒲山公。所以,李密与翟让这批山东豪杰不属于一个阵营,而与李渊父子一样是关陇集团的成员。

当时相信《桃李子》的流行歌谣的人还真不少,可是并不是冲着李渊,很多人是觉得这最终的应验会是在李密的身上。

李密和翟让都是隋末农民起义军之一瓦岗军的首领人物。瓦岗军在当时可是反隋阵营中最让人瞩目的一支力量,不仅占有大片土地,还聚集了无数英雄豪杰,实力绝对不容小视。所以许多人认为这“李氏将兴”的图谶指的就是李密。那么,这本来可能与李渊同有帝王之命的李密,为何一朝兴盛,一夜败亡呢。原由还要从头说起。

瓦岗军最早的领导人是翟让,他是隋朝的一个下层官僚,犯罪当斩,后来逃了出来,干起了占山为王的勾当。因为最早就在河南滑县瓦岗为盗,所以称为瓦岗军。当时,徐世绩、单雄信都是他的部下,成员也大多是齐鲁间的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民,英勇善战。

以翟让、徐世绩等人为首的瓦岗军可以说是山东豪杰的一个代表和缩影。而山东豪杰,就是一胡汉杂糅、善战斗、务农业而有组织之集团,他们活动在山东的广大地盘上。当时所称的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地区而言,大约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山东省全部及河南省北部。这一地区原来的士族已经渐渐衰落,新兴的“豪杰”才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力量。正因为如此,他们是政治上各敌对集团争取的对象。李密和后来成为唐朝圣君的李世民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二人为何一败一胜,这又是后话。

先说瓦岗军在翟让领导时期并没有很大的发展,直到李密加入才取得长足进展。

山东豪杰与关陇集团,是当时最有活力的两大社会力量。两派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种种矛盾,可是反隋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大业九年(613),杨玄感起兵,应者如云,李密也身在其中,并且深得玄感的赏识。杨玄感虽是关陇集团的成员,但他的这次起兵却吸收了很多山东豪杰方面的力量,开启了两大集团合作的先河。虽说杨玄感的起兵后来失败了,但影响十分深远,首先受益的可以说就是李密。靠着杨玄感起兵,李密声名鹊起。

李密由于参加杨玄感起兵,一直为隋朝官府追捕,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大业十二年(616年),在王伯当的引见下,李密才投入到瓦岗军中。

李密在王伯当的介绍下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当时的瓦岗军只是一只万余人的义军。李密向翟让进言:“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未若直趣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翟让依计直取荥阳,炀帝急调张须陀部前往抵挡瓦岗军。

这个张须陀可是隋军一员猛将,大业末,河南各地暴发了大大小小多次起义,均为张须陀所镇压,张须陀在对起义军的大大小小百余次战役中几乎百战百胜。隋炀帝非常欣赏自己这员爱将,曾经让人将张须陀作战的情景画出来,挂在宫里没事看看,用来舒缓神经,开胃提神。他手下两员勇将罗士信、秦叔宝就无需再作介绍了,他们是演义里的罗成和秦琼。

翟让也曾为张须陀所败,听说张须陀来了,翟让不免心生怯意。

李密道:“张须陀有勇无谋,大军新胜而来,骄兵必败,可一战而擒。”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瓦岗军与张须陀在荥阳大海寺决战。

李密先率精0.兵千余人埋伏在大海寺北的树林里,翟让率本部去与张须陀交战,翟让自然不是对手,不一会儿就开始败退。张须陀素来轻视翟让,见翟让败退,也没考虑是否是诱敌之计,就率部放心大胆地追击。追到李密伏兵之处,李密率伏兵突然杀出,翟让、徐世绩、王伯当各部四面夹击,张部溃败。

张须陀本人非常勇猛,拼命杀出重围,回头一看,手下将士还在包围圈里厮杀。他又忍不住回头去救,再冲出来后,又冲回去救其它人,就这样,他在重围中来往了四次之多,让人不免想起当年的常山赵子龙。由于他的奋战,不少部下得以生还,但张须陀本人却在乱军中战死了。

他死之后,他所带领的手下官兵每日每夜地号哭,数日不止,由此可见此人是多么地深得军心。有人慨叹,张须陀死后,隋朝再无良将矣。可以说,此人是支撑隋朝的柱石之臣。

与张须陀一役,瓦岗军军威大振,李密也一战成名,翟让也让他另建牙帐,号薄山公营,此时等于李密已经自立门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