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克芹散文随笔
1672800000002

第2章 在杜依哈的中国医生

即将结束对阿尔及利亚的访问时,想去看看在这里工作的中国医疗队的同志们。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九月三十日晚上,我大使馆举办国庆招待会。在招待会上,使馆文化处的同志把医疗队的负责人唐振田和李辰海同志介绍给我。也许是年岁相近而又在异国他乡的缘故吧,我们一见如故。我们商定,在十月三日挤出几个钟头到他们的队部杜依哈镇去做客。

杜依哈镇距首都阿尔及尔约四十公里。唐振田同志坐一辆吉普车到宾馆来接我。

汽车沿着地中海行驶,穿过一片又一片茂密的果园。沿途乡村人烟密集。老唐在车上向我介绍一些医疗队的情况:从一九六三年我国派出援阿医疗队以来已经二十三年了,现在全队一百八十五名医务人员,分布在八个省区,他们来自湖北省属医院及武汉市属医院。二十三年来,这个省已有近千名医生轮流来到这个国家。第一批来的只有二十三人,而最近中阿两政府已商定,近期将增至三百人。他们在这里平均负担的工作量是在国内医院的数倍,一个有四百张病床的省级医院,只有二十余名医生,这种负荷量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以一九八四年为例,全队完成门诊一百二十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七万多人次,平均治愈率百分之九十点二。仅凭这几个数字,即可想到这些远离家乡的医务工作者的辛劳。

杜依哈是一个繁华的市镇,地处阿尔及尔的郊区。这里有一所中等规模的医院,医生大部分是中国的,护理人员是当地人。中国医疗队的总部也设在这里。房屋庭园的建筑相当古旧,是法国式的,倒也清幽整洁。院内弯弯曲曲的小道两旁种着花草。气候炎热。在北京应是穿厚毛衣的季节了,而这里的医生们白大褂里只穿一件汗衫。

因为身处异国,这一张张普通的面孔,看上去分外亲切,他们的“湖北普通话”,听起来使我仿佛置身于汉口的一家医院里。饭桌上那热热闹闹的气氛,简直就像已回到了祖国。他们在饭桌上给我讲述的,都是很有报道价值的事迹。他们医术高超: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使结婚八年不孕的盖尔马省孤儿院院长夫人生下了一个胖娃娃;肖谷欣副教授一次举世罕见的手术震惊医学界;在马斯卡拉医院工作的李金荣副教授的一例全鼻再造手术引起轰动。阿卫生部为此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凡属解决不了的颌面外科手术,均可转马斯卡拉医院请中国医生诊治……当然,他们是很辛苦的。初来的时候,一切费用都由我国负担,七十年代后,阿方给医疗队发一点生活费,直到一九八三年才改为聘请制,由阿方政府出钱聘请我国医生。这些同志多半是中年人,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单身一人离家在外,生活上不可能没有一些具体困难。但为了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他们心中高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旗帜,个人的困难就默默地克服了。他们回答我的问题时说:“过得很愉快,有时也打球或跳舞。因不搞家务劳动,所以工作效率比国内高。”

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写了这样一篇粗略的文字,聊表我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