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克芹散文随笔
1672800000045

第45章 我读《激荡的大宁河》

一种凝重的、痛苦与希望交织的诗意,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身价值的确认的冲动,一种人类告别自己童年的艰难历程,一种惆怅,一种向往,一种等待,一种理解……这是我阅读熊建成新作《激荡的大宁河》时激荡在心胸之中的复杂的感受。

掩卷后喜上心来。熊建成正在实现对自己的超越,毅然告别作为一个青年业余作者的稚嫩的“童年”。在一个人为的、封闭的故事框架中笨拙地说明主题,曾经叫人替他担心。他进了文学院,两年期满,几乎没有大的起色,他是“闷”了,来信说压力大。人们耐心地等待着,有什么办法呢?创作可无法“教”的,一切“方法”对于创造力都是无形的束缚。只有建议他多读书,加深对于生活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能写多少是多少。如今看来,是“闷”过来了,或者说,是醒过来了。而且,使人惊异。

只有实现观念的变更,才能摆脱那束缚自己的关于小说的模式。思想的开放,带来审视生活的新的角度,在这儿,题材绝非决定作品命运的上帝。小说开篇,我们看到“某国家元首”、“公安局”、“防务图”、“管教人员”、“在押犯”、“逃犯”……这些字眼,差不多猜想作者要讲一个惊险离奇的侦破故事,未免使人索然。但是,接下来,优美的散文叙述,使我们放下心来,一幅又一幅生活图画,展现出复杂微妙的人生世相、风光秀丽的河川、艰难痛苦的人生、来宝子的故事、宋管教的严峻的沉默、激流、炊烟、河滩、集镇,无不染上一层诗意的感性色彩,时而浓烈,时而冲淡,时而是撕肝裂肺的呼喊,时而是旷达高蹈的抒怀,时而有一个女子在如泣如诉,时而又像历史老人在指点天地人生。一个情节又一个情节,故事已不为人注意,只见那船在艰难地前行,人的过去与未来,紧紧抓住我们的心,有时快透不过气来……

我们得到的难道仅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审美的愉悦”么?当然也是,而且很多很多了。但更该感谢作者的是,使我们得到了超越情节之上的、关于历史与现实、关于人生的启迪。

一种哲学的启迪。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

来宝子的贫困、愚昧和原始野性,给自己造就一场悲剧,备尝痛苦。而那位小徐却并不贫困,精神却也空虚,只要看看他的照相机在怎样给别人制造痛苦就够了。

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体现主体意识,是好的,但有些地方直了些、露了些。尤其是,人物被规定在“我”的视线和听觉以内活动,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剖析便有困难了,稍不注意,人物就离开“我”的视线。如果挑剔,从这里即可挑出艺术上不够精美之处。

作者提供的这个小说环境,生活中确有一条相似的河。我曾乘木船做过它的匆匆过客。留在我印象中的是一句话:“美得使人哀伤。”我不知当时为什么有这种很不确切的感受,也许是我找不到更高的赞美的言辞?我不知道。读罢这篇小说,似乎明白了些。原来,我们都站在历史感觉与现实感觉的交叉点上,所以有那许多说不清、道不明,只好意会、难以言传的感受。历史前进着,但很艰难。

感谢作者!盼着他写得更多更好——趁着现在刚刚“闷”了过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