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年轻的女作家罗淑留下了一篇著名的作品《生人妻》,写一个终日辛劳的庄稼汉子追求一份不致冻馁的生活而不可得,破产后走投无路,被迫卖掉自己能出卖的最后一件“东西”——妻子。罗淑写的是她家乡的事。她的家乡在四川简阳县海井乡。
半个世纪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门格教授接待了一位自费赴美考察柑橘生产的中国农民。这位农民是怀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飞出国门的: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急起直追,为振兴中国柑橘生产尽自己的一份力。他叫吴祥金,他的家乡在四川省简阳县海井乡。
终其一生都深情地关注着中国农民命运的罗淑,如果九泉有知,将看到在海井,在中国农村大地上,成长着一代新型农民。他们追求着、创造着老一辈农民连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东西,科学求实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精神在他们身上融为一体。
与新中国同龄的吴祥金,便是这一代新型农民中的一个。
一
时光退回去十多年,七十年代初,在沱江上游两岸的山丘沟谷中,海井公社的庄稼人在“大批促大干”的喧嚣声中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去争取返销粮,以度过春荒紧接夏荒的日子。人们被告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但是,草不能填饱肚子,这是最普通的常识。饥肠辘辘的庄稼人对把社会主义当资本主义来批的那一套渐渐失去了信心。
吴祥金在思索。社会主义不等于贫穷。“这日子,决不会老是这个样儿的!”他坚信这一点。他初中毕业后回乡,十九岁做了丈夫,年轻的肩膀支撑着两个贫穷的家庭。生活是艰难的,但有文化、有抱负的吴祥金的追求,不仅仅限于这两个家庭的温饱。“只有家乡的贫困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日子才好过。要是叫儿子儿孙再过这种穷愁的日子,我们这辈人算是白活了!”吴祥金曾这样对他的一个朋友说。但是,连在自留地上种一点小菜秧卖都被视为“资本主义”,挨整挨批,怎样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呢?吴祥金感到难言的苦闷。
说来也巧。吴祥金和好友贺宋仁去卖菜秧,路过黄连公社天鹅二队,结识了省农业厅一位下放在那里搞果树栽培技术的干部杨大昭。两位求知心切的青年经常登门讨教,学到了不少柑橘栽培和育苗知识,了解到我国柑橘生产的现状和前景,看到了四川在气温、雨量、温度、土壤等方面发展柑橘生产的巨大优势。后来,经杨大昭介绍,吴祥金和贺宋仁又结识了当时在中国柑橘研究所任职、来简阳石钟公社工作的杨庭栋老师,以及西南农学院的几位专家、教授。那几年,吴祥金几十次东下重庆,去柑橘研究所、西南农学院求学。这个二十出头的普通农民,用他的行动,向“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论调挑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身处逆境的专家、教授们不顾可能招致的后果,纷纷为他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吴祥金暗暗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发展柑橘生产,改变家乡面貌。
说干就干。吴祥金和贺宋仁到成都罐头厂买回四十斤厂里做橘瓣罐头时清除的红橘种,撒在自留地上。当年卖小苗,吴祥金名下就赚得一千多元。队上社员一看,眼热了。吴祥金用自己赚的钱又去买回二百斤红橘种,交出一半给队上种,当年集体增收几千元,相当于全队上年全部纯收入!
怀着在柑橘生产领域里干一番事业的渴望,两个青年开始嫁接果苗,进行引进品种的接穗与最理想的砧木进行嫁接的研究。老师们帮助他们引进的新品种——西班牙脐血橙,他们用红橘作砧木,嫁接成功。这一试验比柑橘所老师们自己的试验提前取得成果。
他们试种枳壳苗,用枳壳苗作砧木,解决了当地柑橘烂根的老大难问题。
然而,这些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只能偷偷进行。好不容易才培植成活的母本树苗,吴祥金不得不把它们移在自留地中央,行间种起脚板苕,周围种上高粱遮掩起来。而寄予很大希望的枳壳种,不得不拿到沱江对岸深山沟里去种在一户朋友的自留地中。
一九七六年,两个青年将辛勤钻研的成果之一,写成《红橘砧脐橙嫁接良好》一文,在《中国柑橘科技通讯》上发表,这两个已经被点名批评“搞资本主义”的青年不敢在文章上署自己的名字……
有翅难飞。苦闷中,患难之交的朋友贺宋仁离乡出走了。贵州息烽县招聘果树技术员,他应聘而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吴祥金等待着施展自己抱负的那一天。他坚信,这一天会来的、会来的……
二
吴祥金等到了这一天。
粉碎“四人帮”两年以后的一九七八年,供销社建议聘请吴祥金担任海井公社果技员。这样一个吃农村口粮的跑腿活,公社干部中竟有人不同意。尽管“批资”的阴影还在一些干部心头作祟,反对意见还是被否决了,因为在柑橘技术方面,全公社无人能与吴祥金竞争。
担任果技员以后,吴祥金大显身手。一两年间,他把全社大部分老品种柑橘树用“高嫁”的办法换成新品种,使老树焕发青春。
他向干部们建议:社员普遍贫困,还没有喘过气来,要紧的是先弄一些钱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搞苗木吧。”他说,“搞苗木,从播种、嫁接到出圃,只要两年时间,来得快。”
有的人仍然犹豫,不敢大干。
他自己先干开了,干出样子出来看:
一九八一年,吴祥金苗木收入七千多元。一九八二年,收入一万一千多元。一九八三年,收入一万六千元。吴祥金拆掉茅屋,建起一座一楼一底的新房。
“其实,我很需要钱用在科研上,但我还是狠一狠心,把钱用在这座楼房上了。我想把房子立起来,让大家看看:有党的富民政策,农民完全能够走上致富道路!”他这样对人说。
还有什么比事实更能说服人的呢?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吴祥金的建议,发展商品苗木生产。吴祥金在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方面无私地向他们提供帮助。三年过去了,专业化、商品化柑橘苗木生产,已成为海井乡的优势产业,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
三年间,吴祥金所在的黄泥堰村,有九十三户修了新房,占全村总农户三分之一。这个村第八组,在吴祥金的楼房附近,新楼连片起。全组十八户,十七户修了新房,另一户已在备料;十六户都是一年收入超万元,另外两户年收入也上了五千元。一九八〇年,全乡农业总产值一百三十七万元;一九八五年,农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万元,全乡仅柑橘苗木一项收入,就达三百万元。全乡农民存款,由一九八一年底的十三万元急增到一九八五年底的一百五十万元。
“一个地方富,要有人引路。吴祥金就是这样一个引路人。”黄泥堰村原党支书段焰明这样认为。年轻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谢显松说:“他先扶持一批人富起来,这批人又去扶持和带动更多的人。这叫做‘辐射状’致富办法。这几年,全村百分之九的农民摆脱贫困,一部分人已走上富裕之路。”
致富路上引路人——人们这样赞扬吴祥金。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没有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还是什么也干不成。”他说,“拿我来说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柑橘育种、栽培方面,我有技术,生产经营方面,我有信息,但那时却搞不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用武之地。”从有翅难飞到宏图初展,吴祥金悟出:个人的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追求只有融入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才会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并永远充满活力!
三
简阳县红塔区委的一位同志曾感慨地说:“有一段时间,在一些人心中出现了所谓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难能可贵的是,正是在这时,吴祥金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九八二年,吴祥金向所在党支部交了入党申请书。区委派组织委员同他谈话时,问他:“你为什么要求参加党组织?”他说:“党的富民政策,我的体会,虽然目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最终是要使所有的人民都富裕起来,不然,不叫共产党!我知道,要使全中国人民,尤其是全中国农民都富起来,任务还艰巨得很。所以我要求入党,做一名党员,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下,努力工作……”
认识很好。但没有批准,原因是有人反映他有“经济问题”。可是,查证的结果,不仅不存在“问题”,他连自己应得的报酬都没有如数领取。几年来,他为群众销售柑橘苗五千多万株,按规定,每株可提取手续费二至五分,但他分文未取;五个县、十几个单位的高薪聘请,没有动摇他留下来建设家乡的宏愿;他有条件“捞”得很多,但他没有捞,把“大头”都让集体和群众得了。他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个人所得。一九八三年,吴祥金再次申请入党。党组织经过严格审查,批准了他的申请。入党以后的吴祥金,把自己的整个心思都扑在乡亲们共同富裕的事业上了。
一九八四年一次全乡性大会上,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把这一年当选为乡经委会主任的吴祥金推到前台讲话。他说:
“……搞现代化农业要有现代眼光。一只眼睛盯着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一只眼睛要瞄准市场变化。要耳听八方,对听到的各种信息,要进行分析、综合,最后作出决策。‘脸朝黄土背朝天’,‘埋头苦干’都不行了!要苦干,但不能埋着头,屁股朝天……”
吴祥金不会作那种照本宣科的讲话。但他说得实在,说得新鲜,会场里,人们安静地听着。
“靠苗木生产吃不到一辈子。现在,市场上苗木已有饱和的趋势,各地都在搞。
“今后我们也还搞,但要突破品种关,靠新品种和品种纯度的优势占领市场……这是短线。
“还有中线。中线是加工业。有四百多亩茉莉花,可以加工花茶。还有柑橘多的优势,可办果品加工厂……
“还有长线。这是长久之计的大工程了!我们要建立两千亩果园……”
多么大的气魄!多么缜密的规划!短中长线全有了。
这一年,全乡种柑橘一千七百亩。每亩定植良种柑橘二百四十株。这种密植是大胆的,但却有充分科学根据,经济效益很高。三年后结果,五年后进行疏植,全乡就有六千亩成林高产果园了。土地是包到户的。但这难不倒吴祥金和他的同事们。在不打乱土地承包、确认收益全归土地承包者所有的前提下,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种植。吴祥金又邀集二十一户农民集资七万余元,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民办柑橘育苗研究所,在科研、技术、信息和市场等方面为果农提供服务。九三学社重庆市分社的柑橘专家们热情地为这个民办科研所提供咨询。
追求无止境。吴祥金的目光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今年二月,他自费赴美国考察柑橘生产。中国柑橘研究所菌根育苗专家唐振瑶与他同行,为他当顾问兼翻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门格教授陪同吴祥金参观了加州七个柑橘主产县、十个育苗场,拜会了六位从事柑橘容器育苗、病毒、包装贮藏、应用激素等研究的教授。吴祥金用摄像机摄下了他所能摄到的全部资料。
他看到,加州柑橘基地的果农们,千方百计地争取去加州大学听课,为的是更新知识,吸收最新科研成果,以便改进生产技术。他不禁感慨万千。
他思索,美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程度很高,但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对比着这样几个数字,美国年产柑橘一千五百万吨,人均七十三公斤,亩产二千一百五十公斤;中国年产柑橘三百万吨,人均不到三公斤,亩产不到二百公斤。太落后了!但是,不也说明,我们柑橘生产的潜力还大得很么?
归途中,他心中关于工厂化育苗的构想,关于建设现代化、区域化、无公害柑橘商品基地及母本基地的计划酝酿成熟了……
所有的计划,在他回国后不到两个月内全部得到批准:省科委决定在资金上支持工厂化育苗场的建设;简阳县委作出决定,海井乡以补差的方式免除粮食定购任务,以减少粮食面积,实现柑橘基地的建设;县委责成县水利部门,对海井柑橘基地的灌溉问题施以特殊政策……
追求,在一步步地实现,新的追求,一个又一个地产生。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路上,吴祥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笔者又一次想起了在那个黑暗年代死于困厄之中的女作家罗淑用她那蘸着泪水的笔触描写的庄稼汉卖妻的故事。
家乡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女作家。简阳县正在筹建罗淑纪念馆。筹建过程中,有关部门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要求用此款在罗淑故里海井乡建一个罗淑生平、著述陈列室,让生活在阳光下的人们永远记住,海井人是从多么阴暗的昨天走过来的。
捐款人就是这位名叫吴祥金的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