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解释说,上个学期他和那位教授的关系不太好——那位教授不喜欢他提出的一些建议,他也不满意朋友所回答的问题。“除此之外,”朋友又说道:“那家伙就是不喜欢我。”
克雷格俯视着下面的过路人。“或许你想错了,”他说,“或许是你在逃避他。你这样做,只因为你害怕。而他可能也觉得你不喜欢他,因此对你他也就不那么友善了。人们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如果你对他表示好感,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去跟他说说话吧。”
朋友试着下楼去了停车场。他热情地问候教授,并问他暑假过得如何。教授看着克雷格的朋友,表现出十分惊奇的样子。他们边走边谈,而此刻克雷格正透过窗户看着他们,咧着嘴在笑。
克雷格向朋友解释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概念,简单得让这位朋友难以相信自己竟从不懂得这个道理。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你对自己缺乏自信。每一次与人接触,你都害怕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其实与此同时,别人也在担心你会如何评价他们。从那天起,这位朋友不再注意别人眼中的评判,意识到人和人之间必须相互沟通的需要——并与人分享一些自己的秘密。
每一次短暂的会面都成为一次奇遇;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生活的一课。那些富人、穷人、有权势的人与孤独的人,都像我们一样充满了梦想和疑虑,并且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可以讲述,只要我们用耳朵去听。
我们放走过多少如此珍贵的机会。那些人们认为相貌平凡的女孩,穿着古怪的男孩——他们像你一样有故事要讲,也像你一样梦想着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故事。
这就是克雷格所懂得的道理:先喜欢他人,再问一些问题,看看是否你投射在别人身上的光芒,会一百倍地反射回你的身上。
而在你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要想有效交换彼此的认识,和谐的进行交流、你就必须学会积极而有效的倾听对方的语言,具体地说,就是能把对方的语言转化成我们头脑中的形象,真正的理解对方的语言,然后站在彼此共有的立场上客观的与对方交谈。
倾听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影响手段,在这个缺乏关注和爱心的时代,倾听至少传达了你对别人的尊重,有时甚至比这还多。
在一个宴会上,一个男子只是认真地默默地听,有时点点头。他旁边的一个女人在眉飞色舞地讲。在宴会结束的时候,这个女子对这个一直没有讲话的男子说:“你说话太有意思了,跟你在一起真高兴。”
这个故事说明,倾听不仅可以让人得到表达的机会,并使表达者得到了愉快,而倾听者则得到了表达者的尊敬。
倾听是一个积极地接受、分析和理解对方的过程。在倾听的过程中,你不仅要弄清楚听到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要分析说话者的动机(为什么)。当你从这两方面着手来听而不是想当然地假定与你交往的人说的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你就会更真实地了解对方。
悄悄话:
你如果不认真去倾听别人的诉说,就别指望别人会为你的诉说所吸引。
6.常怀宽容之心,要善于谅解对方
同学间的宽容和谅解,往往能让彼此的情谊永葆。如果你没有一颗宽容、谅解之心,那么你与同学间交往将“冰天寒地”。
先看看一位小学生的经历:
作为班上的生活委员,换饭票这个任务,就落在我肩上了。由于是第一次换饭票,对此还没有经验,我把饭票发错了。20元一份的饭票当成10元一份发给了同学。饭票发完了,可还有几个同学没领到饭票。当时把我急坏了,老师给的总数肯定不会错,一定是我多发了饭票。我着急地到宿舍去问,有没有发错了,同学们听了都立刻数饭票,把多了的还给了我。有不知道的过后都陆续送了回来。
我非常感动,发错了饭票,这本来是我的过错,可同学们并没有因此嫌麻烦,发现自己的饭票给多了,他们立刻还给了我。几个没领到饭票的同学,那天中午吃的是方便面,当我把饭票给他们,并向他们道歉时,他们还说我辛苦了。当时我听了,真想哭,由于自己的失误,给同学添了这么多的麻烦。但同学们的真诚、谅解的精神感染了我,它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多为同学服务,以不辜负同学们对我的支持。
我们的集体是团结的、温暖的,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也不免发生误会。这就要求你遇事时要多从自己身上找不足,这样关系才有可能融洽。记得那天正值扫除,一个同学负责拖地,他懒懒散散,我很生气,心想,别的同学都很认真地干活,只有你那么心不在焉,太不认真了。我走上去,说了他几句:“别人都干得很好,你为什么不好好做呢?”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但显然生气了。做完扫除了,我看着他正在收拾书包,心里很矛盾,很想上去对他说对不起。因为以前就听同学说过,他是独生子,在家很少做家务活,这次,也许他很认真地去做了,但因为做不惯,没有扫好。这么想着,我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重了一些。于是我鼓起了勇气,走了过去,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对不起,刚才我的话说重了,你不要生我的气呀!”他听后,笑了,一看到他笑,我放心了,说明他不生我的气了。他反问我:“你同每个同学闹别扭,都道歉吗?”我说:“不,但只要我做错了,我就会这样做的。”从那以后,我们之间,好像从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似的。
同学之间其实就应该这样,只要你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带着谅解、宽容之心去对待每一个人,那么,你就会赢得每一个人的心。孩子,这一点你必须谨记。
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谅解,那将会没有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社会交往中没有谅解,那每个人将会被争吵与喧闹所包围;如果人间没有谅解,那人间将会成为一个结怨和报复的世界!因而一位伟人说: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你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过于斤斤计较,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凡事都要忍,都要吃亏,而是说在坚持的一定原则的前提下,常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处理生活中的矛盾。这样,你才能与同学,老师等在相互体谅的过程中携手共进。
宽容,是彻底谅解的良方。它与忍让不同,忍让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弥合感情上的伤痕;只有宽容,才是真正的谅解,才能刮掉旧时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好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闻、不记、不追、不查的谅解,才能收到谅解应该收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宽容而又善于宽容,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愉快,我们的工作将会更加顺利,我们的队伍将会更加团结。
宽容与谅解是人类的最崇高的美德之一,它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人格;宽容是吹拂在人们心头的春风,它可以融化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寒冰;宽容像一支饱蘸思想感情的笔,它可以把胸中积怨一笔勾销,在两颗心灵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金桥。所以,孩子学会宽容、学会谅解吧!
悄悄话:
当你宽容、谅解别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你周围的永远只有朋友。
7.理解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理解绝对称得上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凡事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那么人际交往中就很难有解不开的矛盾。
小虫非常喜欢交朋友,她认为她现在所取得的好成绩,跟她的那些朋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刚来到这所重点中学时,小虫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高大的楼房,明亮的教室,还有巨大的操场,最令她吃惊的是与她一起考上的同学们:杨帆是奥赛一等奖获得者;芹芹的口语直接就可以考托福;阿力的作文已被收入小作家文库……她自己呢,唉,真是一无是处。为此,她苦恼了整整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她有好几门课没及格,正当她感到孤立无援而想转学时,杨帆、芹芹还有那个拖鼻涕的阿力向她伸出了援助的手,杨帆讲的数学题好像一点都不亚于数学老师,而芹芹的口语则让小虫感受到了地道美式英语的魅力,阿力的古文释义则让小虫对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了这几个好友的帮助,小虫的成绩很快就提高了许多。而小虫也重新找到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些朋友的帮助,小虫也变得非常愿意结交朋友,这让她在这所重点中学里如鱼得水,成绩扶摇直上。在前不久举行的生物实验大赛上,小虫一举捧回两个大奖。在庆祝会上,她对着这些曾经帮助过她的朋友,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她哽咽着说:“谢谢大家,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她还在《我的朋友》的作文中写道:
“好朋友是能够了解、理解你的人。他喜欢你,而且不受谣言或是别的什么事情的左右,你可以跟他生气也可以跟他吵架,但这并不影响友谊,你们总能相视一笑泯恩仇。好朋友还是无话不说的可以彻夜倾诉的对象,你根本不必担心他的口风不严,他会是你所有秘密的最后终结者。好朋友还是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故总能站在你身边的人,大家不但分享快乐时光,也一起度过艰难岁月。”
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只有在理解别人的同时,我们才可能去帮对方进而得到对方的帮助,要想做到理解对方,你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同学的内心想法
在你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你很可能只是停留在对对方的外部特征的了解上,而不善于了解对方的内心活动。这种感知的不灵敏和理解的不深刻肯定会影响你与同学间交往的深度和融洽性。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你不妨努力做到善解人意,助人为乐。
(2)以热情,豁达的心态去对人
除了周末,你一般是每天都要和几十位同学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的。而不同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交往中难免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同学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常常会有利害冲突。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真诚地去爱你的同学,把集体放在你的心中,以一颗豁达,热情的心去面对任何一个人,那么,你将永远幸福快乐,远离烦恼忧愁。
(3)分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一个人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否则会干涸一样。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并与之融为一体的时候,它就会获得永生。一片雪花微不足道,然而,它“分才一毛轻,聚成千钧重。”一粒石子固然渺小,但“高山不择细土,故而能成其高。”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你离开了所生活的集体,离开了同学,那么你的生活和学习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悄悄话:
在交往过程中,你应该谨记,别人所需要的并不是你的赞同行为,而只是你对他的理解。
8.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取长补短正是人类获取经验不断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要想在学习上提高自己,就应该掌握这种优势互补的方法。
19世纪,德国的化学家维勒和莱比希,有着截然相反的气质和性格。莱比希豪爽开朗,富于挑战性;维勒温和沉静,遇事不露声色。他俩的性格如同水火,别人说维勒是“一盆冷水”,莱比希是“一团烈火”。两人合作伊始,很不习惯,常有摩擦。但由于他们经常沟通,加深了彼此间的理解,并共同致力于相同的科学课题,努力从对方身上汲取有益的启示,求大同,存小异,化小异,扩大同,两人的关系越来越默契,使得学术研究相得益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共同成了有机化学的创始人。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奉行略小节而取大义的“模糊哲学”,才能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优势互补,广结善缘,团结更多的人去共同奋斗。这个故事还昭示我们:性格迥异的人若能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就能使得智慧不断升华,就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