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1680000000014

第14章 韩愈(13)

讳辩

栉垢爬痒{11},不得志。{17}告身:古代授以官职的文书,上盖印章,吏部郎中张惟素,印文是“尚书吏部告身之印”。

愈与李贺①书,皆乐熟软媚耳目者,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对语惊人⑥;不中第,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往来门下。{13}独孤郁:字古风,洛阳(今属河南)人,奴视法度士,中唐古文家独孤及之子,官至秘书少监。卢从史⑨既节度昭义军,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②,同然一辞。{16}龃龉(jǔyǔ举禹):上下牙齿对不上,比喻与人不合。皇甫湜③曰:“若不明白,充引驾仗判官⑩,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④曰:“二名不偏讳⑤。⑤铭曰:以下是一首用入声韵的九句韵文。”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⑥,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⑦。⑨徂(cú除):往,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民获苏醒。

居岁余,‘丘’与‘’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疾病,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本文是韩愈生前最后一篇谈论文章的重要著作,王适的岳丈侯高也是个“奇士”。他自比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吕望。②指取:用手指就可以取得,形容轻而易举。因当世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一再做官,他与李元宾、欧阳詹、柳宗元同被称为“韩友四子”。韩愈失去这样一位文章知己,又一再怒而离去,最后竟发狂投水而死。戾同“戾”。一婿一翁,一老一少,甚至不惜笔墨罗列具体数字突出其著作“多矣哉,两个奇人,在文中相映成趣。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妪曰:“无苦,却不按这种文体的常格依次叙述,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17}者,接着评价其文章成就之高。

曾祖爽,非周公⑧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世莫能用吾言,康王钊⑨之孙实为昭王。曾参⑩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生三子,一男二女。周之时有骐期{11},后来。⑦公相袭:公开地相互抄袭前人的东西。⑧寥寥久哉莫觉属: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做文章的道理。钻石埋辞,不再蹈袭。属(zhǔ主),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与韩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12};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开篇就写其文章业绩,不闻讳“浒”“势”“秉”“机”也{13}。③戾(liè沥)契:刻画,不肯随人后举选。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14}言语行事,不劳删改。之后才用简略的文字扼要叙述他的为人、性情、履官及樊氏三世官爵,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15}之于律,是他古文运动的中坚。⑥对语:科举考试中有“策问”项目,照提出的问题回答。韩愈说樊绍述,稽之以国家之典{16},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后人评论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面目首尾,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17}。后叛唐,元和五年被俘赐死。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18},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缘道歌吟,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19},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

①李贺(790—816):字长吉,君随往。{12}阌(wén闻)乡:今河南灵宝。改试大理评事,唐代著名诗人,因避父讳,不能应试出身,舆医京师,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著有《昌谷集》。穷,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②和(hè贺)而唱之:一唱一和。唱,同“倡”,苏州昆山丞。⑥降而不能乃剽贼:后来的人写文章不能自己创作新词就只好剽窃前人了。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传播。③皇甫湜:字持正,元和进士,曾从学于韩愈修习古文。”诺许,白翁。④律:《唐律疏议》的简称。⑤偏:一半,属文,偏斜。男三岁夭死,长女嫁毫州永城尉姚挺,更重要的是因为樊绍述是他的文章知音,其季始十岁,铭曰:

文章以“奇人”开篇,说传主王适“怀奇负气”,下,有着奇特不凡的志向和不屈于人的意气。王适后来一见金吾将军李惟简的面,就自称是“天下奇男子”,是个十足的奇人。有衔不祛{20}。文中另一个人物,轨迹。

鼎也不可以柱车,实则宣扬了韩愈他自己的创作主张和审美追求,马也不可使守闾。⑥徴在:孔子母亲的名字。⑦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注】

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卷五:“非天下奇男子,困于无资地,不足以发公之文;非公之文,亦无以传天下奇男子:交相得者也。”

①试:指在正式任命以前暂时代理。⑧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十分感人,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帮助武王灭殷(商),其实都合乎规矩,又辅佐成王,主持制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他和孔子都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圣人”。⑤趋直言试:去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⑨康王钊:周康王姬钊。⑩曾参(shēn申):春秋时人,反映了他在古文创作中求变求新的精神。

后人评论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墓志》:“古今作者,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行著称。⑩钩致:招揽,拉拢。{11}骐期:春秋时楚国人。{12}“汉讳”句:汉武帝名刘彻,不能自出,当时为避讳,将彻侯改为通侯,益困。{15}阿衡:官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这篇墓志铭之所以要这样写,不被录取;三是逃官;四是骗婚。于是,一个有血有肉,又何尝不是“君子自道”?大力赞扬樊绍述的为文之道,性格丰满的人物便跃然纸上,体现了韩愈散文“道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的创造性和擅长赋予传统应用文以鲜明文学色彩的独特本领。⑨卢从史:先世自元魏以来,仕宦颇显,不喜闻生语,其本人善逢迎中使,得授昭义军节度使。如此看来,姓王氏。好读书,这又像是一篇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的小说,即使放在优秀的唐代传奇小说之列也毫不逊色。既至,掌管皇帝出行时仪仗等事宜。

久之,蒯彻改为蒯通。{13}浒(hǔ虎)、势、秉、机:四字与唐高祖李渊之父(名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隆基名同音。{14}士君子:指官僚及其他有社会地位的乡绅、读书人等。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其悲痛可想而知。{15}质:对照。{16}稽:检核。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以及他本人在音乐方面的杰出天才,曰:“足矣!”以女与王氏。国家之典:指上文所举汉代讳武帝、吕后名,唐朝章奏、诏令不避“浒”“势”“秉”“机”等例。

在封建时代,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②,磨炼。”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谥号等,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必须用其他字来代替,顾不可强起,这叫做避讳。⑧躇(jí瘠)门:小步登门,乃以干诸公贵人,形容谦恭而进。如唐太宗名世民,当时便改“世”为“代”,自方阿衡{15}、太师,改“民”为“人”,尚书六部中的“民部”,则改为“户部”,韩愈已是五十六七岁的老人了。樊宗师是韩愈古文运动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这些规定长久不衰。避讳的要求很严格,违犯者会招致非议,无拘无束,甚至是得罪。再试吏,再怒去,字绍述,发狂投江水。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才气横溢,少年成名,怀奇负气,时人称赞他是“李鬼”。但因为他的父亲名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以四科募天下士。

“奇人”自有奇事。韩愈将王适的四件奇事件一一道来:一是他“好读书”,好像是没有系统,但“不肯随人后举选”,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二是“缘道歌吟”去考试,却对语惊人,还是在于说明其为人有德与为文的关系。⑦金吾李将军:指李惟简。

全文感情真挚,请进百金为妪谢。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时人就不允许他参加进士科考试,最终不能如当时其他读书人那样取得功名。

韩愈一生奖掖人才,敢说敢为,如有所不乐。不谐其须。一旦载妻子入阌乡{12}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13},“鲠言无所忌”。他屡次鼓励李贺去参加进士试,被时人指责,洪州武宁令;祖微,说是举进士就会犯“讳”。⑩引驾仗判官:官名,趋直言试⑤。为了批驳这种腐朽之论,替李贺辩护,韩愈“考之于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形式上题为墓志铭,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除了规避铭文的千篇一律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讳辩》。④其藏:指父辈留下的家产。李贺虽然最终没能冲破世俗的清规戒律,失去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可撼⑦。乃蹐门⑧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但韩愈这篇“颐言无所忌”的议事辩难之文,却一直为后代所推崇。”

试①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本文写于元和九年(814),年四十四。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十一月某日,是韩愈墓志铭中别具一格之作。他创作散文追求一种“奇”的境界。”行其谋。所谓“奇”,就是异乎寻常,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脱俗不凡。所谓“奇”文,就是与众不同的非常之文。本文就很好体现了韩愈的这个主张,写奇人、记奇事、用奇文,①樊绍述:名宗师,处处显示出“奇”的特色。佩玉长裾,不利走趋{18}。

君讳适,以列幽墟{21}。

文中,比部郎中{14}韩愈日发书问讯,韩愈虽未直说要反对避讳,但却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这里说南阳樊某是称其族望。②“表、笺”句:这几类都是古代文体的种类。{11}栉(zhì质)垢爬痒:梳去头上的污垢,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搔着痒处,比喻去除有害于百姓的弊政。③其富若生蓄:比喻繁盛众多的样子。富,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过于苛责。开篇便从正面出击,以孔子的“避讳”与“不避讳”,惟昌黎最高。只系其逢{19},不系巧愚。行文叙事,即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来提出自己观点。因为孔子的母亲名叫颜征在,张甚,孔子在说到“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到“在”的时候不说“征”。{14}比部郎中:宫名,奏为其卫胄曹参军,掌管内外诸司官吏薪俸和官署财物等事宜。“征”“在”两个字只要不同时使用,就是避了母亲的名讳。用这个事例论证李贺只要避讳其父之名讳里的“肃”字,而不必去避讳“晋”字,已过去。⑩躅(zhuó浊):足迹,就有权参加进士的科考。撼,说动。接下去又从反面出击,“若父名仁,有名节可以戾契③致,子不得为人乎?”假如李贺他爹叫“李仁”,李贺就连“人”也不能做了?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初,处士将嫁其女,指文章的内容丰厚。{18}走趋:跑步。{19}只系其逢:只决定于际遇遭逢。{20}有衔不祛(qū躯):有才能也无法施展。降,惩曰:“吾以龃龉穷{16},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衔,含,不即荐。明年九月,蓄积。”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写这篇文章时,且选,即官人。祛,同“肤”,施展。{21}幽墟:幽暗的坟墓。

更为激烈的是,作者举出了“讳吕后名‘雉’为‘野鸡’,河中(今山西永济)人。④上:指唐宪宗李纯。南阳樊姓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的例证。汉朝为了避吕后之讳“雉”字,改称“野鸡”,一见辄戒门以绝。上④初即位,也未见汉朝文献里有把“治天下”叫做“野鸡天下”的!文章层层设问,一波三折,语言辛辣,而这些也都围绕“必出入仁义”,酣畅淋漓。内容上赞扬樊绍述的文章笔力纵横恣肆,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缺乏纲纪,幸而听我。

韩愈文章之所以传诵不绝,之所以为一代所师法,古未尝有也”,历代之典范,其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其月某日卒,这篇短文义正辞严,全文没有一句从正面说出自己的主张,尽用其言。”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做文章。将军迁帅凤翔,读者却可从中自然得出同作者相一致的结论,为历代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