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1680700000007

第7章 心态改变一生(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事当中,有坏的因子;坏事当中,有好的契机。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智慧的大臣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苦尽甘来。

47.聋人、盲人与健全人

有一个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这就是过河的桥。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是:盲人、聋子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了桥,另一个则跌下去而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他的弱点恰恰源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而是威慑于环境,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心态左右成功,原来如此。

48.父亲的性格改造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

49.你将要登上你自己的顶峰

几年以前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那里。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

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他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

记者问另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名探险者答道:“我会全力以赴。”

记者问了第三个探险者同样的问题。他说:“我将竭尽全力。”

最后,记者问一位美国青年:“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个美国青年直视着记者说:“我将要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结果,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峰,就是那个说“我将要”的美国青年。他想象自己到达了北峰,结果他的确做到了。

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永远都不如那积极的心态来得自然。无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在实现目标之前想象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先想象得到,再去得到。

50.别把你的窗户开错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成功路上,我们不也是常常开错“窗”吗?不同的“窗口”,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剧情,它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态。在成功路上,我们要时时考虑,有的“窗”可以打开,有的“窗”不值得打开。

51.光明与火把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

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身上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

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着,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探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照明工具,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却最终走向了成功。眼前光明一片,却让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生与成功无缘。关键不在于是否拥有火把,在于持火把前进中的人的态度、信念与思维方式。

52.寻找完美的叶子

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父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一心只想尽善尽美,最终常常是两手空空。人世间的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飘渺的最完美的树叶,而忽视平淡的生活。其实平淡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53.有鲜花的地方就有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访问的感受。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的。”

有鲜花的地方就有希望。一个人在遭遇困难之时,只有斗志不落,保持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才能尽快走出低谷。积极的态度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希望降临的曙光。想要拥有希望,应先拥有积极和快乐。

54.黑人孩子的感恩信

这是刊登在《读者》上的一篇文章里的故事。

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感恩信。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直以来,感恩在人们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意思。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55.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应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56.两只水桶的对话

两个水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唉,”另一个回答,“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好没意思。常常是这样,刚刚重新装满,随即又空了下来。”

“啊,原来是这样。”第一个水桶说,“我倒不觉得如此。我一直这样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地回去!”

即使是在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也总有人觉得幸福,有人深感不幸。两人同时向窗外看,一个看到了天上的星星,一个看到了地上的泥土。这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所谓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人的看法而已。

57.放下你自己

一位旅行者在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他攀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中开始祈求佛陀慈悲营救。

这时佛陀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住他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旅行者却执迷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放,势必会掉到万丈深渊而粉身碎骨。”

旅行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佛陀说:“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谁也救不了你啊!”

其实,你的态度、想法、观念、心情就是你自己的世界地图。你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