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1681800000050

第50章 元曲(1)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一枝花·不伏老 / 关汉卿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公元1220—1300年),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1),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2),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3),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容,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瓴毛老野鸡(4),蹅踏得阵马儿熟(5)。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注释】

(1)朱颜:红颜美色。(2)分茶攧竹:品茶、画竹。(3)银筝女:伎女。(4)瓴毛:羽毛。(5)践踏得阵马儿熟:指经验丰富。

【赏析】

关汉卿此曲可谓字字珠玑,精彩异常,逐字逐句都是其个性的体现。在“梁州”的第一句中,关汉卿便自夸“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历史上敢于吹嘘自己是俏郎君,而且事事皆会的,除了汉代的东方朔以外,恐怕也只有关汉卿如此“大言不惭”了。然而,当时的很多文人都说关汉卿的确风流倜傥、博学多才,无论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等,无一不精,而且是当时的“脱口秀”第一人。因此回过头再看这三段唱曲中关汉卿自夸精通各种技艺,应该不是吹嘘。

据史书上载,关汉卿大约生活在1300年前后,关汉卿原本家学从医,曾在皇家医院任职,给皇上、娘娘们诊过脉、熬过药。他天生聪颖,学任何事情都一点就通,可偏偏对医学就是提不起兴趣,反而爱上了写剧本,天天在外游荡。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不知从何时悄然闻名大江南北,也不知何时完全遁迹江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人世间经历的各种生活体验,终于成就了这样一个剧坛大家。

生活经历的扑朔迷离,并没有令关汉卿本人的性格变得难以揣测,相反,他个性十足,而且在当时的文坛上别树一帜,这在他的套曲《一枝花》里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这曲《一枝花》套曲中,作者以夸张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倾诉他一泻无余的感情。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要数“尾”曲的前两句,关汉卿自称是“铜豌豆”“千层锦套头”,言下之意自己又硬又韧,谁也管不了,谁也劝不了,个性十足。采用一连串的“不”、“的”、“会”、“了”字犹如急管繁弦,骤雨急至,让人感到痛快淋漓,大呼过瘾。读者可以感到关汉卿对现实不满的愤然之气,而这种愤懑却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作品形成一种诙谐滑稽而又辛辣恣肆的风格。同时也表明了自己鲜明的生活态度,和坚持自己生活道路的决心。他身在勾栏,周边美女如云,可却并不爱人间情事、风花雪月。他只爱吹拉弹唱,在烟花寨处处留下自己的才情和风格。他希望人们通过他的笔和戏,看看这世界疯狂到什么程度。如果有人要逼他闭嘴,就算打断他的腿脚、打歪他的嘴巴、毁他的容,只要他还有表达的意识,就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除非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他才能闭上自己的嘴,此曲正是他坚韧、刚烈的自画像。

元末剧作家贾仲明说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此话可以说是对关汉卿最大的恭维。“梨园”是古代戏剧班子的总称,关汉卿被说成是班子领袖、编剧一行最高领导人,这样的评价其他剧作家是得不到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讲到关汉卿的剧曲时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第一折 / 关汉卿

【胜葫芦】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1),打的你哭啼啼。

【幺篇】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注释】

(1)椎(chuí):即打。

【赏析】

关汉卿的这部《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的是妓女们为命运挣扎的故事。在古代许多妓女为了逃脱声色犬马的生活,为摆脱贫贱苦苦挣扎,拼命学艺以提高身价,希望能被懂得怜香惜玉的情人收作妾。对她们来说,如能觅得良缘,便是天大的幸事。

这出戏在以“风月”救“风尘”——即以风花雪月的情场手段拯救沦落风尘的妓女姐妹的戏剧目的下展开的。剧中的她,有着风月女子的共性,年轻时对爱情有所向往,年长时才知道人间缺乏真爱。但她仍怜悯那些与她遭际相同的女子,希望帮她们找到真爱。

少女时期的赵盼儿貌如桃花、聪颖异常、天真烂漫,在心中勾勒过梦中情人的样子,想着和他携手畅游江南,在波光潋滟的西湖上荡舟对赋,过上惬意美满的生活。这是每个风尘女子的共同愿望。然而当时光匆匆而逝,赵盼儿才知飞上枝头不可能,找个理想男人嫁掉则更是做梦。十年风尘生活,让她深知自己一相情愿,说出了肺腑之言:“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这是妓女内心的最大矛盾,现实不由得她不清醒。因此当她看到了同行的小妹宋引章抛弃了好心的穷书生安秀实,打算嫁给浪荡子弟周舍时,出面坚决反对。

这两段唱腔是赵盼儿奉劝宋引章的话,阅人无数的她,对什么样的男子是好男儿,一眼就可以看出。周舍善于甜言蜜语,又是富贵人家子弟,但并不等于他是好人。宋引章还是个小女儿家,贪图周舍的俊俏嘴脸,又觉得他比书生安秀实更能让自己过得殷实,便毁了与安秀才之间情定三生的约定。但赵盼儿看出了个中凶险,她断言周舍“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意思就是说周舍一肚子花花肠子,根本不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如果宋引章跟了他,难保不会变成一颗望夫石。但是,在赵盼儿苦劝之下,宋引章仍执意要嫁给周舍,盼儿无奈,预言引章必将经常遭受打骂,被丈夫冷落。因为官宦子弟大多把漂亮的妓女当做玩物,根本不把她们当人看。宋引章贪图一时之快,跟了周舍回其老家郑州。结果事情正如盼儿所料,宋引章婚后备受周舍的凌辱与折磨,只得写信向盼儿求救。

盼儿闻讯心焦,立刻前往郑州搭救宋引章。她有一副好嗓音,又是风月场面上的人,很快在当地的妓院中成为名角。她私下对宋引章说:“我着这粉脸儿搭救你个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拼了个由他咒也波咒。”她嘴上埋怨宋引章单纯,不听自己的话,真想就这样抛下她不管,但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还是决定要救宋引章出火坑。

几日之后,色鬼周舍听说郑州来了一位名妓,立刻前去瞻仰风采。那名妓自然就是盼儿了。在盼儿的有意接近下,周舍终于上钩,盼儿遂软磨硬泡地让周舍写休妻书。周舍架不住美人央求,迷迷糊糊地就把休书写了。拿到休书的宋引章得以逃出生天,而赵盼儿也迅速收拾行李离开郑州。周舍这才发现自己中计,连忙上官府去告状,扬言有人拐骗他的妻子。哪知道此时安秀才也到了郑州官府,说周舍勾引自己的爱妻。两方对峙之下,周舍当然理亏,被官府痛打了一顿,还被剥夺财产,成了穷光蛋。安秀才自然是平安抱得美人归。

赵盼儿得知小姐妹终于苦尽甘来,欣喜不已,她的心也豁然开朗。人生在世,到死黄土一抔,她要不得功名的碑墓,因为她是个女人;也要不得贞节牌坊,因为她是个妓女。所谓“夫人有夫人的福分,奴婢是奴婢的命,奴婢怎能做得了夫人”。不过尽管地位卑贱,她依然希望能为自己的生活搏一搏,即便自己搏不出一片天,至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姐妹讨个好生活。正是因为赵盼儿的坚韧、聪敏和讲义气,使得她这个角色成为剧坛上最鲜明的女性人物之一。

《救风尘》第一折曲子,在艺术上散发着中国式的幽默,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在言语中运用了形象描绘方法和夸张手法,如“努牙突嘴,拳椎脚踢”,营造了视觉上和感觉上的喜剧之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赋予赵盼儿的性格以多方面的光彩:大智大勇,富于同情心,向往美好的生活,同时有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有对受难姐妹的侠义心肠,这为戏剧高潮的到来作了有力的铺垫。

关汉卿写下《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剧本,原因在于他同很多名妓相交至深,关汉卿对她们的遭遇深表同情,亦希望她们能坚强地为命运拼搏。一个人拥有玉骨风姿,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气质。虽然那些沦为妓女的女子遭受了诸多不平的待遇,只要她肯抬头挺胸,并以自己高超的技艺和不屈的气节来应对世人,一样会得到尊重,一样会化作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蓉。不仅如此,她们还会成为一道妆点时代的最美风景。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 / 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2)!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注释】

(1)盗跖:春秋时强盗,名跖。颜渊:孔子弟子颜回,指贤人。(2)错勘:错误判断。勘:核对。

【赏析】

这里撷取的是《窦娥冤》中流传数百年的最经典的两段曲目。《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当然是元代的淮安。来自山阴的书生窦天章因为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只好把七岁的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当童养媳,自己则赴京求取功名,希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窦娥长大后成了蔡婆的儿媳,怎知道丈夫不到两年就死了,剩下她和蔡婆相依为命。不久,蔡婆向当地的赛卢医要债,赛卢医心生歹念,把蔡婆骗到郊外打算谋害,正巧被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吓得赛卢医慌忙逃跑。

张驴儿父子本就不是正经人,知晓蔡婆有钱,窦娥又漂亮,便起了贪欲,要求蔡婆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迫她和窦娥招他们父子俩入赘。蔡婆自知被侮辱了,但却不敢做声,反倒是窦娥闻讯坚决反抗。所谓好女不侍二夫,更何况对方还是个流氓,窦娥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婚事。可是,张驴儿贼心不死,趁着蔡婆有病,送上混着毒药的羊肚儿汤给她喝,打算毒死她,就此抢占窦娥。哪知道他的梦做得美,却不料蔡婆闻汤后感到恶心,给了张驴儿的爹喝,结果一碗“索命汤”要了张驴儿老子的命。

世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张驴儿害人不成,反而害了自己的爹,本应该吸取教训,但他反而调转过来诬陷窦娥毒死自己的爹。官府的大老爷不明事理,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严刑逼供,窦娥终于屈打成招,遂被判了死刑。窦娥在被押赴刑场时,不知有多少围观的人为她鸣冤。

剧中的窦娥深知通过官吏公正判决来为自己平冤已是泡影,她只有一死,抬头发下重誓,如果她是被冤枉的,头颅被砍下之后,鲜血必然一滴不落地溅在飘飞的八尺素练上,六月飞雪将掩埋她的尸身,淮安一带必大旱三年。窦娥的诅咒果然一一应验,百姓们皆知窦娥确实是被冤枉的。

窦娥惨死之后,人间终遭报应,但关汉卿并没有就此停笔。他不但要通过上天为窦娥鸣冤,还要在人世当中还窦娥一个清白。窦娥的魂魄找到在京城里当上官员的父亲窦天章诉冤,窦天章遂千里迢迢回乡为女查案,终于把张驴儿千刀万剐,以命抵命。

关汉卿借窦娥的身世控诉这个社会的不公,元代的文人,大多写着四平八稳的文章,视野却越发变得狭隘,社会也变得委靡不振。世态之颓气,并不是关汉卿能一扫而净的,他自己很清楚,但他仍要用窦娥的魂灵,来惊动愚昧的现实世界,一扫世态的颓气,窦娥的精神正是关汉卿的写照。

寿阳曲·潇湘夜雨 /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号东篱。其作品语言清丽,沉郁中亦显飘逸,有脱俗之风。代表作品有《汉宫秋》《岳阳楼》《青衫泪》等。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赏析】

马致远的一曲《寿阳曲·潇湘夜雨》,点点离人心碎声敲打着人们的心弦。本曲的曲名既为“潇湘夜雨”,可见马致远所在的地方必定是潇湘之地。潇湘本指湘、潇二水汇集的零陵郡,后来人们干脆用它来指代湖南等地。古有“潇湘八景”,分别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此曲潇湘夜雨便是八景之一,讲述在当地每逢夏秋便落雨不停,尤其是傍晚下起的淋漓小雨,激起浮动的江雾,一些渔人驾着小舟于雾间若隐若现,渔灯朦朦胧胧,更惹人遐想。曲中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突出印象:雨夜、渔灯、孤舟、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元代的人多离愁,有国家民族变乱的原因在里面,也有个人的情感在其中。过去人们表达情感的有诗词歌赋或长篇散文,也有民间传奇之类的故事,不过表现张力比元代的杂剧和曲子显然要弱。另外,饱经离难的元人情感变得复杂得多,他们通过自己的笔墨,大量融合各民族、各地方言的感叹词,绘制成了易于弹唱的曲调和歌词,使得他们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情深义重,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