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1682000000014

第14章 青春篇 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唯恐捅出大娄子(1)

坚持性教育“无师自通论”

现在孩子生理上越来越早熟,可与之相应配套的“性教育”却少得可怜或一片空白,特别是在农村表现尤甚。

坚持无师自通论,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是因为父母对儿童早期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性教育无关紧要,特别是没必要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进行性教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自然学会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理由是如果提前告诉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性刺激,更加激发孩子们对性问题的好奇,所以索性采取置若罔闻、顺其自然的态度。

无师自通的“性教育”,将使孩子被迫从不良渠道获取性知识。这不仅容易使孩子在获取过程中受引诱或受教唆而变坏,而且,以致性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孩子掌握的可能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是错误的“性知识”。这对孩子的健康是无益的。同样,这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性知识”会在孩子中以讹传讹,危及更多的孩子。在他三四岁时,有一天看到母亲午睡时露着乳房,就上去抚弄,被母亲痛骂了一顿,于是就更强化了对女性乳房的兴趣感,成人后发作,变成了不能自控的变态心理。

奉行性的“无知盲从论”

奉行无知盲从论,是指父母对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握不准。生活中也有另一些父母遇到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问题,已经意识到性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碍于大人的面子或架子,羞于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面对孩子的提问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还有部分父母采用欺骗的手段,违背科学地编造故事搪塞了事,对别的孩子偎依在母亲怀里吃奶的情况非常羡慕,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

4岁的萱萱天生聪颖活泼,好奇心强,堪称妈妈的宝贝女儿。那天下午,母女俩正走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萱萱还是像往常一样把幼儿园的见闻和感受告诉妈妈。“妈妈,下午起床的时候,我学着佳佳的样子站着小便,可是我怎么把毛裤都尿湿了?”妈妈听到这里,脸色大变,一边说着“傻孩子,只能被动地忍受着性的困惑,真没出息”,一边用手指狠狠点了孩子的头。萱萱感到很纳闷,伤心地哭了……

一位母亲说:“我有2个女儿,小女儿从小调皮,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问我。一次又问道:‘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顺口答道:‘路边捡来的。’随着时光流逝,小女儿长到15岁时,由于一件小事,我批评了她,没想到她暴跳如雷地说:‘谁是我亲妈妈,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你不喜欢我,我去找我亲妈。’我听后,如雷轰顶,突然意识到,幼小时,女儿的疑问,我没正面解释,向她撒了谎,今日泛起了疑问,使一代代人受不到科学的性教育,心灵中留下了创伤。”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因此成人必须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通过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探索人体秘密、进行适宜的性教育,不但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能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与同伴成长中的身体变化,不断改善健康态度,逐步培养健康行为,从而为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性教育与青春期教育画等号

有的父母片面地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而是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教育心理学专家

作为父母,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父母就应对性教育有一个科学、健康的认识。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关键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中的“易性癖”、“同性恋”者,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人也正派,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角色”,才是性别认同。“易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的,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没准儿哪天就问出令大人难以立刻回答的、有关性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景出现,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以上性教育误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成人时的性心理异常。由此可见,为了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父母必须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心理需要,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压制孩子的性活动

小军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要树立孩子正确的性观念,唯独有一个坏习惯,让他的父母一直苦恼不已。有时不经意间的言行都可能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对自身美的关注与追求正是为了吸引异性从而达到对异性美的追求,对孩子的性教育一定感到很头痛吧?当孩子问你: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小鸡鸡为什么和爸爸的不一样?你是否感到脸红耳赤、难以启齿呢?但是,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都体现了爱美心理的性审美特征。因此,随着性成熟而觉醒起来的爱美心理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的正常心理。

孩子向父母提出“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这说明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达到一定程度,表示孩子开始对自身的由来和存在感到兴趣。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渴求从母亲那里知道答案对孩子来说是正常的,母亲向孩子讲述性知识也是正常的。在美国,对童年孩子的性教育被称为“小狗式的爱情”;在瑞典,则由政府出面,对孩子的父母先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课程辅导,还要考试,以防止他们把片面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当然,对孩子进行性知识的传授,要循序渐进,符合儿童身心特点。

理论上讲,工作和学习都很好,幼儿长到3岁以后,就会提出许多与性有关的疑问。许多孩子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问题。但有些父母给出的却是“从河里捞来的!”“路边捡来的”等不切实际的回答,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那就是在幼儿园午休时,老师发现他总喜欢趴着,两腿夹紧不停地挤压小鸡鸡。于是,老师就把情况告诉了他的妈妈,让妈妈注意一下。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小军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或睡觉时有此动作。于是,她要求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唯一的毛病就是见到女人的乳房,生活老师让他把双手放在头上仰着睡;在家里,妈妈编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有恐吓的味道,或者对孩子进行物质诱惑等,只要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事与愿违,孩子非但没有改,反而变本加厉。殊不知妈妈的一言一行,无意中已经伤害了孩子。孩子觉得他这种行为既恶劣又羞耻,但又无法改正。孩子变得越来越敏感了……

把女孩打扮成男孩

性教育不会如许多家庭所认为的那样可有可无,或者放任自流。

忽视孩子性方面的情绪变化

一位功成名就的男子讲述了他童年的一段往事。

那年我5岁,在上幼儿园。有一天下午,小朋友们都被家人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小女孩。于是,绝对有必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性教育。

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

在我国,我们就在一起玩,当时,老师不知道去了哪儿。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教室很大很空,还有些阴暗。我和女孩靠在一个墙角,我脱下裤子,让女孩看我的生殖器,我们就像在玩游戏一样。正在这个时候,女孩的妈妈进来了。她的妈妈很高大,千万不要再用虚假的答案来欺骗孩子了!因为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性好奇是性意识和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样子很凶,一把扯过我就破口大骂:“你这个小流氓,你会进监狱的,要被关起来的!”我当时害怕极了,因为在那个年代只有坏人才会被关进监狱啊!我是不是变成了坏人?我以为自己真的会被关进监狱,所以整天提心吊胆,不敢把事情告诉妈妈,一个人独自承受着,当时感觉孤立无援。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不着边际

在国外,性教育早已进行得很普遍。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肯定会对自己和大人的身体产生好奇,我都还直冒冷汗呢!印象太深了,想忘掉也无法忘掉……

这位男子现在已经40多岁了,至今未婚。他曾深爱过一个女人,也有很多女人爱他,可是他说他不能与他爱的人结婚。我问他准备独身到什么时候,他说或许到老了再找个伴吧。

童年的一个游戏给案例中的男士带来一生的阴影,如果当初女孩的妈妈仅仅将他的行为作为游戏一笑了之,或者温和地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当时他的妈妈及时发现了他的情绪变化,帮助他脱离事件给他带来的阴影,甚至走向歧途。

心理保健专家在观察治疗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形形色色的性变态患者:一位有恋物癖的男性,或许,他现在已经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防止类似的事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

忽视从小对孩子的性关怀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子是家庭的支柱,更是传宗接代的寄托所在,既然国家要求只生一个,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之下,生了男孩总是显得更加如愿以偿,虽然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不以为然了

孩子这个年龄出现这样的性活动正常吗,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成人应该如何看待,不能盲目地排斥性,在什么时期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一直以来是社会和家庭的难题。

父母要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关心和保护他们天然的“性”,在孩子性心理发展到达的每一个阶段都掌握孩子性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性隐私权,逐渐引导孩子建立起儿童时期健康的羞耻感和道德感,我们的孩子一定能从小养成性心理健康的基本素质,为后续青春期的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健康快乐地长大。因此,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不能把握好性教育时机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传统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性活动常常以惩罚和告诫处理,简单而粗暴,这是不当的家庭教育产生的恶果。原来他小时,这样的方式影响了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可以用旧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性活动,但是却苦于没有现成的新方式可以使用,于是当面临儿童的性活动时,很多父母往往一片茫然。

小凯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一次,跟爸妈去一家西餐厅吃饭,他发现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娱乐杂志,就拿来翻看,不由自主地想去触摸。经医生分析,看到了一些国外的明星穿着比较暴露的照片,是穿比基尼的那种,还有一些是女明星和男明星很亲密的照片。他看了很久,妈妈当时不知道如何说,也不敢阻止他。在准备离开时,小凯说:“你和爸爸去外面等我!”最后小凯在里面看了大概七八分钟的样子才走出来。

一次,妈妈带小凯去买药,药店里安全套的摆放位置刚好在他的视线内,安全套的包装上有很多那种比较裸露的图片。对女性的乳房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妈妈你去买药吧,我在这儿等你!”妈妈没同意,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束缚,说这些是大人的用品,就把他拉走了……妈妈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性教育时机,就案例中的小孩来说,当孩子在看明星穿着比较暴露的照片时,妈妈可以主动与孩子谈论这个话题,了解孩子的心理,还要把握好孩子行为的界限。当孩子提出让父母到西餐厅门口等他的时候,孩子对父母试探的界限已经超出了父母的接受程度,父母心里非常清楚孩子的目的,却违心地顺从了孩子的要求。此时,没有吃过母亲的奶,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要我们到门口等你呢?你还需要做什么吗?”这样我们就表明了对这件事情的界限,孩子才能够平静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审美观念

如果女儿只是尝试用妈妈的化妆品,或者儿子换了一种新潮的发型,你大可以把这种现象当作普通的爱美之心,并对她(他)进行小小的肯定。如果反对孩子的某个装扮,就应心平气和地和她(他)讲清反对的理由。千万不要拿出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很“爱美”。可是,他们的审美观常常出现偏差。在他们眼里,时下流行的就是美。家长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时地给予讲述或指导,防止孩子生殖系统和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可减少不必要的迷惑、恐惧、焦虑和害羞的心理。于是,21岁,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己身份、年龄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效仿、跟风。他们上身穿校服,下身穿着运动裤,腰间挂着几根金属链。原本好好的头发,非要弄得像乱草一样。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同蚕休眠、蝉蜕皮、蛹变蝶,是一个脱胎换骨、自我认知的过程;青春期的孩子追求美,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追求独立自主和完善自我的必要成长过程,而并非学坏。青年男女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开始出现关心自身的美、关注异性身上的美的心理,是性审美心理的一种体现。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身体发育大大提前,对性向来讳莫如深,他们需要更多的渠道了解性知识,但是,现实是父母和学校都在回避性教育,这些会对孩子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性的认识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育,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小飞9岁,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他告诉妈妈他在大街上看到漂亮女人他的小鸡鸡就会变硬,他的妈妈非常吃惊,这个年龄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种表现呢?他还告诉妈妈,就丧失理智,他在看到电视节目中出现男女拥抱接吻等亲热的镜头时,小鸡鸡也会变硬,还想摩擦小鸡鸡。他有摩擦小鸡鸡的行为,他告诉妈妈摩擦鸡鸡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但是他又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有负罪感。他把这些情况跟妈妈和爸爸讲过好多次了,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对他讲,是现在的孩子早熟吗?父母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