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首先就把自己孩子的才能否定了,孩子就会觉得无所依靠,而丧失信心,结果什么都不想做。
在孩子受到老师或别人责骂“你什么都不会”时,作为父母应该鼓励支持孩子。不管外人怎么说他不行,但是只要孩子的父母承认孩子的能力,相信并且信任孩子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孩子,最后孩子就一定会努力拼搏,而不会沉沦下去。
老师一告状就训斥孩子
有些父母,只要看到老师告状、听到孩子违反学校的纪律,不分析原因,也不听孩子的解释,就批评、训斥孩子一通,甚至进行打骂。
虽然孩子的有些做法不一定正确,但他并非要故意违反纪律或跟老师作对,而是有他的想法。但父母总觉得老师告状就是孩子没有好好学习,又担心孩子因为违反纪律而影响老师对他的看法,有时就会要求孩子为遵守纪律而遵守纪律,为听老师话而听老师话,而不问孩子的感受,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压制孩子,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行为。
至于不同的解题方法或是其他不同见解,可以在课后找机会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这样的方式,是比较恰当的,也不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
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
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父母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得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你怎么搞的,总是丢三落四的。”
对于刚遭受了一个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
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
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学习别人的优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所以,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不要总是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孩子之间是无法比较的,父母要让孩子保持自信!不论如何,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这是孩子潜能最大化的重要通道,也是孩子自信最大化的源泉,更是使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父母要知道任何此类比较都是有害的。
父母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风,人家孩子学这个我就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让自己孩子上清华,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做父母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孩子只有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去成长的时候,他才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美国成功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而在我们中国就有不少这样的父母,他们一提起孩子就满腹牢骚,在他的口中,孩子简直是一无是处。
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父母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父母打他,奚落他,那脆弱的生灵,就像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落尘埃一蹶不振。
所以,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充分发挥正面、有效的教育作用。面对孩子,竭力发现和放大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进行真心的赞扬,引导其成为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使孩子建立自信,迈向成功。
每个父母都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面对“坏孩子”,更需要竭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
把孩子看“死”了
现实中,有些家长非常的武断,总是否定孩子。久而久之,本来有自信的孩子也变得不自信起来。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看“死”了。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可能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增强了,可能某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了,可能一次作业有进步或者一次考试有进步,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文艺、体育取得了好成绩,可能有了什么小发明、小制作等。
关键是要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和前天比,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不起孩子,认为不值得一提就把点滴进步漠视、忽略过去。应该想到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父母不要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当然还有孩子的学习,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父母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值得表扬的内容。
吝啬对孩子的表扬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称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任何人都想有或认为自己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如果能明确地加以指出来,他就会感到信心十足,如果只是自己心里觉得很得意,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他可能会失去这种得意。
但是,许多父母却往往忽略了称赞的作用,对孩子总是指责、不满、唠叨,以为这样便是严格要求,然而却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引起孩子的反叛。
有位老师曾讲过他们班上一位同学的情况:小锦是位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但还未自暴自弃,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绩有了些好转,数学单元测验还得了一个“良”。小锦非常高兴,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可是,父母对他的进步却视若无睹,对着不合格科目大骂他“懒鬼”、“蠢猪”,说他给父母“丢尽脸”,小锦觉得自己经过那么多努力好不容易得的“良”根本得不到父母的认同,还是和以前一样受到斥骂,以后便自暴自弃,不论父母如何责骂都没有用了。
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优缺点,加以正当的褒贬,特别是适当的鼓励、称赞,才能使孩子信心百倍,勇敢地面对人生。作为父母,你要始终相信,你的孩子是个可塑性很强的人,不要打击他的自信心,在他的人生路上,千万不要吝啬你的称赞!
对孩子滥用表扬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常常把表扬孩子的话挂在嘴边。这样做,对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非常有帮助,但与此同时,太多的表扬则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
一个9岁的小男孩,能言善辩,见多识广,他的妈妈经常在人前人后夸孩子聪明,所以他在别的同学面前总是很骄傲。一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由于他没有注意听课而没有回答上来,因此老师很自然地说了他两句。就因为这件事,他难过得要命,说什么也不想再去学校上学了。后来,经过老师耐心反复的劝导,他才放下了思想包袱。
父母的表扬,切记不能滥用。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如准时完成作业等)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作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另外,妈妈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具体地、明确地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
夸孩子优点不讲究科学方法
有的父母能意识到及时地夸奖孩子,但是夸奖的时候不讲究科学的方法,不是过分夸大,就是无端缩小。过分夸大的夸奖会让孩子洋洋得意起来,无端缩小的夸奖又会让孩子感到有点委屈。
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要中肯、适度,要有分析地表扬,不能太笼统,让孩子清楚表扬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表扬;要注意时间、场合,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宜及时讲的及时讲,宜阶段讲的阶段讲,宜当面表扬的当面表扬,宜采用暗示的就采用暗示,该向老师汇报的就告诉老师;对有骄傲情绪的孩子应适当减少表扬的频度,提高要求;对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孩子要通过肯定点滴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如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信表扬,庆贺式表扬,物质鼓励,依孩子特点和该表扬内容而定。
父母需要时常鼓励孩子,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父母越是能够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具有更多的优点,就会变得更加优秀。
表扬孩子时笼统不够具体
对于孩子来说,有些父母表扬得太笼统、模糊,常常简单地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一般赞语。
其实要想达到表扬的效果,应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对孩子的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不仅要具体,而且表扬方式还要时不时地变化,如果父母使用单一的、不变的、重复的语言去表扬孩子,时间一长,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孩子的厌烦。
表扬孩子不讲究时机和分寸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但对孩子的表扬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表扬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中,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还要注意掌握表扬的时机和分寸。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美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奇妙的力量。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过多过分的表扬,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孩子的焦虑心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可而止。
表扬的方式不注意“实虚”适度
有些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不注意“实虚”适度,从而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虚”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爸爸妈妈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因为它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
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并不好,幼儿园每次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表扬中“虚实”的程度。为此,在含有虚的内容的表扬中,应该注意3点:一要有利于增进孩子自信心;二要不脱离实际;三要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表扬可以和奖励相结合。孩子表现得好,可以适当地给一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给一个小玩具、小食品等,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把金钱当作奖励孩子的犒赏
有些父母喜欢把金钱当作奖励孩子的犒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今天帮忙洗碗,我就给你1元”,“如果这次月考你考了第一名,我就给你50元”等。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您是不是也常常以物质奖励?这种做法是否得当呢?
心理学上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挑了些爱绘画的孩子分为AB两组。A组孩子得到许诺:画得好,就给奖品,B组孩子则只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孩子得到了奖品,B组孩子只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语。
3星期后,心理学家发现,A组孩子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而B组孩子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虽然金钱奖励是一种鼓励孩子的方式,但是在运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不断提高筹码,以及养成孩子习惯得到奖金的模式,以免一旦没有了奖金的诱惑,孩子就失去做事或用功的动力。
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收获
如果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孩子通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解答方法,当他运算的时候,却因为马虎,算错了一个数字,最后导致整个题目的答案错了。这时,父母首先该怎么做?是训斥孩子算错了,还是表扬孩子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许多父母可能会首先想到前者,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结果做错了,而没有看到做事过程中孩子的努力与收获。所以,每当父母觉得孩子错了,想骂他、打他的时候,一定要从另一面去“发现”孩子。
有时候,也许孩子所取得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其间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却是宝贵的。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刻苦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