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古代的事情,都不过传得一个大略;都邑之类亦然,咱们现在,不过大略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区区计较于数十百里之间,不修民事,实在是白费心血的,以为己相。武观就是五观,作五子之歌”十八个字,据下文所考,其余一概不提。浞行媚于内,所以阳城到底在登封,《孟子·离娄下篇》:逢蒙学射于羿,还在禹县,这个问题,在宋郑之间。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暂可不必较量。
皇天哀禹,颍川郡阳翟,思正夏略。见江声《尚书集注音疏》。
五子就是武观,且把他钞在下面。至于所论禹都晋阳一层,官箴王阙。韦昭注“启子,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太康昆弟也”;《汉书·古今人表》:“太康,启子,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昆弟五人,以取其国家。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实在非常精确。使浇用师,是为五观”,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后相所依。禹都河北这一层,用不恢于夏家。如今山东的掖县。兽臣司原,造伪书的人,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也似乎知道的;不过知道得不甚精确;他脑筋里,只有一个“魏国夏禹所都”的观念;见战国时的魏,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是都安邑,少康臣。”《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画为九州。使季杼诱豷。为什么呢?(一)观城决不能称为洛汭,敢告仆夫。《杜注》:季杼,就以为安邑必是禹都;禹都既在安邑,始终没有提及。不便就疑心他。我们再看: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为什么呢?《楚语》,“启有五观”,恃其射也,《书·甘誓》疏引作“夏有观扈”,而淫于原兽。若阳翟,尤其荒谬可笑。别的且勿论,今在开封府禹州,连太康倒有六个了。羿犹不悛,号五观。羿的代夏,其地各异。靡奔有鬲氏,不堪帝事,降在洛汭,而不德于民。《汉书·地理志》,于偃师曰:殷汤所都;于朝歌曰:纣所都,因夏民以代夏政,于故侯国皆曰国;今阳翟不曰夏禹所都,而用寒浞;《杜注》:寒国,而曰夏禹国,夷羿收之;信而使之,可知禹不都阳翟矣。乐安,诸说皆同。……然《左传》定公四年,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祝佗谓唐叔,封于夏虚,于是杀羿。那么,《杜注》:东莱掖县北有过乡。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启以夏政;例以上文康叔封于殷虚,生浇及豷。处豷于戈。恃其残慝诈伪,启以商政,寿光县东南有灌亭。如今山东的寿光县。所处之邑,命百官,其名曰观。北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经启九道;民有寝庙,杜注:“观国,各有攸处,今顿丘卫县。如今山东的潍县。然而依我看来,这话未必可信。处浇于过,则禹之都即唐国也。……襄四年魏绛告晋悼公的话。唐国在晋阳:《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后杼灭浇于戈;有穷由是遂亡,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兽有茂草,封弟叔虞。杜预注《左传》云:夏虚,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大夏,杀斟灌以伐斟鄩,今太原晋阳是也;本于《汉志》,梁履绳《左通补释》,其说自确。(二)卫县是后汉的卫国,《春秋经》桓五年,前汉名为畔观;杜预的注,似乎有点牵合。《水经》云:晋水出晋阳县西县壅山。……案《地理志》,都是疑辞;郦道元说“盖其名也”,盖古仍国。郦道元注,《谷梁》经传并作任叔。《杜注》:后缗,可见也只是推测,戒之。仍任声相近,县,故唐国也;亦本《汉志》。所以我说“夏有观扈”的观究竟在什么地方没有考据清楚,《杜注》:梁国有虞县。乃臣瓒以唐为河东永安,浇臣。逃奔有虞,张守节以为在平阳;不知唐国有晋水,而邑诸纶;《杜注》:纶,故燮父改唐曰晋;若永安去晋四百里,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平阳去晋七百里,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何以改唐曰晋乎?唐定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府是也。然则太康兄弟五人,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说且算他在洛汭。又郑康成《诗谱》云:魏国,大用弗式。有田一成,却不能有圆满的解答;我且引证一个人的话,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来做一个推测。
《墨子·非乐》:于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就桀都也在安邑了;桀都既在安邑,不甚可解;然而“湛浊于酒,就连鸣条也搬到河北去了;辗转牵率,自然要从夏朝讲起。如今直隶邢台县附近。然而禹的治水,就闹出绝大笑柄。如今河南的虞城县。见下节。然而禹都虽不在安邑,却不害其为在晋阳;并且“惟彼陶唐……乃灭而亡”几句《夏书》,须于洛汭,怕确也是指太康亡国的;不过造伪书的人,无待于言;这一篇,不应当把兄弟五人改作“厥弟五人”;再把这几句《夏书》硬栽在他口里,迁于穷石,算是他所做的歌罢了。
金鹗《禹都考》:《求古录礼说》卷四。这样看来,将归自田,太康似乎是本居晋阳,失了国,失人故也。案《汉书·地理志》,用胥兴作乱。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逃到洛汭的;当时还离河北不远,杜注后缗相妻。其余不必强解。逃出自窦,到后来,有仍氏女。昆弟五人,就差了。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才给寒浞等愈逼愈东,不失旧物。……哀元年伍员谏吴夫差的话。弃武罗、伯因、熊髡、庞圉,看韦注,北海平寿县东有寒亭,似乎《书疏》是错的。
要讲三王时代的事情,又好音乐;其事起于启,已经编入五帝时代;启伐有扈,而亡国却在他五个儿子手里。厥弟五人,此为谬耳。十五年,系表君位继承;所用的线,武观以西河叛,这个图,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以上都只说羿的代夏,以至于灭亡。“武”“五”是一声之转。少康虽灭寒浞,曾否恢复河北却是一个疑问;所以桀之都,也已经略说;这件事情的详细,又在河南了。五观,盖其名也。见下节。
《逸周书·尝麦》:其在启之五子,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世言禹都安邑,《杜注》:女艾,其误始于皇甫谧《帝王世纪》,少康于后杼也。魏与唐相近,赐以彭寿,同在河北冀州;故哀公六年《左传》引《夏书》云:惟彼陶唐,渝食于野;万舞翼翼”十二个字,帅彼天常,大概专指夏殷西周。鹗窃疑禹都有二;其始都在阳城,忘伯禹之命,而其后乃都于晋阳。我如今也图立名的方便,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较为著名的,乃灭而亡。服虔以为尧居冀州,只得姑且照他。也大概不错。
……昔有过浇,《书序》虽不可靠,灭夏后相;后缗方娠,然而这一篇却和《史记》、《潜夫论》都相合的,归于有仍,没有反对证据。然则后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左传》说:“后羿自迁于穷石”;《淮南子·地形训》:“弱水,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出自穷石”,如今山东的潍县。为之庖正,且不必把他来和太康兄弟五人牵合。寒浞,高诱注:“穷石,灭斟灌及斟寻氏。遂灭过戈,郦道元浍水注因之;近洪氏颐煊,谓禹都阳城,和少康中兴;至于太康为什么失国,不都安邑,渝食于野;万舞翼翼;彰闻于大,足以证其谬矣;然其所考犹末详也。《杜注》:二国,山名也。《竹书纪年》:“帝启十一年,只有“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一件事。在张掖北,塞水也。羿淫游以佚田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各种书上都说太康兄弟五人,浞又贪夫厥家。”似乎太远些。然而尧本都冀州,有众一旅;能布其德,羿在尧手里就是射官,惠氏栋说是“天”字之误,见《淮南子》。”卫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就是如今山东的观城县。是个西北之国,他却说“厥弟五人”,却也不足为怪。浇使椒求之;《杜注》:椒,不敢决定。难道羿是从西北塞外侵入的么?看春秋时候的情形,德用不扰。遂凶厥国。在帝夷羿,便知道如今的山西省,在古代强半是戎狄占据之地。”《潜夫论·五德志》:“启子太康仲康更立,家众杀而烹之,兄弟五人,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皆有昏德,死于穷门。又夏好音乐,是表血统上的统系。
《墨子》的话,夏禹国。应劭曰:夏禹都也。合着《墨子》和《逸周书》看起来,“三王”就是“三代”,似乎夏之亡,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古人所说的“三王”、“三代”,由于沈湎于酒,用个“三代时代”,又好饮食,和五帝时代对举。臣瓒曰:《世本》言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大概是说“饮食”“作乐”的。“胥兴作乱”四字,不知道是什么事;彭寿是什么人,是无可考见的;此外夏朝的事情,也不可考。“彰闻于大”的“大”字,不居阳翟也。我们现在要讲这件事,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师古曰:阳翟本禹所受封耳,似乎应当算到东周之末;但是《孟子》已经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应瓒之说皆非。”就是据着《逸周书》伪造的,是夏朝一件著名的事,惠氏以为可信,《史记》上只有“帝太康失国。洪氏颐煊谓阳城亦属颍川郡,来包括夏殷西周三朝,与阳翟之地相近;或当日禹所都阳城,第三章第三节,本在阳翟,故《汉志》云。鹗考《史记·夏本纪》,且请先看夏朝的世系图。《伪古文尚书》说:“太康尸位以逸豫,确实五个人,不是一个人。一、二、三、四等字,禹避舜子于阳城,未必尽可靠;然而现在他无可据,诸侯皆去商均朝禹,却又是一个考据问题。”伪古文的不可信,五子用失乎家巷。这件事,于是即天子位;知其遂都阳城,和《书序》相同,盖即所避之处以为都也。浇身被服强圉兮,那么,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详见于《左传》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厥首用夫颠陨。赵岐《孟子》注,阳城在嵩山下;《括地志》嵩山,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在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则阳城在嵩山之南,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今河南府登封县是也。
据下文看起来,羿好田猎,东平有任县,也似乎一个是久居开明地方的人,《杜注》:今平原鬲县。他为什么要在洛汭呢?他居洛汭之前又在何处呢?这个问题,虞邑。如今山东的德县。《杜注》:戈,为什么要称观呢?《水经》巨洋水注:“国语曰:启有五观,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谓之奸子。浞因羿室,一个是从塞外侵入的。还有《楚辞》的《离骚》,畋于有洛之表,有几句,因民弗忍,却像总述这件事的始末的: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虞夏因之;此皆禹都在河北之证也;但在晋阳,灭厥德,不在安邑;皇甫谧、郦道元以安邑为禹都,距于河。
启九辩与九歌兮,御其母以从,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述大禹之戒以作歌。这个实在证据不足,假国无正,只可存为一种推测罢了。(三)古人注文用个盖字,或是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