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全传
1688300000002

第2章 先祖搬迁情定潮州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的韩江中下游,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成立古揭阳县算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以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发达、人杰地灵著称于世,素有“海滨邹鲁”、“岭南名邦”的美称。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将潮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潮州濒临南海,自隋以后因潮水往复而得名。相传有凤来仪,因而别称凤城、凤楼城。潮州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郡、州、路、府治所在地,为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潮州北高南低,中部和南部为广袤富饶的韩江三角洲平原,盛产大米、甘蔗、茶叶、柑橘、荔枝、龙眼等农副产品,潮州北有金山,东有笔架山,西有葫芦山,浩瀚的韩江绕廓南流,构成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壮丽图景。湘桥春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韩祠橡木、北阁佛灯、西湖渔筏、金山古松、鳄渡秋风等潮州八景,更令人流连陶醉。

潮州不仅风光旖旎,钟灵毓秀,而且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两代有十位宰相由于各种原因来到潮州,带来中原文化,并兴利除弊,为潮州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这里留下了“为官八个月,江山易姓韩”的美谈。明清两代,潮州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河;

潮州文物古迹颇丰,城东的广济桥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韩文公祠、开元寺、凤凰塔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43处。随着中原人口逐渐南迁和历代官员被贬至潮州,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逐步交融,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潮州文化。潮州音乐、潮州戏、潮州菜、潮州功夫茶、潮州木雕、潮州石雕、潮州抽纱、潮州刺绣、潮州彩瓷等等,至今仍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

此时,李嘉诚又来到了常常让他魂牵梦萦的面线巷。这里是潮州北门街的中心,他记得自己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条铺满大块青条石的小街上走过来的。小巷深处那座早已破败的小院,如今已经不见了踪影。李嘉诚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经给他温暖也给他忧愁的家。

数十年来,李嘉诚生活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香港,他身处冗繁商务,奔走于世界各地,可以说得上“戎马一生”,但是,他始终不能淡忘儿时的往事。尤其潮州城内北门街,还有面线巷那座幽静的小院以及祖父和前辈们留传下来的老屋。小院不仅是李氏祖宗传下的家产,同时也保留着让李嘉诚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他永远不会忘记先祖们当年的创业经历。尽管历史已如过眼的云烟,在潮州面线巷这座小院看来不留任何痕迹,不过,李嘉诚心灵深处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

李嘉诚的祖上最早定居在河南许昌。大约是明朝末年,河南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一个名叫李明山的读书人因受不了饥馑,决定举家迁出生活多年的古城许昌。当时的河南灾民一般都结伙前往辽河故道的关东,因为黑吉辽三省的广大沃土可以养人。然而,李明山却另有主见。他认为;如果随河南人统统下了关东,那么即便再广阔的白山黑水也怕人满为患。于是他与家人计议,决定另辟一条生活的蹊径:前往福建省的莆田。所以,这就是李氏家族向南迁徙的第一个落脚点。

莆田有一些河南老乡,这也是李明山一家人当初决定舍东北而改投福建的主要原因。但是,李明山一家在莆田并没有获得安身立命的条件。

莆田并非读书人李明山的再生之地,他原想在此以教私塾为糊口之业,但这种希望很快幻灭。原因是他的河南乡音使他在莆田当地寻找不到生源。

他的满腹才学,也因此而不受当地人的青睐,所以他的生活仍然过得相当清苦。李明山毕竟是文化人,久而久之,这里的乡民们也接受了这位河南秀才,当地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弟也开始接受这位“布衣老师”,李明山就在莆田开办了一个“大私塾”。李明山认为,他在这里至少比为那些老财主的子弟上课好些。所以,李明山尽管收入甚微,但因有贫民子弟的拥戴,倒也心情舒畅。

不料,就在李明山准备在莆田做长久定居之计时,忽然一场人祸降临了。当时正是明末清初,一天,福州大清官兵突然涌进了小小的莆田古城,他们杀戮的主要目标虽是尚未剪掉脑后长辫子的前明旧兵,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莆田城里激战不休,双方官兵死伤无数。百姓房屋竞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可怜李明山一家好不容易在莆田城郊建起的一座草房,也在这场灾祸中被无情的大火焚烧了。于是,本来已随遇而安的李明山,不得不再萌生迁徙之念。这样,李明山携妻带子,又不远千里地向广东跋涉而来。

这时李明山已经五旬开外,再也不是当年从河南许昌向福建逃灾时的年轻人了。从莆田来广东的一路上,他和家人几乎奔波了半年,终于在大清元年的入冬时分,来到了东晋时期就小有名气的古城潮州。这次他选中的落脚点,是在距潮州不远的海阳县城,海阳同样物阜民丰。在李明山眼中,无论潮州还是海阳,都是他从没见过的人间天堂。如果说在许昌生活让李明山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在莆田暂居让这位民间才子获得了来自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验,那么在物华天宝的潮州海阳,则让学富五车的李明山饱尝了南粤文化的灵秀。

李明山之所以直投海阳,其原因也像他当年从许昌迁往莆田一样,因为此地有一批同从许昌故里南迁的乡亲们。早在海阳安家立命的许昌亲友们,对既有才华又有人情味的李明山的到来,当然是热烈欢迎的。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位老秀才来教,而李明山也渴望再像从前那样重执教鞭。不幸的是,经过从中原到闽南,再从闽南辗转来粤东的长途跋涉,等他到达了海阳,已经变得骨瘦腰软,缠绵病榻。

不过,李明山喜欢潮州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条蜿蜒流过古城的韩江,碧蓝透明的江波几乎可以照见他不再挺拔的身影。再看城外的笔架山和金山、葫芦山,三峰相连,巅连雄踞,城外群峦苍翠,树木蓊郁,把这个在东晋九年建起的古城环绕得如同盆地中的城郭。这在李明山眼里正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李明山不能再以塾师为业,每日以药代食,自知来日已不多。所幸他看见李家的子嗣们都已长大成人,而且三个儿子都像他当年一样,虽然生活困境重重,倒也个个知书达理,学问不逊其父。就在李明山落户海阳的当年冬天,这位生于河南的老学究终于撒手尘寰,驾鹤西去。不过他的后裔们却从此在这粤东大地上繁衍,成了一方颇有影响的人脉。他就是李嘉诚的先祖。李明山是李氏家族在粤东繁衍发迹的鼻祖,尤其是李嘉诚在香港商界的历史性崛起,给从河南迁徙而来的李氏家族带来了新的荣耀。李氏家族第十代传人李嘉诚,在香港富可敌国,并跻身于世界华人富豪的行列,毋庸置疑,李氏的先祖李明山功不可没。李明山以后的六代人,当地史册几无记载。这是历史的遗憾,但延至李明山的第七代孙——李鹏万的时候,一度默默无闻的李氏家族忽然再度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