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1693700000025

第25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

给予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的给予就会变得丑态百出。为了讨好别人而表示笑容,固然也在表达亲切,但因为缺乏真诚,而变得生硬、勉强,令人厌恶。同样的,心中有所要求,才给予对方好处,对于真正的人际关系,没有实质益处,因为它可能带来更多的渴求,变成贪婪的操纵。

给予透过行为而实现,无论给予的内容是什么,不外乎使用语言、姿势、表情和行动做手段。因此给予的行为态度,会影响给予的内容和品质。古人说,不食嗟来之食。不礼貌、不尊重的赏赐,对方即使接受,也不会感激。因此,你要注意平常的言行态度,因为它也是我们给予的一部分。

给予,不能只对人类,而应遍及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现象。现代人谈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古人称之为“众生平等”。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但是在人类自强以后的不知什么时候,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并以征服者自居。殊不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却让自然惩罚了自己,真可谓玩火自焚。人类能善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能够对大自然的生命现象给予维护,大自然也一样会给予回报。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收支。你付出了多少,才会收获多少,付出时不一定痛苦,收获时却一定快乐。付出、给予,这是我们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

给人方便,给自己方便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对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生命狭小的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来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正是这位镇长,对哈默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

那天,天下着小雨,镇长门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不禁替镇长痛惜,于是不顾寒雨淋身,独自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

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满面微笑地从外面挑回一担煤渣,从容地把它铺在泥淖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边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仅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后来,哈默在艰苦的奋斗下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一天深夜,他在一家大酒店门口被黑人记者杰西克拦住,杰西克问了他一个最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听了记者这个尖锐的问题,没有立即反驳他,而是平静地回答道:“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给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有一篇叫《慷慨的农夫》的短文,说的是:

美国南部有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一位经常获得头奖的农夫,获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不怕别人的南瓜品种超过他吗?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方便大家,其实也就是方便我自己!”原来,邻居们种上了良种南瓜,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传染给农夫的南瓜。这样,农夫就能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否则,他就要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

农夫的这个回答是对“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最好注解。

宋朝的法演禅师曾给世人留下四诫说: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利益是每个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处处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会众叛亲离;若过于孤立,则成功的缘分就渐渐疏离;不该得的财富你处心积虑想拥有它,到头来你会失去更多的利益和机会。善待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善待别人,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这样做的结果,会比仅仅追求财富上的成功,或是个人的成就感,要来得更有意义。

给人好处莫张扬

有人讲过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的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有位大侠郭靖。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靖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快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