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海经大全集
1696100000024

第24章 中山经(8)

从毕山再往东南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乐马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刺猬,全身赤红如丹火,名称是■,这种野兽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瘟疫。

葴山〓婴山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葴山①。视水②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鱼③,多蛟,多颉④。

又东四十里,曰婴山⑤。其下多青雘⑥,其上多金玉。

注释

①葴(zhēn)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今名天目山,其水曰明河,东南会骓水,下合汝水。”

②视水,郭璞注:“或曰视宜为瀙,瀙水今南阳也。”

③人鱼,俗称娃娃鱼。

④颉(xi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狗,皮毛呈青色。

⑤婴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长子县南丹朱岭,■水两源象婴也。”

⑥青雘,青碧之类。

译文

从乐马山再往东南二十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葴山,视水从这座山流出,向东南流入汝水,水中有很多人鱼,又有很多蛟,还有很多的颉。

从葴山再往东四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婴山,山下有丰富的青雘,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虎首山〓婴侯山

又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①。多苴、椆②、椐。

又东二十里,曰婴侯之山③。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注释

①虎首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鸡山西南,即后世所指为桐柏山也。骓水自骀簪山来,东流经山北分二枝 ,一东北注鸡山水,一东南流,又分一枝北流注北水,又东南而南折,又曲折东流,象虎伏首形,故名。”

②椆(chóu),古树名。据古书记载,这种树耐寒,即使寒冷也不凋谢。

③婴侯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即婴侯水所出。”

译文

从婴山再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虎首山,山上有茂密的柤树、椆树、椐树。

从虎首山再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婴侯山,山上多出产封石,山下多出产红色锡土。

大孰山〓卑山

又东五十里,曰大孰之山①。杀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水 ,其中多白垩②。

又东四十里,曰卑山③。其上多桃、李、苴、梓,多累④。

注释

①大孰之山。吕调阳校作“大术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光山县西南墨斗关,其水曰竹竿河。长杀象竹竿,亦象旁道曲杀,故曰大术。术,所以通道之穷也。”

②白垩,优质的白土。

③卑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今王家冈,在信阳州西六十馀里,有三道河南自大王冲北流迳山东,折西北环曲东北注骓,象人俯躬形。”

④累,植物名,紫滕树,是一种属虎豆类的植物。

译文

从婴侯山再往东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大孰山。杀水从这座山流出,向东北流入视水,沿岸到处是白色垩土。

从大孰山再往东四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卑山,山上有茂密的桃树、李树、柤树、梓树,还有很多紫藤树。

倚帝山〓鲵山

又东三十里,曰倚帝之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鼣鼠②,白耳白喙,名曰狙③如,见则其国有大兵。

又东三十里,曰鲵山④。鲵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美垩。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⑤。

注释

①倚帝之山,吕调阳校作“倚带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信阳州南四十馀里,曰桃花山,有谭家河导源西北流折而北,象倚带形,即古申水。”

②鼣(fèi)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

③狙(jū)如,古兽名。

④鲵(ní)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今信阳州东南五十里曰灵山,有白龙池东北流出,名小黄河,盖即鲵水。”

⑤青雘,青碧之类。

译文

从卑山再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倚帝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鼣鼠,长着白耳朵白嘴巴,名叫狙如,这种野兽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里就会发生战乱。

从倚帝山再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鲵山。鲵水从这座山顶上流出,潜流到山下,这里有很多优良垩土。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下有丰富的青雘。

雅 山

又东三十里,曰雅山①。澧水②出焉,东流注于视水,其中多大鱼。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③,多赤金。

注释

①雅山,吕调阳校作“雉山”,《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光山县南新店塘。”

②澧水,《五藏山经传》卷五:“澧水今名潢河,流至光州东北名曰白露河,一作醴水,言白浊似醴也。其水东北流右合诸小水象雉飞前其爪距之形,故山得名。

③苴(jū),郝懿行注:“经内皆云其木多苴,疑苴即柤之假借字也,柤之借为苴,亦犹杞之借为芑矣。”

译文

从鲵山再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雅山。澧水从这座山流出,向东流入瀙水,水中有很多大鱼。山上有茂密的优良桑树,山下有茂密的柤树,这里还多产金属矿物。

宣 山

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①。沧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②,其叶大尺馀,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③。

注释

①宣山,《五藏山经传》卷五:“宣同亘,作室所用钩援也,或以绳,或以竿,皆有援。山在霍山县西北九十馀里,壁河出而东南流经流波■,又东至两河口会霍山水东北注视。象宣,沦,小波也。”

②其枝四衢,郭璞注:“言枝交互四出。”这里形容树枝交错而出,四处伸展。

③名曰帝女之桑,郭璞注:“妇女主蚕,故以名桑。”

译文

从雅山再往东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宣山。沦水从这座山流出,向东南流入视水,水中有很多蛟。山上有一种桑树,树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细,树枝交叉伸向四方,树叶方圆有一尺多,红色的纹理、黄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名称是帝女桑。

衡山〓丰山〓妪山

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①。其上多青雘②,多桑,其鸟多鸜鹆③。

又东四十里,曰丰山,其上多封石④,其木多桑,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⑤。

又东七十里,曰妪山⑥。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其草多鸡谷⑦。

注释

①衡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今山有天平关,在朱砂岭东。”

②青雘,青碧之类。

③鸜鹆(qú yù),古鸟名,也称鸲鹆。俗称八哥。

④封石,即《中次八经》中若山等处的封石。郝懿行曰:“《本草别录》云:‘封石味甘,无毒,生常山及少室。’下文游戏之山、婴侯之山、丰山、服山、声匈之山并多此石。”

⑤为皮张,郭璞注:“治皮肿起。”为,治理的意思,这时意为医治。皮张,即皮肤肿胀,张通“胀”。

⑥妪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游戏东也。今县北有野人砦,盖即妪山。妪谓野女也,又有黄婆坳,在砦北三十馀里也。

⑦鸡谷,古草名。

译文

从宣山再往东四十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衡山,山上盛产青雘,还有茂密的桑树,这里的禽鸟以八哥最多。

从衡山再往东四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丰山,山上多出产封石,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桑树,还有大量的羊桃,形状像一般的桃树却是方方的茎干,可以用它医治人的皮肤肿胀病。

从丰山再往东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妪山,山上盛产优良玉石,山下盛产金,这里的花草以鸡谷草最为繁盛。

鲜 山

又东三十里,曰鲜山①,其木多楢、杻、苴,其草多亹冬②,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膜大③,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名曰■即④。

注释

①鲜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在霍山县南三十六七里,有小河南流,经佛寺关西,而头陀河出霍山之南,西北流来会,曰小河口,折而东曰东流河,又循霍山西麓折而北,而西北会皋水,状鲜尾之形,故曰鲜山。”

②亹(mén)冬,古草名。

③膜大,据古书称,是生长在西膜沙漠中的一种狗,这种狗体形高大,性情猛烈,力气充沛。

④■(yí)即,古兽名。

译文

从妪山再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鲜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杻树、柤树最多,花草以蔷薇最多,山的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的北面有丰富的铁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膜犬,长着红嘴巴、红眼睛、白尾巴,这种野兽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火灾,它的名字叫■即。

章 山

又东三十里,曰章山①。其阳多金,其阴多美石。皋水出焉,东流注于澧水,其中多脃石②。

注释

①章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即霍山县西八十馀里方家坪,有烂泥坳水出而东流会燕子河,象臂鹰之形,又东会霍山水,又北会沦水注视。言注澧,变文耳。”

②脃(cuì)石,脃同“脆”,是一种轻软易碎的石头。

译文

从鲜山再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章山,山的南面盛产金属矿物,山的北面多出产漂亮的石头。皋水从这座山流出,向东流入澧水,水中有许多脃石。

大支山〓区吴山

又东二十五里,曰大支之山①。其阳多金,其木多穀柞,无草木。

又东五十里,曰区吴之山②,其木多苴③。

注释

①大支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黟县西北,曰西武岭。岭北石埭贵池分水,南则黟县祁门分水也。”

②区吴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即南次三经区吴。”

③苴(jū),郝懿行注:“经内皆云其木多苴,疑苴即柤之假借字也,柤之借为苴,亦犹杞之借为芑矣。”

译文

从章山再往东二十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大支山,山的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构树和柞树,山上光秃,没有生长任何花草。

从大支山再往东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区吴山,这里的树木以柤树为最繁盛。

声匈山〓大騩山

又东五十里,曰声匈之山①。其木多穀,多玉,上多封石。

又东五十里,曰大騩之山②。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石③。

注释

①声匈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县西北之水吼岭,在两水会也。”

②大騩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宁国县西南丛山关也。大騩象东西两河合北流之形。”

③砥石,一种磨刀石。

译文

从区吴山再往东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声匈山,这里有茂密的构树,到处是玉石,山上还盛产封石。

从声匈山再往东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大騩山,山的南面多出产金属矿物,山的北面多产细磨石。

踵臼山〓历石山

又东十里,曰踵臼之山①,无草木。

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②。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注释

①踵臼(zhǒng jiù)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宁国县南狼山。踵臼,以足舂也,亦象水形。”

②历石之山,郭璞注:“历,或作磨。”《五藏山经传》卷五:“叠石谓之磨石,在宁国东南石口镇也”

译文

从大騩山再往东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踵臼山,山上荒芜,没有生长花草树木。

从踵臼山再往东北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历石山,这里的树木以牡荆和枸杞最多,山的南面盛产金属矿物,山的北面盛产细磨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长着白色的脑袋,老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梁渠,这种野兽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的战争。

求 山

又东南一百里,曰求山①。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其木多苴,多■②。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注释

①求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即鹿吴山,今西天目山,在于潜县北,以产美术,故名。”

②■,一种小竹。

译文

从历石山再往东南一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求山,求水从这座山顶上流出,潜流到山下,这里有很多优良赭石。山中到处是柤树,还有矮小丛生的■竹。山的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的北面有丰富的铁矿。

丑阳山

又东二百里,曰丑阳之山①。其上多椆椐。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 ②,可以御火。

注释

①丑阳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双桥溪水即丑水,山在溪之北也。”

②■■(zhǐ t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亦称■馀。

译文

从求山再往东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丑阳山,山上有茂密的椆树和椐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红色爪子,名称是■■,这种鸟能够预报火警,人们饲养它可以避免火灾。

奥 山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橿,其阳多■琈之玉。奥水出焉,东流注于视水。

译文

从丑阳山再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奥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杻树、橿树,山的南面盛产■琈玉。奥水从这座山流出,向东流入瀙水。

服山〓杳山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①。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又东百十里,曰杳山②。其上多嘉荣③草,多金玉。

注释

①服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牛食畈之西,史河东源所出,是两水象服马,其外两源象骖也。”

②杳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池州府正南近张溪河源处,亦曰香口。”吕调阳校作“香山。”

③嘉荣,古草名。

译文

从奥山再往东三十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服山,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最多,山上有丰富的封石,山下多出产红色锡土。

从服山再往东一百一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杳山,山上到处是嘉荣草,还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精美的玉石。

几 山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几山①。其木多楢、檀、杻,其草多香。有兽焉,其状如彘②,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獜③。见则天下大风。

注释

①几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即尧光之山,香口河所出。”吕调阳校作“尧山”。

②彘(zhì),猪

③獜(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异常凶猛。

译文

从杳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几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檀树、杻树最多,而草类主要是各种香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猪,却是黄色的身子、白色的脑袋、白色的尾巴,名称是闻膦,这种野兽一旦出现天下就会狂风大作。

总 观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用一珪,糈用五种之精①。禾山②,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③,用一璧,牛无常④。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羞毛少牢⑤,婴毛吉玉。

注释

①糈用五种之精,郭璞注:“备五谷之美者。”即用五种精米黍、稷、稻、粱、麦以祀神。“精”或为糈之误用。

②禾山,郝懿行注:“上文无此山,或云帝囷山之脱文,或云求山之误文。”

③羞瘗,倒毛,意思是进献之后,把所献的牲畜倒埋起来。

④牛无常,虽是用太牢礼,也不一定要三牲齐备。汪绂曰:“不必牲具也。”

⑤羞毛少牢,献祭的毛物用小牢(猪、羊)礼。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