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696400000021

第21章 求人之志章第三 安身立命的修养(8)

杨广夺嫡成功后,贺若弼前往东宫祝贺。杨广问道:“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可称良将,但如何评价他们的高下呢?”贺若弼答道:“三人皆非大将之才。”杨广问道:“谁是大将之才?”贺若弼道:“由殿下来评判。”贺若弼的意思是只有他一人堪称大将。等杨广即位后,贺若弼尤其被疏远和忌用。隋炀帝杨广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至此。为了显示国威,又北巡至榆林,建造可容坐千人的大帐篷。时贺若弼随驾北巡,认为太奢侈,并私下攻击隋炀帝登基以来的新政,被人告发,犯了隋炀帝的大忌。隋炀帝下令将其斩首,抄没家产,其妻子收为官奴婢,家人流放边塞。

贺若弼父亲贺若敦被宇文护所忌而害之,临刑,对若弼叮嘱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忍。”后贺若弼平定江南,但他信口开河,屡屡冒犯隋炀帝,最终被处死。《贺若弼传》作者评论说:“贺若弼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陨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

■ 职场活用 ■

从一定意义上说,职场即竞技场,同事关系远非朋友关系那样单纯。人事纠葛、利益纷争,使得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而微妙,因而管住和用好自己的嘴巴,乃职场第一要务。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即使在最亲密的朋友之间,能够严守秘密的也只有不到10%的人,那么众多的同事中能够严守秘密的比例该是多大呢?如果说被亲密的朋友泄密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无意,那么被名利场、是非窝里的同事泄露隐私,难道只存在无意的失误这一种可能吗?

劳伦斯·萨默斯的失言

2005年1月14日,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第二十七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关于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多样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女子学理逊于男”的惊人见解——在顶级科研机构中,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女性比例很低,其原因更多的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个人选择和先天性别差异。

萨默斯没有想到,几天后,学术讨论的内容被透露出去,他的发言非但没能抛砖引玉,反而引起校内外一片哗然,为自己招来了无数的“砖头”。

尽管萨默斯事后一再道歉,但这一失言招致了哈佛大学教授们对其不满的总爆发。3月15日,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这是哈佛最早的学院,也是哈佛真正的核心),以218票对185票通过了对萨默斯的不信任决议,表示“对劳伦斯·萨默斯的领导能力失去信心。”

为了哈佛的利益,萨默斯不得不在2005~2006年学年结束时黯然辞职。

不少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喜欢向同事诉苦,倒也无可厚非,但为了表示对同事的信任,把本属个人隐私的一些东西毫无保留地掀个底朝天,就多有不妥了;如果再遇上一位嘴巴不紧或别有用心者,岂不正应了孔夫子两千多年前的那句预言:“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所以,职场上还是来得稳妥点好——对于形形色色的同事,必须知道应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和怎么说。

■ 管理活用 ■

生意场上讲究拼闯,年轻的管理者往往因为活力四射,而显得特别勇猛。但是作为管理者还要听信一句老话,那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商场如战场,充满了变数和不可知性。尽管我们可以进行预案,但不是每一种情况都可以被考虑进去。所以适当的小心和谨慎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管理者身系全局。你的谨慎不光是对自己前途的负责,也是对团队全体员工的负责。许多优秀的管理者不但是一个大胆的投资家,更是一个谨慎的人。

慎言的唐太宗

领导者说之无心,而群众却能听出你话里的弦外之音。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慎言,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中国历史上唐太宗心忧天下黎民,将对百姓是否有利,看作是慎言语的标准。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每天坐朝,要想说出一句话,就要考虑这一句话是否对人民有益、对国家有益,朕实在不敢多说话啊。”

掌管皇帝起居事务的杜正伦,为人忠诚正直,对国君的言行必定认真记录在《起居注》里,他向太宗进奏说:“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天理,那么这句错话便会千秋万代流传下去,损害陛下的道德形象,不单只是今天对国家、对百姓有害处,所以,臣也希望陛下说话谨慎。”

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赐给杜正伦彩绸百段,奖励他的谏言。

贞观八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言语是君子的关键,岂是随便的事情?一般百姓一句话说不好,就有人记住它,成为他的耻辱和累赘,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说话更不能有什么疏忽。国君信口开河危害特别大,难道会和百姓随口说话后果一样吗?我经常拿它作为警戒。隋炀帝初次驾临甘泉宫时,很满意宫里的泉水山石,却嫌没有萤火虫,下令说:‘捉一些放到宫里,晚上用来照明。’主管官署急忙派遣几千人去捕捉,送了五百车萤火虫到宫廷旁边。小事尚且是这样,何况那些大事呢?”

魏征赞赏太宗:“君王处于天下最高之位,如果讲话失误,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天下人都会看见,确实是要像陛下这样兢兢业业、谨戒慎重的。”

慎言就是要言语谨慎,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说话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切忌信口开河。慎言是古训,祖先们创造这个词的本意是要我们说话谨慎。它总是和“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明哲保身”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

15. 坚守信念才能立功

原文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依靠人民而不可动摇,有耿直气节而不可屈挠,这是忠良将相建功立业的办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是忠良将相保持善终的办法。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橛橛者,有所恃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又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注】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明,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诚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安;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 解读 ■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大丈夫可以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不随波逐流,不朝秦暮楚,梗植如松竹,坚定如磐石,此系大丈夫之风范,是成就事业的保障。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

■ 处世活用 ■

魏晋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嵇康曾指出:“人无志,非人也。”志向,历来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古人是很崇尚立志的。三国的大政治家诸葛亮说过:“志当存高远。”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有志,就是有理想;无志,就是无理想。处世为人,不可无坚定的信念。

然而,我们要真正领会“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中“高远”二字的真正含义。所谓“高远之志”,是指所立的“志”不是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贪图个人享乐,而是能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之志。历史上不乏身处高位之人,终因其所谓的“志”的不正而遗臭万年,南宋宰相贾似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贾似道的人生

贾似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他在政治腐败、国运衰微的南宋末年,由一个专事吃喝嫖赌的浪荡子弟,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他残酷压榨人民,过着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在元军大举攻宋的时候,他又向元统治者称臣请降,成了出卖朝廷、卖主求荣的罪人,最后落得个人人唾弃的可耻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