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696400000007

第7章 原始章第一立身成名的根本(5)

周遂成十分重视培养科技人才。企业和中国药科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利用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捕捉市场信息,引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对引进的科技人才,周遂成在政治上鼓励,生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使他们安心工作,推进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2005年,在郑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公司以新药研究所为依托,组建了本地唯一的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研究中心承担了郑州市跨越式发展3个重点项目。2007年,研究中心升级成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承担了2项国家级火炬计划开发项目。公司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技术创新和新药开发,每年以10多个新品种的速度递增。公司取得了10多项科技成果,新开发的国家二类新药6个品种填补了河南省空白,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同时,还有32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

作为企业的领导,周遂成一直十分关心员工生活,员工遇到困难,他都想方设法解决。他把多年来上级的各种奖励100多万元,全部无偿献给企业。作为企业的党委书记,他十分重视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政治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积极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开展工作。

多年来,周遂成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把一个资产不足120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集制药、印刷、包装、制氧、原料提取和生物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药工业集团公司,成为河南省明星企业、河南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在公司的困难时期,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周遂成正是以他非凡的人格魅力,使公司走出困境,创造辉煌。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非常希望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但反过来,员工们更希望自己的老板能像个老板,是个事业上处处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的带头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死心塌地地跟着你。

人格魅力需要管理者长期修炼,并把管理活动当做一门艺术一样精心实践。在管理中注重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熟练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善于高处定位思路、低处找准落脚点、实处创造效益。以“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的本质是文化”的理念,理解人、关心人、包容人、激励人,低姿态和组织成员保持精神同等,并刚柔相济、虚实并举、情理交融进行科学管理,在积极为组织成员创造荣辱与共、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增加管理效益,提升管理品质,推动组织实现不断发展。

8. 贤人君子的明通审达

原文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译文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王氏注】君行仁道,信用忠良,其国昌盛,尽心而行;君若无道,不听良言,其国衰败,可以退隐闲居。若贪爱名禄,不知进退,必遭祸于身也。能审治乱之势,行藏必以其道;若达去就之理,进退必有其时。参详国家盛衰模样,君若圣明,肯听良言,虽无贤辅,其国可治;君不圣明,不纳良言,俦远贤能,其国难理。见可治,则就其国,竭立而行;若难理,则退其位,隐身闲居。

■ 解读 ■

有形有象的事物,在自然的规律中运行,自有其盛衰循环之理。天理昭昭,不爽毫发。但凡为人,必须体之以道德,行之以仁义,践之以礼仪。如此,则是盛之机、成之象。违反这些,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明晓事理的人,必须依据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得失,作为明辨盛衰、通晓成败的准则。大凡以高尚道德立身处世的伟大人物,在其走上社会,施展抱负之际,就已经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了然于胸,既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又能洞悉兴亡成败、治乱去留的玄机了。由于对主观和客观的规律、时事变幻的奥秘洞若观火,故能事事应对自如。

■ 处世活用 ■

明理之人,与之相处会如沐春风。明理之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荀子》上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意思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就会走投无路,抱怨老天的人没有志气。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怪别人,难道不是拘泥守旧了吗?

邹忌讽谏

战国时齐国的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十分漂亮,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闲聊,邹忌问他:“我与徐公比较,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是畏惧我;客人赞美我,是有事相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相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畏惧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事相求于您的。从这样的情形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请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邹忌从而向齐王讽谏,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生活中,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了解自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惨痛的悲剧和沉重的代价,就是这样造成的。

■ 职场活用 ■

工作中发生错误是难免的,追究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一错再错。古人曾说过,一日三省乎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责怪自己,自觉检查自己的工作或行为是否有缺失,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明理的人。

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同住在一个院子里,老鼠对猫毕恭毕敬,小心伺候,以免自己被吃掉。有一天,老鼠跳上了一块高崖,而猫跳了几次都没能跳上去。猫就对老鼠说:“快把我拉上去吧。”老鼠看到猫有求于自己,且确定自己没有了危险后,就开始用恶毒的言语谩骂猫。面对老鼠的谩骂,猫坦然回答道:“老鼠呀,你要知道,石崖虽高却寸草不生,你现在趾高气扬,不是因为你有了可以怠慢我的实力,而是因为你暂时的位置!如果你的肚子饿了,不得不从所处的位置下来的时候,你还会傲气冲天吗?那时,你会比以往更加一文不值。”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残酷的竞争中,能使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唯有生存实力。作为职场中人,必须有自知之明,不断地在提高职业能力上下工夫。如果仅仅因为职务的变化,而非自身实力的提高,你就变得自以为是、虚骄自大,那你只能像那只可怜的老鼠,不会有好下场。尤其在一个团队中,切忌把职务当做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即使你有了雄厚的实力,你也要牢记“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分行路”的道理。在人本管理的今天,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自我、持续发展的法宝。

■ 管理活用 ■

管理者贵有自知之明,如此,就能明辨是非,减少行动的盲目性,正确地对待输赢得失。古希腊特菲尔神庙碑铭上的唯一箴言就是,认识你自己。只有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认真地反思自己,才能变得睿智,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刘邦的自知之明

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人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这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城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我能够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范增而不加以利用,这就是被我打败的原因。”

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他有贤才辅佐,而其得贤才的原因,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领导者,贵在自知之明。若能善于发现贤能之士而授以权柄,使之各尽其责、各司其能,就会成就事业。反之,若不能识才任能,不信任、不重用人才而对其束手束脚,势必会将事业越做越差。

9.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原文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译文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道犹舟也,时犹水也;有舟楫之利而无江河以行之,亦莫见其利涉也。

【王氏注】君不圣明,不能进谏、直言,其国衰败。事不能行其政,隐身闲居,躲避衰乱之亡;抱养道德,以待兴盛之时。

■ 解读 ■

所谓“抱道”,即是墨守正道、具有才德,这是达成功业的基础。隐居的目的不是不作为,而是为了等待时机,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济世的目的。对于抱道的“圣”“贤”来说,他们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当时代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仁不让,这是一种思想境界!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那就是对于一个“抱道”的人来说,如果时机出现了但是无法取得成功或者根本就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那他们会怎么样呢?一个普通人可能表现出自怨自艾、愤世嫉俗的情绪,但是“圣”“贤”来说,他们的表现是“超脱”,这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忍住性情,慢慢筹划资本,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才是智者的选择。耐心是等待时机成熟的一种成事之道,反之,人在不耐烦时,往往易变得固执己见、粗鲁无礼,让别人感觉难以相处,更难成大事。当你失去耐心的时候,也失去了用来分析事物的明智头脑。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拥有一份耐心,先打好基础,筹划好资本,然后再着手行动。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山穷水尽之时,忍辱负重,守静待时;在柳暗花明之时,持力而为,繁荣人生。

陈平的潜居

公元前187年,汉孝惠帝驾崩。吕后执掌天下之后打算分封诸吕,但碍于高祖“异姓不王”的盟誓声犹在耳,不能不有所避忌,于是问于众臣。以王陵为代表的大臣认为坚决不行,而陈平、周勃的态度则大可玩味:“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于是吕后大喜,将吕氏家族分封了个遍,而陈平因为识时务而消除了吕氏集团对他的顾忌。当然,陈平此举遭到了以王陵为首的老臣的鄙夷,他们认为他见风使舵,讥刺他忘记了先帝的嘱托。面对指责,陈平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陈平以他绝顶的聪明和过人的政治远见,焉能看不出吕后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硬碰硬的对决已经无法阻止吕氏专权的大势所趋。于是他一面背负着朝臣的不满,一面不动声色地经营着吕后治下的大汉江山。诸吕对他和周勃大为放心,甚至将一部分兵权交给他们。陈平此举不但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而且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及至后来吕后驾崩,铲除吕氏集团,文帝得立,汉室得以匡复,陈平可谓居功至伟。而王陵的下场就悲惨多了,被迁为太傅,名分是上去了,却始终不复重用。王陵对此非常生气,心想自己为汉朝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最后称病辞职,整日闭门不出,始终不肯朝见皇帝,七年之后去世。

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有光复汉室之心却无力实施,岂不郁闷?看来王陵尽管忠贞可敬,但隐忍的功夫与眼光的长远却不如陈平。苏轼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不足为勇也!”坚强造就非凡的人生,人生,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只有毫无理由的失败。逆境之中,我们要善于隐忍;时机出现,我们要加倍努力。

■ 职场活用 ■

身在职场,大多数时候我们要等待时机。例如,在未得到上司赏识、获得提升之前,你需要耐心地等待机会,不要因一时的不顺利和暂时的得不到重用而灰心丧气,要沉住气,继续埋头工作,你的成绩上司总有一天会看见的。最容易令人沉不住气的有以下情况:自以为自己做得最好,但上司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丝毫没有表示;自以为自己最有机会升职,谁知上司却提升了别人。碰到上述情形,建议你先作自我反省。你的表现是否真的无懈可击?有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改善?假定上司提拔别人是一个客观、理性的决定,那么,别人获得提拔,他一定比你更适合坐上较高的位置,你应向他学习。

马先生的遭遇

马先生是某跨国技术公司的主管,月薪上万。但是马先生认为公司知识结构老化,公司研发的产品处于更新换代被淘汰的阶段,后续研发资金不到位,他继续待在研发部发展不大。他进行了个人职场评估:公司已经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对他委以重任。因此马先生决定跳槽。

经朋友介绍,马先生来到一家经营同类产品的民营公司担任副总裁。公司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策略规划上都十分符合马先生的想法。马先生从别处了解到公司老板的思想还是十分与时俱进的,他觉得公司应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和老板第一次见面谈话的时候,马先生就非常坦诚地向老板提出了关于工资福利和权责方面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担任公司副总裁一职,管理一家外地分公司。马先生之所以选择外地分公司,是因为外地分公司规模比较小,容易掌控,毕竟自己已经45岁,管理方面的资历不浅,但精力有限。老板爽快答应,马先生自信到岗。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外地分公司的员工很大一部分是之前总公司外派的,不少人还是公司的老员工,这些人已经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老虎屁股摸不得——对于马先生这位新上司大家心里都不买账。马先生很希望尽快创造出良好的业绩,以回报老板对他的信任和在他身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