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1696600000023

第23章 办事要克服心理弱点(3)

他走进店里问道:“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这位客人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您们这个镇上,肚子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了,我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并且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取走。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一块钱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当说完原委后,这位访客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并语带哽咽地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将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区区一块美金的消失。

生活中,哪怕是一点点猜疑,也可能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态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排除不良心理。

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理智分析。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会克服自负心理

如果说每一种异常心理之所以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话,那么自负心理的产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一番。

生活中的一帆风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

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情感上的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学生,深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便会假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片面的自我认识。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人是不能没有自负的。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够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事业成就,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如果你的自负心理超出了范围,你就必须得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有一个人生就是“飞毛腿”,跑得特别快,而且经常以此在人前夸耀。有一次,他家被盗,他连忙跑去追贼。看到贼人背影时,他高喊道:“别跑了,你说什么也跑不过我!”没多久,他果然赶过了贼人,但还一个劲地跑下去。半路上有人问他跑得这样急干什么,他说追贼。又问他,贼往哪里跑了,他得意地说:“我早就赶过他了,看,现在连他的影子也看不见了!”

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笑话,现实生活中,这样自负得已经变傻了的“飞毛腿”应该不会存在。然而,虽然这是一个漫画似的人物,可是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他的自负心理。自负心理就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气傲的人,有的自视过高,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有的固执已见,惟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自负的人一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经常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太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缺少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门庭冷落。

在现代生活中,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应得到优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总是抱有洋洋自得、自负自傲的心理。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像,使用人单位难以接受。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不少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迟迟不能落实单位。看到别人都签了约,他们常常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对社会、学校和他人都可能怀有不满情绪,有时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出现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不敢应聘求职,结果“负”的还是自己。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在合众国创建时,曾留下许多功绩,故有“美国人之父”之称。

有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低了些,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告诉富兰克林:“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了!”

从此,富兰克林牢牢记着这句话,并把“谦虚”列入一生的生活方针之中。

老狐狸说,总是高抬着头,昂首走在前面,是很难在群众中汲取智慧的。时间长了,人们必然会把你驱逐出正常人的行列,不要忘记适时低下你高贵的头,学会谦虚。

学会克服依赖心理

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学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很多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少数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这种情况实在堪忧。目前独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紧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会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甚至形成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像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赖常常困扰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有这种心理的人,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人的依赖心理一旦形成,性格上突出特征就是做事优柔寡断。优柔寡断的人,因为没了依靠,在处理事务时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在各种动机和目的之间摇摆不定,迟迟不能做出取舍。许多大学生,在小至选择课程,确定节日活动计划,大至选择毕业去向,确定论文题目等等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结果错失良机,浪费光阴。

当然,造成优柔寡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独立性,社会经验不足,洞察力不强,把握不住大局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另外就是自信心不足,不敢为自己的决断可能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客观方面主要是外部事物对当事人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当事人对两者都有较强的动机,结果在取舍上产生了矛盾冲突,就反复权衡得失,这时便出现了优柔寡断的行为。

要克服优柔寡断,关键是要培养决策能力,学会独立地处理问题。要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提高预见力,增强自信和勇气。

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才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使遇上棘手的两难问题,也能做出决策。所以,拓宽知识面,扩大信息量,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社会经验丰富、能看清形势、有敏锐观察力的人便会迅速果断地处理生活中复杂的事物,确定自己的选择方向。因此我们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增强预见力和洞察力。

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果断的性格。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性,学会独立完成复杂的事情,逐步实现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如学习计划、专题研究计划、体育锻炼计划等)并强迫自己执行,来培养个人意志的坚韧性和自我控制力。通过这些活动,自己的意志就会坚定,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心境不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也是导致优柔寡断的原因。要培养乐观、开朗的心境,丢掉患得患失等思想包袱,遇事心平气和,头脑清醒,敢做敢为,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优柔寡断的性格就会随之而去。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

第一招: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第二招: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三招: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第四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人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办事心经

成功或失败全在于个人的抉择,没有人与生俱来就会表现出好的态度或不好的态度,是人自己决定要以何种态度看待他的环境和人生。那些懂得好好顺应事情走向并坦然面对它的人,终会获得好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