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1697000000021

第21章 职场·事业篇(4)

231. 要越跳越高,而不是越跳越糟

面对跳槽后的诱惑,有的人能够如愿以偿,越跳越高,有的人却闹得人仰马翻,重重摔一跤。

□ 三思而后“跳”

跳槽在今天的职场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求职者在确定跳槽之前,还是要确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找新工作,三思而后行。弄清楚想换工作是因为性格不和,还是环境因素或人事问题。什么工作都会有压力,有时我们必须学会承受、适应环境,不妨留在现工作岗位观察一段时间,看它到底是否适合你。

□ 设计“跳高”的理想目标

跳槽不应只是对高薪或高一级职位的追求,而是对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的追求。越跳越高,高的不仅仅是薪水和职位,更重要的是,使你的职业生涯步入高阶。每一次跳槽,都应该是对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的重新设定。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换一个工作,不妨借此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挑选新的工作岗位。

232. 跳槽不是将过去的路堵死

有些年轻人做事情常常不给自己留后路,特别是在换工作的时候,容易和领导大吵一架,闹得不欢而散,最后摔门而去。一时的冲动,就把过去的路堵死了。我们要学会积累自己的人脉,如果你认为跳槽了,就没必要和以前的领导打交道了,那么你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如果你决定要离开现在的公司,不妨给自己留条后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放下矛盾,重新开始

离职时因为种种原因和上司闹僵的例子比比皆是。离职后,心中有点怨气或者牢骚也是自然的。但离职后切忌抓住过去的恩恩怨怨不放,在现任上司或朋友那里到处散布。

□ 不要说以前领导的坏话

不论是轻松愉快还是拂袖而去,离开后维护原上司形象的事情一定要做,特别是以下几点要多加注意:

◇ 永远不要在现任上司面前说前任上司的坏话,因为容易引起新上司的怀疑。

◇ 公正客观地评价前任上司,这样有利于正常发展和树立你自己的职业形象。

留条后路,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机会能造就一个人也能埋没一个人,所以我们要把握机会,在跳槽时不能将自己的后路堵死,只有这样,我们以后的路才能更宽、更广。

233. 最好工作满5~8年再考虑跳槽

真正的高级人才是不用找工作的,因为只有被工作找的份。

较好的中国公司及正规的外企愈来愈倾向于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即:拒绝跳槽,拒绝人才流动。所有的HR都有一种固执的心理:他不希望一定成为你的第一个雇主,但却强烈地希望是你的第二个雇主,并且是在该领域被第一个雇主用了5~8年之后,同时希望自己是你的最后一个雇主。

所以HR对你的跳槽经历往往怀有一种强烈的偏见和关注,对你跳槽原因的研究兴趣极浓。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求职者来讲,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跳槽。或者至少在一个单位工作5~8年再考虑跳槽,而作为对这5~8年经验的积累的回报,薪水往往应该加倍,否则就是你贱卖了自己。

234. 警惕跳槽后“蝴蝶效应”

阿东是一家500强汽车公司的经理,在公司颇受器重,前途一片光明。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准备跳槽。这是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该有更好的发展。很快,阿东就得到了一家新公司的青睐,开出的条件也比较诱人,阿东没有犹豫,很快便加盟了新公司。

到了新公司,阿东就陷入了困境:新工作与自己的专长相距较远;而上司对他这个高薪请来的人才难免期望很高,数次交给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业绩不佳,下属也因为他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出色而少了尊重……

在一次较大的决策失误后,阿东黯然离职。

在职业生涯发展上,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应”。要避免引发“蝴蝶效应”的跳槽,要注意以下三点:

□ 面对高薪诱惑,多一些思考

当你跳槽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应该怎么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这一次跳槽是否是一个很好的跳板,跳向你幸福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的就胡乱地跳来跳去会让你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生停滞。

□ 面对热门行业诱惑,仔细考虑华丽表面的背后

有些人跳槽时只认准了一个热门行业,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结果也往往会导致失败,最终得不偿失。

□ 面对高职位诱惑,分析新公司的环境文化

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跳槽者在跳槽之前应充分了解新公司的环境和文化,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再去应聘。

235. 如果上司得知你在等他的位置,一定先把你踢出去

打工仔汪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成为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不论是从一开始做普通职员,还是后来做副总经理,汪明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后来他发现总经理李玲坐在那位子上可以说形同虚设,每次汪明向她请示工作时,李玲都认真听他说完,最后只说一句“你放心去做吧”,算是应允了。汪明很不服气。

于是经常有事没事地跟同事抱怨,说总经理就是形同虚设,自己坐那个位子一定会干得更好。不知怎么这话传到了李玲耳朵里,惹火了李玲,作为大股东的李玲越想越气,不久就炒了汪明的鱿鱼。

在一个公司里,上层领导的位置不可能像普通职员的位置一样多,如果你想往上攀登,有时或许要等上司主动把位置留给自己,如果你的上司得知你在等着他走了好顶上去,他一定先把你赶出去。因此,要想升迁,要有耐心,还要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掩饰,表面上看并没有野心,工作勤勤恳恳,换句话说,要先学会委曲求全,暂时的隐忍是为了将来更有力地爆发。

236. 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杜梅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刘宇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刘宇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他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上司争取!于是杜梅借汇报工作之机向上司提出申请,上司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可是刘宇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呢。”上司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可是杜梅偏偏就和刘宇较上劲了,见上司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刘宇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上司弟弟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刘宇的名字,免得老板娘查问而已。”

杜梅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

我们追求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但是,在职场中却不能苛求公平,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上司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237. 闲聊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总公司的市场经理汪洋初次来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请部门同事一起吃饭,席间谈起一位刚刚离职的副总王琳,入职不久的李英说王琳脾气不好,很难相处。汪洋说是吗,是不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心情不好。李英说我看不是,三十多岁的女人嫁不出去,既没结婚也没男朋友,老处女都是这样心理变态。

闻听此言,刚才还争相发言的人都闭上了嘴巴。因为,除了李英,那些在座的老职员可都知道:汪洋也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好在一位同事及时扭转话题,才抹去汪洋隐隐的难堪,而事后得知真相的李英则为这句话悔青了肠子。

都说言多必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没有失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涉及具体人事的大实话,那后果真的堪比失言。

238. 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

袁晓敏是能干,但上司就是不喜欢她。为什么?因为她在小节上从不顾及上司感受:比如每次开会上司都指定袁晓敏做会议记录,袁晓敏整理出来后从来不会让直接主管李虹过目就直接上交上司;她帮其他的部门做事,从不事先请示李虹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分配她做,就自行接下,也不管这事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所以她是得到了好口碑,李虹倒显得有些小气。

结果是袁晓敏入职3年,能干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漂亮,人缘佳,但奇怪的是尽管工作出色,可仍旧原地踏步,难上青云,倒是那些不如她的同事却接二连三地升了职。袁晓敏叹道:“唉,上司真是瞎了眼了。”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事,也不需要上司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上司并不喜欢,因为面对你的完美,上司无法发挥他的指导作用,无法显示他的才干,而你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什么的词挂钩,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给上司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

所以,职场中,年轻人做事要多请示上司,功劳要想着分给上司一半,莫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239. 不光要用耳朵听,还要用脑子想

刘馨是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那次给上司写年终报表分析,王副总让刘馨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报告,过两天徐副总问刘馨有没有什么格式,刘馨就把给王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此举让王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刘馨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刘馨一头雾水。

后经资深同事点化,才知原来两位老总相争已非一日,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对于他们交待的事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每个公司都有一种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往往只有老职员们才能深刻领会。如果对此尚不了解,那么不妨多请教资深同事,同时记住:对于上司的命令,执行起来得有弹性,有时你的确需要装糊涂。

240. 企业招聘,不会招锋芒毕露的人

在求职时,求职者往往都会尽力表现出自身的优秀和与众不同。其实,企业一般是不会招聘特别优秀和锋芒毕露的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不会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只有一个行政专员,负责社保、医疗等,同时负责招聘。招聘会上,专员会陪同需要招聘的部门负责人一起招聘。部门负责人每天手上压了一堆事情,他最在乎的,是他能不能把其中一部分工作分派给你,然后相对解脱,而对你如何有个性,如何与众不同,并不太在意。

从一个相对“私心”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过于优秀,一方面公司可能不能长久地留住你,另一方面,你的才干很可能受到大领导的赏识,那么部门经理就会有危机感。

部门经理希望你是个听话的好帮手,但同时你的能力经验应在他之下,不对他构成威胁。所以,在应聘的时候,适当藏起锋芒也是必要的。

241. 晋升,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晋升是每个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目标。职场人为此忙着花钱去充电、培训、深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能力是晋升的惟一标准吗?

在公司里,你的上司需要的人包括两类:一类是能干活的;一类是忠诚于他的。

如果你是个只干活、而看不出对他多忠诚的人,你一定没有太大的晋升机会。

如果你只有忠诚而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没关系,晋升机会也会有,有时候,忠诚比能力更稀缺。

如果你能力太强了,即使你很忠诚,你的上司也许会留个心眼,谁知道明天你会不会取而代之呢?

你需要有能力,但不一定必须有很强的能力,同时对于上司要体现忠诚,苦力你来承受,功劳归他拥有,这才是晋升的最快途径。

242. 速度很重要,但快不是一切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步调被调整得很快。走路要快,吃饭要快,说话要快……工作中从不满足于现有的速度与效率,不断地寻找加速的新方法,并且从这种高度紧张中获得极大的快感。

某董事长为参加宴会,在公司门口急急忙忙地跳上一部的士,同时大声说:“我要赶时间,开快点!只剩下二十分钟了!”说完便打开手上的晚报来看。一直看了十几分钟,他才抬起头来,一看,车子还在公司门口,他大为生气,正要找司机发火时,才发现车上根本没有司机。

随着人们对快的追求,工作中是否忙碌、充实便成了考量个人工作效率的主要依据,自然也就形成了快节奏等于高效率的理念。

一旦染上了这种“速度病”,就会迷失在毫无间隙的忙碌之中,失去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理智。为了准时完成任务总是疲于奔命,最终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工作中错误百出,这时才后悔莫及,所以说,速度很重要,但快不是一切。

243. 别被过去的错误“套牢”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以后试图掩饰或推卸责任。在错误面前诡辩的人,就等于重犯一次错误,甚至比重犯错误更危险,因为错误已在他脑子里扎了根。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还是工程师时,他负责的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一大块天花板被炸下来,掉在地板上。为此,他找到了他的顶头上司理查德解释事故的原因。当时他的自信心就像那块被炸下来的天花板一样开始动摇。理查德非常通情达理,他所关注的是韦尔奇从这次爆炸中学到了什么东西,以及如何弥补和继续这个项目。他对韦尔奇说:“我们最好是现在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彻底的了解,而不是等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时候。”韦尔奇认真倾听,并吸取教训。

做错了,就要尽快从错误中走出来,千万不要惧怕伴随错误而来的负面影响。一味地隐藏错误或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开脱的借口,错误就会制约你前进的步伐,减慢你成功的速度,降低你的行动质量。事实上,很多时候,如果你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承认错误,那么你就不会为错误所累,你就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244. 对于加班,灵活处理才是正解

职业规划师分析认为,加班的原因主要有几种:

◇ 办公室氛围,大家都在加班。

◇ 工作效率低下,必须通过加班来弥补。

◇ 赚取加班费或等待其他机会。

◇ 为实现自己的强烈欲求而自我加压。

◇ 工作能力不够。

如何解决加班的问题呢?与领导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已经将工作完成,在你看来完全没有加班的必要,但是大家都还在加班,那么你就不要大摇大摆地离开。不如找到主管或者经理,向他汇报你的工作,让他知道你已经完成了任务,或者友好地向他表明你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取得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