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全传
1697500000023

第23章 整治同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2)

德保听说消息后,颇为为难,他本来就不喜欢和珅这个政治暴发户,况且听说了和珅的女儿长得不好看,且是残疾。自己一表人才的儿子也肯定不愿意,但如果是皇帝亲自指婚,他德保无论如何也不敢拒绝啊。思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马上给儿子把婚事确定下来,让和珅和乾隆帝都无话可说。

他二话不说,连忙前去阿思哈家,请求阿思哈将其妾所随嫁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阿思哈姓萨克达氏,是满洲正黄旗人,同属上三旗人,乾隆初年由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历任甘肃布政使、江西巡抚、山西巡抚、内阁学士、广东巡抚、河南巡抚、云贵总督、吏部侍郎、署吏部尚书、漕运总督等职,算是官宦世家,可谓门当户对。

当时阿思哈正任漕运总督,阿思哈家知道,两家都是书香门第,地位相当,而且,德保的儿子素称英俊有才,而自己家的女儿本非亲生,两家能够结成亲家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当然对此非常满意,当即就答应了德保的请求。德保得到了阿思哈的同意,终于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乾隆帝就传旨召见德保,询问英和的婚姻大事,德保早就有了应对之词,因而很快就回奏说:“臣已与阿思哈已结成亲家了”。乾隆帝听后还埋怨和珅只想着结亲,却没有打听好虚实,只好作罢。而站在一旁的和珅对此极为不满,但也不好插话,只好很尴尬地退了出来。

和珅知道,德保这是不愿意与自己结成亲家。虽然自己女儿长相不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他认为德保敢当着皇上的面拒绝这门婚事,就是德保根本看不起自己,所以让他在皇帝面前丢面子。和珅愈想愈气,于是就准备寻找机会报复德保。

德保毕竟是世代为官,关系在朝中也是很硬的,所以发展一直还算顺利。乾隆四十四年,德保以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事,翰林院掌院学士,负责编纂《音韵述微》。四十五年又任会试主考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四十六年正月兼管太常寺、会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四十六年正月兼管太常寺、会试正考官、《日下旧闻考》总裁官、尚书房总师傅。这一时期的进步可以说与和坤相比也毫不逊色。

但是随着和珅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官职的不断晋升,德保的仕途发展就“自然而然”开始走了下坡路,这其中和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因筹办常雩大典草率,天灯只悬挂两盏,斋房坐褥不整洁,德保被革去顶戴花翎、革职留任,十年无过方准开复。五月里,又因大朝站班发生错乱,作为负责监礼的都察院堂官,德保被罚俸一年。随后又以社稷坛内树木不即时修理被记过一次。九月署兵部尚书,十月又因带领皇子编条《明臣奏议》错课被议处,十一月更被免去尚书房总师傅,回原衙门办事。

这还不算晚,只要和珅在一天,德保的倒霉日子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乾隆四十八年二月初,乾隆帝驾临国子监行释奠先师孔子礼后,便欲效法前代圣王,搞一次临雍讲学大典,遂于初七日下令修建国子监辟雍,并派礼部尚书德保、工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刘墉、侍郎德成,敬谨前往阅视,度地鸠工,诹吉兴建。该工程大约在乾隆四十九年底或乾隆五十年初竣工,该辟雍建于彝伦堂前,圆顶方宇重殿,桶扇四向各成三间,殿内合为一。宽深皆五丈三尺,外周以廊,深六尺八寸,出檐四尺三寸,池内方基长宽各十一丈二尽。池圆径十九丈二尺,四达以桥,桥各长四丈,宽二丈二尺,池周围有栏。

乾隆五十年二月,临雍大典如期举行。乾隆帝对辟雍工程颇为满意。但讲学礼毕后赐茶时却发生了听讲众臣皆有赐茶,而进讲之人反立殿外,不得赐茶的尴尬情况,礼部堂官德保等不仅没有获得纪录奖励,还受到交部察议的处分……

历史记载:和珅倒台后,嘉庆帝曾召见英和,问起他父亲德保与和珅的恩怨,嘉庆对英和说:“汝家事朕皆深悉,惟当日和珅如何欲与汝缔婚,汝父何言以谢?”英和回答说:“那是臣年八岁的时候,和珅初为侍郎,曾至臣家,适遇臣于门外,但问臣年几何。及臣十―岁时,臣父为聘故漕督阿思哈之女,越二年来归,此外别无所闻。迨臣父亡后,大学士阿桂向臣言:当日和珅曾请内务府大臣金简为其女作伐说合,臣父婉辞”。

嘉庆帝听后连连感叹,对英和说:“你父亲生前受和珅的诽谤太多啦!”英和涕泣回答:“不独生前受谤,身后所上遗折尚为和珅遏抑啊”。第二天,嘉庆帝特恩追赐前礼部尚书德保谥文庄,德保的哥哥、前礼部尚书观保谥文恭。

英和(1771~1839)是一个清朝有影响的人物。他字树琴,号煦斋,幼名粤溪生、石桐,是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入值南书房,又曾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及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道光八年(1828年),因主持建造的陵墓浸水,他和两个儿子一同被发配到黑龙江充军,三年后被释还北京闲居。著有《恩福堂全集》,包括《卜魁集》、《恩福堂笔记》和《恩福堂年谱》、《恩福堂诗钞》等。

英和的大儿子奎照,是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左都御史等职;次子奎耀,嘉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通政使,后为南河同知。奎照的儿子锡祉,是道光十五年进士,历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官长芦盐运使。

德保虽然因为冲撞和珅而受到打击,但他耿直的性格确实为后人敬仰。况且他之所以敢冲撞和珅,驳了和珅的面子,从他的后人的表现来看,确实是有这个实力和历史渊源的。可以说,清代索绰洛氏家族确实是一个有影响的家族。《清史稿》这样称赞英和说:“自其父及两子一孙,皆以词林起家,为八旗士族之冠”。

顺水搭船有功劳

只要你能想到,总可以利用别人的。对于和珅来说,借用对手之利的一种方法,就是当发现对手即将成功时,立刻和他处在同一个战壕,这样,自己不用出力也会收获成果。

乾隆二十年,内阁学士窦光鼐被授予左副都御史,督浙江学政。他见浙江各县府库亏空,官吏们只顾溜须拍马,胡作非为,对百姓更是横征暴敛。于是,在乾隆五十一年七月上书乾隆,他在奏折中写道:“臣闻嘉兴、海盐、平阳诸县亏数逾十万,为察覆分别定拟。”于是,乾隆特命尚书曹文植、侍郎姜晟前往浙江调查。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与窦光鼐所奏的不符。和珅听说这件事后,忙向乾隆进言:“浙江吏治腐败,前往调查的诸位大臣所奏各个不一,其中定有虚假,皇上须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亲往探察,方能知晓实情,臣以为唯军机大臣阿桂可堪此重任。阿桂此去,必能查清此案。”乾隆同意之后,和珅又请求乾隆派他的弟弟和琳与同阿桂一起去浙江办案。

和珅凭多年的为官经验,认为窦光鼐所参奏的事绝不会有假,阿桂此去定能查个水落石出。而他的弟弟和琳此时只是一个笔帖式,一向没有什么功劳,因此,和琳跟随阿桂,什么都不用做,回京即可获享一个大大的功劳,可以借阿桂之实,使和琳得以升官。这一安排足见和珅的高明之处。

果然不出和珅所料,阿桂调查浙江一案,和琳却凭空捡了个大便宜。案件结束后,已升为户部侍郎的和珅党羽苏凌阿,马上抓住时机为和琳邀功,向乾隆上奏道:“和琳虽官卑职小,但此次查案,甚为公正,且颇干练,终使案情大白于天下,显圣上持政整肃清正,和琳实应嘉奖。”于是和琳得了个杭州织造的肥缺,此后不久,又升为湖广道御史,从此和琳飞黄腾达起来。

和珅于是“借助他人之力”是自己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可见他把这一计策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他只是让对手去冲锋陷阵,自己却趁机分得别人拼死才得来的成果。就算对方没有成功,也可以把脏水尽量往对方身上泼,自己只赚不赔。和珅保荐对手福康安去平复台湾之乱就是一例。

福康安深得乾隆信任,一朝之中,除了阿桂,就只有福康安配做和珅的对手了。据当时的外国使臣记载,福康安“稍欲歧贰于和珅,颇自矜持,收拾人心,而宠权相符,势不两立”。因此,和珅屡次排挤打击福康安都终未成功。

乾隆后期,随着大批大陆的民众迁移到台湾,由闽、广、浙沿海一带迁徙而来的客家人逐渐与台湾的土著民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方,冲突不断。所以,由大陆到台湾谋生的汉族百姓按籍贯结成帮派,以便求得生存和发展。由此,台湾出现了天地会、小刀会等很多秘密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秘密会社就是天地会,它的首领为林爽文。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林爽文带领天地会与台湾的本地秘密会社雷公进行大规模械斗。台湾总兵柴大纪带兵镇压,并且捉拿了天地会会员张烈。林爽文率领天地会的人劫走张烈,并在激战中射死了一个官兵的把总。柴大纪因此大怒,加紧追剿天地会。林爽文为了拯救天地会,于是决定率众起义。自称大师,自制武器,树起大旗,连夜进攻清军营地,大败清军。林爽文乘胜追击,攻下了彰化县城,并杀死了城中的大小官员,在彰化以“顺天盟主”的称号发布告示:“照得本盟主因文武贪污,剥民膏脂,所以本盟主顺天行道,共举义旗,剿除贪污,拯救万民,以快民心。”

眼看形势危急,军机处向乾隆转呈了闽浙总督常青的急报:“台湾彰化县贼匪林爽文结党设会,严重危害岛内安全,聚众滋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十一月二十七日,彰化县俞峻在大墩拿贼时,县城也被贼众占据……”乾隆对此大为恼火。和珅认为大军前去必能成功,就立刻推荐自己的门生常青前去镇压,希望一击而破敌。谁知,常青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人,他按兵不动,不敢出击。害得和珅受了乾隆的呵斥。

和珅情急之下想到了福康安,再加上乾隆对福康安向来器重,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乾隆一定会考虑到福康安,自己何不来个顺水推舟,举荐福康安前去破敌?如果福康安能够得胜回朝,自己可坐享举荐之功,即使他败了,自己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同时也是个福康安一个教训。况且,乾隆素来知道他与福康安不和,他如果不计前嫌举荐福康安,更是一个在乾隆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的大好机会。于是,和珅就向乾隆进言道:“常青年老无能,当务之急是要派一位真正能征善战的将军,只有陕甘总督福康安是最适合的人选,他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经验丰富,定能担此大任。”

和珅的这一举动让乾隆非常感动,不仅说中了乾隆的心思,而且让乾隆对他和珅另眼相看,在乾隆看来和珅毕竟不同于—般的大臣,他能不计前嫌,心地宽广,实在是难能可贵呀!于是,当即命福康安前去台湾平叛。与此同时,和珅却又给福康安使坏。他向乾隆进言说,台湾路远,行军困难,后援难以跟上,所以派去增援的军人在精而不在多。台湾现有近十万大军,林爽文之徒不过是乌合之众,相信不日就会溃败。于是,乾隆一一采纳了和珅的建议,下诏命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前往台湾替代常青,督办军务,又谕令海兰察为参赞大臣,护军统领舒亮、普尔普为领队大臣,各带内宫侍卫等二十人前往台湾,调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绿营兵各二千人,以及四川兵二千人,增援台湾。

福康安接到这一命令,知道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心中不免大为不安。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粮草辎重难以补充;况且,岛内贼匪众多,地理地势也不熟悉,实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再加上增援的大军由于和珅从中作梗,人数只有6000人,实在令人为难。然而,君命难违,福康安只好率军出发,好在福康安军事素质过硬,在台湾苦苦争战一年有余,终于在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初五捕获了林爽文,将他押解京师,台湾这才稳定下来。

乾隆见福康安擒住了匪首,非常高兴,赐福康安黄腰带、紫缰、金黄辫、珊瑚朝珠。同时,和珅因举荐福康安平定台湾有功,赐紫缰,并封为“三等忠襄伯”。虽然和珅并未亲临战阵,但乾隆还是感到和珅功不可没,因大军军饷全赖他一人筹划,特赐诗一首:

承训书谕兼通满汉,

旁午军书惟明且断。

平萨拉尔亦曾督战。

赐爵励忠竟成国翰。

福康安在台湾一年多,经历了血雨腥风,多次出生入死才得此嘉奖,而和珅却仅仅在后方调度就被封为“三等忠襄伯”,心中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从中也能看出和珅善于坐收渔翁之利的先见之明,不得不让人佩服。

和珅才输纪晓岚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他一生博览群书,号称“无书不读,博览一世”,以文采名满天下,时人称“天下第一才子”。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

纪晓岚才情非常,和乾隆帝常常诗文一唱一和,博得众大臣的喝彩,留下很多佳话。

乾隆曾经屡次南巡,有一次途中经过泰山,率领群臣举行封禅大典。乾隆帝率群臣在岱庙祭祀,恰好庙前正在上演梆子戏《西厢记》,乾隆帝向来喜欢听戏。这次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绝妙上联,就对群臣说:“朕想起一道上联,诸卿可试对下联: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

群臣纷纷叫好,可惜一时无法接对,只有纪晓岚缓缓对道:“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春夏秋冬四季正应对东南西北四方,而且内容也非常贴切,纪晓岚获得众大臣和乾隆的称赞。

和珅自认为有文采,但总是没有纪晓岚文思来得快,所以常常对纪晓岚心怀不满。和珅与纪晓岚你来我往,互相交锋。

乾隆帝喜欢游山玩水,封禅之余,当然少不了游玩一番。这一日,乾隆到了山东济南府大明湖的遐园。这是济南第一庭园,风景幽静典雅。大明湖湖心有一座历下亭,建于北魏,历史悠久。乾隆说道:“这等风景佳绝之地,必定有历代的文人骚客留下诗词歌赋,哪位爱卿知道啊?”和珅向来会讨好皇上,这次也立刻接口道:“皇上圣明,诗文自然是有的……”和珅其实也就是半瓶子水平,他一时忘了是谁写过诗,只好职务两句搪塞过去:“这里风景优美,天下闻名,有很多文人骚客都留下过诗文。”

乾隆见和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心中有些不满。纪晓岚在一旁娓娓道来:“诗圣杜甫曾在这里写过一首诗。杜甫到临邑县看望弟弟杜颖,经过济南府的狮吼恰好碰上了北海太守李邕,二人素来交往甚厚,就在这个亭子与当地名士共谋一醉。杜甫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一首。微臣早年曾经读过《杜工部诗集》,里面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曰: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这应该算是此处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了。”纪晓岚说完,不亢不卑,静立一旁。

乾隆帝见纪晓岚连这样的文人佳话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不禁称赞道:“纪昀真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诸位爱卿要多多学习。”说完,继续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