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1698000000003

第3章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据说就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边。夸父的手杖落在地上,变成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名为邓林。从此以后,夸父的族人居住在夸父山下、邓林之中,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始祖黄帝的诞生

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两位始祖,关于他们的传说非常多,尤其是黄帝的传说。

传说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有熊部落的首领少典与他的妻子附宝的感情十分融洽,做什么都要在一起。有一天,他们到姬水去游玩,天快黑的时候,突然阴云密布,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四野,银蛇般的闪电刺破夜空的黑暗。突然,一个霹雳就在他们头顶炸响,附宝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控制了她。回家之后,她怀孕了。消息传开,族里的人们纷纷议论说:“不得了!附宝因感应了上天而怀孕,这孩子一定是天神转世。”

附宝生下了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他就是中华始祖黄帝。黄帝生下来相貌堂堂,他的前额高高隆起,眉宇间如同悬着日月,两条剑眉就像天上的闪电。传说他不到两个月就会说话,聪明无比,几岁时就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到了二十岁就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有教养,与人友好相处,办事果敢有力。由于他出色的才能和威望,很快就被推为部落的首领。

他发明了车船,便利人们出行;盖起了房屋,让人们脱离了“构巢而居”;发明了衣服,使人们不再受寒暑的侵扰;还懂得音律,创造了文字、算法,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部落里的人们便把他推举为首领,因为他长在姬水,便以姬为姓;又因为他居住在轩辕之丘,以此为名,所以后人也称他为轩辕氏;又由于他在有熊部落,故亦称他为有熊氏。

●炎黄二帝战蚩尤

黄帝当了部落首领后,凭他出色的能力、绝顶的聪明,很快就使有熊氏部落强大起来。轩辕觉得在姬水之畔再住下去,会影响部落的发展,便率领本部落的人们,几经艰辛到了涿鹿(今河北北部),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

烈山氏部落当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烈山氏部落的首领就是后来的炎帝。轩辕的到来引起了炎帝的不安,双方为争夺这一地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轩辕在阪泉打败了炎帝。炎帝同意把两个部落合并,炎黄部落的首领由轩辕担任,以代神农氏,又因有土德之瑞,轩辕故号黄帝,而炎帝自己则担任了副首领。这个炎黄部落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雏形,后来中国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就是由此而来的。

炎黄两个部落合并以后,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正当炎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的时候,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带着人来攻打炎黄部落。蚩尤善于用金属制造兵器,锐利的长矛、牢固的盾牌、轻便的刀剑、沉重的斧钺、强劲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创意。他有兄弟81人,个个身高数丈、铜头铁额、四眼六臂、牛腿人身,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是吃沙子、石头长大的。古书记载:他们“选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战斗开始,黄帝派出应龙与蚩尤接战,用水攻的办法来攻蚩尤。蚩尤去请了风伯(风神)、雨师(雨神)来助战,风伯、雨师刮大风、降暴雨来反攻黄帝;黄帝召来旱神女魃,女魃能收风息雨,她所到之处云收雨停,蚩尤这一战失败了。

蚩尤见未能取胜,就放出浓雾围困黄帝部落,浓雾使得黄帝的人马互相不见,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更别说打仗了。聪明的黄帝突然想到,天上的北斗星是固定在一个方向的,于是受到启发,派人制造了一辆双轮木车。车上站立着一位手臂前指的木人,任凭车子东转西走,木人的手指永远指向南方。正是靠这一伟大发明,黄帝的兵众才辨识了方向,杀出了重围。蚩尤的攻势,最终又被瓦解了。

黄帝为了彻底打败蚩尤,让人训练了一批凶猛的野兽,派人制做了一面巨大的战鼓,发动了和蚩尤的决战。战斗开始了,黄帝擂起战鼓,雷鸣般的鼓声在战场上空轰响。黄帝军队士气大振,野兽被士兵们赶着,高声吼叫着冲向敌人。蚩尤的军队被这震耳的“雷声”和狂吼的兽群吓呆了,一下子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在战斗中,黄帝抓住了蚩尤,把他处死了,蚩尤的九黎部族全都并入了炎黄部落。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各部落共同拥护的首领。

●仓颉受启发造字

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要记住一些事情只有靠自己的大脑。好在那个时候人类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和特别的事情需要记住。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就发明了结绳记事的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于是,仓颉就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记下重要的事情。就这样,仓颉在洧水河南岸一个高台上的屋子里住下,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的时候,突然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了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认不出这是什么野兽的蹄印。这时正好走来一位猎人,仓颉就向他询问。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它与别的野兽的蹄印不一样。其他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听了猎人的话,仓颉很受启发。他想:“既然一个脚印可以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就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开始,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他按照这些东西的特征画出图形,造出了许多象形文字来。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描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绘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据说,仓颉造字以后,惊动了天地鬼神,天上掉下了许多谷子,鬼魂则惊吓得在夜里大声哭叫起来。这就是“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

可是这些字应该往哪里写呢?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依照这个样子造了“龟”字,又把“龟”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没想到这只龟乘人不注意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又被人捉住。人们发现刻在龟背字的字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于是,仓颉就命人找到许多龟壳,将自己造出的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献给黄帝。

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的首领,让仓颉把字传授给他们。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黄帝铸鼎飞上天

公元前2598年,黄帝152岁了,但他仍风尘仆仆离开他的首都,四出巡查。

这一年,黄帝到了桥山(今陕西黄陵),在山下铸了一个大鼎。鼎是一种巨大的锅,可能他想用以请各部落酋长大吃一顿。但大鼎铸成的时候,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黄帝跟他的随从人员和宫女共七十人一齐跨上了龙背,然后,黄龙冉冉起飞。一些没有福气的人赶来得太迟,只能抓住已经飞离地面的黄龙的胡须,胡须脱落,他们纷纷掉下来。黄帝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那些掉下来的人,懊丧而悲痛地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之下,这就是现在位于陕西黄陵的黄帝衣冠冢。

●宁封升天为制陶

神农首创农耕,据说制陶也是他发明的。古籍记载:“神农作陶”,“神农氏耕而陶”。陶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彩陶。相传,彩陶是黄帝时发明的。

黄帝时,宁封子为“陶正”,即管理制陶的官员。“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列仙传》)烟为五色,意指所烧的陶器为彩陶。相传,宁封为烧彩陶,后掉入窑火中,其身影随烟上下,升天去了。如此说,宁封子是为烧制彩陶而以身殉职的,值得纪念。其实,早在宁封子之前三千多年,即距今八千年前,彩陶已初萌了。到了宁封子时代,即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时候,彩陶艺术异彩纷呈,进入了自身艺术生命的黄金时代。

●颛顼帝“绝地天通”

“绝地天通”是则神秘而古老的传说:黄帝之孙颛顼称帝,令大神重伸开双臂举天,又令大神黎用力按地,一举一按,天升地沉,不再相通。故曰“绝地天通”。

战国时,楚昭王读到这则神话,颇感疑惑,遂问学识渊博的观射父:“难道在颛项之先,天地离得很近,老百姓可以随意上下吗?”观射父为之作了解释。

原来,人之初是浑沌少知的。后来,人类有了足够的思考力,方才生出种种崇拜来。当时,氏族、部落居处分散,各有各的图腾、巫师,都可以随意接神、送神,编造天意神旨。史称那时的状况为“民神杂糅”。黄帝入主中原,国家雏形已经孕育。黄帝之孙颛顼时,这种神权的分散和混乱已成为政权统一的障碍,因此,一场宗教革命势不可免。颛项令其孙重管理天上的事,统一解释天意神旨;又令其孙黎管理地上的事,统一发布政令帝命。这样,“民神杂糅”就被禁止了,神权被统一于帝权。颛顼一身二任,既为人间的大首领,又是代表天神的大宗教主。从此,地上老百姓通天的神权被取缔,故曰“绝地天通”。

这场神权统一的革命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有史以来,历代帝王都垄断着祭祀天地的权力,只有帝王才可以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只有帝王之都才设有天坛、地坛。帝王们打着“受命于天”的旗号,自称为“天之骄子”,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这种状况,一直维护到清朝末年,那神权才与帝制一起为辛亥革命所埋葬。此后,北京的天坛、地坛才辟为老百姓可以出入的公园。

●嫦娥奔月寂寞寒

月亮上有座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这个传说在中国可为家喻户晓。然而,嫦娥原本是什么人,她究竟为什么飞到月亮上去,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嫦娥,古书上也写作妲娥。其实在上古,嫦娥两字和那个生下了十二个月亮的常仪的名字发音很像,或许是古代某个民族崇拜的月亮女神,经过长期演变,衍生出种种不同的传说。关于嫦娥的传说,一般认为她是射日的大英雄羿的妻子。然而,羿的妻子似乎并不仅她一人。

羿因为射日受到上帝的责难,不能重回天界,他的妻子嫦娥也只好陪着他呆在地上。嫦娥对此是很不满的,羿虽然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但想到人寿有时而尽,不知道哪天就会死去,心里也不好受。他听说西王母那里有可以长生不老的灵药,就决定千里跋涉,前往访求。

西王母是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神人,后世把她描绘成一位慈祥的老妇人,是东王公的妻子,但在最早的神话传说中,她的样子却半人半兽,非常奇特。据说西王母长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头发蓬松,头顶长着高高的鸟冠。不过,如果把这些特征都看做是上古部族统治者的特殊装束,倒也能说得通。

昆仑山高与天齐,周围还围绕着弱水和火山,但这当然难不倒大英雄羿。羿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见到了西王母,得到了不死之药。西王母关照他说:“这药是给你和你的妻子吃的,一人一份,吃了就能长生不老;如果一个人吃了两份,就能重回天界。”

羿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打算找个良辰吉日,和妻子嫦娥一同服用这不死之药。然而,嫦娥实在是太想念天界了,她瞒着羿,一个人吃掉了两份的不死之药,于是身体变轻,慢慢地向天空飘去。

大概是害怕天上的仙人责备她抛弃了丈夫,嫦娥不敢返回天界,她飘飘荡荡地到了月亮上。据说一登上月亮,她的身体就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美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癞蛤蟆——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这种变化倒是早就注定的。

这种传说未免太过凄惨,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嫦娥并没有变成蟾蜍,只不过月亮上空空荡荡的,除了一只小兔子,一株桂树,还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仙人外,什么也没有,嫦娥从此就过着寂寞冷清的生活。吴刚是学仙犯了罪,被贬到月亮这荒僻的地方来,要他天天砍伐桂树,何时树倒,他就能免罪。然而,那株桂树本是神物,树干砍开后立刻就又合拢。吴刚砍呀砍呀,只能永远呆在月亮上,没有出头之日了。

●情深泪洒湘妃竹

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时候,南方的九嶷山一带有几个部落发生了战乱。他便决定亲自到那里视察一下,以解除那里的战乱。舜一向非常尊重两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对她们说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担心他的身体,都不赞同他到九嶷山去。没有办法,在一个夜晚,舜带上几位随从,不辞而别,悄悄地出发了。

几天不见舜帝回宫了,娥皇和女英心中着急了,舜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找到侍从一问,这才知道舜帝已经动身去九嶷山好几天了。她们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装,准备车马,随后追赶上去。

追赶了十几天,这一天来到了扬子江边,但遇到了大风,幸亏有位老渔夫知道了她们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们送到了洞庭山,让她们在一座小庙中住了下来。大风一直刮了一个多月,她们出不了湖,只好焦急地盼望着风早些停止。她们登上山顶向远方张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体安康。

这两位多情的夫人,迎来无数次日出,送走无数次落日,她们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肠万断,但也没有见到舜帝的归帆。

渐渐地,风停了。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中午,她们突然看到从南方飘来一只插有羽毛旗帜的大船,这是宫廷里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从和士兵一个个愁眉苦脸、满面哀容,她们立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侍从们一边把舜帝的遗物交给她们,一边说:“舜帝驾崩于九嶷山下,已经埋葬在那里了。”娥皇和女英虽然已预料凶多吉少,但这情况一旦被证实,她们便哭昏在地。

从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顶,抚摸着身边的一株株翠竹遥望九嶷山,流淌着伤心的泪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的泪水洒遍了青山竹林。那满山的翠竹也与她们一起悲伤,一起流泪,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们悲伤的泪水,竟在上面留下了永远擦不掉的斑斑泪痕。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就被人们称为湘妃竹,其实就是斑竹。

后来,娥皇和女英由于过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杀了,她们成了湘水之神,被称为“湘妃”或“湘夫人”。

##第三辑天下为家之始

●大禹治水“禹域”安

在尧舜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滔滔洪水所淹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把治水的鲧流放到羽山,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是一个十分贤良的人,他没有因舜惩罚了他的父亲而心生嫉恨,欣然担起了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