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1699900000050

第50章 曾经的辉煌——探访神秘消失的古文明残片(4)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古老的印加帝国遗留下来的重重疑云,为古老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了点点色彩。印加帝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有待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继续考证,为它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

神秘之都库斯科之谜

在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段群山环抱的库斯科盆地中,有一座气候宜人的高原城市库斯科,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南美洲之前,这里曾是印加帝国的统治中心。

库斯科,印第安语的意思是“离太阳最近的城市”,海拔3400米。有关库斯科的起源,印第安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传说:很久以前,至高无上的创造神创造了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曼科?卡帕克,女的叫玛玛?沃利奥,两情依依,终成眷属。创造神传授给他们各种技艺,赐给他们神奇的金杖,晓谕他们寻找金杖沉没之地并在那儿定居。这对年轻夫妇,遵照神的旨意,带着金杖,浪迹天涯。有一天,他们来到了库斯科盆地,像往常一样,将金杖插入地里,顷刻之间,金杖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异常兴奋,终于找到了神灵指引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息繁衍,建立起库斯科城。此后,历代印加帝王不断兴建,至第9代帝王帕查库提(公元1438—1471年在位)时代,库斯科规模空前,名扬天下,被印第安人视为神圣之地。

库斯科是印加文化的摇篮。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一直是印加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遗迹犹存,从中不难领略到印加帝国昔日的风采。

印加帝国强盛时期分为4个“苏尤”(行政区):西北部是钦查苏尤,包括今秘鲁中北部和厄瓜多尔;东南部是科利亚苏尤,统治着的的喀喀湖流域、今玻利维亚的大部分、阿根廷北部和智利中部;西南部是孔德苏尤,占有秘鲁南北;东北部是安蒂苏尤,拥有安第斯山脉中段的东麓地带。与4个“苏尤”相应,库斯科城又分为4个区域,各地酋长在相应区域内建造房屋,以备朝觐帝王时住宿,而不同的街区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风俗,所以库斯科城成为印加帝国的缩影。

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中央广场,现为阿尔马斯广场。广场呈正方形,边长183米,历代印加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从中央广场开始,随着距离的增加,建筑物由石砌的宫殿府衙逐渐变成泥墙茅舍,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帕查库提时代,在这个广场上曾多次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式和庄严的宗教仪式活动。每逢盛大祭祀典礼之时,广场中央供奉着用黄金制成的太阳、雷、闪电等诸神像,两旁的金御座上,供奉着历代印加帝王的木乃伊,众神之像前,成群的骆马在祭司的祷告声中成为刀下之鬼,而当印加帝王露面时,万众欢声雷动,祭祀活动达到高潮。如今,广场上竖起了印加人引为自豪的先王帕查库提的青铜雕像。

城内最大的宗教中心是科里坎查太阳神庙,自印加帝国的始祖曼科?卡帕克起,到印加?罗加为止,历代帝王都居住在这里。太阳神庙是一座长7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建筑物,附属有王宫和祭司的府邸。关于这座太阳神庙,秘鲁历史学家加西科索?德拉维加(公元1539—1616年)在他编纂的《王家述评》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太阳神庙是在朝东的一块圣地上建筑起来的,整个庙宇是用精心修整的、平坦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的,为了让空气流通,屋顶造得很高,用茅草盖成,还有一个很优美的祭台。大殿的四周墙壁从上到下全部镶上较厚的纯金片,所以这座神庙得名‘金宫’。在正面墙壁上有太阳神偶像,它是个绘有男子脸形、周围环绕着光芒和火焰的用黄金制成的圆片。它面朝东方,在受到初升的太阳光直接照射时,就放射出万道金光。在太阳神偶像的左右两侧,按照古代习俗在金御椅上供奉着历代印加王的木乃伊,远远望去,它们就像真人。大殿中央置有一个华丽的御椅,举行典礼时,印加王便坐在御椅上。”印加帝王在这里以太阳神的化身自居而号令全国,从而把全体印第安人凝聚在一起。这座神庙后来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现在其废墟上,建有多米尼各教派的教堂。

太阳神庙的附近建有5座正方形小神庙。第一座小神庙供奉着太阳神,里面每一件东西都是用银制作的,月亮神偶像是个绘有女子面容的银制圆片,在其两侧安放着印加王后的木乃伊;第二座小神庙供奉着众星神;第三座小神庙供奉雷神和闪电神;第四座小神庙供奉彩虹神;第五座小神庙专供祭司使用,据说其墙壁均是用金银宝石装饰的。这些神庙里的金银珍宝全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洗劫一空,然后熔化掉了。

太阳神庙的西南部有一座献给太阳神的“黄金花园”,园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人物全是用黄金和白银制成,甚至连撒满黄金的土地里种植的玉米也是用黄金制作的。据加西科索?德拉维加记载:“从植物发芽到开花结果,其成长过程都经过精密的仿照。小鸟栖于林梢鸣叫,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各种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搭配得当,使人难辨真假。”相传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花园后,信以为真,直到用手采撷花朵时才发觉全是黄金和白银。

帝都之内还有一处著名的建筑,叫“太阳贞女馆”,印第安语称为“阿克利亚瓦西”,是专门培养“太阳贞女”的地方。这种机构在印加帝国境内随处可见。“太阳贞女”是接受过专门技术培训的处女,她们貌美灵巧,深居简出,保持童贞,主要为宗教仪式服务,并为神、祭司和印加王编织衣物,酿造玉米酒,唱圣歌,跳圣舞。库斯科的“太阳贞女馆”在帝国境内规模首屈一指,它长120米,宽60米,可以同时容纳200到600名贞女。自西班牙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后,耶稣会传教士随后而至,并于1571年在“太阳圣女馆”原址上建立起了多米尼各派的大教堂。

库斯科作为印加帝国的首都,有设防严密的防御体系。都城的四周,筑有四座古堡,以西北部的萨克萨瓦曼堡最为著名。萨克萨瓦曼堡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山鹰”。古堡筑于山坡之上,方圆4平方公里,有三重围墙作为屏障;围墙依山而建,墙高18米,最外面一道周长540多米,全部用巨石垒砌,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估计使用的巨石总数达30余万块,最重的一块石头重约200吨。民间传说,古堡始建于1400年,历时108年才完工。古堡建成后,印加帝王经常在此检阅士兵,甚至把它作为行宫,召见大臣共议国事。在库斯科市郊的群山中,另外还矗立着3座可以俯瞰全城的坚固城堡以及众多的瞭望塔,保卫着首都的安全,至今遗迹依稀可寻。这些古堡所用的巨石是怎样从采石场运来的,又是怎样垒砌起来的,当年的印加人具备这种超凡的能力吗?

这些未解之谜至今还缠绕在这座神圣之城的头上。

今日的库斯科已是一座驰名世界的历史名城,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秘鲁人民都要在此欢庆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太阳节”。1980年2月至3月间在此召开的南美洲印第安人运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库斯科城被命名为“世界印第安人的首都”。

“空中之城”马丘比丘之谜

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相传: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直到1911年失落了很多个世纪的古城马丘比丘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古老的文明才终于重见天日。

马丘比丘是南美印加帝国时代最早的一座都城,位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西北120千米处。这个“空中之城”座落在老年峰和青年峰中间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四周被崇山峻岭重重包裹。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印加人却建起了他们的城市。从远处看起来,马丘比丘似乎随时都可能从狭窄的山脊上滑下万丈深渊。古代印加人怎么能在绝顶上建造城市着实令人费解。

古城的全部建筑都用巨大的花岗石垒砌而成。这些建筑没有使用灰泥,完全是靠工匠精准地切割、堆砌石块而完成的。在尚未发明文字,也不知道使用车轮和牲畜的年代,把重达20吨的巨石运到山上并放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依着山坡一层层建起城池,这对当今第一流的建筑工程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包含3000多级台阶的100多座石梯把庞大古城的各个不同部分连接了起来。排列有序的露台抬高了高地的边缘,使其与农业区的茅草顶小屋连接在了一起。台阶蜿蜒通过门卫房、葬礼石和基地,通往徒步旅行者进入古城的印加小道。三只几乎亘古至今一直呆在这儿的羊驼默默地埋头啃着草,并经常像骄傲的孔雀一样,摆出姿势让旅游者拍照。

对星相学有兴趣的游客不妨在凌晨就开始游览太阳神庙,这儿被认为是一座天象观测台。它的外形类似于墨西哥奇岑伊喳马雅半圆形天文台,呈圆形。太阳神庙的建筑极好地体现了修建者的创造性,切割得极为精细的大理石没有用一点水泥,完全靠精巧的设计垒堆在一起,浑然一体,非常坚固。

像玛雅人一样,马丘比丘的居民都是很好的天文学家,在这座圆形的神庙里,据说藏有大量金银和许多供奉太阳神的神像。著名的“印地华塔纳”也具有同样的功能,被认为是一种观测天象的工具,顶上装着一种用岩石刻成的类似于日晷的仪器,可以用来预测冬至和夏至的时间,以便人们安排播种和收获。

这与世隔绝的所在几百年都没有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因此也免遭劫掠。当初美国人宾汉姆(Bingham)偶然发现马丘比丘的时候,它已经被几个世纪以来的树林灌木、苔藓藤蔓遮盖,只能隐约看到些断壁残垣。今天,杂草藤蔓虽然被清除了,但是想要瞻仰古城,仍然得耐心等待笼罩古城的山中云雾散尽。这也就是为什么马丘比丘被叫做“云雾中的城市”的原因。等待是漫长的,可是也正因为这样,当那层神秘的白色面纱最终消失,马丘比丘更像是上天额外赏赐给人类的礼物。

马丘比丘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学术界的正统看法是:这座城堡的兴建日期应该是公元15世纪左右。然而,一些备受敬重的学者却敢于质疑,时时提出不同的意见。例如,1930年代,德国波茨坦大学天文学教授洛夫·穆勒找到确凿的证据,显示马丘比丘古城在建筑上的一些重要特征,反映的是重大的天文现象。他以数学方式,仔细计算过去几千年中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由于一种名为“岁差”的天文现象,星星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改变),得出这样的结论:马丘比丘城堡的最初设计和建设,肯定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完成。

在正统历史学家眼中,这简直就是信口胡说。如果穆勒的推算正确,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就不是短短500年,而是6000年了。这么一来,它就比埃及的大金字塔古老得多(正统学者认为,大金字塔的兴建日期约莫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关于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异于正统学界的意见。跟穆勒一样,他们大多认为,这座城堡的部分遗迹,比正统历史学家所认定的日期古老好几千年。

就像组合在马丘比丘城堡墙上的多角形巨石,乍看起来,这个观点似乎能够配合其他碎片,组成一幅完整的拼图,让我们得以解开历史之谜,一窥秘鲁古老的面貌。维拉科查是这场拼图游戏的一部分。传说中,他的首都设在帝华纳科。这座伟大古城的废墟,如今坐落在玻利维亚境内一个名为科尧的地区。

如果汉克的假设“马丘比丘的建设者”是远古时代“维拉查科”的杰作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马丘比丘”乃是“太平洲”幸存者的又一杰作。但他们为何偏偏将城堡建在海拔达2700米高的山峰之间呢?在如此高的地方修建城堡,连生计也成问题呀?这是不是“太平洲”人的陆路逃难者向他们的太空探索者留下的“醒目”标志,以便“太平洲”的太空探索者找到“世外桃源”后回来发现他们,并将他们接走呢?

强大的印加帝国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座空中城堡?多少年来,考古学家对这个神奇的古城产生了众多的猜想。

一种说法是祭祀太阳神。印加人崇拜太阳,太阳神是他们最重要的神灵,印加王都自称为“太阳之子”。选择这样高的位置建设如此规模的一座城,为的只是和太阳更近一些。

另外,有考古学者推断,这是一个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平时有一些人居住在这里照料寺庙和祭坛,大部分人要到宗教节日才到这里来。考古学家在城中发现的头骨中,绝大多数是女人的头骨,他们推断这些都是为了敬献给太阳神的祭品。这个城市是如何建造的?又为何离开这个“世外桃源”呢?种种未解之谜吸引着人们继续不断地探索。

哈图莎的毁灭之谜

公元前1595年,立国三百多年的古巴比伦走到了尽头。汉谟拉比的荣光、众神的眷顾最终也未能使古巴比伦逃脱灭亡的命运,来自北方的赫梯人攻入了巴比伦城,毁灭了古巴比伦国。从此,赫梯人走上了历史舞台。经过了繁荣的300多年,赫梯也走向了衰亡。据说,当最后一个赫梯王离开都城哈图莎的时候,他对这座城市下了诅咒,诅咒它永远被弃置。公元前1190年赫梯帝国毁灭后,古城真的在历史中消失了。

随着古城消失的还有曾经辉煌一时的赫梯文化。几个世纪之后的人们都不知道赫梯的存在,直到1834年,一位法国建筑师兼文物古董商在土耳其才偶然发现了它。

赫梯文明繁荣了5个多世纪,但到了公元前1200年,灾难降临了。到公元前1150年,赫梯王国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在城市毁灭时幸存的赫梯人四散奔逃,在许多年之后最终被别的民族所同化。

考古发现,灾难不仅仅降临到赫梯人的首都哈图莎,从目前已辨认出的零零散散的其他赫梯城市来看,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也遭受了类似的破坏。1993年德国考古学家在赫梯首都以东125英里的库萨克里,挖出了一座土砖墙被大火烧毁的巨大建筑群。在其中的54个房间里到处都是散落的巨大的赫梯陶器堆,有些陶器因受大火的高温烘烤而熔化。总之,赫梯人遭到了灭顶之灾,所有的赫梯城镇都变成了废墟。

虽然赫梯王朝的覆灭来得迅猛而突然,但致使它遭此灭亡的各种因素却并非出于一朝一夕。考古界一直为哈图莎的毁灭原因而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