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考试高手
1700800000021

第21章 临考心理分析与指导(1)

一、临考心理分析

临近考试,考生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如下几种状态:

1.客观理智的良性兴奋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考生大多是平时成绩较好,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与鼓励的学生。他们既显得胸有成竹,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弱点。这时,他们的大脑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积极的兴奋状态。平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谈考试的有关问题,或争论某些难题,他们盼望着考试的到来,希望一显身手。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临战状态,充满必胜的信心,有的甚至可能提前看到考试胜利的曙光,在内心感受着考试成功的喜悦。

2.过子高估自己的负性兴奋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是,神经兴奋在大脑皮层广泛扩散,处于盼望考试的一种不可抑制的亢奋状态,由此,经常出现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如脉搏加快,收缩压明显升高,出汗、失眠、健忘等等。产生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考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超前沉浸在一种自我陶醉的成功感之中。这种考生越临近考试越会感到出现神经质反应,心理焦躁忐忑不安,而一旦真正进入考场,就可能出现精神紧张,思绪紊乱,平时能做出的题目,此刻可能一筹莫展,严重者会发生“怯场”现象。

3.消极抑制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多发生在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身上。此时他们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占优势,并产生超限保护性抑制。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考生,在考前表现为情绪消沉、怠惰、浑身无力、反应迟钝、态度冷淡,对考试以及涉及到考试的事物不感兴趣或者厌倦,听到同学议论考试问题就避而远之,甚至产生放弃考试的念头。越临近考试,则情绪表现越来越不安。因此,对这种考生的考前心理调适尤为重要。

4.拒考放弃状态

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考生通常是那些成绩特差,自己感到完全无希望的人。其心理表现为对考试临近的无所谓,看似镇定自若,实为内心空虚无奈。在行为上表现为放弃复习,贪玩,甚至恶作剧影响别人的学习。

很明显,上述四种临考心理状态中,只有第一种对考试最有利,其他三种都属于不良心理状态。为了使考生进入良好的临考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临考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积极健康的临考心理准备

越近考期,考生的心理就越紧张,有的甚至到了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的程度,这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考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临考心理呢?

1.考试无非是做作业

做课堂作业,大家都不会紧张,那么考试呢,也只不过是一种独立的课堂作业而已,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一位朋友说得好,考试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种生活形态。就好比人人都要睡觉,一样平凡,如果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轻松含笑地迎接考试的到来。

“问题不在于几次考试,而在于通过考试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应付人生其他类似的挑战”,如果你觉得这话有道理,那么,你的考试意识就会得到淡化,考试压力就会减轻。

2.既来之,则安之

考试来临,躲也没法躲,不管你是自愿报考的也好,还是家长、教师逼你报考的也好,都要树立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这样一来,心情反倒能平衡下来,说不定还真能考出好成绩。

3.自信是成功之父,失败乃成功之母

临考前,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丧失自信心的人,常常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激不起昂扬的斗志。有些考生,平时成绩挺不错,但一到大考,就不行了,自信心不足是重要原因。

考试必胜的思想要树立,但失败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因此临考前,要有考试失败的充分思想准备。如果你这场考试失败了,但仍然能斗志昂扬地去迎接下一场考试,那么你至少在心理上在朝着强者的方向迈进。

4.“一颗红心,两种打算”

这是多年来毕业生惯用的两句口号,以表示自己接受祖国挑选的态度。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特别是高考、中考)就是一种挑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指考生的考试目的应多元化。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知识、能力,不把考上考不上看得过重,甚至可以把情况估计得更差一点。这样即使考场出现失误,心理平衡也会快一些。我赞成这样的态度:“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

三、临考心理的保健

临考前的心理保健主要通过下面三种方法来进行

1.目的疗法

考试的目的正确与否,对能否获得较佳精神状态起着决定作用。如以“成败在此一举”的态度应考,心情一定紧张。平时较好的考生,就容易出现过度兴奋,而向如前所说的第二种临考心理类型发展;平时学习较差者,则会自暴自弃,消极悲观,向第三种类型发展。

为了消除由于“目的”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有一个“偏方”大家不妨试试:在考前尽量放松。把考试设想成“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多想想“反正不是我一个人考不上”,“大不了明年再考”之类的宽心话。这样想,可能使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2.自知疗法

要恰如其分地作出自我估计。一般说,信心是建立在平时的学习基础上的。但这不等于学习好的考生就一定信心百倍,学习差的学生就一定没有信心。在一定条件下,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会相互转化。这里有个正确估价自己的问题。往往有这种情形,一些考生平时学习较好,但是,他们却低估了自己,考前总想着试题会如何难,结果陷入了过度兴奋状态;还有的考生,盲目乐观,看起来他们的心理状态是积极的,然而,一遇挫折,情绪就一落千丈,从积极变为消极。因此正确估价自己是很重要的。考生应该做到有自知之明,对自我评价恰到好处使自己经常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良好心理状态。这样你就能从容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此外,每个考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报志愿,志愿填报合适与否、对自己能否树立信心,关系很大。

3.环境疗法

来自外界的压力作用于考生的精神,是诱发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原因。这里谈的外界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恰当的鼓励、许愿以及与此相反的冷漠、放任甚至威吓等,都会在考生心理上造成反常刺激,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或过度兴奋,或消极抑制。有一位考生,因为怕达不到父母亲规定的考分,竟然借故伤残自己的右手,以逃避考试。还有的考生因为第一天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会辜负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结果精神更为紧张,考试成绩一门不如一门。还有的学校压任务,订指标、甚至把分数作为指标分摊给考生,临考前同学间窃窃私语,张惶失措,老师喋喋不休地千叮咛,万嘱咐,人为地造成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有些社会舆论热衷于议论各校的升学率,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凡此种种,除了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外,别无好处。

为了造成一个和谐、轻松的应考环境,在接近考期前,老师和家长应给考生制造一些轻松的气氛,如带考生郊游、听轻音乐、参加些体育活动,教育考生正确对待考试,督促考生休息,帮助他们科学地使用大脑等等。教师对考生集体应设法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集体气氛,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要失去常态。家长和教师还要针对考生的个性特征,巧妙引导,让他们进入积极的有抑制的兴奋状态,以保证考出最好成绩。社会舆论对于考试的宣传更应有正确的导向。考试不过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挑选人才的方式,名落孙山者未必不能成才,金榜题名者未必都能干出大事业。

四、临考的生理保健

《山东教育》杂志社召集了一些优秀教师,以“高考临场应注意些什么?”为题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谈到:1980年,济南一中有个考生,本来基础较好,但高考前一天还在“开夜车”,结果落了榜;该校另一位女生,学习与这个学生差不多,可她注意休息,临考前两天,干脆什么“提纲”、“考题”之类都不看了,思想放松、进入了良好的竞技状态,结果考出了好成绩,被重点大学录取。从这两个对比明显的例子,可以看出考前的生理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考前的生理保健之所以重要,是有科学依据的。临考前不注意生理保健,会造成身体虚弱,大脑过度疲劳。就是复习得再好,也会因此而造成失误,“晕场”现象就是由此造成的。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只要抓紧时间苦战,就能考出好成绩。”于是,考前他们夜以继日地复习功课,直到临考前一天晚上还开夜车。由于睡眠不足,大脑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头昏耳鸣,神经活动功能减退,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保持知识联系的神经联系呈现某种保护性抑制的状态。这样,在审题过程中,课题的映像不能正确地形成。头脑昏昏沉沉,题目时隐时现,题目的要求与贮备的知识不能形成很好的联系,解答问题出现障碍。正如一个考生所说的:“想起了一点,下面是什么就想不起来了,再想想;一会儿连先前想起的这一点也忘了。”这显然是大脑皮层处于半睡眠状态带来的影响。考试题目的刺激所引起的兴奋,受到与睡眠相联系的抑制过程的阻滞,很难向题目所需要的有关知识方面扩散;或者是考生作了很大的努力,把兴奋维持向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使有关知识得到呈现,然而与前面回忆起的知识相联系的兴奋却又被抑制过程所占领,重新出现遗忘,这种情况一出现,考试必然失败。

那么怎样做好考前的生理保健呢?

1.确定好复习限度

读了几年初中、高中,学过了几十本教材,又搞了很长的复习,大纲上的要求基本达到了,这就够用了,应侧重于巩固记忆,切勿瞎费劲,无休止地把教材内容翻来覆去地啃。复习应有限度,在最后复习阶段打疲劳战、拼命战、消耗战,是过度的表现,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2.短暂休整是必要的

与其把弦绷得更紧,不如在临考前换换脑筋和情绪。一般考生的时间安排大都是平时松、考前紧,越接近考试越紧张,这种做法不对。恰恰相反,整个复习过程中的紧张程度,不应是一条上升的直线,而应是一条抛物线。临考前,应来一个休整,时间一周左右,临考前三天,应基本停止复习,大部时间养精蓄锐,以保持旺盛的精力。

3.采用科目交叉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采用各门学科交叉复习的方法,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执政”,交替产生兴奋灶。这样不仅注意了用脑卫生,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劳逸结合,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休息有规律

体育锻炼,考试期越近越应加强。体育锻炼和必要的睡眠不仅可能解除大脑疲劳,大范围地改变大脑兴奋灶区域,而且还能冲淡考前的焦躁心情,从而在精力和生理上为高考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准备条件。正确的方针是:该学就学,该玩就玩,该睡就睡,该吃就吃,劳逸结合,有条不紊。

5.注意饮食营养

复习紧张时期和临考前,由于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加剧,能量消耗很大,如果营养跟不上,在进入考场后很容易因低血糖而造成晕厥,所以在考前饮食上应尽可能加强营养,保持足够的热量。临考前还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生病。

6.临考前10天巧安排

怎样安排考前十天的活动?

以高考前10天为例,笔者为你提供一个方案,作为参考。

6月27日——7月3日,每天上午复习,下午休息。晚上复习两个小时。注意,这几天的复习主要是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理解你认为把握不住的知识。不要再从头至尾去捣腾所有知识。

7月4日——7月6日,以休息为主,每天晚上两小时,早晨一小时用来回忆、强化一些重要概念、公式等,切忌不要再整天整天的复习。三天中最好有一天去郊游或进行其他轻松愉快的活动。但6号那天不能玩得太疯,晚上尤应保持充足的睡眠。

考前十天复习安排总的原则是要逐步减轻大脑的负担,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所安排的一些复习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润滑、启动大脑机器,不让它因为休息而产生太多的惰性,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充分使大脑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高效率的发挥作用。

五、临考心理调节法

有人认为“考场的战争是一种长期的精神战”,只要能控制自我的情绪,避免神经过于紧张,最后必能赢得胜利。这里介绍五种稳定考前心理和情绪的呼吸疗法,使你能如愿以偿,考出好的成绩。

1.能消除不安,承受失败的新生呼吸法

①双脚张开与肩同宽,两脚拇趾用力,同时收缩骨盆。

②作“深且大”的腹部呼吸法,注意放松颈、肩、手臂的力量。

③用力吐气后再深吸一口气,将手掌打开,平举到与肩同高的地方。

④手提到肩部时,用力握拳,保持呼吸状态,将拳头用力往后拉开,使胸部有扩张的感觉。

暂停呼吸的时间,开始以6秒为准,熟悉后可随身体状况延长至15秒左右。

⑤一边吐气,一边将手沿水平方向伸开,直到与肩同高为止。

保持这种姿势,从①至⑤重复作3次。

2.维护友情关系,解决孤独的调和呼吸法

①挺直脊背,深坐椅中。

②用右手压住右边鼻孔,从左边鼻孔呼吸4秒钟。

③用右手的拇指和无名指同时将两个鼻孔压住,暂时停止呼吸16秒。

④放开右手拇指,缓慢吐气8秒钟,再由右边鼻孔吸气4秒钟。完成后,立刻压住鼻孔,再度停止呼吸16秒。

⑤放开左边鼻孔,缓慢吐气8秒钟。

⑥重复①的姿势,但这次要交换左右鼻孔的顺序,依②——⑤的动作,重新再作一次。

以上的动作为一组,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作两组。只要有恒心去做,相信不久你就可以除去顽固的意识,而和朋友快乐地相处。

3.克服焦虑情绪的笑的呼吸法

①肚脐下方3公分的位置,称为“丹田”,将双手放在丹田上,双脚张开(稍比肩宽)站立,同时大量的吸气,使空气充满胸腔。

②犹如大笑一般,大大地吐一口气,同时腹部用力收缩,使身体微微前倾。

③恢复直立的状态后,一面吐气,一面后仰。

④配合前俯后仰的动作,重复②、③的动作一次。

⑤保持①的姿势,一面吐气,一面右倾,然后吸气,回复原状。左边也将取相同的动作。在练习笑的呼吸法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放开心胸,尽情地做。

4.增强信心和自信呼吸法

①两脚张开与肩同宽,挺头,将全身的重心集中于丹田,然后实施腹部呼吸法。

②用力吸气后,暂停呼吸3秒钟。

③收缩腹部,吐气5秒钟。

④再度用力吸气3秒钟,然后暂停呼吸3秒钟。

如此反复做三次。

完成以上的指导为一组,一天须作三组。

5.克姆巴克觉醒法

为了帮助你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你还要学会“克姆巴克觉醒法”:

①挺直脊背坐于椅中,臀部肌肉收缩,将全身的重心放在丹田上。

②吸气时要将腹部鼓起,胸部扩大,肩部微微提起。

③轻闭朱嘴,保持姿势不动,当放松肩部时,稍微吐气,接着停止呼吸。初学者只要能闭气7秒即可,熟练以后,可逐渐增长到14~24秒。

④慢慢收缩腹部,将气体吐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