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考试高手
1700800000023

第23章 临考心理分析与指导(3)

1.考试前一天复习时间不能太长,不要太晚,一定要复习明天考试的科目。

2.考试前一天晚上要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故睡前要用热水泡脚,然后自我按摩足心或睡前30分钟左右喝一杯牛奶,有促进睡眠作用。

3.上好闹钟,按时6点左右起床,有足够的时间吃饭和洗漱。

4.考试当天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影响考试。

5.要以愉快的心情提前10分钟左右进入考场适应,与同学、老师打招呼,均有利于身心放松。

6.考试结束后,不要考虑考试好坏,也不要与同学谈论考试情况,更不能对答案;考试结束后,应该放松一下身心,集中精力迎考下一门。吃好午饭后,午休30分钟左右有利于下午考试。

7.考试时,不要经常看手表。

8.考场如战场,要分秒必争,要始终保持沉着和冷静。

十、如何预防和应对考前失眠

考试期间常会听到一些同学如此抱怨:“本来平时睡眠挺好的,可关键时刻却失眠”,“今天考试,昨天一夜没睡好,早晨起来,头晕脑涨的,这下功亏一篑了”,“我更惨,距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出现睡眠障碍,晚上睡不好觉,白天自然就看不进去书,临阵都没有磨好枪,这次考试不失败才怪呢”……从这些同学的抱怨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无奈和痛苦,而作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则更是忧心忡忡,有的家长甚至不惜重金为孩子买来保健品,但其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

要解决这些同学的痛苦,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失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失眠主要是指夜间睡不着或醒后不能入睡。而在抱怨自己常常失眠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并不与上述情况相符,如有的同学说:“我今天没睡好觉,整夜都在做梦。”这些同学认为做梦等于睡眠不好。还有的同学说:“我昨晚失眠,上床很长时间才睡着,早晨起来感觉很不好。”可当问他到底上床后多长时间睡着的,他自己也不清楚,类似这两位同学的情况是否是真的失眠呢?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小芳是一名初三的女生,中考前的一天晚上,睡到半夜时,外面房间里妈妈弄出了一点声音,把她惊醒了,她很生气,想到今天晚上睡不好觉一定会影响第二天的成绩,因此非常焦虑,越着急越睡不着……迷迷糊糊,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她马上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并断定她昨晚曾经失眠,而后又进一步推断:昨晚的失眠对今天的考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当问起小芳的母亲时,母亲却说:小芳昨夜从惊醒到重新入睡大约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小芳却觉得时间很长,好像有几个小时。

像小芳这类同学所患的实际上并非“失眠症”,而是“失眠恐惧症”,心理学上称“假性失眠”或“良性失眠”。其表现是:当事人虽抱怨自己深受失眠之苦,而事实上他并没有缺乏睡眠,换言之,此种失眠不是真实的,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而已。像前面提到的小芳,就是对夜间的时间估计失实,实际上并不存在生理上的失眠障碍。

那些痛苦地诉说“昨夜没有睡好是因为整夜都在做梦”的人,其所述更不符合生理学的规律。从生理学上看,人的睡眠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一夜的睡眠中,两种形式的睡眠交替出现。快波睡眠大约每隔90分钟出现一次,每次约20分钟,如果人在快波睡眠时被唤醒,绝大部分都诉说自己正在做梦,而有梦的快波睡眠对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据美国睡眠精神生理学研究会研究发现,有梦睡眠要比无梦睡眠更能改善人的记忆力。他们还发现,如果一个人多次在快波睡眠时被唤醒,第二天,他会尽力去补足失去的快波睡眠时间。如果几天来反复干扰一个人的快波睡眠,他就会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甚至濒于精神病的边缘。所以,所谓的“整夜做梦”,其实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误估计。人在出现快波睡眠之前,已经经过了慢波睡眠阶段,所以,当你说“整夜做梦”时,你已经睡了不少时间了。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的失眠现象,并非上述所说的假性失眠,而是有真正的症状存在,主要表现有:

1.入睡困难。平时躺在床上很快入睡,可考试期间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眼看时钟从9点走到10点、11点、12点……

2.早醒。入睡虽然很快,但睡上三四个小时后,会忽然惊醒,一看钟才午夜两点,可却再也睡不着了,瞪眼到天明。

3.整夜失眠。躺在床上,努力想要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直到天明。

4.时睡时醒,不能进入沉睡状态。

出现上述症状后考生往往焦虑万分,认为此情况必定会影响白天的复习、考试,真的如此吗?

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著名的睡眠剥夺(到了睡眠时间不准睡或自愿不睡)实验。在实验中,睡眠剥夺最长的时间可达200个小时(8天多),结果发现,受试者除了感到极度疲劳、昏昏欲睡之外,其身心功能并无显著异常现象发生。甚至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连续维持11天不怎么睡眠的受试者,在智力测验的表现上居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活中人们也会发现,一些同学晚上只睡5~6个小时,但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他们的复习和考试。更何况彻夜不眠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感觉整夜失眠的人,通过观测其脑电波,发现他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只不过由于焦虑、恐惧让他们觉得整夜失眠。所以,我们只要放下“恐惧”这个包袱,轻装上阵,就会发现,“失眠”之后,我们照样可以把白天的事情做得很好。

当然,不管是真正的失眠,或者是“假性失眠”,由于对一些同学的复习和考试常常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还应尽力避免“失眠”情况的出现。那么,应该如何来做呢?

1.不怕失眠

大多数同学之所以在失眠后出现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于认知上的错误造成的。大多数“失眠者”早晨起来,首先提醒自己的是:一夜没睡好,今天肯定精力不足,学习效率肯定不高。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常常会使人一整天无精打采,无法振作起来,加上复习考试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出现焦虑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思维不灵活。

所以,失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睡眠的意义看得过于重要。有些同学要求考前及考试期间的每一个晚上必须睡得香甜,当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不能实现时,有的人就会陷入惴惴不安的心态里。只要我们不怕失眠,克制自己因失眠带来的情绪波动和焦虑不安,那么,即使在失眠状态下,我们仍然可以正常地学习、正常地考试:正常地发挥自己已有的水平。

当我们偶尔出现一两次失眠情况时,千万不要紧张,而应宽容地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因为一个人何时能够入睡,完全是大脑本身生理的自然反应,不是以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如果硬要主观意志强迫自己入睡,其结果只能由假性失眠转为真正意义上的“失眠”状态。

2.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通过有规律的睡眠,建立起自己的生物钟,从而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防止失眠现象的产生。有时因有事必需晚睡时,早晨仍然要按时起床。遇到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存贮,睡多了无用。

3.即使在紧张复习期间也要做到劳逸结合

睡眠需要身心和谐。紧张的复习所造成的疲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劳,而身体并没有很疲劳,所以,很难入睡。如果每天参加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借以活动身体,使身心配合默契,则有助于入睡,但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有人在睡前想通过剧烈的运动使身体疲劳,认为这样容易入睡,实践证明,往往适得其反。

4.睡前放松心情

睡前半小时内避免做过分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对不能带着思考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5.睡床单纯化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睡床只供睡眠用,不在床上看书,不在床上打电话,不在床上看电视。因为,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常破坏自己定时睡眠的习惯。

6.睡前饮食适度

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的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

7.不起床看书

无论怎样睡不着,都不要“索性不睡了”而起来看书,要任凭自己来回翻,只要处于睡眠的姿势,躺在床上,就能起到休息作用。

十一、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

考试期间保持最佳的生理状况也是决定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常有一些考生不注意身体,因考前生病,错过考试而深感遗憾。那么,考前如何调节生理状态呢?

1.保持原有的起居习惯和规律

有的同学本来平时生活得很有规律,可到临考前总希望自己睡的时间能更长一些,认为这样会使自己的状态更好一些,因此,他们常常比平时提前一些时间上床。然而,由于生物钟的影响,上床后并不能马上入睡,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会感觉头昏昏的,反倒影响了考前的状态。还有一些考生,本来平时睡眠很好,在临考前却非要加个午睡,导致晚上入睡时间较晚,造成临考状态不佳。

2.避免疲劳

临考前的一周一定要避免疲劳。如果考生考前仍拼命读书至深夜或因其他原因而导致体力过度消耗,进入考场时就会感觉精力不足。此外,如果是放松或娱乐也要避免疲劳,有的考生考前整天泡在运动场上或者歌厅、舞厅中,结果造成疲劳过度,导致考场上反应迟钝。考前的学习、娱乐一定要适当,有一个原则,即不要从事过于兴奋和刺激强烈的活动,只有活动量适当才有利于脑力与体力的恢复,否则会得不偿失。

3.防止考前暴饮暴食

一些家长在考前对考生进行所谓的“大补”,每天鱼、肉、蛋,还要外加一些补脑冲剂,结果导致考生胃肠出现问题,给考试带来不利影响。

考前可食用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西红柿、瘦肉、乳类、鱼类,少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睡觉前不要喝过多的咖啡和茶,以免影响休息。

4.晚上散步

考前一周每天晚上散步15分钟。散步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提高人的睡眠质量。关于这一点美国加州心理学家泰尔教授曾做了多次研究,其结果表明:人在散步之后情绪饱满,精力充沛,紧张减轻。另外,泰尔还建议,为了更好地减轻精神压力,在散步过程中可假想自己的脑袋由一个氢气球托着,去掉脑中的一切想法,自然呼吸,让胳膊在身体两侧自如地甩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5.洗温水浴

考前的最后一天,可以洗个温水浴,这将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

十二、做一个“吃好、睡好、锻炼好”的三好学生

有一次和一位考研的学生交流心得时。谈起对“非常刻苦”的理解:他说,有的同学学习真的是非常刻苦,身上就像长了钉似的,一坐下就能一天动都不动一下,一直到深夜。看着人家复习的那劲头,心里都会觉得怕怕的,担心自己花在复习上的时间少,将来考不上。后来就决定也像人家那样钉在教室里,减少睡眠时间,取消休息和锻炼时间,把整个人都泡在复习中。

两天之后,他就发现学习效率在急速下降。曾经是自己记忆的黄金时间段里都记不住东西了,更不要说在其他时间。不仅如此,明显的感觉还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睡不稳、甚至吃饭时也食而无味;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不能“非常刻苦”?还是像自己以前一样吧,保持充足睡眠、定时锻炼、定时休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这位学生后来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自己向往的学校。

后来,又见到他,提及此事以及考研的感想,他说,我想“非常刻苦和勤奋”都是有前提的,即你得有精力和体能那样做。居里夫人那样一个恨不得把时间掰开用的人都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身体,而且也要求两个女儿也要坚持体格锻炼,强凋“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身体和休息的重要。只有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才是保证复习效率的前提,我不知道那些“非常刻苦”的学生是不是一天里能十几个小时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但是我知道,从科学的角度讲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做做操,跑跑步,或安心吃顿饭呢?为什么要无效率地使用时间,而事实上却是在浪费时间呢?

是啊,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能帮你恢复大脑的疲劳,使它恢复兴奋状态;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应对紧张备考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和智力劳动,而且能令人感到头脑清醒,思考敏锐。

所以,我主张:

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不妨就做一个“吃好、睡好、锻炼好”的“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