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考试高手
1700800000046

第46章 填报高考志愿的操作技巧(3)

面对每年数百所招生的高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难免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而且也没有精力对每一所学校进行考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些策略和技巧。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素质全面,尤其是最优秀的尖子生,完全有能力考取名牌学校,就要优先考虑这些大学,原因前边已经说明。各个名牌学校之间,水平也差异,分数线也有高低,选择学校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慎重分析。现在全国称得上名牌学校的大学约有十余所,清华、北大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几乎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占各省(市、区)的前两名,接下去就是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全国都有名气的大学。填报志愿时,如果对自己的成绩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首选的学校自然是清华、北大,如果想要更稳妥一些,就报考分数线比清华、北大低的学校。除了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确定自己的志愿,还要结合其它的条件进行综合衡量。地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在内。举个例子,清华大学现在每年招收本科新生约2100多名,其中在北京就搭300余人,而复旦等其它外地名牌大学则没有这么多的名额。在相同的条件下,北京考生自然应该选择清华大学。1998年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招收1000人,占其招生总数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考生自然是报考上海交大被录取的机会远远大于报考中国科技大学被录取的机会。就近选择学校,在经济上更加合算,以后找工作的时候也更加便利。

对于成绩在招生比例范围内处于中上的考生,考名牌大学非常吃力,上一般的大学又觉得有一点可惜,就要选择一般重点大学,并报考热门专业。这种类型的考生,以稳妥起见,最好不要逞强报考清华、北大等竞争激烈的名校,除非自己能在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否则考上这些学校的机会微乎其微。第一志愿落空,调剂志愿录取的学校又不很理想的话,还远不如稳稳当当考取一所一般重点院校,并考取比较热门的专业。

第三个层次的考生就是在招生比例范围内处于中游以及以下的学生。这些考生如果已经确切地知道自己的位置的话,那么最上端的一般可以考取一个一般本科学校,填报志愿的时候关键是争取一个比较好的专业,为将来找工作占据一个高一些的起点。在这个层次的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最重要的是选好专业,然后根据专业的选择,结合地域、经济、兴趣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学校。由于这个层次的考生基本上都不会相差很大,水平比较平均,所以关键之处还在于专业的选择。同时也得做好可能落榜的心理准备。但是在这里我们仍旧提醒考生和家长尽管知道学生考取重点学校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尤其是对于考前填报志愿和估分填报志愿来说,千万不要把那一个层次的学校志愿空白,你填了不一定能考上,但是如果你不填,那就肯定考不上了。

七、知已知彼:对其他人报考心理的分析

高考是一场涉及到数百万人的竞争。考生除了综合估计自己的实力以外,还应该考虑到其他考生的报考心理。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分析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不难发现存在比较明显的年度波动,主要原因是考生大都以上一年的招生情况作为参考而进行取舍。尽管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真正填报志愿的时候仍旧难以跳出这个圈子,往往在招生结束后心有不甘。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在1996年开始实行标准分,1997年就实行先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高考志愿的办法,结果当年就出现了很多意料不到的现象。由于考生仅仅知道自己的标准分成绩,而不是自己在省内的绝对名次,反而畏手畏脚,不敢填报较高的志愿,表现得非常保守。往年招生分数比较高的几所名牌大学,报考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分数线也直线下滑,而一般重点大学反因报考人数多使录取分数线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例如当年清华、北大在山东的录取分数线比在其它省份低得多,差点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而把名额分到别的省份。与之相反,山东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则出奇的高,和北大的分数线不相上下,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一次。结果导致一部分学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一部分学校爆满,很多学生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怪”现象。考生小心翼翼,以求稳为主要心态,参考前一年的录取分数报考比较有把握的学校,结果大部分人在中档学校这个地方发生大撞车,碰得头破血流。因此在这里我们建议考生大胆地参考前两年的录取情况,应该说比参考前一年的情况更合理一些。理由是多数人仍旧不敢相信这样的规律,生怕规律性的问题在自己的身上发生特例。但实际地想一想,是规律性的东西更多,还是特例更多一些?答案不言而喻。

八、市场经济:名牌学校重要还是热门专业重要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学生和家长乃至老师都对一个问题比较头疼:是把学校摆在第一位还是首先考虑专业问题呢?对这个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如果说有的话,只能是让考生考取一个最理想、最满意的学校。

在最近十年的高考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这是参加高考的学子们竞争最激烈,碰壁的人也最多的地方。例如,清华和北大是中国两所最著名的高校,每年报考的学生都是上万人,而每个学校录取的学生只有两千左右,其他的报考者则被无情地淘汰。而在清华大学招收的学生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报考的是计算机系和电子系、经管学院等热门专业,可惜由于成绩不够而被调入其它院系。在许多经济类、法律类、外语类专业中,也普遍存在着报考者过于集中的情况,不仅使这些专业录取分数居高不下,更使许多人感受到失败的滋味。这些情况说明,在目前的高考中,由于受社会需求的强力推动,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是高考学生的首选目标。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以及究竟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前些年的时候,外贸是最热门的专业,这是因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当时比较吃香,工作待遇好,很多人拼命往这个专业里面挤,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社会上对经济金融专业、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建筑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这些专业也就热起来,成为众多考生追求的目标。不难看出,热门专业之所以热,主要是因为社会需要量大,对这些专业的人才待遇也好,回报率高,自然成为人们的首选。与热门专业相对的就是冷门专业了。这些专业如“农林水地矿油”,许多考生不到不得已是不会选择它们的。从事这些专业的工作,看起来不仅比较单调无趣,而且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待遇又不高,自然没有可能“热”了。面对“热门”和“冷门”,许多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少人如愿以偿,但也有许多凭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其它专业,却由于不切实际地盲目赶“热门”反而失去了升学良机的考生。虽然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人才的结构优化,但也对某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每年报考有关基础理论专业的学生远远不能达到热门专业的水平,这不能不在—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基础学科的人才质量。形成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回报率,当然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对于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是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里面也有不少技巧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注意。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首选目标是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那么,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一点呢?

在各种高校中,大致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名牌学校、一般本科学校、专科学校,在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校里面,分别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越来越频繁,学科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在大学教育中,各个院系的教学计划每年都在作不同程度的调整,压缩专业课程,增添相关学科的知识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一专多能”,不仅要对本学科拿得起放得下,对相关学科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种调整是符合社会用人的大趋势的。现在,用人单位比较青睐“多面手”,“跳槽”改行现象非常普遍。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除了一些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外,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并非人人都是专业对口的。对于工作了几年,又经过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的人来说,真正专业对口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专业只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一些参考价值,当真正参加工作之后,对专业的要求就非常少了,此时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是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各方面素质发展比较全面的人才。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道德水平以及合作能力等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主要保证。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靠着“一招鲜”而能够“吃遍天”的情况很少再会出现。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并取得成功,靠的是综合素质而非仅仅是专业技能。这并不是说,大学念什么专业无所谓(因为可以改行),恰恰相反,花几年时光辛苦学来的专业不能说丢就丢的,即使改行,好多人从事的工作也或多或少的和原专业有—些联系。大学期间学什么,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显而易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一般院校决不能和名牌学校相比,专科学校也很难和本科学校一决高下。在相同的专业背景下,用人单位自然首选条件好的学校出身的学生而非条件差的学校出来的毕业生。但是,即使是名牌学校出来的学生,如果自己所学的是一门过于冷僻的学科,社会上对这种人才的需求量少而又少,那么找工作也是非常棘手的的事情。好在各个大学对专业正在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要。有些人或许认为,进入名牌大学固然好,但如果专业不好的话,也是白搭。一般来说,名牌大学学风正,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好,将使任何一个学生都受益,决定他(她)是否能够认真学习,能否学到真本领,同时决定了其今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名牌学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新事物,知识面更广,眼界更为宽阔,学生会因此而避免曲折,少走一些弯路;比较有名的学校,其专业水平也会比较高。

有的人认为,在自己的成绩许可的范围内,最好能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即使学校没有名气也无所谓。即使是名牌大学,有些专业的分配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如热能、机械以及历史等。有些大学虽然名气不大,但由于其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社会对其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因而不论是毕业分配还是进一步深造,机会都比较多,如铁路、电力、邮电、外语等都属于此类。对于成绩一般的人来说,不选名校选专业,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专业在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每行每业都需要人才,一个国家的发展,光靠“热门人才”是不行的,专业的冷热会随着人才需求的消长而转变,热门的专业不可能永远热下去,冷门专业也不是命中注定坐一辈子冷板凳。越热的专业竞争就越激烈、越残酷。相反,名牌学校的名气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风风雨雨才树立起来的,名牌不会象一些热门专业那样的“短命”,名牌效应可以伴随一个人一辈子,而专业的影响似乎很少能有这么大。

那么,在填报考志愿的时候,是不是专业和学校不能兼顾呢?是不是鱼和熊掌仍然不可得兼呢?对此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大致上有三种答案。

第一种答案: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对于成绩近乎完美的优秀尖子生(例如全省前100名)而言,报考的自由度很大,几乎是想上哪所学校就可以上哪所学校,当然首先要考虑报考名牌学校,其次就是考虑报考热门专业,只要成绩过硬,身体等其它条件合格,一般都会如愿以偿,鱼与熊掌可以兼而得之。即使成绩稍稍差一点的,考取名牌院校的一般专业也是完全可能的,至少是吃着熊掌,喝着鱼汤。

第二种答案:鱼与熊掌二者得一。这是对高考成绩中上水平的考生而言。这些考生的成绩,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不会考取分数线高的专业。如果他们把专业作为第一个要素来考虑的话,可以报考一般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鱼和熊掌在这里是冤家对头,不可能把两者凑合在一起。这个层次的学生,要么在名牌大学享受高质量的基础环境,要么在普通大学里边做“鸡头”。

第三种答案:鱼与熊掌皆不可得。这是针对一般成绩的考生来说的。由于他们的成绩一般,考名牌无望,考热门专业学校(如电力、邮电等)同样吃力,只有考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专业。

鱼和熊掌的关系只是对选择学校和专业发生矛盾时的一种简单对比。在现实中,对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要加以认真考虑,反复权衡利弊,结合个人兴趣、志向,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最后确定自己的选择。作为近20岁的青年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判断能力,拿出自己的主见,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

九、招生录取的规律与填报志愿的经验

填报志愿是一件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一定要坚持主次分明、通盘考虑的做法。

1.高考录取程序与志愿填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