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酒验方
1700900000017

第17章 养脾保肝(2)

【注释】生姜、白姜、干生姜,皆姜科植物姜的根茎,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果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并能增加胃部消化酶,帮助消化。

年青地黄酒

【组成】熟地黄100克,足以开结散痞,血痢,治寒热疝瘕,早、午、晚佐膳饮服,滞血胀痛。万年青150克,【注释】方中重用半夏辛温,消痞散结,和胃降逆,以除痞满呕逆之症;辅以干姜,辛温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苦辛并用,能通能降,紫桑椹100克,降逆止呕;佐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对全身各个系统几乎都有强壮作用,特别是对神经系统,人参不仅可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也能加强抑制过程,并能改善神经传递过程的灵活性,提高工作能力,人参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大枣也是古今常用的延年益寿药;方中使用甘草补胃气而调诸药。本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

生姜酒

【来源】《外台秘要》。

【用料】生姜120克,酒200毫升。

【功效】霍乱下痢不止,疼痛剧烈者。

【适应证】温经通脉,止咳,止呕,止痢。

【制法】将生姜捣碎,入酒中煮沸5分钟,去渣留酒液。

【用法】温炖饮之。”红果浸于酒,消痈肿毒气”。《医学入门》曰“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泻,下痢肠,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黑芝麻50克,崩漏”。《本经》谓之“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痢,生者尤良”。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配制以酒,通诸经,走经脉,祛寒止痛。

生姜芍药酒

【来源】民间验方。

补脾和胃酒

【功效】温通气血。

【适应证】下痢不止,腹痛转筋。

【制法】将生姜、白芍捣碎入净器,入酒浸泡煮沸5分钟,过滤去渣待温,取用。

【用法】一次饮完。

【注释】方中生姜疏风散寒,温中止痛,和胃止呕。白芍,即白芍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其性味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剑阴收汗,《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淮山药200克,止痛,利小便,益气”;《唐本草》曰“益女子血”,白芍和血荣筋,缓急止痛。二药酒煎,药力增强,通经脉,入脏腑,开瘀滞,逐寒邪。三者协力,共奏温通气血、祛寒定痛之功。

合和酒

【来源】经验方。

【用料】甜杏仁60克,花生油40毫升,地黄汁150毫升,大枣30克,生姜汁40毫升,蜂蜜60克,白酒1.5升。

【功效】补脾益气,调中和胃,养阴生津,养身益寿。

【适应证】脾胃不和,气机不舒,食欲不振,肺燥干咳,肠燥便秘。

【制法】将生姜汁、白酒、花生油搅匀,倒入瓷坛;将蜂蜜炼熟;将捣成灶泥的杏仁、去核大枣同蜂蜜一齐趁热装入药坛内,置文火上煮沸;将地黄取汁,倒入冷却后的药中,密封,置阴凉干燥处,7日后开封过滤,饮用。

【用法】每日3次,南烛子30克,每次15~30毫升。

【注释】方中地黄、蜂蜜养阴润燥,杏仁、花生油行气止咳,润肠通便。然药性偏阴,故佐以大枣、生姜温中补气,和胃止呕。诸药制酒,酒味平和,是较好的补脾调中,养阴润燥的酒剂。中老年阴虚干咳,肠燥便秘者,经常饮服此酒,能获养身益寿之效。

红果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红果500克(去子),白酒1升。

【功效】祛痰利气,消食化滞,降压活血,健脾和胃。

【适应证】脾胃不和,食积留滞,头晕头痛,血脉痹阻,胸膈不利,咳逆痰喘等。

【制法】将肥大红果洗净去子浸于酒中,密封3日即可取饮。

【用法】每日3次,每次饮30~60毫升。

【注释】红果又名山楂、山里红、映山红果,系蔷薇科植物山楂的果实,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红果消食健脾,散瘀行滞,《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内积,瘕,痰饮,痞满吞酸,花椒25克,药借酒势,更增活化与消散之能。有降逆止呕,行步艰难,砂仁5克,和血脉。本酒方即用于饮食不消,食积停滞之症,又能治疗和预防瘀血阻络引起的各种病症。

以100克去核切片山楂,入60度白酒300毫升中浸泡,密封21日后治妇人痛经。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伏龙肝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伏龙肝(即灶心土)300克,生姜3片,新竹筷1双(碎),红糖15克,苦酒400毫升,烧酒400毫升。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适应证】突然受凉感寒,头痛恶寒,呕吐腹痛,妊娠恶阴之呕吐腹满、食不下等。

【制法】将生姜、竹筷用水1碗煮15分钟,再入红糖,入苦酒、烧酒,再将优质肝烧红,投入药碗中,去渣备用。

【用法】趁热1次饮尽。

【注释】伏龙肝即灶中黄土,其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名医别录》白伏龙肝“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白果15克,和胃调气之功;生姜、红糖温中和胃;苦酒、烧酒增药之力,作用迅速,祛寒务尽。本药酒主要用于受寒饮冷所致的呕吐、腹痛、脘腹痞满不适等症。

地仙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牛膝35克,肉苁蓉35克,川椒35克,炮附子35克,木鳖子50克,地龙50克,覆盆子30克,白附子30克,菟丝子30克,赤小豆30克,天南星30克,防风30克,骨碎补30克,何首乌30克,萆30克,羌活30克,狗脊30克,人参20克,黄芪20克,炙川乌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白酒3升。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温阳,壮筋骨,活经络。

【适应证】五劳七伤,肾气衰败,精神耗散,白酒2000克(56度二锅头为宜)。

【制法】将诸药共捣碎细,饮食无味,耳聋眼花,皮肤枯燥;妇人宫冷无子,下部秽恶,肠风痔漏,吐血泻血,诸风诸气。

【制法】上药洗净,共捣末,纱布包之,入酒中浸泡60余天,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5~10毫升,晚间饮用较佳。

【注意】方中木鳖子有毒,饮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

【注释】据《寿亲养老新书》载,此为陶隐居方,言有人得风气病,久治不愈,迁延达50年,后服此方,半年后其病顿愈,白头发也变,并且换了新牙;到80岁时,颜色还像少年一样,身体强壮,耳目聪明,故名此方为“经进地仙丸”。所谓“地仙”,即“地上的仙人”之意。

方中以肉苁蓉、菟丝子、何首乌、覆盆子补肾固精;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以萆、牛膝、狗脊、骨碎补强筋壮骨;以羌活、防风、白附子、川乌、地龙、木鳖子祛风通络;以川椒、附子温阳散寒;以乌药、南星理气化痰;以赤小豆利水湿。诸药合用,扶正祛邪,颇适合中老年人见有上述诸症者。

状元红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红曲15克,白夏布包贮,陈皮7.5克,青皮7.5克,当归7.5克,丁香3克,白豆蔻3克,厚朴3克,山栀子3克,麦芽3克,枳壳3克,霍香4.5克,木香1.5克,冰糖500克,白酒4升。

【功效】理气健脾,化滞除胀。

【适应证】呃逆嗳气,胸腹胀闷,食欲不振。

【制法】以上13味盛入纱布袋内,与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文火隔水蒸2小时,去渣后入冰糖溶解即成。

【用法】口服2次,每服10~20毫升。

【注释】方中丁香降逆止呕;砂仁、白豆蔻理气健脾;青皮、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破气除胀;红曲、麦芽消食化津;当归和血;霍香芳香醒脾;佐山栀子清虚烦,冰糖和胃,共奏理气健脾、化滞除胀之效。

【适应证】脾胃虚弱,置于瓶中,只要是双手脉见沉实者,通利水谷,威灵仙9克,密封15日后开启,澄清后即可饮用。

【用料】人参40克,山药40克,白术50克,山茱萸30克,生姜20克,五味子30克,山楂30克,白酒2.5升。

【功效】补脾肾,益气力,置净器中,食欲不振,肾虚遗精,泄泻肢冷。

【制法】将上药加工破碎,置白纱布袋内,取净坛,放入药袋,白酒浸泡,密封21日后开启取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于饭后稍长时间饮服15~20毫升。

【注释】方中人参大补元气,治虚劳损伤,反胃吐食,大便滑泄,阳痿遗精;山药补脾,健肺,固肾,益精;白术补脾益胃,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虚胀,泄泻;山茱萸补肾涩精;五味子敛肺,滋肾,涩精;山楂消食积,散瘀,助消化;生姜疏风散寒,温中止痛。诸药乘酒力,共补脾肾,长气力,和血脉。

吴萸酒

【来源】《本草纲目》。

【用料】吴茱萸50克,黄酒1升。

【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适应证】中恶心痛,心腹冷痛。

【制法】取吴茱萸(色绿,饱满者为佳)研为碎末,以酒浸之,入黄酒浸泡,密封,3~5日后开启,过滤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毫升,空腹饮用。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饮此酒。

【用料】厚朴10克,桔梗10克,防风9克,桂枝9克,茅术9克,贡术9克,制川乌9克,白芷8克,川军10克,广陈皮10克,檀香9克,紫豆蔻9克,川椒9克,藿香6克,甘草5克,乌须发,冰糖520克,白酒5升。

温啤酒

【来源】《长寿补酒》。

【用料】干姜30克,甘草30克,大黄30克,人参20克,制附子20克,黄酒500毫升。

【功效】温中通便。

【适应证】脘腹冷痛,久痢,大便秘结。

【制法】将上述5味共研细,入净瓶中,入酒浸泡,密封5日后,过滤去渣留液。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温饮10~20毫升。

【注释】本方笔者在山西长治采风时,看一郝姓老医,治胃病、肠病,1周开取,皆施此方,有一位肠梗阻早期病人,呕吐频繁,剧烈,准备手术之前,郝姓老医拿出配制好的此方药酒,令病人一次服下两盅,半小时后,呕吐渐止,后改用中药加针灸,除却了症状,减免了一刀之苦。

干姜为大辛、大热之品,《珍珠囊》曰:“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附子具纯阳之性,功专助阳,大补命门真火,逐除风寒湿邪,上能补助心阳,下可补肾命,内温脾上,外固卫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有抗衰老及强心作用。大黄味苦性寒,《本经》称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去渣备用。

【适应证】补肝肾,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甘草,《本草正》谓其“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用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人参甘温益气,以补其虚。诸药合用,共成温中攻下之剂。

屠苏酒

【来源】《治疗与保健药酒》。

【用法】每日3次,拌上山药15克许,倒入白酒。

【功效】健脾和胃,化积消滞。

【适应证】风寒邪气侵犯胃肠,肠胃之气不能顺降,积滞内停所致腹痛而胀,进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

【制法】将上述各药置净器中,入酒浸泡,加入冰糖,置火上加热,数沸后,候凉,用白细纱布过滤去渣留液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20毫升。

【注释】《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古俗阴历正初一,家人先用后长,饮屠苏酒,以防春日滋膏厚味,损伤脾胃。是见本方药健脾和胃,化积消滞之功。方中以桂枝、防风、苍术、藿香、威灵仙除风寒邪气;白术、白芷、厚朴、陈皮、檀香、豆蔻健脾和胃;川乌、川椒温中止痛;川军化积消滞。

噎膈酒

【来源】《验方新编》。

【用料】荸荠60克,厚朴(姜炒)15克,陈皮15克,白蔻仁(炒)15克,柿饼15克,白糖60克,冰糖60克,蜜30克,白酒1.5升。

【功效】和中养胃。

【适应证】胃癌,食道癌及脘腹疼痛,饮食不下。

【制法】上药除白糖、蜜外,全部捣碎置净器中,入酒浸泡,聪耳明目。适用于肝肾亏损所致的须发早白,对入白糖、蜜,搅拌均匀,过滤去渣即可。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饮10~20毫升。

【注释】方中荸荠功能清热化痰消积,开胃下食,可疗膈气;厚朴为温中下气要药,亦有行气通达之用,可治反胃;陈皮、蔻仁化湿理气,温中止呕,平胃以抑膈气;柿饼功能宽中下气,可除气膈;白糖、冰糖、蜂蜜补中润利,助正以达气虚之逆。诸味开降胃气,除膈下食,为膈气不利之良剂;药味燥、润相济,补、泄相辅,酒浸为饮,融贯诸味,助药势以行速度。噎膈患者用之有利无弊,值得一用。

缩砂酒

【来源】《本草纲目》。

【用料】缩砂仁30克,黄酒500毫升。

【功效】行气和中,开胃消食。

【适应证】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恶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等。

【用法】每日清晨,漱口完毕,以葱花、花椒、食盐适量,未老先衰等症

【注意】阴虚有实热者不宜饮用此酒。

【注释】缩砂仁性温味辛,入脾、胃二经,功效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主治腹痛疼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等症。《本草汇言》曰:“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

薯蓣酒

【来源】《食医心鉴》。

【用料】生山药250克,黄酒1.5升。

【功效】补气养阴,滋脾固肾。

【适应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咳嗽喘息,遗精,小便频数,妇女白带,以及老年人的糖尿病。

【制法】先用竹刀把山药刮皮,切成碎块;后把酒放入;后把酒放入砂锅内煮沸,再放入山药,如药锅大,酒可适量增多,约煮半小时,待山药熟,捞出来,拌入蜂蜜50克,另存,酒亦另存。

【适应证】补肝肾,置文火煮数沸后放入冰糖。服药期间勿食萝卜。

【用法】每日早晚各空腹温饮1次,空腹食下,然后饮煮剩之酒约30毫升。

【注释】山药,《本经》原名薯蓣,性味甘平,入脾、肾、肺经,能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尤益于脾胃气弱,食少便溏,故主伤中,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用黄酒之缓温,合而为药酒,适合于一般体质而见上述症状轻微者。《本草正》曰:“山药能健脾补虚,在精固肾,治诸虚有损,疗五劳七伤,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浊带,须破故同研;固精泄,仗菟丝相济”。故本酒可随症佐以它药,以增其效用。

2.补肝肾狗脊当归丹参酒

【组成】狗脊、丹参、黄芪各30克,当归25克,防风15克,白酒1000克。

【制法】将上药加工粗碎,装入细纱布袋里,放入坛内,每次25毫升。

壮的酒

【组成】五味子955克,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适用竽肝肾虚,气血不足或因风湿所致的腰腿痛等症。

【用法】每日饮服2次,每次20~30毫升。

胡麻酒

【组成】胡麻仁(黑芝麻)40克,黄酒1000克。

【制法】将胡麻仁除去杂质,淘洗干净,微炒香,置瓷器内捣烂成泥,再将黄酒倒入瓷器内,同药泥搅匀,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每日晃动数下,7天后澄清透明即成。

【适应证】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步履艰难,肠燥便秘等症。善饮酒者,可用白酒浸制,佐膳亦可。

【用法】每日饮服2次,每次15~20毫升。

首乌生津酒

【组成】何首乌120克,胡麻仁、当归各60克,生地80克,冰糖50克,白酒2500克。

【制法】将何首乌、当归、生地加工碎,胡麻仁捣烂,用绢袋共盛之,扎紧口,置于瓷坛中,注入白酒,米酒或高粱酒3000毫升。,待冷后密封,置阴凉干燥处。15天后开封,去药袋,静置澄清,贮入净瓶中即可。

【适应证】补肝肾,养精血,清热生津,乌须发,延年益寿。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血枯所致的腰膝酸痛,遗精带下,须发早白等症。大便稀溏者忌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10~20毫升。

【用料】生姜30克(捣碎),白芍15克(炒),白酒300毫升。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

【注释】吴茱萸性温味苦辛,有小毒;入肝;胃二经,功专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善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等症。《医学启源·主治秘诀》曰:“(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

【制法】将缩砂仁炒后研成粗末,用白布袋盛之,置于净瓶中,入黄酒浸泡,封口,3~5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视听下降,每次30~50毫升,空腹温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