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所中学的调查:回家跟母亲说“我爱你!”看看她是什么反应。同学一:“我妈说:你从哪儿学得这么坏?”同学二:“妈妈看报纸没理我。我又说:妈妈我爱你。她才理我:你不爱我你爱谁?我整天大鱼大肉伺候你,我容易吗?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同学三:“她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听我说完,她把毛衣一放道:说吧,你要多少钱?”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国家庭里,成员之间严重缺少温情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但父母辈的没有,也影响到下一代的情感表达。母亲们有这样的反应,也可见平时孩子几乎没有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
相比国外人们表达亲情的方式,如今的中国人真要好好“倡议柔性方式”了。“父母不亲谁是亲,不爱父母爱何人?”孝敬父母,经常用直接的语言表示亲情,是社会开放,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为什么不让你爱的父母,知道你的爱!知道你感激他们呢!不要对他们吝啬说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也不只属于你的恋人。对他们说“我爱你”,还需要等吗?浩军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小他就很少挨父母的训斥,在家里几个孩子中,他不用大人操心,自然显得不那么让人注意。
母亲一直很忙碌,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几个孩子。直到浩军到了参军的年龄,要走的时候,母亲好像才意识到他这个儿子。当几个孩子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时候,母亲时常看看他。一日,他在家帮母亲劈柴,母亲突然温和地对他说:“小军,妈给你做几副鞋垫吧。”
当天,母亲就到镇上买了一块白坯布。晚上,母亲让浩军坐在凳子上,自己蹲下身,亲手脱掉浩军的鞋子,双手握着他的脚放在旧报纸上,认真的用铅笔头在报纸上画下他的脚印。浩军从来没有这样贴近过母亲,竟然感到有一点羞涩。同时,他又为弯下身子为自己量脚的母亲感动。
夜里,母亲就在煤油灯下,坐在炕边给浩军缝鞋垫,浩军就坐在一旁看着她。母亲一边做一边叮嘱浩军:要多晒晒被子,宁可自己吃亏也别动手打架,要听领导的指挥……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浩军总是“嗯”着点点头。说了一会儿,母亲停下手里的针线,对浩军说:“一晃,你都18岁了,是个大小伙了……这一走,妈恐怕一年都见不上你一面。”说着母亲仔细打量着浩军,母亲的眼里有些湿湿的东西。浩军也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妈,以后我多寄钱回来,让你们过好日子。”
送行那天,天下着大雪,气温已经零下20多度。父母把浩军送到车站。站上有一个卖热包子的,母亲担心浩军在车上吃不好,就给他买了四个大包子。卖包子的人只用两张牛皮纸裹住包子。母亲为了多保留一点包子的温热,摘下戴在自己头上的蓝头巾,把几个包子严严实实的裹了起来,放在浩军的行李中。上车以后,火车还有几分钟才开,浩军就隔着玻璃向父母摆手,让他们快回去。父母一直站在那里不肯走,因为他们要多看一眼自己的儿子。浩军真不忍心看着孤零零站在雪地里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她的耳朵已经冻得通红。那一刻,他才觉得父母是那样的爱着自己。父母就这样跺着脚,等到火车开出站台,消失在视线里才肯回去。浩军第一次想哭。
到部队时,新兵训练十分辛苦,天天都是一身的臭汗,鞋里总是潮乎乎的。每天晚上,浩军都换鞋垫,把鞋子放在窗台上。早上他穿着干爽的鞋子,觉得脚丫舒服多了。那时候,他总想起父母的嘱托和母亲那双冻得通红的耳朵。训练起来,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三个月的训练下来,浩军被评为连里的优秀士兵。在部队里,浩军很节省,每个月把大部分津贴都寄给家里。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他留在了部队提了干。
可好日子刚刚开始,父母的身体却都垮掉了。先是父亲患了肺气肿和心脏病,几乎有三年的时间卧床不起,由于父母姐弟都是农民,父母的生活和医疗费用主要都靠浩军来负担。父亲病危时,对浩军和身边的亲人说:“拖累小军太多了,死了,不拖累了……”那一刻,浩军肝肠寸断,泪如雨下。他从来没有想过赡养自己的父母是一种负担,可是父亲却那样在乎。
办完父亲的后事,浩军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母亲怎么都不肯答应。她说:“你要好好工作,我去会拖累你的。你爸已经拖累你那么多了。”父亲的死对浩军是个很大的教训,他总想说服母亲,不要为这些顾及得太多。可是母亲就是那样固执。当保险员上门介绍保险知识的时候,浩军动了心。听说身边的战友已经给父母上了医疗保险,他决定给自己的母亲也偷偷的上了一份。不久,母亲病了。母亲怕拖累浩军工作,起初没有让家人告诉他。到母亲重病时,他才知道。他连夜赶回家里,哭着对母亲说:“我的傻妈妈,我都没有爸了,你也要离开我吗?”母亲含着眼泪对浩军说:“孩子,这个家让你花费的钱太多了。妈活到这个岁数够本了。治不治病,都一样。你要考虑考虑你自己了。”浩军的态度很坚决,说:“妈,这次你一定要听我的。现在医术那么先进,您的病是可以治好的。不用担心,我给你上了保险,有保险公司在给你出钱治疗,就到我那好好治病吧。”母亲这才安心,同意去浩军那里养病。
两个月后,母亲康复了。恢复健康的母亲,仍然在家里闲不下来,她总是帮浩军做些家务,一次,母亲给他整理衣柜的时候,看到了当年自己带过的那条蓝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