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遭遇不幸或受到打击而导致内心痛苦时,最需要别人的安慰,最需要朋友的关心。这时,你所说的话语就应是减轻其内心痛苦的良药。语言不当,即使主观愿望是好的,也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如有人失去了亲人,痛苦万分,而去劝慰他的友人却说“人总是要死的,死就死了吧,你自己要多保重”。一句话连用几个对对方刺激颇大的“死”字,并且口气轻松得如丢了一双旧鞋一般,结果使对方与他断绝了20多年的交情。这个代价很重,错就错在安慰的词语使用不当,所以,安慰要适当地把握语言的轻重。根据被安慰人所处的不同境遇,应选用不同的宽慰语言:
1. 激励性安慰
激励性安慰往往用于对方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心情痛苦,进而失去进取心的时候。使用激励性安慰语使其看到前途的光明,看到明天的美好,看到失败后的希望,这是解脱他们苦恼的最根本的途径。能激励灰心失望的人重新鼓起勇气,就是成功的安慰。
比如有一位厂办学校的教师因工厂不景气而下了岗。一种突然而来的被人抛弃的失落感使他终日闭锁家中,断绝与所有人的交往,只与酒杯为伴,心情沮丧至极。他的一位朋友知道这种情况后,不远百里,请假前来。朋友首先安慰他说:“下岗的不只你一个,这是大势所趋,要相信国家会找出方法为你们重新安排工作。”接着又鼓励他说:“下岗不一定就是坏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下岗实际给了你一个重新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找出一条新的路子,相信你会重新获得生机的。”紧跟着与朋友一起分析了目前的情况。中肯的分析,适当的措辞,实事求是的帮助,终于鼓起下岗朋友生活的勇气,抛开酒杯,走出家门,重新投入新的生活。
2. 同情式安慰
在社会生活中,不无无辜受害者。如被酒后驾车者夺去肢体的,被残暴者无故殴打的,被不公的上司不负责任地冤枉的……对这样的人,最有效的安慰是同情。同情他们的遭遇,和他们共斥丑恶的现实。这种同情性的话语传递着人间的温情及正气,这种温情和正气会使无辜受害者得到安抚,从而减轻由不幸带来的内心痛苦与压力,重新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当然,同情不是怜悯。同情的语言是温暖的,充满爱意的。如“这个司机使你失去了双腿,他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怜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同情作为充满温情和善意的安慰,能让对方释放出内心的痛苦,获得友谊的抚慰。
3. 劝服式安慰
劝服式安慰主要用于吊唁仪式。在失去亲人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沉痛的,这时候也就最需要别人的安慰。这时的安慰语言应该使用劝勉他人莫过分悲痛的劝服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含义首先认定失去亲人是悲痛的,在这一点上和对方心理相通,其次是劝他人保重自己,这正是沉于悲痛中的人会忽略的。这两点合起来,就会给因为失去亲人而悲痛的人以心灵的抚慰,减轻他们的内心痛苦,起到较好的劝服作用。如说“要节哀,保重身体”等。如果使用“人死了不能复生,别哭了”等话语,就会使对方反感。安慰要饱含真挚情感,要如同身受,才能使被安慰者接受,获得安慰的最佳效果。
§§§第二节交际时的说话技巧
作为经理人,需要经常和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人际交往等活动必不可少,如何正确的把握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说话技巧,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 尊人律己的交际魅力
也许有人以为,交际魅力无非是注意改善自己的容颜、服饰、风度和形象,从而使自己能够引来别人的注目,赢得别人的欣赏罢了。其实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真正的交际魅力,刚好相反,是要多多地注意别人。
注意别人什么呢?不仅要注意别人的意愿和需求、亮点和优点、难处和辛劳,而且要注意别人给予你的帮助、启示和教益。
注意到这些之后,你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以发自内心的话语,言辞清楚、得体地向对方表达出你对他的敬重、体恤、赞美、感激,或是歉意。当你向对方说出这些表露你的真情实意的话语后,相信将会很快得到令你欣慰和喜悦的回报。请不要吝惜你的敬重语、体谅语和称颂语。要知道有时你的几句自以为并不重要的话语,对于听话人来讲却可能是金玉之言。
那么,要拥有真正的交际魅力,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一)学会尊重人,多讲敬重语
要学会尊重人,就得从心底里承认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同你一样是人类的一分子,因而都同你一样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不管他的地位是高是低,学问是深是浅,年龄是大是小;无论对谁,尤其是对那些以世俗的眼光看来似乎不值得让人敬重的人,你都要有一种平等相待的意识,时时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
在具体学用敬重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请”字和“您”字时时挂在嘴边,即使是对要好的朋友、亲近的熟人也应该这样。
(2)要多用表示敬意的称呼语,即使对小孩子也应该用“小朋友”、“小同学”、“小乖乖”之类的称呼。
(3)要多用“对不起”、“劳驾”、“给您添麻烦了”、“真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在你的言行举止有损于别人的利益或可能给别人带来不悦时,要及时表示歉意。
(4)要把带命令和要求语气的祈使句改为带商量口气的疑问句。如,“请把钢笔借我用一下。”此句最好改作:“我想借用一下您的钢笔,可以吗?”
(5)要多用感谢语,即使是亲朋好友甚至老夫老妻之间也应该常常使用“谢谢”这个带有甜美意味的词语,以示相敬如宾。
(二)要学会体谅人,多讲体谅语
要学会体谅人,多讲体谅语,像下面这些话就可以看做是比较典型的体谅语了:“这件事你这次没能做好,是因为你缺少经验。我知道你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相信以后你一定会做好的。”“今天这件事不能全怪你,我也是有责任的。”“你不必为此事难过,要是换了我,恐怕还不如你呢。”“这件事你不必往心里去。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做这种事谁能没个闪失呢?”
当别人心情沮丧、陷入困境之时,这一类饱含体贴、宽解的话语最能给人以慰藉、温情,最能使对方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起来。要想从心底里自然流露出这些解人意、暖人心的话语,必须学会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对别人一时出现的闪失和疏忽表示谅解。当你这样想这样做并且诚恳地说出一些感人肺腑的体谅语之后,对方一定会非常感激,甚至会把你看做知心朋友的。
(三)要学会夸赞人,多讲称颂语
中国人说起称颂语来大都有些难以启齿,因而常常显得相当地吝啬。其实用来夸奖、赞美别人的称颂语一定要舍得说,要及时地说;当然,要真诚地说,言必由衷地说,还要得体地说,有分寸地说;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别人说你讲奉承话说你拍马屁而不敢说。
讲称颂语时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比自己地位低、资历浅、年岁小的要多夸;反之,对于比自己地位高、资历深,年岁大的人,称赞时则需稍稍谨慎一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论及多讲称颂语的问题,我们还应该相信,无论是什么人,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学问有多深,名气有多大,甚至是公认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毫无例外地需要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褒奖。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讲称颂语最好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灵活应变,尽可能随机即兴讲出你独到的见解和不俗的新意来,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泛泛而说,只会讲几句一般的好话和敷衍之辞,是不会达到“魅力”之效的。
综上所述,把注意的重心由自身转向他人,学会尊重人、体谅人和夸赞人,多讲敬重语、体谅语和称颂语,才是我们所谓的真正的交际魅力。
(四)遵守时间,掌握交际主动权
交际时间对交际过程的影响一般是折射在交际者身上的遵守时间上表现出来,只有善于审时度势、恰当地利用时间的人,才能掌握交际主动权,才能赢得交际。
把握交际时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遵守时间
对于约定时间交际者必须认真对待、严格遵守。大凡约定了的时间,就是某一交际过程开始的时间。如果一方失约,势必会造成交际过程不能如期启动,这样,与之相关的各项程序、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不守时是交际之大忌。
2. 选择时间
时间意义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交际者应从实际宗旨出发,选择有助于交际成功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展开交际过程。比如,可选择具有美好意义的时间,借以创造和谐温馨的交际氛围。
3. 控制时间
控制时间的关键在于量时而言。要善于根据具体时限、交际背景、排列顺序等,精心组织内容,使之与时限相适应,做到在允许时限内,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交际内容,决不超时。一般情况下,人们讨厌超时,而喜欢准时或提前的交际者。
4. 利用时间
有时候,时间还可以成为交际者手中的武器,利用它来征服对手。俗话说:“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金钱”,都说明了时间的价值。在特定情况下,如果我们善于以时间为筹码与对手周旋,也有助于赢得交际成功。利用时间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抢时间。为了影响对方的观点、情感,有时就要在时间上抢先行动,造成先入为主的效果,使自己占据主动。
(2)拖时间。当时间的拖延有决定交际结果的意义时,也可以故意挤占对方时间,迫使其改变主意,使交际出现有利于己的结局。
(3)谋时间。有时候,限量时间明显不够用,就应动脑子,用智谋巧妙地冲破时限,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交际使命。
“时在人为”,只要你会谋时间,那么在交际中你就可以更多地占有时间的支配权,更有效地展示你的观点,对交际过程产生更大的影响。
◎ 介绍称呼的交际礼节
交际中的礼节主要体现在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和见面时的称呼问候上。自我介绍就是自我推销。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往往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入社交的一把钥匙,关系到能否顺利地打开社交之门。可见,善于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在自我介绍时既能展现自己,又能给人留下一个彬彬有礼的美好形象呢?
(一)自我介绍的基本原则
1. 注重神态
充满自信,从容大方,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姓名、职务,态度要不卑不亢,眼睛看着对方,并用眼神、脸部表情表示自己的友善和热诚。不管是对谁,即使是对下级、晚辈也不能摆出一副高傲、目空一切的神态,切忌嗫嚅模糊的自我介绍,流露出羞怯、自卑的心理,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不良的印象,有碍交际深入。
2. 注意繁简
自我介绍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姓名、年龄、籍贯、职务、工作单位或地址、文化程度、主要经历、特长或兴趣等等。在自我介绍时,要根据不同场合的要求决定介绍的繁简。一般联系工作、宴会、发言前的自我介绍宜简明扼要;而在应聘、交友等场合应详尽一些。不管是繁是简,介绍的信息都要有助于谈话的继续进行。
3. 注意分寸
自我评价一般不宜用“很”、“最”等表示极端的词。不要过分夸耀自己,当然,也不必有意贬低自己。总的说,自谦是一个基本原则。
(二)自我介绍的技巧
1. 巧用“我”字
自我介绍少不了说“我”。但过多地出现“我”字,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己的印象。因此,首先要尽量少用“我”字,多运用承前省略主语句式;其次,要以平和的语气、平缓的语调说出“我”字,目光要亲切、自然;最后,要尽可能用“我们”来代替“我”。这样,则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促进感情交流。
2. 巧报姓名
自我介绍少不了“自报家门”,并加以注释。因此,自报得巧妙,会使对方很快记住你的名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报家门时,切忌借助别人威望给自己贴金的介绍,也不要靠“吹”来取悦对方。这样的介绍给人的印象可能会深刻,但却不会是良好的。
3. 借助名片
交换名片已成为现代社会广泛应用的一种庄重、文雅的交际方式。递送名片时要双手恭敬地递给对方,并附带说一句“请多关照”或“请多联系”。
第一次见面要自我介绍,熟人之间见面时就要互相称呼。称呼主要用来表达对交际双方关系的认定,也可作为交谈的起始语。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对别人如何称呼自己是十分敏感的,称呼得当,能使双方产生心理的相容,使交际顺利起来;称呼不当,则会产生隔阂,使交际出现障碍。
(三)常用的称呼语
1. 尊称
这是对人尊敬的称呼。常用的有“您”、“贵”、“老”等。“老”大多和姓连用,如“郭老”、“叶老”等。
2. 泛称
这是对人的一般称呼,又有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之分。正式场合常用姓加职务或职称,如“王老师”、“李厂长”、“钱教授”;也可用社会通用的称呼,如“先生”、“小姐”、“同志”等;还有用名加同志的,如“国华同志”等。非正式称呼常用老或小加姓氏,如“老刘”、“小王”等;也可用姓名加辈分称呼,如“赵叔叔”、“李阿姨”等。
使用什么称呼往往体现着双方的交际关系。如称“李厂长”、“国华同志”,意味着两个人之间有较为拘谨或事务性关系;而称“小王”、“李阿姨”,则表示一种无拘束或相对熟悉的关系。
在使用称呼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用带有明显讽刺甚至侮辱的字眼来称呼别人,如“铁公鸡”、“十三点”、“电线杆”等,这是对别人极不尊重的表现。
(2)避免不恰当的称呼。一种情况是滥用专称,最典型的是“师傅”这一称呼语。师傅本指行业中向徒弟传授技艺的人,是对有手艺或技术的人的尊称。但现在被滥用,对陌生人也称之为“师傅”,这是不恰当的。另一种情况是褒贬不分。如称“老年人”、“老人家”、“老先生”、“老大爷”是尊称,而“老头子”、“老东西”、“老家伙”则是贬称。
(3)从交际功能看,“的”字结构称呼语大多含有轻视、不尊重的色彩。如“卖票的,你过来一下”、“穿白衬衫的,快坐下”。
(4)称呼一个不明其婚姻状况的女子,用“小姐”比贸然称她为“夫人”、“太太”要安全得多。宁可让她微笑地告诉你她是“夫人”,也不可使她生气地告诉你她还是“小姐”。
见面时互相称呼之后,还要问候。一提到问候,很多人只是想“早安”、“晚安”等日常的交际上的问候;或者是形式上的年终、年始、婚丧嫁娶的问候。这些问候的确很重要,但问候的话语可以更宽。不过,不少人连这些问候也忘掉了,或者说,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
人际交往中,习惯打招呼“早晨好”、“晚上好”、“我失礼了”等等,都是重要的。有些人因害羞而张不开口,有些人则根本没有意识到问候别人所带来的好处。
你不妨试试看,虽然开始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用惊异的眼光看你,那目光仿佛在说“脸都红了”,但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周围人看你的眼光就会发生变化,对你的评价也会提高。例如一天下午,地铁内有一妇女打招呼说:“对不起,请让个座位给我。”立刻,几乎满座的长椅就让出了可以坐下几个人的位置,中年妇女说一声“实在对不起,谢谢啦”就坐下了。
本来不是单纯的问候用语,却可以在问候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言语包括:
(1)谢罪的语言:对不起、实在抱歉、劳驾、过意不去、不大合适、失礼、请原谅;
(2)慰问的语言:辛苦了、受累了、麻烦了;
(3)同情的语言:太忙了、不得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