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1708300000043

第43章 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14)

强老板在茶馆找到祝枝山,气势汹汹地大声责问:“祝君,我强某与你无冤无仇,你何故恶语中伤?”祝枝山心平气和地回答:“此话从何谈起?”强老板指着春联说:“红纸黑字、墨迹未干,你还想抵赖不成?”祝枝山反问一句:“这副春联字字善意,怎说恶意中伤?”强老板听了气得胡子直翘,说道:“你要能说出一个好字来,我愿奉送纹银十两!”

祝枝山不慌不忙地把春联摊在桌上,高声朗读道:“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茶客们听了,都称赞春联写得好。

强老板听了无言反驳,只得乖乖地交给祝枝山十两纹银。

祝枝山接过银子,大摇大摆地出了茶馆,和等候他的唐伯虎一同找到了那祖孙二人,把银子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捧着银子,拜谢而去。

在这里,祝枝山巧妙断句,一副不吉利的对联变成了吉利的对联,从而使强老板中了祝枝山的圈套,只好认输。

各种语句,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语词排列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语义。如果巧妙地改变词读,有时能新意顿增,有出人意料之功效。

明朝有一位才智出众的大学士,名叫解缙,从皇帝到文人学士都敬重他。有一次,皇帝向他展示一把外国进贡的名贵折扇,请解缙在扇面上按扇面的画意题字。解缙接过一看,扇上的画是按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意画成的。这首诗原文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即席挥毫而就,呈给了永乐皇帝。皇帝见诗,心中大喜,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夸奖解缙的才学。谁知解缙写诗时,不小心把第一句中的“间”字漏掉了。虽然他和皇帝都未发觉,朝臣中却有个汉王高煦发现了,他本来就视解缙为冤家,便想借此机会除掉他,就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借为折扇题字之机,潜心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皇帝听罢看扇,果真漏了字,便勃然大怒,即令将解缙斩首。解缙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皇帝不解,对解缙说:“你笑什么?”解缙从容答道:“我当为了何事,这全是误会,请圣上息怒,听为臣慢慢讲来。”于是解缙解释道:“这是我新作的一首《凉州词》,跟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一字之差,且我的是词不是诗,王之涣写的是诗不是词。”接着他当众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念得有声有色,大臣们赞不绝口,高煦无话可说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解缙领赏而去。

◎语留半句,话说三分

说话,是人类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特有手段,这是它优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地方。虽然人类心灵的沟通离不开语言,但在生活实践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各种各样的沟通场合中,有效的沟通,并不在于说很多很多的话,而在于话要说到点子上。而善于说话的人往往巧于画龙点睛,关键时候说出关键性的一句话,使双方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关键性的一句话,的确胜过不着边际的千言万语。人类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社交和说辩场合林林总总,到底在什么场合下说几分话最适宜、最有效,这是一个无定规可循的问题。总的要求是在说话时要注意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不是适当的说话对象,还需三缄其口。在下面这些情况,我们要记得三缄其口。

朋友做的事,别有用心,他的用心,极力掩蔽,不使人知,如被人知道,对他必有不利。如果你与他又很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但对你终是十分疑虑,十分妒忌。你处此困难境地,既无法对他表明并不知道,也无法表示决不泄漏。

别人有图谋企图,如你恰参与其事,代为决策,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悲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守秘密,从不提及此事,不料别人猜得其情,而泄之于外,那么你是无法辩白泄露的嫌疑。无办法的办法,你只有多多亲近他,表示绝无二心,同时设法查出泄露的人。

你的朋友有某种隐私,秘密唯恐人知,但你在说话中触到了他的痛处,虽然你是无意,他却认为你是有心,将恨你入骨。

别人能力做不到的事,你认为应该做,而强迫他必须去做。对于某件事,他正是箭在弦上,骑虎难下,而你认为不应该做,而强迫他必须中止。如果你这样做,即是强人所难,与人情相反。你认为朋友那一件事该做不该做,在道义上,应该好言相劝,使他自己觉悟,自己行动,自己终止,这才是上策。万一他不愿接受你的劝告,你也只好适可而止。遇事强求,徒伤感情。

如果你的上司的成功是计出于你,你的上司深恐好名誉被你抢去,心内自会惴惴不安。而你却到处宣扬,逢人便说,显露你如何聪明,自然会遭至上司忌恨。

别人对你还没有深切的认识,没有十分的信任,你偏力求讨好,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如果采用你的话,实行结果,并不理想,他一定疑心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实行结果很好,对你未必增加好感,以为你是偶然看到,实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好算你的功劳?所以你还是不说的好。

别人有罪过,被你知道,认为大大的不对,不惜直言相劝。他本觉内疚,唯恐人知,而你却去揭破,自然令他十分羞惭,则往往由羞惭而生愤恨,由愤恨而与你发生冲突,还是“语留半句,话说三分”为好。

中国有句俗话:“入乡问俗,入门问忌。”不弄清谈话对手的忌讳,一不留神,冒冒失失,犯了别人的忌,说了别人的忌讳话,最易令人不欢。从好的方面说,也许对方宽宏大量,不计较,可以原谅你,但总觉你失礼,因此耿耿于怀。从坏的方面说,对方误以为你有意侮辱他,冒犯他,而从此结冤。

稍有得意事,便逢人告诉,自鸣得意,结果很多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足,也许还无意中惹起别人的妒嫉;同时偶有不如意事,你觉得抑郁牢骚,有如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告诉,结果是惹人讨厌,说你毫无忍耐,甚至笑你活该,咎由自取。故此,最好的办法,得意事要放在肚子里,失意事也要放在肚子里,不要随便对人乱说。

当对方工作正紧张的时候,或正焦急的时候,或正在盛怒的时候,或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或正在悲伤的时候,你最好不要随便凑合,你去说辩,不但达不到说话的目的,反而遭冷遇,受申斥。

82用心倾听,寻找线索

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和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之中,往往受人尊敬。论辩高手大多是善于默默聆听的。他们冷静地找出各家言论的对立之处和共同之处,并在心中暗自分析、组合一番,以获得自己制胜的最佳先机。

◎倾听的重要作用

卡耐基先生就知道很少有人能经得起别人专心致志的倾听,经得起别人暗示性的赞美。例如他在英国伦敦工商界主办的一次宴会上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倾听着植物学家谈论大麻、室内花园,以及关于马铃薯的惊人事实,直至午夜告别时,他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那位植物学家却高兴地对主人说:卡耐基先生是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

倾听是一种谈话方略。倾听可以建立信任;倾听可以了解他人的思想、个性、爱好和期盼;倾听可以捕捉外界的手种信息,以利于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考。

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整体操作,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使世界格局为之一变。

基辛格到北京与周恩来谈判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周恩来去为他送行,基辛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诚恳地向周恩来担保:回去后一定多方奔走,争取早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基辛格越说兴致越高,竟不顾外交辞令,开出了时间表:“大约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