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艺人在与县官的辩论中使用的就是二难制敌。他列举了“演戏是真的”与“演戏是假的”两种情况。如果是真的,则不能下跪;如果是假的,则不能审问他。弄得那个县官左右为难。
从前有个皇帝向全国宣布说:“如果有人能说出一件十分荒唐的事,使我说出这是谎话,那我就把我的一半江山分给他。”人们闻讯,纷纷来到王宫,说了各种弥天大谎,结果都被皇帝一一驳回。这天,一个农民挟着一个斗,来到皇帝眼前,说:“万岁欠我一斗金子,我是来拿金子的。”皇帝很恼怒,说:“一斗金子?我什么时候欠的?撒谎!”农民不慌不忙地说:“既然是谎话,那就给我一半江山吧!”皇帝急忙改口说:“不!不!这不是谎话。”农民笑着说:“那就给我一斗金子吧!”
这个农民巧用两难,各路设卡,皇帝说是谎话或不是谎话都感到为难,终于使得皇帝进退两难。
两难制敌术是一种神奇的雄辩绝招,有些诡辩者往往用错误的两难来发难,对此要巧妙破解。
正确地运用两难法要注意:前提中条件命题必须真实;析取命题必须将某个方面的情况列举完全;必须遵守条件命题、析取命题的有关推演规则。
◎二难推理的形式
一、简单构成的二难推理
所谓“简单”,是因为这一推理的结论是一个简单判断(直言判断);所谓“构成”,是因为在推理过程中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由肯定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而到肯定它们的后件。
古希腊有个国王,想把一批囚徒处死。当时流行的处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处绞刑。怎样处死这批囚徒?他决定让囚徒自己去挑选一种。挑选的方法是这样的:囚徒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来,而且这句话是马上可以验证其真假的。如果囚徒说的是真话,就处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结果,囚徒或者因为说了真话而被绞死,或者因为说了假话而被砍头,或者是说了一句不能马上验证其真假的话,而被视为说假话砍了头,或者是因为讲不出话来而被当成说真话处以绞刑。
在这批囚徒中,有一位是极其聪明的。当轮到他来选择处死方法时,他说出了一句巧妙的话,结果使得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将他砍头,只得把他放了。
这个聪明的囚徒说:“要对我砍头。”
这句话使得国王左右为难。如果真的把他砍头,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而说真话是应该被绞死的。但如果把他处以绞刑,那么他说:“要对我砍头”便成了假话了,而假话又是应该被砍头的。或者绞死,或者砍头,都没有办法执行国王原来的决定,结果只得把他放了。
从推理形式看,这个囚徒是在国王面前构造了一个“简单构成式”二难推理:如果把他砍头,那么,会违背国王原来的决定;如果把他绞死,那么,也会违背国王原来的决定;或者把他砍头,或者把他绞死;总之,都要违背国王原来的决定。
二、简单破坏式的二难推理
所谓“破坏”,是因为在推理过程中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由否定两个假言前提的两个后件而到否定它们的共同前件。
在一次外交场合,原苏联霸权主义者曾说:“中国反对缓和世界局势。”周恩来总理驳斥道:“你那么想缓和世界局势,为什么不做一两件事情,比如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者蒙古撤退军队,归还日本北方四岛,来证明你的诚意呢?……”
周恩来总理的驳斥,雄辩地做了这样的推论:如果苏联霸权主义者真想缓和世界局势,那么就应该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军;如果苏联霸权主义者真想缓和世界局势,那么就应该归还日本北方四岛;既然苏联霸权主义者不肯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军,也不肯归还日本北方四岛,可见苏联霸权主义者不是真的想缓和世界局势,而是在制造世界紧张局势。
三、复杂构成的二难推理
所谓“复杂”,是与前面讲的“简单”相对而言的,指的是这一推论的结论是一个复合判断(选言判断)。其特点是:选言前提的两个选言肢分别肯定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前件,结论的两个选言肢分别肯定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条件。
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成帝。成帝听后大怒,遂传讯班婕妤,眼看她就要大祸临头了。
但聪明伶俐的班婕妤没有惊惶失措。传讯中,班婕妤从容地回答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有知,它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假使鬼神无知,向它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因此,我是不会那样做的。”
成帝闻听,甚感言之成理,遂命班婕妤退处后宫。班婕妤靠着她的如簧之舌,使一场凭空飞来的横祸,化险为夷。在她巧妙的回答里,她首先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有没有向鬼神诅咒,而是把成帝一方的注意力引向另一个有利于她自己的话题——“鬼神天命”。
如果鬼神有知,它们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
如果鬼神无知,向它们诅咒没有什么用处;
或者鬼神有知,或者鬼神无知;
总之,或者不会接受诅咒,或者诅咒无用。
通过这个二难推理说明,无论鬼神为哪种情况,诅咒成帝都对自己没有好处,从而雄辩地证明自己没有向神明诅咒过,非常有利地向成帝澄清了是非。
四、复杂破坏的二难推理
复杂破坏式的特点是:选言前提的两个选言肢分别否定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后件,结论的两个选言肢分别否定两个假定前提的不同前件。
隋文帝杨坚不相信墓地风水之类的鬼话,他用自己家庭的具体事实来证明风水不可信。他是这样论证的:“我家墓地,若云不吉,我不当贵为天子;若云吉,我弟不当战死。”整理成逻辑推理形式则是:
如果说我家墓地不吉利,那么,我就不会当皇帝;
如果说我家墓地吉利,那么我弟弟就不会死在战场上;
现在我当了皇帝,而我的弟弟却死在战场上,可见,我家的墓地谈不上吉利,也谈不上不吉利。
“二难术”是极有力量的辩论工具,善用的人可以使对方逃不出他的结论而陷入两难境地,无论古今中外,雄辩大师们都极善于使用“二难术”,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用“二难术”令对方进退维谷的生动例子。
◎设置两难左右夹击
在论辩中设置两难,其推理要严密,不能给对方任何缝隙,否则,不但无法驳倒对方,自己反倒会一败涂地。这就要求在一开始即堵死对方回答问题的几个可能路口,使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按照你的意愿掉进“陷阱”而无路可逃。
古时有个国王,自吹听遍了世上所有的故事。有一天,他向全国发了一道诏示:谁能讲一个国王没有听过的故事,国王就把独生女儿嫁给他,并赐给他很多钱。消息一传出,天天都有人跑来给国王讲故事,但国王总是摇摇头说:“唉,早听过了。”讲故事的人无可奈何。
一天,一个农夫来到国王跟前说:“我讲一个绝妙的故事,我敢保证,您一定没听过。”
国王看着这个穷农夫,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只听农夫不慌不忙地讲道:“很久很久以前,您的祖父欠了我祖父一大笔钱,到了您父亲手上,这钱连本带利就欠得更多了。到了您手上,您不但欠我比您父亲更多的钱,还欠我一个女人。”农夫讲完,脸上堆着笑问道:“陛下,这个故事你听过没有呢?”
国王脸色骤变,懊悔不迭。但他的许诺早已家喻户晓,为了维护国王的威信,他只好把独生女儿嫁给了农夫,并赐给农夫很多钱。
◎针对两难的反击战术
双刃术是针对诡辩者错误的二难推理,驳论者不是直接以正确的推理来回击对方的错误推论,而是另外再去构造一个同样错误、同样不合理的与该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然后以包括对方的推论在内的两个“二难推理”为理由来反驳对方。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它双刃术。
乔治在卡其乐公司当职员,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爱说公道话。他的朋友劝他:“你何必如此?批评了老板,老板恨你;批评了雇员,雇员恨你。你无论批评老板,还是批评雇员,总会有人恨你。”
乔治莞尔一笑说:“恰恰相反。我如果批评老板,雇员喜欢;如果批评雇员,老板喜欢。我或者批评老板,或者批评雇员,总是有人喜欢,我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这种方法是辩论的一种有效武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它甚至可以使你在“山穷水尽”之时绝处逢生、出奇制胜。
“双刃术”的运用,与“二难术”相比较,方法略为简单些。因为它无需像“二难术”那样要选取“关节点”,可直接利用对方假言前提的条件(前件),导出与之相反的结果(后件),继而推出与之相反的结论。这种反驳针锋相对,显得更为有力。例如:有些不爱学习的人曾这样为自己的惰性开脱:如果一个人是“天才”,那么就用不着努力(因为他不努力也比别人聪明);如果一个人不是“天才”,那么也用不着努力(因为努力也没用)。一个人或是“天才”,或不是“天才”,总之,都用不着努力。这里边就包含一个错误的“二难推理”,其错误在于支持前提的理由站不住脚,假言前提不能成立。
91指桑骂槐,曲径通幽
有的时候一些话很难说出口,这时可以适当变化一下说话的方法。指桑骂槐是一种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方法。它不仅仅被用在对别人的辱骂上,它还可以用在一些很难表述的观点上。
◎指桑骂槐的作用
苏东坡到莫干山游玩了一天,又累又渴,远远看到了一个小寺庙,非常高兴地跑过去要杯水喝,休息一下。
庙里的老和尚看到穿着很普通的苏东坡,势利地不太搭理,苏东坡见此情形,只好报上姓名,老和尚一听,原来是有名的苏大学士,就完全变了一个样,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待苏东坡欲离去之时,和尚堆起了一脸的谄笑,要求题字留念。
苏东坡拿起笔来写了幅字:“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火尽炉寒,备把意马牢拴。”和尚得到了大学士的手墨,十分兴奋,立即挂到大堂之上,并且不时得意洋洋地对着过往香客炫耀一番。
有一天,香客里来了个文人,对着挂在大堂中央的这幅字捧腹大笑。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正觉得莫名其妙的老和尚说:“日落香残是个‘禾’字,凡字去了一点就是‘几’字,合起来就是个秃字。炉去火是为‘户’,再加上马就是‘驴’,所以他是在骂你是秃驴哪!哈!哈!”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南宋奸臣张俊,贪财好色,做尽坏事,但由于他有权有势,谁也不敢惹他。一次宋高宗请大臣们喝酒,叫一班艺人来说笑取乐。其中一个艺人走上场来,说他能透过铁钱的方孔,看出每个人是天上哪个星宿的化身。于是大家争先恐后让他看,他一一说出这些人是什么星宿。轮到张俊了,艺人故意看了又看,然后装出很认真的样子说:“真的看不出是什么星宿,只看见张老爷坐在钱眼里。”众人开始还不明白,后来忽然顿悟了艺人的用意,哄堂大笑起来。
这艺人说张俊的那句话就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张俊坐在钱眼里,实际上骂张俊贪财才是艺人真正的意思。
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提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话,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商人自讨没趣。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辱骂别人,听话人当然很容易听出来,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去。
有一个科技公司对内部员工颁布了一项新规定:“凡本公司员工上班时间必须穿着制服,仪表力求整洁。不得使用不当语言互相指责……”
有位主管交待属下一个文案,可是属下根本就不用心处理,主管发现呈上来的文案错误百出,于是就在旁边批注:说明如何做才妥当。没想到文案再度呈上来的时候,还是错误百出。那个属下还洋洋得意地在第一次主管的批示旁边画了一只“蝉”,表示“知了”。
这个主管气极了,想要破口大骂,但是碍于新规定,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不管怎么说,这位聪明的主管还是骂了人。你猜!他是怎么骂的?这位主管骂得幽默!他在属下画的那只“蝉”的尾巴后面,画了一团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他是说:“知了!知了个屁!”
发脾气要有技巧,必须要发得幽默,处理得当,才能“化气”,不会造成后遗症。
指桑骂槐(或谓春秋笔法),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要运用各种谋略,“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指桑骂槐的好处,在于不直接针对具体对象,然而通过故事的情境性,又能转换出受众对强调之物的感受性——所谓说的是那里的闲话,指的其实是这里的事情。
我们要特别注意,指桑骂槐术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只是在某些特殊的、偶然的场合,比如为了对付敌人才可加以使用,如果滥用此术去攻击同志和朋友,这只能导致众叛亲离的恶劣后果。
◎指桑骂槐几种方法的运用
一般地说,在论辩过程中,论题应该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我们又不能直接表达我们的意见、观点,只能采取指东说西或者指桑骂槐的办法。
一、转移“骂”的对象
通过骂其他的事物而达到骂论敌的目的,如何选择一个能与论敌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加以谴责是关键所在。不少农民不是雄辩大师,却是运用这种方法的高手。
从前,有一个地主闲着没事,常出些难题刁难人,来显示自己的本领。一天他戴着眼镜,身穿长衫,手撑凉伞,出外游山玩水,被一个正在耕地的农民看见了。农民对着牛狠狠地骂道:“瘟牛,东晃西荡不走正道,眼瞎啦!”说着就是一鞭子。
地主听后越想越不对味,这不明明是在骂我吗?他站在地头不走了,想等农民耕回来时狠狠地骂他一顿。
农民赶着耕牛过来了,快到地头时,农民突然松了手上的犁,然后一手拉牢牛绳,一手抓起泥巴,使劲往牛屁股眼里塞。
地主正瞪圆双眼准备发作,一看农民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忍不住笑了。他问农民:“喂,你这是干啥?”
农民高声回答说:“我算计它等会要放臭屁,先把它糊住!”
在这里,这位农民巧妙利用与地主某些行为有相似性的“牛”为骂的对象,表面是在骂牛,实质上是骂地主,使得对方有口难言,哭笑不得。
二、通过别人代转来骂人
某公司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不很高雅,甚至对主管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主管对一个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说:“年轻人最近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
那个女职员答应了,结果主管也意想不到,那几个兼职的女职员有所改善,而那个负责转告的女职员最为小心翼翼。原因何在?恐怕是“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个女职员觉得自己也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