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1709000000026

第26章 冬藏(1)

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协助肺气的升降,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的生理病变表现为肾不纳气。“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的听觉赖于肾气的充养。肾主骨髓,通于脑,“肾精生髓,其充在骨”,髓居骨中,肾精充盈,才能充养骨髓;“齿为骨之余”,齿骨同源,牙齿也赖于肾精充养;“发为血之余”,毛发的润泽需得到肾精的濡养。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坚固有力。肾虚,则不利骨骼发育。

人的脑细胞完全兴奋只能维持4~5小时,中午有一次睡眠节律,此时身体若得到短时间的修整,可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达到有效的高度,有利于将午饭中的营养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有效成分,即中医所讲的气血。人体气血充足,午后的工作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冬季午睡时间,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即可。

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得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冬季房事调摄,重在保持肾精的闭藏,这对冬季养生保健,促进健康长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冬三月“养藏之道”的重要内容就是保养肾精,做到房事有节制,以保持体内精气充足,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健康都大有益处。“三九、四九,关门缩手。”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关在室内,动得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也是对意志的考验。坚持冬练,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造血机能也可得到良性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抗病能力。冬练不但可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可提高对锻炼的兴趣,使冬练也成为一种“愉快体育”。

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人到老年后,大脑会逐渐退化萎缩,脑细胞数目减少,出现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的现象,如注意力降低、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定向力减弱等。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促进大脑新陈代谢,减轻大脑疲劳。另外,运动中有规律的协调动作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得到锻炼,使之反应敏捷、准确,同时又可使由于抽象思维而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得到良好的休息,从而使大脑功能得到改善。

立冬

◎ 节令特点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22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但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是说这一节气中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 养生要领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肾主水,《内经》有“肾者水脏,主津液”,指肾主人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促使津液的生成和排泄。津液代谢通过脾胃运化生成水谷之精,以输布滋养全身;代谢后的水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

《内经》中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明确指出,人若不知冬季养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频泄,那么身体必然日趋虚弱。虚则寒邪乘虚而入,并伏藏于体内。伏邪积郁日久,等来年春阳上升,必发为温病。《寿世保元》也说:“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唐代名医孙思邈则认为“当今少百岁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节欲养精”。因此,从立冬开始,房事就要稍加节制,以畜养阳气。

◎ 节令衣着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进入冬季之后,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而冬装的保暖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首先,衣料的导热性非常重要。衣料的导热性越低,则保暖性越高。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导热性最低,所以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因而它们的保暖御寒作用也就较低。其次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还与衣料的表面状态有关。各种表面粗糙和起毛的麦尔登呢、制服呢、大众呢等厚呢大衣是良好的冬令外衣。因为表面光滑的吸收热量少,表面粗糙的吸收热量多。外套衣料的颜色也很重要。因为衣料的颜色与吸收日光辐射热量有密切关系。各种颜色吸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黑、紫、红、橙、绿、灰、蓝、黄、白。黑色衣料吸收的热量为太阳辐射热量的88%,绿色为57%,白色为20%。因此,冬令外衣选深色其保暖效果更佳。冬季穿衣应多层次。层次多,衣服与体表之间的空气层也就多,其保暖效果也就好。内衣应选择具有较好吸湿性和透气性的衣料,如各种纯棉毛衫裤,棉和棉粘的绒衫裤等。中层和次外层的衣料可选择羊毛、腈纶和混纺织物,因为它们含空气量要多。最外层的衣料,各种厚呢衣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几种材料导热性最小。

衣料内的空气几乎是静止的,而静止的空气中导热性最低,其保暖性也最好。因此,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 起居须知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立冬后,我国北方室内开始安置炉火或供应暖气了。漫长的冬季,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气候本来就十分干燥,使用取暖器使环境中相对湿度大大下降,空气更为干燥,往往会出现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象。科学研究证明,人生活在相对湿度40%~60%、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干燥会使鼻咽、气管、支气管黏膜脱水,使其弹性降低,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当吸入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时不能像正常时那样很快清除出去,容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居室中要勤开窗通风。不通风的情况下,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人的正常需要量,引起人的头痛、脉搏缓慢、血压增高。通风可使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换室内污浊空气,减少病菌的滋生。因此,勤开窗很重要。

立冬时节睡觉前,先用温水泡洗双脚,然后用力揉擦足心,除了能祛污垢、御寒保暖外,还有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病症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进行日光浴须注意保护头和眼睛,以免由于过度曝晒引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也不宜在空腹、饱腹和疲劳时进行日光浴,以免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另外,较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和神经兴奋症患者,对阳光有过敏反应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月经期、分娩后一个月内的妇女,进行日光浴时也须注意不可过度曝晒,以免发生意外。另外,立冬时节进行日光浴,应特别注意不可过度曝晒,以免紫外线辐射过度引起人体皮肤衰老,甚至患上皮肤癌。

◎ 节令养生食谱

立冬时节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十全文补汤

制作原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肉桂各5克,川芎、甘草各3克,大枣12枚,生姜20克,墨鱼、肥母鸡、老鸭、净肚、肘子各250克,排骨500克,冬笋、蘑菇、花生、葱各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装纱布袋内,扎口,鸭、鸡肉及猪肚洗净,排骨剁开。姜、笋、菇洗净,与以上诸料同放锅中,加水,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煨炖,加黄酒、花椒、盐调味。待肉熟烂后捞出,切成丝条,再放入汤内,去药袋,煮开后,调入味精,食肉饮汤。每次一小碗,早晚服用。全部服完后,隔五日再服。

适宜人群:适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如体虚贫血、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头晕目眩者。无病食用,能健身防病。

此汤有补阴阳气血、调五脏六腑的功效。

花生煲猪蹄

制作原料:猪蹄500克,花生米适量,盐、南腐乳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猪蹄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入猪蹄,加入南腐乳,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两小时左右,待猪蹄软熟。

禁忌:腹泻者少食。

适宜人群:适用于肾阴虚不足之腰膝酸软,津液不足之皮肤干燥,气血不足之产后少乳及痈疽、疮毒者。

此道菜肴有滋补阴液、补益气血的功用。

归参炖乌鸡

制作原料:党参30~50克,当归20克,乌鸡1只,生姜、葱、盐、料酒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乌鸡与当归、党参及适量调味品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1~2小时,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不足之遗精、带下、白浊,血虚之月经不调,脾肺气虚之消瘦及气阴两伤者。

党参补益脾肺、补血生津。乌鸡为传统的滋补佳品,以其骨乌而得名。其味甘,归心、肝、肺、脾、肾经。乌鸡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钙、磷、铁、镁及尼克酸、泛酸等。加入当归有补血活血的作用。故本炖品最适于冬季食用,尤其适合大病后、产后、手术后或素体虚弱之人。

白芨炖燕窝

制作原料:燕窝10克,白芨1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燕窝用温水浸泡半日,去除杂质放入炖盅内,加水,加入冰糖,炖2~3小时即可食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虚自汗、尿多、胃气虚之反胃、干呕,肺阴虚之盗汗、咳嗽、咯血及其他虚损者。

白芨滋养肺阴、补肺止血,燕窝可补肺养阴,用于补养和治疗阴肺虚的咳嗽、盗汗、咯血等症。又可养胃止呕,治疗胃气虚所致的干呕、反胃。还可补气止汗,治疗气虚自汗、尿多等症。燕窝是一种珍贵的补品,配以白芨更增强了其滋肺止咳之功。肺阴虚之人冬季易复发咳喘、咯血,常食本炖品效果非常好。

◎ 滋补原则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肾为“脏腑阴阳之本”,肾与膀胱气化相通,互为表里。肾在五脏之中,主藏精气而不泻,与六腑相较,其性属阴。肾中阴阳对整个津液代谢过程中的相关器官有调节作用。肾位于腰的左右两侧。中医认为肾属脏,肾脏为“生命之源”,“先天之本”。肾藏精,肾对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中医的“封藏之本”,说明了肾精的气化功能,能协调体内津液的输泄及代谢平衡。精足则血旺,精与血是相互生化的。“发为血之余”,毛发的生脱与肾气的盛衰紧密相关,藏精功能失常表现为肾虚。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 节令养生小贴士

入冬养生在于藏

冬天,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开始降低,顺应这种变化,养生活动应当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精神调养?神藏于内

“激动”、“生气”、“紧张”等都是人的情绪表现,一个人如果情绪波动频繁,其身体状况会很容易受到影响。神藏于内,指的是重视和保持情绪的安宁,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态。

神藏于内并不意味着应当懒散嗜睡、昏昏沉沉,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对于冬季昏沉倦怠的消极现象,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延长光照时间,太阳光带来的温暖和明亮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办法。

起居保健?享受阳光

冬天要早睡、晚起,尤其对于老人而言,每天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

要做到“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穿得“暖”,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保持在32℃~33℃。?双脚要温,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部温度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和腰腿痛等病症。定时开窗换气。新鲜的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要蒙头睡觉。蒙头睡觉容易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容易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 节令中药养生

别让冬令进补“失效”

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但是确实有些人服用膏方无效、没有感觉甚至体感不适。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