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1709200000021

第21章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1)

人才不是成本,是资源

【德鲁克如是说】

管理人员经常说:“我们最大的资产是人员。”他们喜欢反复说:一个组织同另一个组织的唯一真正区别就在于人员的成绩不同,至于其他的资源都是相同的。而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完全知道。但在所有各种资源中,对人力资源利用得最少;任何一个组织都很少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并发挥其作用。

但是,虽然管理人员宣称人员是他们的主要资源,但是对人员进行管理的传统方法并没有把人员作为一种资源来重视,而是看做问题、程序和成本。

——德鲁克《巨变时代的管理》

【活学活用】

德鲁克认为“人力不是成本,而是资源”,也许有很多企业明白这个道理,但在现实应用中,却没有这样做,他们无形中把资源当成了付出。因为,雇用人员开始要先做出一定付出,首先就是一种成本。所以,他们认为成本需要控制和节省,所以,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就优化人员聘用考核流程,降低企业人事成本。其中隐约暗藏的前提是,员工获取越多,企业所得就越少。结果,有很多企业就降低人员工资,或者减少员工的福利待遇。结果很容易引起劳资双方的对立,让企业陷入费力伤神的人事纠纷之中。

即便不会陷入纠纷之中,因为员工不断抱怨,不愿付出更多的智慧和体力,这样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而如果把员工看成资源,那么,资源就能带来收益。就像好的东西都是需要高价买回来的一样。同样,只有投入足额资本才能获取优质的人力资源。但物质东西可以直接交易获利,人力资源则需要持续地投入,当然,也会持续不断地开发利用,为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不再是如何降低前期投入,而应该更关注怎样提升后期产出。所以,企业只有把人力看成一种资源,付给人力应有的报酬,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才也才能得到发挥,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金佰利公司因为宝洁公司的进入,导致金佰利在韩国的市场份额一度从近60%(最高峰时是80%)下滑到19%。就在这危急时刻,文国现出任金佰利CEO,着手进行企业变革。

他对整个企业进行了创新,他放弃了金佰利所有的旧产品、品牌、机器设备和工艺,但只有人没有放弃,他没有解雇员工,让他们依然在公司照常工作。而当时因为经济困难,有很多公司都在不断地解雇员工。文国现不但没有这样做,还按照德鲁克的方式建立起了透明和诚实的文化,保证员工和员工之间、公司和客户及零售商之间互相信任,并且共同分享全部信息。他说:“我告诉员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透明化,我们就能够成为行业企业的典范,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正是依靠对人的坚持,文国现成功了。他不仅东山再起,还把宝洁逼出了韩国市场。

贵人鸟也是视人才为一种资源,重视人才培养的公司。

贵人鸟公司为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为员工上“五险一金”,让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保障。

贵人鸟人力资源中心总监徐旭珊曾说,每位员工都参保,公司经营成本肯定急剧增加,但现在“四二一”、“四二二”家庭模式越来越普遍,务工人员的社会生存压力和生活负担越来越大。为保护员工利益,当他们出现生病、生育、受伤、年老或无经济来源时,还可以由国家和企业提供生活保障,所以,我们仍积极倡导和要求员工办理相关的保险基金。

另外,为了保证员工有终生就业的能力,贵人鸟还为所有基层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和企业一起成长。公司董事长林天福曾向所有员工说:“我不能保证你能终生在贵人鸟工作,但我能保证你们拥有终生学习和就业的能力。”

公司培训实施“五训工程”,即员工岗前培训、军训、专业培训、在职培训、选拔培训,这些都使员工逐步接受生产、营销、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并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状况、年龄、性格、特长等,公司按照专业技术、管理等多条渠道,为他们量身设计职业发展目标。

在贵人鸟的人力资源中心,有关于每名员工的“自我评价”、“现实审查”、“目标设定”和“行动规划”及效果评估等内容,每名员工的特长和基本情况都能一览无遗。

贵人鸟不断地通过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使员工不断提高能力,转型成为新一代优秀的产业工人。让员工看到只要肯干,就一定有发展机会。目前已经有近千名员工在公司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受益。

为了员工的健康着想,企业还专门聘请健身教练,帮助员工建立锻炼的好习惯。并且,公司严格规定加班,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员工加班。一位姓曾的女孩面带喜色说:“现在有了空调健身房,也有了锻炼的时间,我们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更高了,平常工作精神更好了,劲头也更足了。”

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贵人鸟都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晚会节目由各部门、车间自编自导自演,员工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感受快乐的气息。

正是这样人性化的管理,贵人鸟在行业稳步上升,发展潜力巨大。的确,有这样好的制度,员工还能不积极工作吗。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越来越成为重要、甚至稀缺的资源,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用自己优秀的制度和人文关怀留住员工,也让员工找到家的温暖。

礼贤下士,找到需要的人才

【德鲁克如是说】

在管理者做出的所有决策中,人事决策最为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组织的绩效状况。因此,应当尽量做好这些决策。

——德鲁克《管理的前沿》

【活学活用】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才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是否拥有足够的人才是决定企业是否长盛不衰的重要标准。那些拥有充足可用之才的企业,往往能呈现出跳跃式的大发展。所以,企业的人事决策至关重要,寻找能为企业发展带去动力的人才,成了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职责。

亨利·福特也是一个非常爱才之人,为了抓住一个人才,不惜大费周章。 有一次,福特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出动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去修理,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修好,福特公司只得另请高明。几经寻找,他们找到了坦因曼思,他原来是德国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被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中并雇用。

他到了现场后,在马达旁听了听,然后要了把梯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上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把多余的线圈去掉,马达立刻恢复了正常。

亨利·福特非常欣赏坦因曼思的才华,就邀请他来福特公司工作,但坦因曼思却说:“我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事情。”

福特马上就说:“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下来,你就可以来我这里工作了。”

后来,福特真的把这个公司买了下来,坦因曼思也因此成为福特公司的职员了。为了一个人才,福特竟然敢买下一个公司,由此可见,人才是多么重要。

在蔡元培时期,北大可谓群贤毕至,集中了当时中国知识界一流的专家学者两三百人之多,之所以能够汇聚这么多精英人才,和蔡元培先生爱才惜才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是分不开的。

蔡元培在北大主政初期,北京医专的校长汤尔和向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在此之前,蔡元培就对陈独秀有所耳闻,并且还看过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以决定聘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正好此时陈独秀就住在前门外的中西旅馆,蔡元培就亲自去拜访,陈独秀向来有晚睡晚起的习惯。那次,蔡元培去得早了,陈独秀还没起来,茶房想要叫醒他,蔡元培连忙阻止,搬个凳子就坐在门口等候。陈独秀醒来后深为感动,但他对担任北大工作还有些顾虑,担心这样会影响办《新青年》,蔡元培一听,连忙说:“你可以把《新青年》带到北大去办啊!”陈独秀听后,立刻决定去北大工作。

胡适当时正在美国纽约,蔡元培非常欣赏胡适的才华,就决定请他来北大任教。他知道陈独秀和胡适关系不错,就请陈独秀约请胡适。当年的胡适只有27岁,还没有太大名气,但蔡元培如此看中他,让他很感动,收到信后不久就从纽约回到北京。回到北京后,蔡元培亲自在六味斋为他设宴接风。后来,胡适成了北大一名年轻教授,之后又被推选为教务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也是被蔡元培请到北大的,蔡元培见到梁漱溟后,表示请他到北大任教,梁漱溟没有表态。不久,蔡元培又约请梁漱溟,再次正式提出请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梁漱溟有些顾虑,说:“不管是西欧或日本,讲印度哲学并不包括佛学,一般都是讲六派哲学。而我对六派哲学又没有太深的造诣,所以,怕不能胜任。”蔡元培听后安慰他说:“你就大胆来吧,你爱好哲学,我也爱好哲学,还有很多爱好哲学的朋友,都聚在一起,我们彼此磋商,共同研究,这么好的聚会机会,你可不能不来呀。”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梁漱溟,于是,他当下答应了下来,当年,梁漱溟才24岁。

正是蔡元培先生能够礼贤下士,广纳奇才,才使北大人才济济,如夜空中的群星相互辉映,北大也因此越发放射出思想的光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

芸芸众生中,发现一个真正的人才的确很不容易,需要我们管理者细心观察、寻找。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一定慎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公正、客观。不能以一己之喜好用人,要找到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即便这个人才有几分傲气,有几分冷淡,也不用太多介意。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我们也应该重视人才,让更多的人才为自己献言献策,找到实现企业更好发展的道路。

让比你更强的人为你工作

【德鲁克如是说】

一位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的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下属的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学活用】

管理者这个职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更多的人才,并驾驭好这些人才为我所用。手下有多少杰出的人才,是衡量一个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