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就是行动和事迹,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
让我们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这一小节:“不但是身体的面容,简洁明了,他的眼睛就会告诉你他正在想什么。姿态和姿势,俗语说得好,言为心声。语言是反映一个人心灵的镜子。随和的态度,谦逊的语言,适时地使用一下人们认为亲密而又不失分寸的礼貌用语,会缩短你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让你更具有亲和力。在你刚刚上任不久,你应着重树立这种语言形象。
2.使你的首次演说成功。
这需要充分做好演说稿的准备。首先,你应写好讲稿,讲稿的好坏是你演说成功的关键;其次,你要做到服饰得体。你的服装应当舒适,与场合相称。第三,演讲时要情绪饱满。热情是有感染力的,听众会与满腔热情的演讲者发生共鸣。因此,你应努力使你的演说充满活力。最后,还应善于把握现场气氛。现场的情况可能会与你事先设想的场景不同,这时就应随机应变,充分发挥你的智慧,调动现场听众的热情。
体态语的运用原则
1.自然是对体态语的首要要求。
有的人说话时,动作生硬、刻板木讷;有的则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做作,像在“背台词”。这都会使人觉得不真实也缺乏诚意。
孙中山曾这样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即使“有时词拙”,也“不可故作惊人模样”,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赖。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乖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2.体态动作简单精练。如果瞳孔扩大,还会使人感觉你心不在焉。不要搞得烦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会使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多余的体态语必须去掉。
3.运用要适度得体。
所谓适度,就是要求动作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动作必须与说话内容、情绪、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甚至手口不一。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使记者们大伤脑筋。于是,这一说话与动作的不协调成了逸闻。
4.要生动有活力。
生动是对体态语的细节要求,使它在运用中富有活力,能够感人。只有生动的体态语,才能艺术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从而产生感染力和征服力。事实上,体态语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看”这个动作就有三百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正视、斜视、注视、凝视、仰视、轻视、鄙视等,每一种都代表不同感情,而之间的区别就在眉眼的细节上。因此灵活运用体态语技巧,充分展示其表情达意的活力,才能取得优美、生动的表达效果。
如何运用面部表情
面部语言是指人们通过面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身体语言的一种,它是凭借眼、眉、嘴,以及颜面肌肉的变化等体现出来的,内容极为丰富。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组织是由24双肌筋交错构成的,其中有6双通过舒展来表示愉快的感情,有18双则用来表示不愉快的感情。这种面部肌肉组织所产生的感情表现,不受国界、地区、人种的限制,是对于任何社会的人都通行的交际手段。
因此,面部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就成为心灵的屏幕,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这对于提高口语表达效果是很重要的。正如蔡特金的回忆所说,列宁讲话时“不但每一个字都是从他心里发出来的,而且面部的表情更加强了那种感觉”,而已故美国记者根宝更是在他写的《回忆罗斯福》一书中说:“在短短20分钟之内,他的面部表情有:稀奇、好奇、伪装的吃惊、真情的关切、担心、同情、坚定、嬉笑、庄严,都有超绝的魅力,但他可不曾说过一个字。”
雨果说过:“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心理学家苏赞也说:“眼睛能够暴露一个人心中最大的秘密。不管他在说什么,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中的千变万化,眼睛大睁,那就表明他听到了什么令他高兴的事,抑或你说的话使他感觉良好,如果瞳孔缩小,那就表明情况正好相反,即他听到了什么他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他的眼睛眯缝起来,那就表明你大概是告诉了他什么他不相信的话,于是他感到他有理由不相信你或不相信你说的话。”
在说话过程中,眼睛能够把人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品德学识、性格修养和审美观念等都展现给听众。因此,凡是有经验的领导者,总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运用眼神与有声语言相协调,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去调节交际现场的气氛。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做公开演说和电视讲话时,从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地讲话,因为他对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极为重视。今天,我们的不少领导者在和人交流时,不仅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领导,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谈话时两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着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前苏联作家费定在《初欢》中写道:“眼睛会发光,会发火花,会变得像雾一样暗淡,会变成模糊的乳状,会展开无底的深渊,会像火花和枪弹一样投射,会质问,会拒绝,会取予,会表示恋恋之意……”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眼神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交流不同的思想感情。
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可以采用环顾或虚视的眼神。环顾就是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环顾全面。它可以同所有听者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者都感觉你看到了他,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说话的兴致。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视线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当然环顾要自然适度,速度应适当放慢,不能说话时眼睛老是频繁乱转,那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全部可以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自由的心灵。”,目空一切。而所谓虚视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么地方,什么听众,实际上什么也没看,其范围一般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可用以调整消除飘忽感或呆板感,还可以消除说话人的紧张心理,帮助说话人集中精神思考讲话的内容。
新上任领导讲话时要注意观察听众的眼神,以便了解听众的心态从而随机调节讲话策略。
听者的眼神黯淡无光,表明其内心有忧伤,说话时就不要神采飞扬;听者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对自己或自己的表现产生兴趣,说话时就应趁热打铁;听者眼神游移躲闪,表明其慌乱心虚,说话时就应穷追猛击;听者眼神沉静坚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说话时应谦虚谨慎。
当别人用压倒性的目光盯视你时,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额眼眉的上方找一个地方,然后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那个地方。这样,谁也没办法用目光的逼视将你压倒,最后那个人除了将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别无选择。
当然在您愤怒时也不妨以目光表示出来。据说19世纪埃及有名法官叫达乌德,双目犀利,眼光敏锐,在审案时,端坐在瓮中,上面仅露出自己的头,用自己的威严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阴森可怖、寒气逼人,因此,犯人多会招供。这当然也许仅仅是传奇式的传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倒有一张怒容满面、目光炯炯的照片,据说这是加拿大摄影家卡希的杰作,当时老丘刚步入镜头之内,卡希猛然向前,一把夺下了他的烟斗,首相毫无思想准备,一时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一手叉腰,气势咄咄逼人。后来,这张照片就成为二战时英伦三岛“永不投降”的精神象征,不能不说这是管理者态势语言成功运用的一个有力证明。
总之,眼睛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