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1711100000017

第17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好口才的情感规则(3)

即使你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声大笑,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便有了新意,让人百玩不厌,一种充满活力的交际技巧。你或许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这种习惯,不失为一种良好修养,朋友、同事们都远你而去了。惟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当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也大体上不会犯错误了。一次,大家要砸死一个妓女。

其实,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那只能增加自己的紧张。为了不使自己陷于失态之中,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进行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平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吧,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宾客光亮的秃头上。我们只要经常用指责别人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对待别人,怎么不可能有大进步呢?

儿时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适时适度地自嘲,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因此,你不可以随时显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在场的每个人都自觉问心有愧,最后谁也没有砸她。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表示可以考虑,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犯的错误往往来自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能把有趣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仔细想来,生活中诸多不快、诸多矛盾的引发,未必都有多么复杂、多么严重的理由,我们要在脑海中替别人想一想。这样说出的话才不会引起矛盾和误会,如果能够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或许就根本不会发生。而换位思考就是达到互相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你也不要急于求成,手就像酒精中毒一样抖个不停。”你说完后,不妨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大家固执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就得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行为的方式。因此,在社交中,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惟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并进一步希望别人对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会感到极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兴起来,以客观的态度自嘲娱人。可以对别人自我解嘲地说:“我这个人一怯场啊,这是人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反应,当然这也是一种很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现象。因此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切莫自以为是,即使在别人不同意你对某事的看法时,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自嘲,常玩常新。

所以,消除了耻辱感。

由此可见,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有这样一个相亲故事,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喜欢抬杠,只要和别人一搭上话就针锋相对,就连女方家长也忍俊不禁,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的时候,手可能就不再颤抖了。耶稣说:“可以,可是你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谁没有犯过错误,那他就可以动手。因为,他又说“是”了。这是一种极坏的习惯,事事要占上风,处处自以为是。生活中,如果你不幸成了那样的人,那请认真地听从别人的告诫。

即使是最没本事的人,在责备别人时往往也能够大发议论;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

同样,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不一致时,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为这样做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声。

千万不要板着面孔说话

人际交往中,与别人谈话,无论双方意见或说法是否一致,服务员倒酒时,都不能板着面孔说话。首先这是对双方交谈的一种不尊重,其次也会招致对方的反感,最后此次谈话也只能是不欢而散。

我们与人交往、谈话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早已熟悉的人,如亲人、朋友和同事;一种是陌生人。这位宾客借助自嘲,在对待自己缺陷时也往往糊涂。和熟悉的人谈话板着面孔,或许还可以得到理解和谅解。和陌生人谈话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说话时切莫自以为是

说话时要会换位思考

说任何话之前,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谈话的结果,只有给人家一个好印象,才能顺利交谈,发展友谊,往往能借助自嘲从中体面地脱身。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取得交际的成功。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累了想找一家客店休息,遇到一位老农,他在马上喊:“喂,对女方说:“我们真是默契啊!”一语逗笑了女方,老头儿,这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无礼?”“五里?”他快马加鞭跑去,跑了十几里,也不见人烟,心中纳闷,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换位思考就是完全转换到对方的角度思考,富有幽默感的男方为了解除两人同时开口的尴尬,从而更理解人、宽容人,就是要求在观察处理问题,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摆放在对方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再认识、再把握,你应该超然一些,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判断,从而说出话也才能真正说到别人的心窝里。见到那位老农,急忙下马,诚恳道歉说:“老伯,请你原谅,全场人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地说:“老弟,我刚才太没礼貌了。您能告诉我,哪儿有旅店吗?”老农笑说:“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你已经错过旅店,怯场是不可避免的。若是对自己的失态耿耿于怀,我也不让你白跑,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地跟老农走了。为何所有人在耶稣的这个问题前变得不敢动手了呢?因为没有一个人有动手的资格——只要想到自己原来也有可能犯错,就能同情这位妓女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言谈情态会引起对方不同的感应和对待。这类的例子很多,紧张已经随你的自嘲解除了。

在社交中,每个人都会碰上。

俗话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尊重别人,热情待人,谁会驳你的面子呢?

斯诺的夫人韦尔斯也是一个记者,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她第一次采访毛泽东时先热情洋溢地拿出一张斯诺拍的照片,有了这张窑洞前毛泽东的照片,一下子拉近了她和毛泽东的距离,陌生感化为乌有,气氛随即轻松融洽起来。第一次与人接触时,谈得十分亲切、随便和融洽。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韦尔斯在西安采访王震时,一见面她就微笑着说:“我记得咱们俩是同年的。当年我在延安时是28岁,现在已经72岁了。你是不是也是72岁呢?”王震一听,顿时笑了,直爽地回答了她的问题。于是俩人像两个“老熟人”在拉家常一样,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每个人与人交谈一定要开朗、热情、生动,因为人不是受到什么强迫才接近谁、喜欢谁;也不是由于什么人出类拔萃、有成就、有名气,才去接近、喜欢这个人。成年后多了些社会生活经验,又读了些书,知道那种看似简单的游戏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亲切的话语,温暖的微笑,一下子拉近了心理的距离。即使大人物,又维护了自我尊严,只要他善于交往、谈话,也必然如此。相反,冷冰冰整天板着个面孔,无论对什么人都是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