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1712700000039

第39章 做个称职的领导——精于管理不瞎折腾(2)

由此我们会想到中国历史上智慧与忠诚的化身——诸葛亮。“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共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江东去,星移斗转,诸葛孔明火烧新野、鏖战赤壁、三气周瑜、智取西川、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故事至今仍是脍炙人口。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骚人墨客,无不为其雄才大略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所折服。然而,冷静地沉思一下,孔明的“事必躬亲”确有可鉴,亦有可诫。

蜀国前中期,刘备的属下可谓人才云集。然而,孔明先生又是怎样使用他们的呢?就拿魏延来说,自率部投诚,数战有功,刘备称汉中王迁都成都时,破格提拔他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的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的效果很好。刘备死后,孔明大举北伐时,本应授权在前线与曹操多年作战,既有经验,又有计谋的魏延,可孔明总是对其存有戒心,非但不授权,对魏延提出的出奇兵攻长安的建议也不予采纳,连先锋也不让其做。却“违众拔谡”,让善于夸夸其谈,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当了先锋。结果一出祁山,便因马谡无能失街亭而败北。

再说李严,在刘备眼中是仅次于孔明的人物。刘备临终时,“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督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目的很清楚,刘备是让诸葛亮在成都辅刘禅主政务,让李严屯永安拒吴并主军务。孔明秉政,本应充分发挥好李严等人的作用,然而仍是“事无巨细”,惹得李严不高兴,两人矛盾日益加深。后孔明以第五次北伐为借口,削了李严的兵权,调汉中负责后勤工作。因运粮事件,孔明抓住了李严的把柄,“乃废严为民,徙梓潼郡。”废了李严,孔明就亲自抓起了运粮事宜,耗费了无数精力。

五丈原对峙,旷日持久,士兵中有些松懈,确需整顿军纪,本应授权众将管理部属,可孔明却是罚二十以上,皆亲自处理,忙得没日没夜。司马懿闻后断言:“亮将死矣。”果如其言,不久,孔明就累死在阵前。

孔明先生“事必躬亲”,不仅累垮了自己,而且还间接导致了蜀国的覆灭。

领导重视某项工作,也不必凡事都事必躬亲,关键是要做好统一的工作,搞好协调,搞好机关和基层各类人员责任制的落实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任何工作的落实就会水到渠成。

否则,事必躬亲,其他领导又该抓什么?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事都过问,样样都想抓,那么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样样都抓好,弄不好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严经理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作为中层领导者他不仅扮演好了一名执行者的角色,还扮演了一名领导者的角色。本来工作表现很出色,然而,他也很烦恼。因为他的老板不管是大事小事,原则性的事或不是特别重要的事,诸如办公室用什么笔这样的事都要求上报。这也就算了,汇报就汇报吧,但让人难以容忍的是,老板还常常做些出其不意的事情。

一次展会,虽然老板对各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但是在开展之前老板又做了件令人难堪的事情。开展之前老板到会场检查,然后说会场的条幅拉得有点歪。严经理立马就找会场相关负责人,会场负责人又找相关处理人员,但是正当他们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老板居然自己爬上了梯子去调整条幅,令所有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严经理心里很不是滋味,像这样的事情常常出现,他这个中层管理者怎么办?难道以后他凡事也亲自动手?那要手下的人做什么?他又哪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做这些细小的事情?

事实上,类似于严经理这样的烦恼许多中层管理者并不陌生。一些老板特别是一些刚由小做大的老板往往都喜欢事事躬亲,不放心让下属做重要的事。他们总是担心下面的人会出什么差错,总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但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最后只能搞得自己焦头烂额,而公司则人心惶惶。

◆处世感悟

什么是领导?企业管理大师班尼士下了个定义:“创造一个令下属追求的前景和目标,再将它转化为大家的行为,去完成和达到这个前景和目标。”

作为一个最高领导人其实并不用什么都会,只要学会对下属制定目标、明确目标。我们通常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艺术性的工作,是间接的活动,若不亲力亲为,闲者居之。最高领导人并不用凡事亲力亲为,正如汉高祖刘邦所言:“尔(指韩信)善将兵,吾善将将也。”一个强有力的能干的领导能做的就是将高层的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基层,起到一个执行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认为中层的执行力直接决定一个公司的成败。所以作为领导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激励和吸引人才的工作。

就领导者而言,首要的问题是下属各司其职,人人尽责。换言之,就是各人种好各人的“责任田”,各级办好各级的事。动辄“一竿子插到底”,或越俎代庖,会使下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甚至出现上面乱忙、下面忙乱的瞎折腾现象。

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作为一个领导必须学会把权力授予适当的人。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把工作授权给下属去做,并把下属培养为团队领导者,再让他们由领导者变为改革者。同时,又与下属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的人。

◆不折腾的智慧

要做好一名称职的管理人员,就是要做一名称职的协调员。一方面要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上要帮助与支持下属;另一方面要统筹全局,着力做好协调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

●不能做到完全公平,也要得保持公正

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殿

在某公司的基层部门有一名女职工,其丈夫是当地某行政单位的局长。这位女职工平日里趾高气扬,高高在上。想上班就来,不想上班就在家休息,部门的业务不精,分配的工作不做,公司的制度在其面前根本就是一张白纸,不起任何作用。有一次,与这位局长夫人同一办公室、同一岗位的一名女职员因迟到了两分钟而被公司罚了款,可这位局长夫人整整一上午没见踪影也没有被罚一分钱。

说到这儿,一定会有人问:公司的领导难道就管不了她吗?当然能管,但又不能去管,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公司需要其丈夫所在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离开了这个单位,公司的工作就不能够较好地开展,进而将会影响整体的工作质量。所以,对于这些事情,公司领导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见当作没看见。

对于这些事,职员们心里都很明白,但没有一个人敢去说。久而久之,部门内人心涣散,一盘散沙,纪律松弛,业绩滑坡。

这个公司的领导虽说有自己的难处,但是,这种不公正的态度肯定会让其他人失望、伤心,人心涣散、业绩滑坡是意料中的结果。

现代社会,不少单位里都有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员工们很容易产生心理挫伤,这引起了不少心理学家的重视。

小黄在某单位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自从到这家单位工作以来,他就一直任劳任怨,总是争取做得更好。然而上司却对他总没有好脸色。

有一次小黄和同事一起解决了某个难题,但上司只当面表扬了他的同事,对小黄的努力却置之不理。每月发工资时,业绩和小黄差不多的同事也总是有丰厚的奖金,他的奖金却不多。于是,小黄对领导的不满越积越多,近来,他感觉一阵阵心绞痛。在公司进行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小黄被查出患了冠心病。

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即将自己获得的“报偿”与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做比较,只有相等时,才认为公平。除了横向比较外,人们也经常做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的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不公平感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压抑一个人健康向上的良好心境,而且影响他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才能的发挥。最近一项研究证实,如果从上级那里得到公正待遇,那么员工的血压会维持在低水平,心脏病的发病率也比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低30%。因此,专家认为,公正可能给企业员工减小了慢性压力,也意味着员工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小。

可见,作为一名管理者,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但至少也要做到公正。

高明的领导懂得这样一条规则:不公平将导致个人权力的膨胀。这一规则,很容易解释清楚。如果领导不公平,那么意味着他将某些利益多分配给某个人,而少分配给某几个人。多得利益的一方自然在既得利益上要优于少得利益者,故而其各种特权会多于或优于少得利益者,从而极易损害共同利益而不利于企业进步。

领导者不仅要公平地对待员工,更要公平地对待客户。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领导为吸引更多的客户,往往会提供给新客户更为优惠的条件,如降低售价,返款销售等。这将极大的损害老客户的利益。

这种不公平的做法通常会引发两个后果:一种是丧失稳定而又可靠的客户群。因为领导者不仅没有提供给老客户以某种奖励,反而将他们对你的合作予以否定,自然会挫伤他们的信心。第二种是损害自身的利益。一旦领导提供了更为优惠的条件,新加盟的客户总会从最低价谈起,然后进一步压价,以获得更大优惠。如此循环反复,最终公司的利益将会被损失殆尽。

◆处世感悟

人们会本能地了解:领导什么时候会公平对待每个人,每个人是否得到公平对待,每个人是否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是否对于将发生的事都很清楚,每个人是否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每个人的规定是否相同——作为领导,必须对这一切给以肯定的答复。

人们会拥护他们认为公平的领导,合作者觉得与讲求公平的领导合作放心。一个追求并实践公平的人,大家都会尊重他。

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就应使手下的员工、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客户以相同的观点来看待相同的问题。如果做到这一点,人们就会觉得领导很公正,都愿意与他合作。如果失败,他就被认为不公正。

每个人对公平所持的观点都会各有千秋,作为领导,应综合他们的理解,并将有代表性的公平原则上升为公司的规章制度。

凡是符合规章的行为,都要予以承认和认可,而决不能无端处罚;凡是违背规章的行为,必须毫不手软、决不留情,对违规者一视同仁。

人的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企业管理者的心态、员工的心态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作为管理者,只有具备了公正、公平之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也才能提高自身的感召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不折腾的智慧

一碗水端平总是很难做到的,但你需要保持一颗公正的心!你必须尊重公平,追求公正,并时刻运用公平的原则来对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