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1712700000007

第7章 生气像练七伤拳——后果严重(1)

生气的人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人只要生气了,其所说的话必是傻话,所做的事必是傻事。人只要生气了,对自己好的话偏不说,对自己不好的话却偏偏要说,人只要生气了对自己好的事偏不做,对自己坏的事却偏要做。

●气大伤身,盛怒伤肝

做自己情绪的奴隶比作暴君的奴隶更为不幸。——毕达哥拉斯

生气和抑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通常人们说的生“闷气”、发“闷躁”就是此类情绪的表现。抑郁和胡乱发脾气都是一种不良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对人的心理及身体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但有才华,而且纯洁又真诚。但却自幼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贾府,她又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曲意逢迎、八面玲珑,而是经常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寝,泪水涟涟。当她听说心上人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时,便一气而厥,悲愤而逝。从情绪心理角度看,正是因为她内心的抑郁情绪而造就了自己的悲剧。

人的一生当中,如果遇到不好的处境,如家庭不和、疾病伤害、亲友死别、天灾人祸、意外损伤等,不仅会使人产生对抗性情绪也会使人趋于心理封闭,不愿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心理的真实状态,把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从而导致身体疾病。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重大的创伤或打击,即使心理调整得好,平均也要缩短寿命一年,如果恼怒超过半年不解,大约要缩短寿命2~3年。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有关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口号:生气不该超过3分钟。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已经证实,生气是有损健康的。从我国中医学的角度来讲,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的功能有关。当人受到精神刺激造成心情不畅、精神抑郁时,会影响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肝脏还与精神活动有关,肝气不舒则急躁易怒,情绪激动。有时就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肝脏通过调节气息辅助脾胃消化,肝气郁结则气息不利,不思饮食。

西医是用实验说明的。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O℃的冰水混合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描绘出了人生气的“心理地图”。实验发现,当人们心平气和时,冰水混含物里杂质很少;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分析,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且更具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在渭河西边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一起讨论怎么打败诸葛亮率领的蜀军。王朗说:“明天可以把军队排整齐,挥舞旗帜。你们看我只要几句话,肯定让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在祁山前对阵。王朗来到孔明面前对他说:“早就听说诸葛亮的大名,今天能遇见实在是我的福气。您通晓知识,明白时务,为什么无故打我们国家?”

诸葛亮说:“我听从皇帝的命令来讨伐逆贼,什么叫‘无故’?”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战车上大笑,说道:“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咦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馅谈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诸葛亮的话还没有说完,而王朗则身子一晃,从马上栽了下去,一命呜呼了!

王朗本来是想游说诸葛亮,幻想不费一兵一卒,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战而退。但王朗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对王朗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他义正词严,句句都击在要害上,使王朗怒气上升,激愤难当,最后猝死。

人在愤怒时会血压升高。另外,据调查吵架7天后,想起吵架的事血压仍会升高。一种解释是,压力激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以前科学家认为,这些影响会随着怒火的消失而迅速消失。但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心血管反应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了损害,那么,造成压力的因素在消失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身体仍会受到伤害。

◆处世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是增强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且也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有效地抑制生气和不友好的情绪,使自己更融于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在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及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与劝慰。少发火的人,其死亡率和心脏病复发率会大大下降。为了控制或减少发火的次数和强度,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首先要宽容大度。对别人不斤斤计较,不要打击报复,当你学会宽容时,爱发脾气的毛病也就随着那些不愉快的情绪自行消失了。

其次要学会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

再次,反应要得体。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任何人心中都会怒火万丈,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心平气和,冷静地、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错误之处,而不应该迅速地做出不合理的回击,从而剥夺了对方承认错误的机会。

最后,学会推己及人。凡事要将心比心,就事论事,如果任何事情,你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有很多时候,你会觉得没有原因迁怒于他人,自己的气自然也就消了。

◆不生气的智慧

你已经气很久了吗?小心,下垂的嘴角与愤恨的心情,会让你成为心脏病、关节痛与气喘的受害者。如果你动不动就爱生气,那你可得小心,怒气会杀人,而且受害人就是你自己。

●迁怒别人,惩罚的是自己

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放学回来重重地把书包一摔,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却不礼貌地说:“你好烦喔!”

太太问先生晚饭吃什么,先生竟不客气地说:“跟你结婚这么久了,我爱吃什么你还不知道吗?”

先生下班回来看到太太抱着孩子沮丧地坐在客厅里,便过去关心地问:“心情不好吗?”没想到太太却生气地说:“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

这些人都是自己不顺心,却把气撒到了无辜人的身上,这就是迁怒。

当一个人心情不佳时,通常情况下会影响到他对待外界的态度,比如恐惧、暴躁、动怒、怀疑、冷漠,这些情绪都可能伤害到周围的人。

把自身承受的压力与疼痛的刺激转移给身边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周围的人。宣泄一定的情绪以达到自身的心理平衡,这样做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却可能促成自己自私的思维习惯,所以是不可被理解的。要知道,身边的人都是要用爱与关怀去对待的家人、朋友和伙伴,通过迁怒的方式让他们来分担自己的坏情绪,对于所有人来讲,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理解的。

说到底,迁怒别人,受害最大是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张女士的老板因工作上的事心情不好,刚好张女士进去老板办公室递交文件,老板正在火头上,三下两下地看了资料之后就对张女士发了一通火,说她根本就没有用心搜集资料。

张女士就觉得委屈了,这些文件可是她昨天通宵赶出来的啊,老板不认真看也就算了,还莫名其妙的对她发火?刚好,张女士的手机响,原来是她男朋友打电话过来,心情不好的她拿起电话就开骂:“你是不是没事干啊,不知道我在上班吗?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啊?”

张女士的男朋友莫名其妙地也被骂了一顿,他本来是一名业务人员,前两天出差时帮着抓小偷扭伤了脚,请假在家休息,早上女朋友出门的时候叫他买菜说中午回家做饭吃,但是要买什么菜得先打电话跟她商量。于是,就有了刚刚那通电话。

张女士的男朋友很生气地走在大街上,他打算去餐厅好好地吃一顿,不管女朋友了。走着走着碰巧走到张女士单位门口,看到路上有一只流浪狗,就狠狠地踢了它一脚。正在寻找食物的流浪狗被踢出了老远,痛得“嗷嗷”直叫。

这时张女士的老板正从公司里走出来,流浪狗跳起来,狠狠地咬了他一口……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迁怒的结果最终还是伤害了自己”。老板迁怒张女士,张女士迁怒男友,男友迁怒流浪狗,流浪狗迁怒于毫不相干的路人,正巧那路人就是那可恨的老板。一环紧扣一环,就像绕圆跑,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

于是我们想起了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人有时是无法不生气的。生气了能做到不迁怒于别人就很了不起了。其实骂人的老板是最无能的,如果,一切问题都能用骂来解决,那么泼妇就是最厉害的人。被骂者一般都是不服气的,内心充满逆反。当这种逆反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寻求出口,于是就觉得很烦,于是就迁怒。有些事情,事后常常会觉得完全没有理由发火的,所以就有退一步冲海阔天空的说法。但忍字头上一把刀,能忍就说明难得。忍让不是无能,不是屈辱,是一种休养,是一种品德。

有位父亲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十多岁的女儿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东西,工具散落一地,客厅凌乱不堪,他禁不住便破口大骂。聪明的女儿在收拾干净后跑来拥抱他,然后问:“爸爸,你今天在办公室里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了,是吗?”

这位懂事的女孩了解老爸的怒气不完全是针对自己,很可能是老爸因为别的事受伤了,因此并没有情绪反应,反而安慰爸爸,这是极大的智慧。

◆处世感悟

无论一个社会多么公平,个体之间总有尊卑、智愚、贫富、强弱等诸多的差别,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幸运儿会在所有的方面都比他人优越。由于普遍的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会受到他人有意无意地愚弄、非礼、侮辱甚至强暴。冒犯者又往往比被冒犯者强大,因此被冒犯者出于自我保护的现实不得不把怨愤之气暂时隐忍下来,转而把本该还施其人的怒气发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个体身上。但更弱小的个体同样会把怒气转嫁他人,最后的受害者常常是最弱小者自己的妻子或儿女,他们会无缘无故地遭到丈夫或父亲的打骂。

但整个“迁怒之链”并未至此终止。在孩子的世界里,迁怒也遵循与成人相似的轨迹在蔓延和传递,进而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又会把其他老人甚至父母当作迁怒的目标。于是这股乖戾的迁怒之气终于在相摩相荡、薄积厚发中,进入了恶性循环。迁怒加剧了社会的每一时代、每一个个人的不幸,迁怒使人间失去了很多的欢乐,使很多的家庭失去了原本的温馨,几乎所有的烦恼和不幸,都由迁怒而起,或由迁怒加剧以至不堪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