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1714000000023

第23章 孙子谈攻防(3)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不追穷寇,“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

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决定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沪水南岸,阻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人生感悟]

人在承受压力过大的时候,不是被压垮,就是以极大的力量进行反抗。要击败还有一定实力的敌人,就不要把人逼迫到承受压力的极限,否则自己遭受大力反抗,欲速不达。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事情做绝,不把话说绝,这样做,能给自己留条后路,也能给对方留条退路。在与希腊的两位将领——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将军前往土耳其的总指挥凯墨尔将军时,凯墨尔将军的脸上却丝毫也没有显现出因为战争胜利而骄傲的神情。他快步走上前,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接着,他又以对待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

凯墨尔将军的这番话和态度令这两位败军之将十分感动,也因此极大地减轻了因打了败仗前来投降而产生的耻辱感。后来,希腊和土耳其两国之间也没有产生大的怨隙,更没有因两国打仗而绝交。

“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凯墨尔将军这一番得体的话既让敌方将领保住了面子,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也为彼此和两国之间赢得了发展友谊的可能性。倘若凯墨尔将军也像士兵那般羞辱那两们投降的将军,结果只能是使他们心怀怨恨。那么可想而知,不但彼此间的友谊无从谈起,将来两国之间的战事恐怕也会不可避免。

在为人处世中,不管是与人争辩、竞争,还是其他一些场合,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胜利者,即便不能取得胜利,至少也能保住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而不至于败得太惨,难以收场。因此,在战场上,有礼貌地对待失败的一方,维护对方的面子和尊严,给对方留一条退路,是最为明智的策略。毕竟,人心渴望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在你死我活的敌对情况下,双方都是战争的牺牲品。

失败算不了什么。既然上场,不是赢就是输,有人赢就必有人输,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没有挑战怎能强大,没有失败哪来成功;但倘若如失败之后还没有退路,至于狼狈不堪,面子全失,自尊荡然无存,那必定会被当作是其一生当中的奇耻大辱。而在与人争辩、竞争场合上,人手经验丰富的人,在自己实力雄厚、有绝对把握取胜的情况下,往往会让对方也赢上一两局,这样自己取得了总体上的胜利,对方失败了却也不失面子,正可谓双赢局面,大家和气收场。正如俗话所云:“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样一来,对方也会心存感激,日后双方关系更进一层,有什么事情互相照应也是常事。

在事业中,谁都会有个失手的时候,谁都有个败退的时候,在这时,谁不希望失手时少些难堪,败退时减少损失,或者至少还能留下一支有生力量,再图创业和发展呢?因此,这一次,你若给竞争对手留下了退路,放他一马,他自会心存感激,希望能有所回报;以后场上相遇时,若是自己有个失手或败退的时候,他自然也会放你一马,留了退路,或伸出援手,以报答你前一回的恩德。与其每一次大家都作冤家仇家,仇人分外眼红,冤冤相报,不如大家宽容大度,为对手留条退路,伸出援手,减少大家的共同损失,共同开拓更大的市场。

提高警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原文]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今译]

用兵打仗的一般原则是,不是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犯,而是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不是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攻击,而是要依靠自己防守坚固,敌人不可攻破。

[历代论引]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梅尧臣曰:所恃者,不懈也。所赖者,有备也。

枯佑曰:安则思危,存则思亡,常有备。

张预曰:言须思患而预防之。《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兵法札记]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竞技”,来不得半点天真和幻想,敌人会不会来进攻,何时来,怎样来,在于敌而不在于己。虽然有时通过伐交、伐谋等手段,暂时推迟或阻止了敌人的到来,但敌人最终还是要来的,这是由战争的特性所决定的。而阻止、推迟或粉碎敌人到来的关键手段就是高度的戒备,也就孙子讲的“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仅仅一厢情愿地幻想敌人不会来进攻,从而放松了警戒,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就注定要吃大亏。

1990的8月2日,伊拉克一举占领了一个主权国家科威特,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的爆发。这其中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科威特的麻痹无备。其实,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阴谋由来已久,但却始终未能引起科威特的注意。就在伊拉克进攻之前,美国的侦察卫星就已侦察到了伊军在伊科边界大规模调兵遣将,集结部队的情况,并将这一情况悄悄向科威特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发出了通告,海湾乃至世界都在惊呼“狼来了”,但却未能引起科威特当局的应有重视,一厢情愿地认为伊拉克不会进攻,仍寄希望于谈判解决问题(在战争前一天双方谈判小组还在进行谈判)。所以,当伊拉克10万大军洪水般涌来的时候,科威特人大都还在梦中,使伊几乎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很快占领了整个科威特。正如西方舆论界评论的那样,如果战前科威特能有必要的戒备,并通过外交、军事等努力,也许结局不至于此。

在纷乱的环境下,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支军队,如果总“无恃其不来”,放松应有的警惕和戒备,甚至被暂时或表面的和平假象蒙住了眼睛,一味陶醉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看不到暗中窥测和凯觎的敌人,那么危险将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感悟]

某医院争诊科,一男性中年患者躺在观察室床上打吊针,嘴里不停地唠叨,嫌护士照顾不周,嫌医生不给他用好药。这时,门口一位漂亮姑娘主动与患者搭讪:“现在这社会,没熟人看病,掏了钱,人家也不大上心!”

中年男人见有人出来附和,又见姑娘长得漂亮,便点头表示深有同感。那位漂亮姑娘见他对自己全无冷淡之意,便又问他什么病情,并安慰他说这种病没多大关系。三两句闲聊之后,她又主动地建议:“这里的大夫我都很熟,要不,我去替你求求大夫。”

中年男人见她如此热情,又是主动地提出来的,自是点头同意。片刻这位姑娘回来对患者说:“大夫同意给你换好药了,他说一会儿就来。”

等了十来分钟,还没见大夫来,中年男人有些急躁,问她怎么回事。姑娘也替他发急,瞬间又忽然想起似的说:“干脆我用你手机催一催。”

中年男人感激地把手机送到姑妈手中。姑娘拨通了一个电话,“喂……喂”两声之后,说是屋里听不清楚,便一边往门口移去。当姑娘称至门口时,中年男人似乎意识到不对劲,便要叫姑娘回来。可还没等他张口,那位漂亮姑娘已出了门口。中年患者又喊又骂,提着吊瓶追至门口时,漂亮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人们在陌生的地方,问路或者求人时都会提防几分,这是处世防身之道。因为你在问路或求人时,便向对方暴露了自己的势单力薄的弱势或者困境。此外,如果对方向你伸出热情之手时,你也可能由于感激而容易松懈自己的警惕防范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不生善心而起歹意的话,他就有机可乘。一般来说,这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人们孤立无援的弱点、疏于防范的心理,在假意给你提供帮助的同时窃取财物。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你遇到困难,得到他人的热情援助时,你除了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外,还要保持一定的警惕防范之心。这样,即便对方有心起歹意,也少有机会可乘。像上例中的中年患者,应该想到姑娘的身份有可疑之处,因为她既非护士,又不像患者,她在这里干嘛?她哪能熟识这么多大夫?中年患者没有开口相求,她倒是主动提出帮忙来,是否别有用心?还有一点,医院上下楼也不远,刚才能走过去,现在也能走过去,何必用手机相催?她怎么能记得那么我的电话号码?只要心生警惕防范之心,自然能够识破对方的破绽。如此一来,姑娘再漂亮,又怎容易骗走手机呢?

乘机而入——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原文]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译]

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

[历代论引]

曹操曰: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

李筌曰:敌开阖未定,必急来也。

孟氏曰:开阖,间者也。有间来,则疾内之。

张预曰:开阖,谓间(间谓)使也。敌有间来,当急受之。或曰:“谓敌人或开或阖,出入无常,进退未决,则宜速乘之。”

[兵法札记]

进攻或打击敌人时,要抓住最佳时机,也就是孙子讲的,敌之“开阖”。在双方交战中,战机对于指挥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了良好的战机,当攻不攻,良机错过,追悔莫及。一个不善于捕捉战机的指挥员,决不是一个称职的指挥员。而良好的战机又不是被动地等来的(多数情况如此),而是高明的指挥员“创造”的。所以,一个不善于创造战机的指挥员,决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因此,是束善于把握创造战机,是检验指挥员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断能力,以及谋略能力的一把重要“尺度”。

在战争中,有时得到了一个良好的战机,就意味着赢得了一场战争,失去了一个良机,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场战争。

公元前491年,楚国开始了图霸行动。在消灭了夷虎、梁、霍后,开始向晋国发起挑战。楚国之所以敢对晋国进行挑衅,是经过周密分析的。春秋晚期,晋国君主和大夫之间的斗争,特别是贵族士大夫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严重地牵制了晋国的对外斗争,造成晋国霸权的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对其挑战,是完全有把握取胜的。

此时,楚国向北扩张,正在戟蛮氏,蛮氏溃散,蛮族首领蛮子赤逃到了晋国的阴地。楚国的司马起派人向晋国驻守在阴地的大夫士蔑说:“晋、楚两国曾经有条约规定,两国的立场应该一致。如果双方能履行这一盟约,将是我们国君最大的愿望。要是不按条约办事,我军将打通少习山道路攻伐晋国。”

面对楚人这种明目张胆的威胁,士蔑不敢反击,赶紧去问赵鞅如何是好。赵鞅说:“晋国内部不安宁,怎么敢和楚国对抗,快点将蛮子赤交给楚人。”士蔑为了讨好楚人,还用了一个诡计:他集合所有蛮人,谎称要封地给蛮子赤,并为他筑城,还说准备为此而占卜,当蛮子赤前来接受占卜时,士蔑便派人把他和他的5个大夫抓了起来,在三户把交给了楚军。

晋国在对外斗争中的软弱立场,主要是因为大夫间的斗争,而不是缺乏兵力。晋国曾号称兵车4000乘,只是由于内部争斗力量发挥不出来,楚国抓住这一机会,乘虚而入,制胜了对手。

[人生感悟]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经典作品《堂吉诃德》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关着的门就有开着的门。”那扇为我们敞开着的大门,就是机遇。

学会把握机遇,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课题。时机的珍贵,就在于它稍纵即逝,得来不易;时机的价值,就在于它创造机缘,走向辉煌。

机遇的出现是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处处是机遇;轻视机遇的人,即使良机来敲门,也会错过。

有一位单身汉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只有一次也好。于是他开始日复一日地向神灵祈祷。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天神。

一天晚上,幸福女神敲开了单身汉家的大门,单身汉十分高兴,连忙请她入内。可是,美丽的幸福女神却指着她身后的另一位丑陋的女子说:“还有一位,这是我的妹妹,我们是一起出来旅行的。”

单身汉惊讶地看着这位奇丑无比与幸福女神天壤之别的女子,疑惑地问女神:“她真是你的亲妹妹吗?”

“是呀,她是不幸女神。”

单身汉听了之后,便说:“请您进屋里来坐,不过,还是请她先回去吧。”

“这怎么行,我们无论走到那里,都是连在一起分不开的,我不能单独留下来!”

幸福女神见单身汉犹犹豫豫,便说:“若有不便,我们只有告辞了。”最后,单身汉不知所措地望着姊妹两人飘然而去的背影,错过了得到幸福的机遇。

在做事时,我们也难免像这位单身汉,当幸福女神前来光顾时不能把握住机遇。如果把机遇看成是某种资源的话,我们会发现机遇的损耗最大。

《人生成本论》一书这样解释“机遇”:“生命的流程像一条线,机遇则是一个点,没有流程线,就没有机遇的点。或者可以这样说,‘机’是一条线,‘遇’是一个点。‘机’未必都能够遇,‘遇’则必须有机。‘机’是为‘遇’交付的成本,‘遇’是‘机’的结果。”作者接着用具体的事物进一步说,人们曾有过一个比喻,把握市场好比老鹰捕兔子,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鹰必须做到稳、准、狠。机遇好像兔子,它是动态的,绝不是静止的,机遇的性格就是谁也不等待。老鹰在天上盘旋,只能说是“机”,老鹰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伴随着这一发展过程的机遇也是不断出现,不断消失的。客观世界生生不息,机遇也永无止境。对机遇必须有认识能力,有驾驭能力,不要与机遇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