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孩子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那你为什么要生下他呢?
在家长会中,很多母亲会这样说:
每天要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根本就没有时间教育他。
这些话很多母亲在讲,其实这些话是一种托词。
当然,有的母亲还有更为充分的理由,比如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交给佣人或者是在家的父母照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把养育与教育划分开来是教育中最致命的错误。如果做母亲的每天带孩子,她与孩子相处的态度与感情,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更为严峻的情况。有不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母亲为了生计出外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为有力的借口诞生了:“挣钱糊口已经够累了,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去教育孩子。”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养儿育女,这是她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当她们一心一意把孩子生下来,这时她们就认为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这些母亲忽略了教育孩子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等着她们去完成。
可是,有些母亲同样在为生活忙碌,却仍能将孩子培养成为成功人士。原因是这些母亲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济、工作条件,精心钻研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尽力完成做母亲的责任。
犹太教育家曼德经常就这个问题在家庭教育交流会上与一些孩子的母亲进行交谈,他常常对这些母亲说:
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孩子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那你为什么要生下他呢?
这位教育家为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总是四处奔走、四处呼吁,希望那些母亲成为教育幼儿这一伟大的事业的最高责任者。在他看来,能够承担这一角色的,不是父亲,不是师长,也不是兄弟姐妹,而是生了这个孩子的母亲。
在犹太人看来,如果一个母亲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也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身为母亲,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自己育儿的责任。
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教育
在生活中,父母的言语、行为和姿态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父母日常的所作所为,就是对孩子的身教。
早期希伯来教育十分强调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当儿童从学校教育中获取广博知识之后,能否把这些知识付诸实际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家庭对此负有监督责任。
犹太人认为,父母的“不言而教”才是最好的教育。生活中,父母的言语、行为和姿态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父母日常的所作所为,就是对孩子的身教。
没有什么比强制和压迫更能抑制孩子自觉性的了,父母的暗示教育是最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讲究教育的艺术。他们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按照孩子该走的路来充分地训练他。”他们认为,一个孩子能看懂《圣经》,却看不懂《塔木德》,就不能试图通过教他《塔木德》来促使他进步;如果他看得懂《塔木德》,就不要逼他学《圣经》,要在他可能懂得的事情上训练他。
父母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的好恶,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积极的正面刺激。强迫孩子接受他不感兴趣的事物,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自己的孩子能说自己国家的语言,任何父母不需要认为是自己教的功劳。事实上,这就是一种不言而教的教育。在生活中,父母亲的言语、心态、动作会很快地传给孩子,形成孩子的能力与性格。母亲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对孩子的身教。母亲教给孩子的某种事物,固然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所有的教育方式。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什么比不用强制压迫,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唯有父母亲用心地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才是正确的教育。
孩子身上体现父母的生活习惯
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对工作、对休闲时光的态度,不久将影响孩子对人生的态度。
在犹太《律法书》中,有这样一则对话:
有一次,拉比芝摩和他的儿子在路上走,看到一个喝醉了的父亲和他喝醉的儿子一起跌进沟里去了。
“我嫉妒那个父亲,”拉比对自己的儿子说,“他实现了有个儿子像自己的愿望。我还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我只希望醉汉教育他的儿子不要比我教育你更成功。”
在通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学习不外乎两种方式:
通过遵循父母的教导而学习,或者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而进行模仿。
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比他们的谆谆教导要更有说服力。比如,生活中父母不让孩子喝酒,他们自己每天晚上却喝上两三杯酒,孩子可能就会把喝酒视为可以接受的行为。如果父母都吸烟,孩子自然而然也就会接受吸烟这一事实。
父母想要孩子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并不需要天天挂在嘴边,只需自己做出榜样,让孩子去模仿和感知。
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只知道对工作无休止地抱怨个不停,从来不去改善工作环境,只能让孩子得到这样一个事实:只需要抱怨就够了。
如果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一些积极的东西,孩子所获得的可能也是积极的东西。如果父母只满足于毫无新意的行为方式,对人生规划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通常也会继承他们的这一人生哲学。
父母所要注意的是: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对工作、对休闲时光的态度,不久将影响孩子对人生的态度。
犹太《律法书》中还记录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经常有妓女光顾的市场上为儿子开了一家香料店。
一次,他到店里去,撞上孩子和妓女在一起鬼混。于是,他大叫起来:“我要杀了你!”
那个人的朋友来了,对他说:“你使你的儿子迷了路,现在你又对他大喊大叫。你不做其他的生意而是教他卖香料,你不在其他的地方而在红灯区开商店。你希望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律法书》上说得对:你希望孩子怎样,他就会怎样。每位父母都应记得这句话。
思考敏于行
做事情若靠蛮力,而不懂得运用技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好比打棒球,你本来具有能打出全垒打的力气,但假如你不用心选球、不晓得用正确的姿势来挥棒的话,往往就会失误。
犹太人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敏于行。他们就是这样教育其子女的。
古埃及有一位将军,曾经降服了一个叫科西亚的山贼做他的侍卫。科西亚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这一天,将军骑马,科西亚步行,两人来到一片树荫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将军便对科西亚说:“科西亚,你打这些蚂蚁看看。”科西亚伸出拳头,第一次用力,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痛得哇哇大叫,蚂蚁还是没事。科西亚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将军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科西亚看得目瞪口呆。将军便对他说:“有勇气和力量,还要懂得运用谋略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做事情若靠蛮力,而不懂得运用技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好比打棒球,你本来具有能打出全垒打的力气,但假如你不用心选球、不晓得用正确的姿势来挥棒的话,往往就会失误。
在通常情况下,在婴幼儿时期,成人总是容易把自己放在发号施令的位置上,一会儿让孩子干这个,一会儿指使干那个。对孩子来说,玩什么、怎么玩都被大人限制住了,孩子自身的主动性思考常常无从体现。父母在培养孩子做事能力之前,最重要的在于训练孩子学会独立的思考。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呢?犹太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1. 分享孩子做事的快乐。良好的情绪是促进孩子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孩子分享做事的快乐,能够使孩子经常处于正常的情绪中,并且增加他做事的热情和积极性。譬如,即使孩子只做成一件很小的事,爸爸妈妈都会真诚地邀请孩子展示一下,或者和孩子一起重新体验一遍他做事的过程。这种情绪将极大地提高孩子做事的激情。
2. 父母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权威和孩子自主之间的关系。比如,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孩子也想凑凑热闹,在旁边转来转去。这时,妈妈不要怕麻烦或担心孩子弄湿衣服,可以拿一块小手巾给孩子,问孩子,手巾该怎么洗啊?有意识地让孩子用行动或语言来展示一下,孩子就会细心观察、模仿学习、产生思考的兴趣。
3. 多鼓励孩子的探究行为。孩子的探究行为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性行为。由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内在兴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用于探索的时间逐渐延长。在这种情形下,妈妈千万不要急于让孩子做自己认为有用的活动。其实,孩子此时正是处于发挥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是在无意识地深化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经验和知识系统,并从中抽象出一定的规律和模式,进而增强自己的做事能力。所以,其他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就要像犹太家长那样,从锻炼孩子的思考开始。
做好小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事
让孩子从小事上学着生存,才有能力解决大事。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们脱下衣服,自己从不收拾。
教育家们认为,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好。针对孩子这个习惯,犹太母亲蕊切是这样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的。她说:“如果孩子自己不收拾好衣服,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我也不收拾,并且绝不拿新衣服给她穿。如果她晚上把衣服折叠好,我就时常给她换新的。如果不收拾好,就总得戴旧发带、穿旧衣服。如果她把玩具偶尔丢在床上不收拾好,她第二天可能会找不着玩具了,几天之内也不能用这个玩具来做游戏。”
这位犹太母亲说,这样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然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一切都为孩子包办代替,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蕊切说:“当我的孩子知道怎样扣衣服扣子后,我就让她给我扣衣扣,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养成帮助他人,乐意助人的观念。我还教她自己穿鞋、穿衣服,即使我不忙也让她自己动手,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教育,一个母亲应该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在生活中,有的父母,他们把孩子视为宝贝,孩子走路怕他摔倒,孩子游泳怕他溺水,其实,这都是在害孩子。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这种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废物。
让孩子从小事上学着生存,才有能力解决大事。
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
无论孩子是聪明早慧还是大器晚成,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和环境密切相关,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与个人是否勤奋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犹太人认为,只有精明和勤奋的人才能有所建树。因此,他们把培养孩子爱劳动作为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做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他们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犹太父母还会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
一个犹太家长这样讲道:
“我有七个孩子,家里条件很优越。但为了给孩子更多机会学习各种劳动技能,每年我都要在夏季带孩子到山里去住一段时间,让他们过一段山里人的生活:喂牛、砍柴、挖水渠、给牛建围栏、给马洗澡。我每天要给他们布置劳动任务,每个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让大一点的孩子挖水渠、建牛栏,让小一点的孩子照顾比他更小的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并懂得如何战胜困难。孩子们从山里回来,多了许多生活经验,认识了多种植物,他们比其他孩子知道的东西多,还会把山里劳动学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学习中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不怕吃苦了。我的七个孩子都已读完大学工作了,从他们的成长看,我带他们在山里生活的经历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这样做,既可以促使孩子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也培养了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儿期这个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犹太父母重视早期劳动教育,通常有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固定劳动岗位。给孩子确定一个长期固定的劳动岗位,如洗碗、铺自己的床等,并规定具体的标准。完成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有意逃避劳动的孩子,应与孩子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视具体情况加以解决。
其次,随时教孩子劳动技能。孩子做事常常会越帮越忙,比如洗碗会打破碗等。这时不应责备,更不要由此叫停,而应教给他一些具体的技巧。
再次,选择劳动岗位应有的放矢。在这里,有两个原则值得借鉴。一是“推进”,孩子有哪方面的长处,可以为他选择相关联的劳动内容。如孩子喜欢看母亲做菜,家长可以让孩子试试手。二是“弥补”,孩子有哪方面弱点,则可以选择一些针对他弱点进行锻炼的劳动内容。如孩子胆小羞涩,就可以安排让孩子上街购物等。
犹太人认为,无论孩子是聪明早慧还是大器晚成,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和环境密切相关,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与个人是否勤奋努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没人愿意接近懒人
懒惰的人令人讨厌,谁也不愿意接近这样的人。
拉比犹大在走进学习的房间时,总要在肩膀上顶着一个水罐,并说:劳动伟大,因为它使人光荣,也使人智慧。
一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不强,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智能水平,而且对孩子将来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孩子从两岁开始,就有一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迫切欲望。这种欲望随着成长而不断提高。家长若能好好利用这种欲望让他成长、学习,就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让孩子自己洗手、系鞋带、扣纽扣。作为父母,就是多花一点时间,也要将方法教给孩子,努力让孩子学习着自己去做。父母现在花点时间,麻烦一点,只要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将来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学习对每个孩子都是极有吸引力的。当他做得足够好时,便满足了他的欲望,并对自己很有信心,孩子就会一步步地成长。
相反的,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直由母亲替自己做事的习惯,孩子就会处于缺乏成长的停滞状态,进步就会显得极为缓慢。
《塔木德》中说:
“懒惰的人令人讨厌,谁也不愿意接近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