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现场时,李景欣接过清单,看到上面列了上百件金银首饰,起了疑心:从报案到现在不过十几分钟,宋家即使真丢了这么多东西,也不会查得这么快,这里面一定有假,清单很可能是事先写好的。验伤时,他又发现死者脑部弹孔前大后小,说明子弹是从脑后射入的,这就更可疑了。宋生去追强盗,怎么会被人从后面击中呢?他推想凶手一定是内部人。于是,便让助手先抓住强盗,麻痹真正的杀人凶手,然后将其抓获。
遭抢劫的男护士
一位男护士在街上挨了一闷棍被抢劫,躺在医院里昏睡。离案发时间不到一小时,有三个人被带到警局侦讯室。
黄克探长对第一个嫌疑犯李浩然说:“李先生,今天早上在天母东路发生了一桩抢劫案,一名护士被打昏在天玉公园入口附近。这个抢匪抢走了被害人的钱包。在天玉公园路口设了一台测速照相器。在案发三分钟内,相机照到三辆超速行驶的车子。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在这里的原因。李先生,说说看你今天为何如此惊慌地超速开车?”
“警察先生,”40来岁的李浩然干咳了几声,“我没有伤害任何人啊,我希望那位护士先生能赶快好起来呀。我是个生意人,我当时只是急着开车要去机场接客户而已。我六点半起床,不到七点钟就赶着出门了。”
第二名嫌犯是30岁出头的银行职员王富凯。“你说的行凶抢劫案跟我无关啦,”王富凯说道,“我前一晚带着女友去阳明山夜游,一大早得赶快把她送回家,免得被她家人发现。后来我突然尿急,想到天母东路附近有麦当劳可以上厕所应急,所以车速可能快了一点。”
第三名嫌犯名叫陈明理,块头虽然高大,但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似乎是个温柔的好人。
“抢劫案不是我干的,我不是那种恃强凌弱的人。每次看到护士我都会过去问问有什么要帮忙的,我最尊敬白衣天使了,”陈明理的口气十分坚定,“我是专程北上来照顾我姑妈的。我照顾了她四天,见她好很多了,所以吃完早餐后我就急着开车回家了。”
经过电话调查,李浩然的家人证实他是在七点以前出门的。王富凯的女友支支吾吾,后来也坦承一切。陈明理的姑妈说辞和她侄儿符合,她还说她侄儿非常善良,连一只蚂蚁也不会忍心伤害的。
黄探长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笑着把其中两名嫌犯释放了,留下一位再次带进了侦讯室。
你知道黄探长怀疑了谁吗?
逻辑断案——
抢匪是李浩然。李浩然说的一句话“我希望那位护士先生能赶快好起来呀。”在整个侦讯过程中,黄探长只提到受害人是护士,却未提及其性别;一般人多半会以为这位护士是女的,为何李浩然会知道受害护士是“先生”呢?由此可见,李浩然一定“看过”受害人,所以他是抢匪的嫌疑最大!
大力士之死
剧场里,正在演出一场杂技节目。下个节目就是大力士铁汉的了,舞台监督让人去找铁汉做准备。正在这时,只见演员程华慌慌张张地跑了上来。
“不好了,铁汉死了!”
“在什么地方?”舞台监督和坐在身边的团长都霍地站了起来。
“在装道具的小仓房里。”
团长对舞台监督说:“你先安排下一个节目上场,我去后面看看。”
程华领着团长等人朝小仓房跑去。
小仓房里,铁汉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两只手紧紧的掐着自己的喉咙,脸上布满了痛苦的神色。
团员吩咐大家不要随便进入现场,并命人立即向警察局报案。
几分钟后,黄警长和几个警察坐警车赶到了现场,黄警长等人仔细地勘察了现场,发现现场除了铁汉的脚印外,还有两个人的脚印。然后,他来到团长跟前问道:
“是谁先发现被害人的?”
“是程华。”
“让他来一趟。”团长让人很快把程华叫来了。
“是你发现铁汉被害的吗?”
“是我发现的。”
“你把刚才见到的情况再详细和我说说可以吗?”
“可以,”程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刚才,台上有个布景架子活动了,我想到小仓房里拿根绳子把它捆绑一下。可是,我刚走到小仓房的门口,听见里面有动静。我从门缝往里一看,吓得几乎叫出声来。我看见铁汉正在使劲掐自己的脖子呢。我便进去使劲掰他的手,可是他力气太大了,怎么也掰不开,便跑出来喊人。谁知当我把人找来时,他已经死了。”
听完程华的情况介绍,黄警长哈哈大笑起来:“程华,我看你还是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吧!你的同伙是谁?”他厉声喝问。
人们惊讶万分,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程华身上。
“怎么怀疑到我头上了!”程华极力掩饰着自己内心的恐慌。
“那是你自己表演的结果。说吧,你和谁害死了铁汉?”
在黄警长威严目光的逼视下,程华只得交待了和本团一个叫兰武的演员同谋杀害铁汉的犯罪事实。
原来兰武在追求铁汉的女友小梅。小梅喜欢铁汉的淳朴,也爱慕兰武的英俊,因此心里很矛盾,犹豫不决。为了得到小梅的爱情,兰武用钱买通了和铁汉关系较好的程华。他让程华骗铁汉喝下了掺有安眠药的葡萄酒,待药性发作后,兰武从暗处走了出来,按着铁汉的手,把铁汉掐死了。
黄警长是怎样识破程华的谎言的呢?
逻辑断案——
不管一个人的力气有多大,也不能把自己掐死。因为,当一个人把自己掐昏后,手就会自然地松开了,用不了多久,他还会缓过气来的。
于聪与于明
秋天的一个早晨,有一位姓赵的老先生和往常一样去公园散步。他横穿公路时格外小心,见到绿灯亮了,就踏上了斑马线,向对面走去。
这时,一辆卡车闯红灯,从左侧开来,赵老先生来不及躲闪,被卡车撞倒。卡车司机不但没有停车救人,反而加大油门急速地逃走了。
一个过路的人看到后,急忙打电话报了警。一会儿,两个警察赶到现场。急忙把赵老先生抬到一辆救护车上,遗憾的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赵老先生不幸去世了。
两位警察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线索,在当天下午就找到了肇事司机孙明。可孙明死不承认开车撞人。他说自己今天在一家汽车维修厂维修汽车,什么地方也没有去,可能是肇事者盗用了他的车号。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这是个人的隐私,没有说的必要。
从孙明处出来后,警察小张对小王说:“事情就这么简单吗?”
“我看是假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证据。”小王说。
“对,我们到孙明家去调查一下,可能会找到一些线索。”小张说道。
于是,他们俩人来到了孙明的家。孙明的妻子很友好地接待了两位警察。刚坐下不久,两位警察就看见屋里有两个约有十一、二岁的女孩子,竟然长得一模一样。于是小张向孙明的妻子问道:“这两个丫头长得真像,是不是双胞胎?”孙明的妻子回答道:“这是我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她们一个叫于聪,一个叫于明。不过她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总爱说谎话,一个总爱说实话。也就是说,妹妹总爱说实话,姐姐总爱说谎话。”
小王就笑眯眯地问于聪:“你们是不是双胞胎呀?”
于聪笑着说:“我们俩不是双胞胎,但生日却相同,于明是我姐姐。”
于明抢过话头接着说:“不,我是她的妹妹。我们俩不是同一年同一月出生的,生日也不相同。”警察小王和小张听了她们的自我介绍,顿时有点迷糊了。但仅仅一会功夫,小张就把谁是姐姐谁是妹妹搞清楚了。
立刻,小张就拉着于明的手问道:“你爸爸今天在哪一家汽车修理厂修车,你知道吗?”
“不知道。”于明回答。
“你爸爸常在哪个地方修车,你知道吗?”小王问。
“知道。”于明一脸的天真,“是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光明汽车修理厂,我跟着爸爸去过几次。”
“谢谢你!小王和小张告别了孙明家,就来到了光明汽车修理厂进行调查,一进厂就看到了那辆被举报的肇事车。他们马上检查了里程表,发现数字显示为零。此时汽车旁边的一个案子上还放着扳手、千斤顶等修理工具。
“肇事者肯定是孙明!我看应当对他进行拘留调查。”小张非常肯定地说道。
“你有什么根据?”小王问小张。
“孙明的车不是新车,是跑过路的车。也就是说,他的车不可能里程表上的数字是零。显然是作了弊。”小张分析着说。
“怎么作弊的呢?”
“你看现场,他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小张接着说:“他用千斤顶把车托起来,再使车轮倒转,这样,里程表的数字显示就会不断减少,可减少到零。”
“想不到他做得太聪明,反而暴露了自己。”小王高兴地说。
“对!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现在就可以认定孙明就是肇事司机!”小张说完,两位警察不禁痛快地大笑起来。
那么,小张是怎么分析双胞胎之谜,并如何判定姐妹俩的真假话的呢?
逻辑断案——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双胞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于聪和于明这一对双胞胎姐妹却属于特例。小张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了她们俩分别出生在1月1日的零点前和零点后,恰好是在不同的两年、两月、两日出生的。也就是说姐姐于聪是在当年12月31日晚上12点之前出生的,妹妹于明是在次年1月1日零点以后出生的。根据这个分析,小张便依据妹妹总爱说实话的证据,查明了肇事车和肇事车主。
左边路和右边路
市警察局的王强队长和青年警官李方到一个小镇上去休假。一天清晨,两人正准备出去游玩。目光敏锐的小李突然发现不远处的巷口躺着一个人。两个人赶上前一看,是一个女青年。女青年的颈部被人刺伤,还在流血。
王队长赶紧掏出手帕,捂住她的伤口,并迅速问道:“发生了什么事?”那女青年一边痛苦地呻吟,一遍断断续续地说:“刚才有个男青年,用刀刺了我,又……抢了我的自行车和……拎包,往那……边跑了。”说着用手吃力地指了指前方。
这时,已有几个行人围了上来。王队长忙请他们把受伤的女青年送往医院抢救,并报告附近派出所。然后起身和小李去追凶犯。
没跑多远,就到了一个岔路口,左右两边都是不太陡的上坡路,由于施工不久,两边路面都铺上了一层黄沙。他们发现两边松软的黄沙层上面都有自行车车胎的清晰痕迹。这可为难了,凶犯究竟往那一边路上逃的呢?
细心的小李发现左边路上的车胎痕迹前后轮深浅大致相同,而右边路上前轮的车胎痕迹却比后轮浅。王队长弯腰看了一会儿,心里马上明白了。这时当地的派出所警官也驱车赶到了。
“凶手是从左边逃跑的!”王队长用肯定的语气说。情况紧急!当地的警察们急速往左边追了上去,果然抓获了凶犯。
那么,王队长是根据什么断定凶手是从左边逃跑的呢?
逻辑断案——
王队长根据通常的骑车人的知识进行推理:一般骑车人的身体重量通常是在后轮上,因此,在平地或者下坡时,车抬痕迹是前浅后深。而上坡时由于骑车人朝前弯腰,重心落在车把上,前后轮车胎痕迹就大致相同了。现在看到右边路上的车胎痕迹前浅后深,也就可以否定从右边路上逃跑的可能性。既然否定了右边路,那么,按照正常的推理,罪犯就一定是从左边路上逃跑的。
河里的尸包
一个冬季的晚上,几个青年人看完电影以后骑车回家,看到一个30多岁的男子慌慌张张将一个白包扔到公路桥西侧的河里,就骑上车飞驰而去。
这几个青年人觉得奇怪,又有些好奇,于是在公路桥边停下车,将那个白包从河里捞了上来,打开一看,几个人都吓了一跳,里面竟然是大小不一的肉块。他们马上将包送到了公安局,经检验,包内装的都是人肉,这说明发生了一起碎尸案!
第二天清晨,在其它地方也有人拣到一个包,经检验里面装的也是人肉。后经技术部门鉴定,两个包内的人肉系同一个被害人,这个人大概30岁左右,女性,已婚。被害人到底是谁呢?公安人员对发现碎尸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通知了全市的居委会。
接到公安局的通知以后,和平居委会李主任和治保主任杨大姐吃过晚饭,开始挨家挨户进行摸底,当她们来到友谊路冯某家时,两人透过严严实实的窗帘发现屋里亮着暗淡的灯光,她们心想,刚吃过晚饭,冯家怎么就睡觉了呢?于是,她们轻轻叩了一下门,问:“屋里有人吗?”
“谁,有什么事?”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条缝,冯某探头问。
“你爱人在吗?”两人边问边挤进了屋,发现屋里晾满了刚洗过的衣服。
“去娘家了。”冯某心不在焉地回答。
“什么时候去的?”杨大姐追问了一句。
“昨天。”冯某的声音微弱得几乎使人听不清他的话,他好像急着打发两个大姐早一点离开。
杨大姐觉得冯某平时并不是这样的,今天好像有点怪怪的,联想到屋内晾着这么多衣服,于是,她又问了一句:“是今天去的吗?”
“是啊,今天去的。”冯某含糊地回答。
杨大姐越来越感到可疑,故意又问了一句:“你爱人上班还没有回家?”
“是的,还没有回来。”冯某显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听了冯某的回答,两位老大姐断定冯某有问题,出了冯家的门,她们直奔派出所。派出所马上派人到冯某爱人的娘家和她的工作单位查找,结果查明,冯某的爱人既没有回娘家,也不在单位,而且单位同事反映,她已经两天没有上班了。公安人员联系到抛碎尸的罪犯与冯某的相貌特征非常相似,于是确定冯某有重大的嫌疑。第二天公安局拘留了冯某,同时,对他屋内晾着的衣服进行了技术鉴定,发现衣服上留有与碎尸相同血型的血迹,此外,在屋内的地板上也发现了同样的血迹。在铁证面前,冯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供认了杀害其妻的原因在于他在单位贪污了一大笔巨款,怕妻子揭发,于是杀人灭口。
和平居委会李主任和治保主任杨大姐根据什么断定冯某有嫌疑的呢?
逻辑断案——
两位老大姐在询问冯某时,冯某一会说妻子昨天去了娘家,一会又说是今天去的娘家,后来又说是去上班还没有回来,他的回答前后矛盾,显然是有假,而有假的回答一定是为了掩盖某种目的。再加上屋里晾的那么多衣服,又客观上为两位大姐对他的怀疑增加了依据。
有木材的皮箱
20世纪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生产的皮箱由于货真价实而生意兴隆。他们的皮箱不仅占领了香港的市场,还畅销东南亚,各国的订单源源不断。这引起了英国的同行商人威尔士的嫉妒,他发誓要搞垮茂隆皮箱行。
一天,他来到了茂隆皮箱行,郑重其事地订购了3000只皮箱,价值20万元港币。按合同规定茂隆皮箱行必须在1个月内交货,逾期不交或不能按质按量交货,由卖方赔偿货款百分之五十的损失费。
茂隆皮箱行马上开始抓紧时间生产,不到1个月茂隆皮箱行就制作了3000只皮箱。当茂隆皮箱行的经理冯灿带着皮箱准备向威尔士一手交货,一手取钱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威尔士漫不经心地打开了几只皮箱看了几眼,指着皮箱里支撑的木条,怒气冲冲地叫嚷起来:“我们定购的是皮箱,现在皮箱中竟然有木材,这还能叫皮箱吗?你们必须赔偿我的损失!”
无论冯灿怎么解释,威尔士就是蛮不讲理。并且,威尔士仗着自己是英国人,香港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威尔士反而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茂隆皮箱行按合同赔偿损失。
很快,港英法院偏袒威尔士,企图判冯灿诈骗罪。冯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便聘请了一位名叫罗文锦的律师出庭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