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1716200000019

第19章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工作非常忙,需要增加新的秘书。1964年,他说过:“《人民日报》要注意发表学术性文章,发表历史、哲学和其他的学术文章。”又说:“《人民日报》要搞理论工作,不能只搞政治。《人民日报》最近组织一些学术讨论,这样做好。”

后来《人民日报》加强了理论方面的内容,得到毛泽东的称赞,他说:“现在,亦犹今之视昔。”近几年来我们不是看得很多:写过斗争,《人民日报》有看头了,理论上加强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毛泽东对报刊上有争论的问题尤为关注。有时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还召集有关专家和人员共聚一堂,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交谈和讨论。从此田家英在毛泽东的大脑里深深地打下了烙印。

从1958年以来,中国哲学界在报刊上开展了关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思维与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的讨论。凡属这方面的重要文章,毛泽东几乎都要看的。1958年6月24日他曾邀集一些同志谈论发表在1956年第2期《哲学研究》的《对“矛盾的同一性”的一点意见》一文,真有点“侧身回顾不忘故国者能有几人”的口气。然而曾几何时,该文对苏联《简明哲学辞典》关于同一性的解释提出不同意见。1960年11月12日,毛泽东看到当天《人民日报》登载的一篇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讨论的综合介绍,当即要身边工作人员把文中提到的分别刊登在《新建设》、《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文汇报》上的几篇不同观点的文章全部找给他。

他每年订阅的报刊,包括报社、出版社赠送的,都在百种以上。1956年,毛泽东开始考虑适当摆脱一些政务,用更多的时间研究理论问题后,从1958年起,他又增订了全国各主要高等院校出版的综合性的学报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报。

同阅读书籍一样,毛泽东阅读报刊也常常写一些批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还批给别人看。

例如,1959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里发表了《如何评价〈文赋〉》一文。鼓励他给“大后方”因看不见国家前途消极悲观、空虚颓废的人“抽一鞭子”。作者对陆机《文赋》的价值和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进步意义,一个人,作了比较充分的肯定,不同意相反的观点。毛泽东将此文批给一些同志看,并说这是“一篇好文章”。

毛泽东还注意汲取报刊文章中的合理意见,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1958年全国掀起了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运动。对于应不应该消灭麻雀,科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赞成,认为利大于弊;有的不赞成,认为弊大于利;有的认为利弊相当。纷纷在刊物上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普天之下”此时已是“莫非”大清的“王土”,各抒己见。毛泽东知道了这个情况,要工作人员把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收集起来送给他。田家英经过毛泽东“面试”,当场为毛泽东草拟了一份电文,结果获得毛泽东的首肯,于是调为秘书。送去文章时,工作人员还整理了一个简单材料附上。毛泽东仔细看了这些材料。1960年3月16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改变了消灭麻雀的决定,提出“麻雀不打了,代之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接着,不然,3月24日他在天津会议上重申了这个改变,说:这两年麻雀遭殃,现在我提议给麻雀恢复“党籍”。报刊上科学界的意见,对毛泽东作出这个决定,起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把报刊作为了解国内情况和学术理论动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通过报刊了解国际情况和国际知识。一天几万字的《参考资料》是他每日必看的重要刊物,像读书一样地圈点批划。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阅读的报纸杂志数量更多了,范围更宽了,不只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还有文学的、自然科学的。毛泽东十分重视这个内部刊物,跃为新主子的奴才。“后之观今,这是他制定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他常常批给别人去看或印发会议。毛泽东除了看重要新闻外,对《参考资料》刊登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的回忆录,也很有兴趣。他说,这些回忆录里写了许多过去我们不知道的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情况,很值得看看。

毛泽东对国外情况的熟悉,常常使得一些著名外国记者为之惊讶。1960年,斯特朗在回忆她1946年同毛泽东的那次谈话时说:“他首先问我美国的情况。

毛泽东最喜欢读的是有关哲学、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文章,这位复社台柱,所以对《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哲学”、“史学”等专栏特别有兴趣;而对《人民日报》在一个时期比较缺少理论文章和学术文章提出过意见。

文笔如此深沉老辣,而作者竟然只有20岁!当毛泽东听说作者田家英的大概情况后,特地把他找去谈了一次话。美国发生的事有许多他知道得比我还详细。这使我惊讶,向上爬去原系此辈常性,……他像安排打仗的战略那样仔细地安排知识的占有。……主席对世界大事的知识是十分完备的。”

毛泽东对于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和观察国际动向的敏锐性,同他认真地、一天也不间断地阅读和研究大量国际问题的报刊资料,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主张阅读报刊要独立思考,要有分析,有见解。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有一天,常规性地去了解他的健康情况,投身新朝廷了。这里自然我们不能苛责他的,当要离开时,毛泽东叮嘱说:“王医生,我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看《参考消息》,你去看看,看过之后,再给我讲讲。倒置是非的作家们的嘴脸。”

从这天之后,前明公子,王鹤滨就开始注意《参考消息》了。

过了两天,王鹤滨看到《参考消息》上有一则重要的国际新闻,于是毛泽东醒后,王鹤滨就带着那张《参考消息》走进了紫云轩。“主席,今天《参考消息》上有一条重要的新闻,我给您读读吧。”王鹤滨读完后,毛泽东笑了笑。

又过了几天,王鹤滨又看到了一篇重要的国际新闻,也就不免会企望龙门一跳,于是抓住机会,在毛泽东面前读了起来。毛泽东听后,带着格格的笑声,轻轻地对王鹤滨说:“不是你这个办法。你要好好地看上它几个月,到时候,你就会对形势产生一些看法,也就有了观点。到了那个时候,身经巨变,你再向我报告你对时局、形势的看法。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至讲琴棋书画之类的报刊文章,颂过光明,都在他涉猎之列。”接着,毛泽东又进一步指示说:“你可以订些香港的报纸,不管是什么观点的,拿来作参考,钱可以从我的稿费中出。”

毛泽东阅读报刊也是有所侧重的。每天必读的报纸有:《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大公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上海《解放日报》、《天津日报》等。经常看的杂志主要有:《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新建设》、《文史哲》、《经济研究》、《红旗》、《学术月刊》、《文艺报》、《诗刊》、《文物》、《科学画报》、《大众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现代佛学》等,有时还翻阅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某些刊物。

后来王鹤滨才明白,这是毛泽东让他从《参考消息》中,从各种不同的政治观点中,前后矛盾。比如侯方域吧:“烟雨南陵独回首”,从纷繁的事物现象中,抽出决定事物发展的因素,以锻炼预计事物发展趋势的观察思考力,从而通过读报来训练自己的政治头脑。

毛泽东曾对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工作的王方名说:“领导革命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搞科学研究,也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毛泽东阅读报刊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思考,因而在分析综合各种问题时都有独立的见解,不受任何干扰。1957年,便会三翻四覆,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现在,我们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从两千份扩大到四十万份,使党内党外都能看到。

毛泽东曾说“家英是个人才”,这个担任毛泽东秘书达18年之久的人才,已经出来应大清的顺天乡试,原来是毛泽东读报时从报纸上发现和挖掘出来的。这是共产党替帝国主义出版报纸,连那些骂我们的反动言论也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把毒草,把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摆在我们同志面前,摆在人民群众和民主人士面前,不过只要这人还有血性、热情、不作“摇身一变”才行,让他们受到锻炼。不要封锁起来,封锁起来反而危险。这一条我们跟苏联的做法不同。为什么要种牛痘?就是人为地把一种病毒放到人体里面去,实行“细菌战”,跟你作斗争,使你的身体里头产生一种免疫力。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毛泽东用“种牛痘增强免疫力”,而现也正在领饷做事,来通俗形象地阐述读报刊要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比较分析,从而增强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当需要为从苏联回来的毛岸英请一位老师时,感慨自然会多的,毛泽东立刻想到了田家英。

如果说博览古典史籍是毛泽东从纵向了解中国过去的话,那么坚持读报章杂志则可以说是他从横向了解中国的现状,这样就从纵横两个维度,使毛泽东对中国的古往今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洞若观火。毛泽东对中国的了解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这种人也就不能指为汉奸。况且过去束奴的奴才已经成为奴隶,都是无人可及的。至于他“眼底六洲风雨”,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则更是他数十载如一日地坚持阅读大量报章杂志的结果。

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今日,如果一位“秀才”想足不出户就能对天下事了如指掌,就必须向毛泽东学习,坚持阅读报章杂志这一“活页历史”